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郓城县实验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 第二节《功》课件(23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郓城县实验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 第二节《功》课件(23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5-24 15:41:54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功和能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且贯穿在全部物理学中,所以教材在第一节给出能量的概念后,接着对功进行研究和讨论.所以“功”的 教学是本章教学 的重点和难点,这节教学要求:理解功的概念,能正确运用功的公式计算各个力做功的大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多举实例,让学生动脑分析、通过观察、分析、 总结、表述的过程,深化概念的理解.再辅以针对性较强的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功的基本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功的概念,本节学习是初中学习的继续和提高,教学中创设简单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科学思维解决物理问题,在体会物理方法的同时享受学习成功的愉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⑵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⑶明确功是标量,知道W=Flcosα的适用范围,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⑷理解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学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3、在功的概念理解和求解功的过程中,以及对正功、负功的理解中,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遇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观看视频及其ppt展示,货物被起重机举高,火车启动时等实例引出本节课题,丰富学生感性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明确本节的研究目标,通过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体验成功的愉悦。
2、利用多媒体课件探究解决问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物理研究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在探究做功的因素、功的公式、功的正负、求合力的功时采取了分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师生和谐、互动的氛围中,愉快 地、自然地、主动的探究新知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精神。
??? 3、使用视频和图片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设条件通过合理的教学课件设计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会物理与实际的密不可分。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引入新课
?
?
?
?
?
?
?
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人类逐步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能量概念,并且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比如翻滚过山车,(播放视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描述能量转化的物理量――功。
?
结合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功的概念
通过两段视频和现现场演示,引导学生分析:①、杠铃在运动员的 力作用下 能增加了,这个力做功了吗?
②、列车在机车的 力作用下 能增加了,这个力做功了吗?
③、握力器在手的 力作用下?? 增加了,这个力做功了吗?
通过以上情景的分析,点明功与能量的关系: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回忆功的概念。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和现现场演示,思考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交流、讨论。
并回答问题。
学生看到视频和现现场演示的内容,对提出的问题易于回答。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力做功的必要因素
?
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根据问题的思考,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通过对教师设置情景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四、探究功的计算公式
?
1、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
?
?
?
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W=
2、力F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任意的角度
一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如图所示。求力F对物体做的功W,并写出解答过程。
?
?
?
?
?
?
功的计算公式:
1、公式:
公式中各字母的含义:
①F――
②l――
③α――
2、单位:
针对训练1
求解两种形的功的计算公式,讨论后得到功的一般计算公式。并做针对训练1。
?
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对特殊情况的分析,进入对一般情况的研究,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效地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针对训练,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由针对训练1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五、讨论正功、负功的含义
?
情形(一)
人用力拉车前进时,人的拉力F对车做正功。
(1)α<π/2,cosα>0,W>0。
力F对物体产生位移起 (推动或阻碍)作用,力F是 (动力或阻力)。
?
情形(二)
推着小车跑动的人,到达目的地减速时,人向后拉车的力F对车做负功.
(2)π/2 <α≤π,cosα<0,W<0。
力F对物体产生位移起 (推动或阻碍)作用,力F是 (动力或阻力)。
?
?
正功、负功的含义:
正功:表明力的效果是促进物体的运动,力是动力。
负功:表明力的效果是阻碍了物体运动,力是阻力。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取绝对值 )
功的正负既不表示大小,也不表示方向,功是标量。
针对训练2:
关于功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的力一定比小的力做的功多
B、+5J的功比-5J的功多
C、-10J的功比+5J的功少
D、-10J的功比+5J的功多
?
思考分析两种情形,得出功的正负的正确含义。
?
功是标量,正负不表示大小,也不表示方向,学生理解并不深,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讨论,突破难点。
?
?
?
例、一个质量m=150kg的雪撬,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50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L=5m,如图所示,雪撬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力Ff=100N。(cos 37°=0.8,sin 37°=0.6 )
?
?
?
?
?
求:①作出雪撬受力示意图
②雪撬受到的各力对雪撬所做的功分别是多少?③各力对雪撬做功的代数和
④雪撬受到的合力
⑤合力对雪撬做的功
总功的求法
法一:先求每一个力的功,再求它们的代数和。
法二:先求合力,再求合力所做的功
一位同学爬黑板,其余同学在学案上做。
通过例题的求解,进一步练习功的计算公式,并由此总结总功的求解方法。
通过解题,训练学生解题的规范性、正确性。
六、总功的求法
习题在学案上
做题
巩固本节重点知识。
八、小结:
1、功的计算公式W = F l cosα
①α是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间的夹角。②l必须是力F作用过程的位移,二者具有同时性。③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
2、 功是标量,但有正负。功的正负只表示做功的力的效果,功的正负既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大小。
?
