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西北地区 (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 (安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 西北地区 (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 (安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8 19:25:25

文档简介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知识点1 自然特征与农业(5年1考)
西北地区示意图
1.位置与范围: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自然环境
地形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是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脉(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气候 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
环境特征 干旱 (深居内陆,距海较远且受山脉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河流 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有我国最长(也是最大)的内流河——
植被景观 荒漠和草原广布,自东向西植被大致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环境问题 表现
原因 气候干旱,生态脆弱;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草;合理放牧,休牧轮牧;节约用水等
3.农牧业
(1)畜牧业区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畜种 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细毛羊、伊犁马
草场 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属温带草原牧场 高山草甸,属山地牧场
成因 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 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较多
(2)灌溉农业区
发展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农作物糖分积累 不利条件:水资源短缺;易受寒潮影响;土地盐碱化严重
分布 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高山山麓的 ,利用高山冰雪融水、河水、地下水灌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塞外江南”),引黄河水灌溉
农作物 小麦、长绒棉、甜菜、哈密瓜、葡萄
4.特色文化: (牧区的传统民居,被称为“可移动的房子”);坎儿井(新疆绿洲地区传统灌溉工程)。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影响
知识点2 塔里木盆地(5年1考)
塔里木盆地示意图
1.概况
地理位置 位于新疆南部, 山脉和 山脉之间
自然 景观 特征 戈壁、沙漠广布,中部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成因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山环抱,来自海洋的水汽不易到达
城镇与交通线 分布 城镇、交通线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 地带和河流沿岸的 地区
成因 靠近水源,带动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方便居民生活
2.油气资源与开发
(1)油气资源: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含油气盆地。
(2)开发条件
①有利条件:资源储量丰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交通运输的建设等。
②不利条件:气候恶劣、环境脆弱、交通不便、距市场较远。
(3)西气东输工程
西气东输(一线 、二线)线路示意图
①概况: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四大跨世纪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之一,是将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通过管道运输到我国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状况的重要工程。
②线路: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 油气田,东至上海;二线工程主干线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将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向南运至广州。
③意义: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局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了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3.新疆地区经济发展
农业 新疆逐步形成了棉花、小麦、甜菜、瓜果和畜牧等优势产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长绒棉、啤酒花和甜瓜生产基地;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生产基地
水利设施——
工业 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
交通运输 现为中国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西气东输”管道以及一系列输油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送到祖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
命题点1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
[2024甘肃兰州]甘肃景泰地处中国西北部,气候干旱,有大量盐碱地。当地利用盐碱地挖塘(鱼塘水经人工处理,类似于海水)养鱼,发展戈壁盐碱渔业,使撂荒盐碱地重焕生机。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养殖原产于南美洲周边海洋中的南美对虾,已经实现量产,变成甘肃的“新特产”,主要得益于( )
A. 经济全球化发展 B. 全球气候的变暖
C. 农业科技的进步 D. 交通运输的发展
2.甘肃景泰因地制宜发展戈壁盐碱渔业,可以( )
①增加经济收入 ②修复生态环境
