江苏省苏州中学、海门中学、姜堰中学、淮阴中学等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试题 历史(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中学、海门中学、姜堰中学、淮阴中学等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试题 历史(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8 13:36:17

文档简介

2025年江苏省苏州中学、海门中学、姜堰中学、淮阴中学等四校高考历史联考试卷(2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 1921年,有学者在奉天(今辽宁)沙锅屯发掘了一处穴居遗址,认为“此一奉天穴居之留遗,与彼一河南遗址,不特时代上大致同期,且正属于同一的民族与文化的部类,即吾所谓仰韶文化者也”。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该遗址出土了( )
A. 骨制凿刀 B. 燧石石器 C. 碳化稻粒 D. 彩陶残片
2. 秦政权制定多种律令来保障文书制作、传递与保存、其中文书制作的格式和规范称为“式”。例如,里耶秦简中的行政文书,就严格遵循了“式”的要求。“式”的推行说明秦代( )
A. 统一了文字度量衡 B. 依靠严刑峻法统治
C. 文书行政的标准化 D. 地方治理日趋完善
3. 两税法依据田地、杂产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产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庾威在所属五县,“自立条制,应田地、奴婢,下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出税,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四千九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由此可见,两税法( )
A. 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B. 强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 赋予地方官员加征权 D. 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4. 如表,可知辽、夏、金三个政权的制度( )
出处 内容
《辽史 百官志》 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宋史 夏国传》 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太尉,皆分命蕃汉人为之。
《金史 百官志》 建尚书省,有三省之制,大率皆循辽、宋之旧。
A. 完全沿袭汉人制度 B. 以认同汉文化为终极目标
C. 体现民族交融趋势 D. 体现蕃汉封建化进程同步
5. 康熙时期,南郑人朱英若捐资设立义渡,创建桥船会。其子朱之茂经营桥船会数十年,“南通北达,利济行人”。乾隆年间,朱之茂得到官方旌表,其事迹被收入当地县志。据此可知,当时( )
A. 宗族救助成为救济主要形式
B. 民间组织自发参与社会救助
C. 政府组织人力加强社会保障
D. 乐善好施成为民间社会风尚
6. 如表为1883-1885年清朝中央政府和地方当局所借外债统计表(单位:库平两)。据表可知,当时清朝( )
年份 借款名称 贷款者 数额
1883 广东海防借款1 汇丰银行 1000000
1884 轮船招商局借款 天祥等洋行 678000
广东海防借款2 汇丰银行 1000000
广东海防借款3 汇丰银行 1000000
沙面恤款借款 汇丰银行 143000
滇桂借款 宝源洋行 1000000
1885 福建海防借款 汇丰银行 3589781
广东海防借款4 汇丰银行 2012500
援台规越借款 汇丰银行 2988862
神机营借款 怡和洋行 5000000
A. 洋务派着力兴办工业 B. 国家财政濒临崩溃
C. 地方争夺财政控制权 D. 面临严重边疆危机
7. 如表为苏区红色政权制定的土地法规主要内容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
时间/地点 内容
1928年/井冈山 没收一切土地;土地属于政府
1929年/兴国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土地分给农民,别人不得侵犯
A.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B. 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C. 旨在巩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 表明中共对国情认识的深化
8. 民国二十六年,南京国民政府加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设,修筑了川滇东路、川滇西路和汉渝公路等等,至民国三十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计达5000余公里。这些举措旨在( )
A. 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 积蓄持久抗战的力量
C. 收回列强在华侵略权益 D.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9. 1986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部开始股票交易。同年底,上海灯泡厂、电子管厂、上海显像管玻璃厂等组成上海真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建国后第一家规范地向社会发行股票并以国有股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这一做法( )
A. 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B. 建立了中国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