?
知识总结
加深理解
九、布置作业
?
1、教材55页第3、4题。
2、课下讨论:如图所示,一物体被压缩弹簧由位置A推到位置B,怎样求此过程中弹力对物体做的功。
?
?
?
?
?
?
?
?
?
课堂学习的延续,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思考变力做功的问题。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在功的概念的教学中,学生看到视频和现现场演示的内容,对提出的问题易于回答。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力做功的必要因素的教学中通过对教师设置情景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功的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对特殊情况的分析,进入对一般情况的研究,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效地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针对训练,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由针对训练1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
对于功是标量,正负不表示大小,也不表示方向,学生很难理解并,所以需要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讨论,突破难点。
通过例题的求解,进一步练习功的计算公式,并由此总结总功的求解方法。
并且训练学生解题的规范性、正确性。
课件23张PPT。第二节 功杠铃在运动员的   力作用下重力势能   了。增加支持列车在机车的  力作用下动能   了增加牵引握力器在手的   力作用下弹性势能 了增加压探究一
如图所示,处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
对它施加水平向右1N的力使它的速度从0增加到4m/s。
这个过程中物体发生的位移是多少?
若用2N的力使物体速度从0增加到4m/s,物体位移多少?
若用3N的力呢?4N的力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F与l 的乘积是定值
是力作用过程的总体效果Fl248讨论交流一:
1、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称为功
2、表达式:W=F·l
3、单位:焦耳 符号:J 1J=1N·m
4、做功的两个要素:力、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举着杠铃不动列车在加速杠铃重力势能还增加吗?
还受支持力吗?
支持力还做功吗?
为什么?列车有位移吗?
列车受支持力吗?
支持力做功了吗?
为什么? 如果起重机提着货物静止不动,拉力对货物是否做功了?为什么?否否探究二:
水平面上有一小车,在斜向上的力F作用下,
小车向右移动 l 在此过程中力F对小车做功如何计算呢?探究二:
水平面上有一小车,在斜向上的力F作用下,
小车向右移动 l 在此过程中力F对小车做功如何计算呢????讨论交流二:
1、功是过程量,W、F、l 必须对应同一个过程。
2、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位移。
3、力对物体做功多少,只与力和力方向上的位移有关
与物体受到的其他力和它的运动状态均无关。? 针对训练1:如图表示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发生了一段位移L,分别计算这三种情形下力对物体做的功。设这三种情形下力和位移的大小相同:F=10N,L=2m。10J0-10J当α<π/2时,当π/2 <α≤ π时,当α=π/2 时,W>0cosα>0,cosα<0,W<0cosα=0,W=0甲乙丙 (1)α<π/2,cosα>0,W>0。人用力拉车前进时,人的拉力F对车做正功。推动动力思考讨论:正功、负功的含义情形(一)情形(二) (2)π/2 <α≤π,cosα<0,W<0。推着小车跑动的人,到达目的地减速时,人向后拉车的力F对车做负功.阻碍阻力Fα思考讨论:正功、负功的含义W>0W<0仅表示力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力是动力。仅表示力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力是阻力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取绝对值 )正功:负功:αF思考讨论:正功、负功的含义针对训练2:
关于功的正负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大的力一定比小的力做的功多
B、+5J的功比-5J的功多
C、-10J的功比+5J的功少
D、-10J的功比+5J的功多D功的正负不表示功的大小 方法一:先求每一个力的功,再求它们的代数和。 方法二:先求合力,再求合力所做的功总功的求法仅表示力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力是动力。仅表示力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力是阻力。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取绝对值 )正功:负功:正功、负功的含义αF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功的正负既不表示大小,也不表示方向2、功是标量,但有正负。小结:②l必须是力F作用过程的位移,二者具有同时性。④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③功是过程量 2、课下讨论:作业: 1、教材55页第3、4题。 如图所示,一物体被压缩弹簧由位置A推到位置B,怎样求此过程中弹力对物体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