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④彻底治理盐碱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2024安徽]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丰富,不同区域有各具特色的优美风景。暑假,安徽省某中学研学小组对内蒙古自治区甲、乙、丙三地进行考察。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景观,图中①②③为研学小组在三个考察地拍摄的典型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发现区域差异是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的前提。研学小组在考察时发现甲、乙、丙三地景观差异明显,照片①、照片③分别拍摄于三个考察地中的__地、__地。试分析造成从甲地到丙地景观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2) 发挥区域优势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研学小组发现某考察地附近草场广布,一望无际,适宜发展____业(农业部门),该地的传统民居为________。
(3) 技术进步促进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学小组通过调查发现,乙地风力发电量冬季大于夏季,而太阳能发电量夏季大于冬季。该地充分利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冬夏互补的特点,稳定了区域电力供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简述乙地太阳能发电量夏季大于冬季的原因。
命题点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23江西]准噶尔盆地气候干旱,内部多荒漠。其东北侧的阿尔泰山水分条件好,多优质牧场。本区人口多沿河或山麓水源地分布。下图示意卓娅家的放牧路线。据此完成4~6题。
4.在山下水源充足的地方,分布有( )
A. 桑蚕基地 B. 常绿阔叶林 C. 绿洲 D. 野生牦牛群
5.影响不同季节牧场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经度位置
6.卓娅家的畜产品主要销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中心( )
A. 乌鲁木齐 B. 拉萨 C. 兰州 D. 西宁
7.[2022安徽]【地理实践 知行合一】“新疆是个好地方”。暑假,小乐去新疆旅游,写了不少旅行日记,拍了很多新疆自然与人文方面的照片,对新疆及周边地区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下图示意小乐旅游目的地——新疆及周边地区与他拍摄的照片,请对他的旅行日记片段做些完善。
(1) 日记1: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途中,我看到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风车大世界,这里的风力强劲,风能资源得到了大力开发。这里晴天多,我想,清洁的________资源也将会得到大规模开发。
(2) 日记2:吐鲁番的瓜果特别香甜,我记得课堂上老师解释过:新疆光照__________、昼夜温差大,瓜果含糖量高。……旅行途中,我常常能看到大片大片的棉花正在茁壮生长,这里的棉田集中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________
________上。导游指着远处的天山对我们说,这些棉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北部高山上的__________和山地降水。
(3) 日记3:到达边境霍尔果斯口岸,我用身份证很方便地办理了临时出境通行证,到邻国哈萨克斯坦去游览。为了定位,我打开手机电子地图。从海陆位置看,这个国家是个____国。第一次在异国他乡,我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不知不觉太阳快要落山了,一看时间,北京时间快接近______(15:00/22:00选填一个时间)。
命题点3 塔里木盆地
[2023山东济南]这里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走廊,现如今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下图为某地区示意。据此完成8~10题。
8.该地区的景观特点是( )
A. 荒漠广布 B. 千沟万壑 C. 林海雪原 D. 河湖密布
9.该地区铁路线( )
①分布在盆地边缘 ②分布在沙漠内部
③呈环状分布 ④沿绿洲分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该地区大量油气资源输往东部地区,有利于东部( )
①缓解能源紧张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缓解旱涝灾害 ④优化能源结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2024陕西]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深居内陆,其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极度干旱,85%的区域为流沙,动植物资源稀少。白尾地鸦是生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一种特有鸟类,其羽毛以沙黄色和乌白色为主,鼻孔有须,嘴长而尖,善于奔跑,以昆虫、植物根茎、种子和果实为主要食物,属杂食性鸟类。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和白尾地鸦照片。
(1) 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极度干旱的原因。
(2) 从材料中选择白尾地鸦的一个生物特征或习性,说明该特征或习性与沙漠环境的适应性。
(3) 由于沙漠昼夜温差__,白尾地鸦一般在气温适宜的清晨或傍晚觅食。有时白尾地鸦会在临近的城镇觅食,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盆地的河流是白尾地鸦觅食的重要水源,这些河流下游往往消失于沙漠中,属于____________河。第八章 西北地区
知识点1 自然特征与农业(5年1考)
西北地区示意图
1.位置与范围: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自然环境
地形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是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脉(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
环境特征 干旱 (深居内陆,距海较远且受山脉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河流 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有我国最长(也是最大)的内流河—— 塔里木河
植被景观 荒漠和草原广布,自东向西植被大致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环境问题 表现 荒漠化
原因 气候干旱,生态脆弱;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草;合理放牧,休牧轮牧;节约用水等
3.农牧业
(1)畜牧业区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畜种 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细毛羊、伊犁马