C. 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 探索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
10.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中国向泰国等国提供了总额超过40亿美元的援助。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这反映了中国( )
A. 开始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格局 B. 新时期外交服务于改革开放大局
C. 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外交关系 D.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成就斐然
11. 如图为古代世界某一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对该帝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各地普遍建有祭祀用的金字塔
B. 浮世绘彰显该民族的特色文化
C. 继承了波斯帝国的政治传统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D. 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为西方文化复兴奠定基础
12. 马克思谈及宗教改革时说:“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马丁 路德将对上帝的信仰( )
A. 形式化 B. 内在化 C. 抽象化 D. 哲学化
13. 1494年,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签订《托德西拉斯条约》;1884年,号称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十五个欧美国家在柏林会议上签订了《总协议书》。这两个文件都旨在( )
A. 为列强瓜分世界提供合法性 B. 有效化解各国矛盾加强团结
C. 彰显罗马教皇的世界领导力 D. 确立在非洲殖民的共同准则
14. 1941年出版的《美国队长》漫画,刻画了他二战中立下的显赫战功。战后,美国队长的故事常常涉及对抗苏联的情节,如1954年漫画《美国队长重击共产主义》。美国队长形象的塑造反映的是( )
A. 美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责任感
B. 美苏两国相互威胁保持均衡态势
C. 大众文化创作深受政治环境影响
D. 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趋势演变
15. 如表为1870—1960年西方主要国家财政支出在GDP中的占比情况(单位%)。
1870年 1913年 1937年 1960年
英国 9.4 12.7 30.0 32.2
法国 12.6 17.0 29.0 34.6
德国 10.0 14.8 34.1 32.4
美国 7.3 7.5 19.7 27.0
日本 8.8 8.3 25.4 17.5
平均 10.8 13.1 23.8 28.0
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经济一体化体现主权让渡的特征 B. 政府职能呈现逐渐加强的趋势
C. 福利支出导致政府财政支出赤字 D. 经济运行基本被行政命令束缚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秋,廓尔喀(今尼泊尔境内)第二次入侵西藏,抢掠扎什伦布寺。乾隆皇帝派遣大将军福康安率清军进藏,驱逐廓尔喀,收复失地。次年八月,清军击退廓尔喀。鉴于西藏各项制度松弛、腐败,为肃政绩以固防卫,战争一结束,乾隆多次让福康安尽快提出治理西藏的建议,后由福康安上奏,并经军机大臣、大学士、九卿会议审核,乾隆于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以下简称《章程》)。内容包括驻藏大臣的地位和权力、地方军备制度、商旅往来、财政和金融机构、赋税征收等各项内容,共计二十九条。《章程》指导了清朝中期以后长达二百余年的治藏工作,民国时期制订的关于西藏的法规,仍然以《章程》相表里。
——摘编自廖祖桂等《<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版本考略》
材料二 蒋介石于1929年致函西藏十三世达赖指出“西藏为我中华民族之一”。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致电西藏地方,核准热振活佛出任西藏地方摄政。30年代中央相关机构和部门自始至终参与了十三世达赖转世灵童的寻访、确立及十四世的金瓶掣签活动,1940年1月15日中央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一行到达拉萨,亲自主持十四世达赖的坐床等事宜。吴忠信在西藏对英印政府介图控制西藏并策动独立的阴谋予以有力反击,吴忠信在其报告中,认为“中央在藏主权业告确定,而英人包办下所拟定之森姆拉草约已无形撕毁”。
——摘编自王健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制定《章程》的背景和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处理西藏事务的措施,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17. 欧洲中世纪中期最富特征性的现象是行会组织,它是由同一手工业或商业的从业人员组成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345年伦敦马刺业基尔特规章(注:马刺是一种较短的尖状物或者带刺的轮,连在骑马者的靴后根上,用来刺激马快跑。)
第一,任何从事本行业之人,若非本城之自由人即不得在本城开设店铺。
第二,本行业任何会员所招收之学徒其学习期间俱不得少于七年,并且以一件成活证明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之后方能出师。
第三,任何本城以外之人,除非获得市长许可,而且有本行业正直会员证明并担保其为人忠实、品行端方者,皆不得从事或利用本业。
——摘编自刘启戈、李雅书选译《中世纪中期的西欧》
