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青藏地区 中国在世界中
知识点1 自然特征与农业
青藏地区示意图
1.自然概况
位置 位于我国西南部, 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范围 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地形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其显著特征,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有 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地势 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一级阶梯
气候 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高寒。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河湖 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有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青海湖
能源 太阳能(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水能、地热能(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运动活跃)等
2.农牧业
高寒牧区 主要牧区 西藏牧区、青海牧区
植被 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
优良畜种 牦牛(“高原之舟”)、藏绵羊、藏山羊
河谷农业 农业区 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
优越条件 日照时间长;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昼夜温差大
农作物 青稞、小麦、豌豆等
青藏地区农作物穗大粒饱的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海拔高,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高寒气候,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3.特色文化
少数民族 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
传统服饰 藏袍(气温日较差大,早晚气温较低,中午日照强烈,气温上升)
特色食物 糌粑、牛羊肉、青稞酒、酥油茶
传统民居 牧民一般居住在方便拆卸的牛羊毛毡搭成的帐篷中;农区和城镇的住房多为平顶碉房,其一般由石块和土坯砌成,墙体厚实
交通运输 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牦牛是高原上牧民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
知识点2 三江源地区
1.位置与自然环境
位置 位于青海省南部,包括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和澜沧江源区
地形地势 以山地为主,地势高耸
河流湖泊 地位 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最重要的调蓄器
补给 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三江源地区”“三江平原”“三江并流”的区别
(1)“三江源地区”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
(2)“三江平原”地处东北地区,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冲积而成。
(3)“三江并流”指的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长江上游)三条河流自北向南行并流的奇观。
2.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重要性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生态功能 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流量,削减洪峰
环境问题 表现 冰川萎缩、湖泊和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等
原因 自然: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人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放牧、乱采滥挖)
保护措施 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
知识点3 中国在世界中
1.举世瞩目的成就
2.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3.做负责任的大国:维护中国自身的稳定和发展;做国际秩序稳定的维护者、参与者和建设者;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命题点1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
[2024青海]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分布着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兔狲(下图)。兔狲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据此完成1~2题。
1.兔狲腹部的长毛和绒毛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地区( )
A. 寒冷的气候 B. 起伏的地形 C. 缺氧的环境 D. 强烈的光照
2.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当( )
A. 扩建周边城镇 B. 增加耕地面积
C. 建设工业基地 D. 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A 2.D
[2024湖南长沙]318国道是“西藏自驾游”热门旅游线路。下图为318国道(西段)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暑假从夏日炎炎的成都出发,到达拉萨时充满春天气息,这主要因为( )
A. 深入内陆 B. 靠近海洋 C. 纬度增高 D. 地势抬升
4.“怒江72拐”是318国道一段艰险与美景并存的山路,适合设置在沿途的交通提示语有( )
①连续急弯,缓慢通行 ②悬崖路窄,谨慎驾驶 ③野象出没,注意避让
④陡坡地段,小心落石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3.D 4.B
【解析】
3.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海拔低,气温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因此气候更加凉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这主要因为地势抬升导致气温下降,D正确;两地都深入内陆、未靠近海洋、纬度相差不大,ABC错误。故选D。
4.“怒江72拐”是318国道一段艰险与美景并存的山路,地形崎岖,适合设置在沿途的交通提示语有:连续急弯,缓慢通行;悬崖路窄,谨慎驾驶;陡坡地段,小心落石,①②④正确;沿线没有野象分布,不需要设置“野象出没,注意避让”的交通提示语,③错误,排除ACD。故选B。
[2024山东临沂]神奇的雪域高原,令人神往。下图为西藏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在西藏可以品尝到的当地特产有( )
A. 牦牛肉、青稞酒 B. 芒果干、枸杞子
C. 山楂糕、酥油茶 D. 哈密瓜、葡萄干
6.西藏面积广大,而主要粮食作物青稞多种植于河谷地带,根本原因是河谷地带( )
A. 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B.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C. 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答案】5.A 6.C
【解析】
5.西藏主要的畜种是牦牛,青稞是青藏地区的主要作物,故西藏特色产品有牦牛肉、青稞酒、酥油茶等, A正确;芒果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水果,枸杞子是西北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特产,葡萄干、哈密瓜是西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色产品,山楂糕是北方地区的民间糕点,BCD排除。故选A。
6.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高寒是主要自然环境特征。在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更充足,水源丰富,适合农作物的生长,C正确;河谷地带降水并不丰富,A错误;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并不是根本原因,BD错误。故选C。
命题点2 三江源地区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加上矿产盗采、过度放牧、虫草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地覆盖率下降15%~25%,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急剧下降,“中华水塔”水源“告急”。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4%、27%和13%。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7~9题。
7.三江源地区位于(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8.造成“中华水塔”水源减少的人为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B. 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
C. 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D. 气候干旱,降水逐年减少
9.针对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以草定畜,控制载畜量 ②鼓励采挖虫草,增加收入 ③禁止用水,保护水源 ④填埋矿坑,恢复地表植被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7.D 8.B 9.D
【解析】
8.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有“中华水塔”的称号,但近几十年来,由 于自然及人为原因的影响,水源不断减少,其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干旱属于自然原因,该地区工农业欠发达。故选B。
9.针对三江源地区现状,可以采取以草定畜,控制载畜量和填埋矿坑,恢复地表植被等措施,①④正确;鼓励采挖虫草容易造成地表植被破坏,禁止用水不现实,②③错误。故选D。
2021年10月,中国宣布设立三江源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下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三江源国家公园所在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干旱 B. 高寒 C. 湿热 D. 干热
11.设立国家公园的意义在于( )
A. 促进工业发展 B. 发展种植业
C. 解决就业困难 D. 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0.B 11.D
【解析】