草场 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属温带草原牧场 高山草甸,属山地牧场
成因 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 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较多
(2)灌溉农业区
发展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农作物糖分积累 不利条件:水资源短缺;易受寒潮影响;土地盐碱化严重
分布 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高山山麓的 绿洲,利用高山冰雪融水、河水、地下水灌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塞外江南”),引黄河水灌溉
农作物 小麦、长绒棉、甜菜、哈密瓜、葡萄
4.特色文化:蒙古包(牧区的传统民居,被称为“可移动的房子”);坎儿井(新疆绿洲地区传统灌溉工程)。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影响
知识点2 塔里木盆地(5年1考)
塔里木盆地示意图
1.概况
地理位置 位于新疆南部, 天山山脉和 昆仑山脉之间
自然 景观 特征 戈壁、沙漠广布,中部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成因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山环抱,来自海洋的水汽不易到达
城镇与交通线 分布 城镇、交通线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 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的 绿洲地区
成因 靠近水源,带动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方便居民生活
2.油气资源与开发
(1)油气资源: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含油气盆地。
(2)开发条件
①有利条件:资源储量丰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交通运输的建设等。
②不利条件:气候恶劣、环境脆弱、交通不便、距市场较远。
(3)西气东输工程
西气东输(一线 、二线)线路示意图
①概况: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四大跨世纪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之一,是将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通过管道运输到我国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状况的重要工程。
②线路: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二线工程主干线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将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向南运至广州。
③意义: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局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了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3.新疆地区经济发展
农业 新疆逐步形成了棉花、小麦、甜菜、瓜果和畜牧等优势产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长绒棉、啤酒花和甜瓜生产基地;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生产基地
水利设施—— 坎儿井
工业 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
交通运输 现为中国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西气东输”管道以及一系列输油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送到祖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
命题点1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
[2024甘肃兰州]甘肃景泰地处中国西北部,气候干旱,有大量盐碱地。当地利用盐碱地挖塘(鱼塘水经人工处理,类似于海水)养鱼,发展戈壁盐碱渔业,使撂荒盐碱地重焕生机。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养殖原产于南美洲周边海洋中的南美对虾,已经实现量产,变成甘肃的“新特产”,主要得益于( )
A. 经济全球化发展 B. 全球气候的变暖
C. 农业科技的进步 D. 交通运输的发展
2.甘肃景泰因地制宜发展戈壁盐碱渔业,可以( )
①增加经济收入 ②修复生态环境
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④彻底治理盐碱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C 2.A
【解析】
1.当地养殖原产于南美洲周边海洋中的南美对虾,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进步,通过农业科技,模拟建设与南美洲周边海洋相似的生长环境,从而可以在盐碱地养殖海洋对虾,C正确。故选C。
2.甘肃景泰因地制宜发展戈壁盐碱渔业,可以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修复生态环境;使撂荒盐碱地重焕生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①②③正确。不能彻底治理盐碱地,④错误。故选A。
3.[2024安徽]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丰富,不同区域有各具特色的优美风景。暑假,安徽省某中学研学小组对内蒙古自治区甲、乙、丙三地进行考察。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景观,图中①②③为研学小组在三个考察地拍摄的典型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发现区域差异是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的前提。研学小组在考察时发现甲、乙、丙三地景观差异明显,照片①、照片③分别拍摄于三个考察地中的__地、__地。试分析造成从甲地到丙地景观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2) 发挥区域优势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研学小组发现某考察地附近草场广布,一望无际,适宜发展____业(农业部门),该地的传统民居为________。
(3) 技术进步促进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学小组通过调查发现,乙地风力发电量冬季大于夏季,而太阳能发电量夏季大于冬季。该地充分利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冬夏互补的特点,稳定了区域电力供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简述乙地太阳能发电量夏季大于冬季的原因。