材料二 欧洲中世纪城市市场的典型形态,是行会控制下的市场,在组织其成员与封建领主的交涉和斗争中,行会成为城市市场的主导力量。为了保证市民的共同利益,必须制定各种制度来防止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竞争,严格约束同行之间的经济行为和活动,使同行小生产者之间具有均等的生产条件和营业机会。随着生产发展,市场扩大,14世纪起,西欧的行会纷纷解体。
——刘佛丁《中国和西欧传统市场制度之比较》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古伦敦马刺业行会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古欧洲城市行会的历史影响。
18. 18、19世纪,西方掀起了修建运河的热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联结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递河。英国运河基本由本国私人企业和个人筹措资金并负责开凿,政府投资和银行投资只占运河建设资金的一小部分。煤是运河上的最大宗货物,绝大多数运河都是为运煤而兴建的。英国政府运用国家力量,通过立法形式排除运河建设道路上出现的私人无法克服的阻力和障碍,1760——1774年,议会至少通过了28项运河法案。1835年伯明输——曼彻斯特达河的竣工通航,标志着英国运河系统的构建基本结束,英国成功地建立起全国性的一体化交通体系。
——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材料二 苏伊士运河被称为世界航运的十字路口,是从大西洋到太平洋最快的横越航道。17世纪,法国财政大臣科尔伯就曾在报告中力促政府重振这条传统商路,认为此举不但能够保障法国在尼罗河流域的特权地位,还可以在地中海和印度洋建立贸易圈。18世纪末,拿破仑在寄给外交大臣的信件中谈到:若法国能占领埃及,那么距离打败英国也不遥远了。1854年,法国人雷赛普因获准成立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主持运河的开凿。186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开通。到19世纪80年代,英国及法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80%以上都是经过苏伊士运河完成的。
——摘编自张思、魏一珍《 19世纪中叶法国凿通苏伊士运河原因刍议》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运河开凿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开凿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影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1
2025年江苏省苏州中学、海门中学、姜堰中学、淮阴中学等四校高考历史联考试卷(2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
【答案】D
2.
【答案】C
3.
【答案】A
4.
【答案】C
5.
【答案】B
6.
【答案】D
7.
【答案】D
8.
【答案】B
9.
【答案】D
10.
【答案】C
11.
【答案】D
12.
【答案】B
13.
【答案】A
14.
【答案】C
15.
【答案】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答案】(1)背景:西藏是中国固有领土;清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平定外敌入侵;西各项制度松弛、腐败。特点:最高统治者高度重视;制定过程较为严谨;内容全面;影响深远。
(2)措施:批准地方官员任命;中央政府主持重大宗教活动;反击英印政府的阴谋。意义: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理,宜示了主权;密切了中央和西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为当代中国政府行使对西藏主权提供了历史依据。
17.
【答案】(1)特点:垄断性;封闭性;职业性;原因:封君封臣制度下中古城市的自治性;保护城市手工业的需要;工匠精神的重视和传承。
(2)影响:参与城市管理,是城市自治重要力量;规范道德准则是经营行为,有利于稳定市场秩序;传承技艺技能,促进行业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其排除市场竞争,不利于社会转型。
18.
【答案】(1)特点:以私人投资为主;与工业革命相关;政府进行指导和扶持进行相关法律的制定;发展较快,形成全国交通体系。
(2)影响:缩短了东西方贸易航程,节省了贸易成本;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列强(英法)对埃及的控制,拓展了殖民势力。
19.
【答案】论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光明前景。
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不断发展,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如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科教兴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快步伐。外交事业发展迅猛,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如积极发展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友好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等。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和提高,如人均寿命、教育普及、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等。
结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胜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PAGE
第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