11.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主要是从环境效益出发,而非经济效益,主要意义在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维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等,ABC错误,D正确。故选D。
命题点3 中国在世界中
[2024广东]2024年6月2日至3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探测器还搭载了欧洲空间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科研设备,协同开展科学探测任务。据此完成12~13题。
12.探测器顺利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主要得益于我国( )
A. 资源丰富 B. 科技先进 C. 人口众多 D. 农业发达
13.探测器搭载多国科研设备,协同开展科学探测,体现了( )
①大国担当精神 ②共同发展理念 ③开放包容态度 ④共同富裕思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2.B 13.A
【解析】
12.探测器顺利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属于航空航天工业方面的成就,为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核心影响因素是科技,B正确;与资源、人口、农业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3.我国探测器搭载多国科研设备,协同开展科学探测,是我国大国担当的体现,表明了我国开放包容的态度,同时展现了我国与各国共同发展的理念,①②③正确;协同开展科学探测,属于深空科学发展领域,与共同富裕关系不大,④错误。故选A。第九~十章 青藏地区 中国在世界中
知识点1 自然特征与农业
青藏地区示意图
1.自然概况
位置 位于我国西南部, 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范围 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地形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其显著特征,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有 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地势 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
气候 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河湖 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 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有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青海湖
能源 太阳能(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水能、地热能(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运动活跃)等
2.农牧业
高寒牧区 主要牧区 西藏牧区、青海牧区
植被 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
优良畜种 (“高原之舟”)、藏绵羊、藏山羊
河谷农业 农业区 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
优越条件 日照时间长;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昼夜温差大
农作物 、小麦、豌豆等
青藏地区农作物穗大粒饱的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海拔高,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高寒气候,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3.特色文化
少数民族 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
传统服饰 (气温日较差大,早晚气温较低,中午日照强烈,气温上升)
特色食物 糌粑、牛羊肉、青稞酒、酥油茶
传统民居 牧民一般居住在方便拆卸的牛羊毛毡搭成的帐篷中;农区和城镇的住房多为平顶碉房,其一般由石块和土坯砌成,墙体厚实
交通运输 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牦牛是高原上牧民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
知识点2 三江源地区
1.位置与自然环境
位置 位于 省南部,包括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和 源区
地形地势 以山地为主,地势高耸
河流湖泊 地位 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最重要的调蓄器
补给 雪山和 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三江源地区”“三江平原”“三江并流”的区别
(1)“三江源地区”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
(2)“三江平原”地处东北地区,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冲积而成。
(3)“三江并流”指的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长江上游)三条河流自北向南行并流的奇观。
2.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重要性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生态功能 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流量,削减洪峰
环境问题 表现 冰川萎缩、湖泊和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等
原因 自然: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人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放牧、乱采滥挖)
保护措施 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
知识点3 中国在世界中
1.举世瞩目的成就
2.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3.做负责任的大国:维护中国自身的稳定和发展;做国际秩序稳定的维护者、参与者和建设者;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命题点1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
[2024青海]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分布着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兔狲(下图)。兔狲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据此完成1~2题。
1.兔狲腹部的长毛和绒毛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地区( )
A. 寒冷的气候 B. 起伏的地形 C. 缺氧的环境 D. 强烈的光照
2.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当( )
A. 扩建周边城镇 B. 增加耕地面积
C. 建设工业基地 D. 保护生态环境
[2024湖南长沙]318国道是“西藏自驾游”热门旅游线路。下图为318国道(西段)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暑假从夏日炎炎的成都出发,到达拉萨时充满春天气息,这主要因为( )
A. 深入内陆 B. 靠近海洋 C. 纬度增高 D. 地势抬升
4.“怒江72拐”是318国道一段艰险与美景并存的山路,适合设置在沿途的交通提示语有( )
①连续急弯,缓慢通行 ②悬崖路窄,谨慎驾驶 ③野象出没,注意避让
④陡坡地段,小心落石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024山东临沂]神奇的雪域高原,令人神往。下图为西藏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在西藏可以品尝到的当地特产有( )
A. 牦牛肉、青稞酒 B. 芒果干、枸杞子
C. 山楂糕、酥油茶 D. 哈密瓜、葡萄干
6.西藏面积广大,而主要粮食作物青稞多种植于河谷地带,根本原因是河谷地带( )
A. 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B.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C. 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命题点2 三江源地区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加上矿产盗采、过度放牧、虫草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地覆盖率下降15%~25%,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急剧下降,“中华水塔”水源“告急”。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4%、27%和13%。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7~9题。
7.三江源地区位于(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8.造成“中华水塔”水源减少的人为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B. 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
C. 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D. 气候干旱,降水逐年减少
9.针对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以草定畜,控制载畜量 ②鼓励采挖虫草,增加收入 ③禁止用水,保护水源 ④填埋矿坑,恢复地表植被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21年10月,中国宣布设立三江源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下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三江源国家公园所在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干旱 B. 高寒 C. 湿热 D. 干热
11.设立国家公园的意义在于( )
A. 促进工业发展 B. 发展种植业
C. 解决就业困难 D. 保护生态环境
命题点3 中国在世界中
[2024广东]2024年6月2日至3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探测器还搭载了欧洲空间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科研设备,协同开展科学探测任务。据此完成12~13题。
12.探测器顺利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主要得益于我国( )
A. 资源丰富 B. 科技先进 C. 人口众多 D. 农业发达
13.探测器搭载多国科研设备,协同开展科学探测,体现了( )
①大国担当精神 ②共同发展理念 ③开放包容态度 ④共同富裕思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