【答案】(1) 丙; 甲; 丙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上湿润气流难以抵达,甲地距离海洋较近,降水丰富,植被茂密。
(2) 畜牧;蒙古包
(3) 乙地纬度高,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白昼长,光照时间长;冬季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较弱,白昼短,光照时间短,所以夏季太阳能发电高于冬季。
命题点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23江西]准噶尔盆地气候干旱,内部多荒漠。其东北侧的阿尔泰山水分条件好,多优质牧场。本区人口多沿河或山麓水源地分布。下图示意卓娅家的放牧路线。据此完成4~6题。
4.在山下水源充足的地方,分布有( )
A. 桑蚕基地 B. 常绿阔叶林 C. 绿洲 D. 野生牦牛群
5.影响不同季节牧场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经度位置
6.卓娅家的畜产品主要销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中心( )
A. 乌鲁木齐 B. 拉萨 C. 兰州 D. 西宁
【答案】4.C 5.C 6.A
【解析】
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准噶尔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桑蚕基地多分布于中国的南方地区,A错误;常绿阔叶林多分布于南方地区,B错误;中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内部多荒漠,因此在水源较多的盆地边缘地区多有绿洲分布,C正确;野生牦牛群多分布于中国的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准噶尔盆地气候炎热不适合牦牛生存,D错误。故选C。
5.不同的季节导致不同的海拔气温不同,进而导致不同的海拔处牧草的生长情况不同。夏季气温较高,山上水源充足,山腰的气温较为适宜牧草生长,因此夏季牧场多位于山腰处,冬季气温较低,山下温度较高,地面没有厚雪覆盖,牲畜能觅食牧草,因此冬季牧场多位于山下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2022安徽]【地理实践 知行合一】“新疆是个好地方”。暑假,小乐去新疆旅游,写了不少旅行日记,拍了很多新疆自然与人文方面的照片,对新疆及周边地区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下图示意小乐旅游目的地——新疆及周边地区与他拍摄的照片,请对他的旅行日记片段做些完善。
(1) 日记1: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途中,我看到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风车大世界,这里的风力强劲,风能资源得到了大力开发。这里晴天多,我想,清洁的________资源也将会得到大规模开发。
(2) 日记2:吐鲁番的瓜果特别香甜,我记得课堂上老师解释过:新疆光照__________、昼夜温差大,瓜果含糖量高。……旅行途中,我常常能看到大片大片的棉花正在茁壮生长,这里的棉田集中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________
________上。导游指着远处的天山对我们说,这些棉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北部高山上的__________和山地降水。
(3) 日记3:到达边境霍尔果斯口岸,我用身份证很方便地办理了临时出境通行证,到邻国哈萨克斯坦去游览。为了定位,我打开手机电子地图。从海陆位置看,这个国家是个____国。第一次在异国他乡,我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不知不觉太阳快要落山了,一看时间,北京时间快接近______(15:00/22:00选填一个时间)。
【答案】(1) 太阳能
(2) 充足(强);绿洲(或山麓);冰雪融水
(3) 内陆;22:00
命题点3 塔里木盆地
[2023山东济南]这里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走廊,现如今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下图为某地区示意。据此完成8~10题。
8.该地区的景观特点是( )
A. 荒漠广布 B. 千沟万壑 C. 林海雪原 D. 河湖密布
9.该地区铁路线( )
①分布在盆地边缘 ②分布在沙漠内部
③呈环状分布 ④沿绿洲分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该地区大量油气资源输往东部地区,有利于东部( )
①缓解能源紧张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缓解旱涝灾害 ④优化能源结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8.A 9.C 10.D
【解析】
8.由图可知,该地区为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荒漠广布,A正确;千沟万壑是指黄土高原,林海雪原是指东北地区,河湖密布是指南方地区,BCD错误。故选A。
10.该地区大量油气资源输往东部地区,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①正确;西气东输给东部地区带来清洁能源,优化了能源结构,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状况,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②④正确;不能缓解旱涝灾害,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2024陕西]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深居内陆,其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极度干旱,85%的区域为流沙,动植物资源稀少。白尾地鸦是生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一种特有鸟类,其羽毛以沙黄色和乌白色为主,鼻孔有须,嘴长而尖,善于奔跑,以昆虫、植物根茎、种子和果实为主要食物,属杂食性鸟类。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和白尾地鸦照片。
(1) 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极度干旱的原因。
(2) 从材料中选择白尾地鸦的一个生物特征或习性,说明该特征或习性与沙漠环境的适应性。
(3) 由于沙漠昼夜温差__,白尾地鸦一般在气温适宜的清晨或傍晚觅食。有时白尾地鸦会在临近的城镇觅食,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盆地的河流是白尾地鸦觅食的重要水源,这些河流下游往往消失于沙漠中,属于____________河。
【答案】(1) 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周围高大山脉阻挡水汽进入。
(2) 羽毛以沙黄色和乌白色为主,毛色与沙漠接近,利于隐匿、防范天敌;鼻孔有须,利于阻挡风沙;嘴长而尖,利于在沙地中寻找和啄取食物;善于奔跑,利于躲避天敌,防止被流沙掩埋;杂食性鸟类食物来源广泛,利于在环境恶劣、食物短缺的沙漠存活。
(3) 大;山麓地带(盆地周边/绿洲/沙漠边缘);内流(时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