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河流 自然灾害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 (安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河流 自然灾害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 (安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8 19:30:57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河流 自然灾害
知识点1 河流与湖泊(5年2考)
1.内、外流河与内、外流区
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
分类 定义 主要河流 注入水域 主要分布区 补给水源
外流河(区)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其所在流域称为外流区 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太平洋 东部季风区 大气降水
雅鲁藏布江、怒江 印度洋
额尔齐斯河 北冰洋 西部非季风区 高山冰雪融水
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流河(区) 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内流河,其所在流域称为内流区 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 非季风区 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2.我国的湖泊
分类 主要湖泊 主要分布区
淡水湖 鄱阳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博斯腾湖等 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等东部季风区(外流区)
咸水湖 青海湖(我国最大的湖泊)、色林错、纳木错等 青藏高原等西部内陆非季风区(内流区)
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 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
径流量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越大,径流量越大
补给量 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方式的河流,降水量越大,径流量越大
汛期 气温、降水 气温主要影响内流河汛期;降水主要影响外流河汛期
含沙量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保持能力越强,含沙量越小
结冰期 气温 最冷月均温低于0,河流有结冰期
水能 径流量、地势 径流量大、地势起伏大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知识点2 长江(5年1考)
长江流域水系图
1.长江的概况
发源地 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注入海洋 东海(属于太平洋水系)
特征 6 300千米,世界第三长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干流形状 “V+W”形
主要支流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最大支流)、赣江
流经省区 11个: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文特征 径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
河段特征 上游 源头至湖北宜昌: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湍急, 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 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面宽阔,流速锐减
下游 江西湖口至入海口:地势更低平,落差小,江面开阔,水乡泽国
2.长江的开发利用
(1)“水能宝库”:①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落差大;②流域内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三峡水利枢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养殖、供水等综合效益)。
(2)“黄金水道”:①宜宾以下四季通航;②中下游江阔水深;③干流横贯东西,沟通内陆和沿海→航运价值高。长江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分析河流的航运条件
3.长江的忧患与治理
知识点3 黄河(5年1考)
黄河流域水系图
1.黄河的概况
发源地 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
注入海洋 渤海
特点 我国第二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干流形状 “几”字形
主要支流 湟水、洮河、汾河、渭河(最大支流)
流经省区 9个:青、甘、川、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水文特征 径流量较小、汛期短(夏汛)、含沙量大、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 凌汛(初春或初冬时节)
河段 特征 上游 源头至内蒙古河口: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 内蒙古河口至河南桃花峪: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 河南桃花峪至入海口:水流平缓,形成“ 地上河”
2.黄河的开发利用
(1)水资源:主要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工程,提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2)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已陆续建成多座大型的水电站,促进了流域的经济发展。
3.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
1.“地上河”的形成与治理
2.凌汛的形成与治理
知识点4 自然灾害
1.常见的自然灾害
2.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
(1)主要的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 发生时间 成因
干旱、洪涝 不同季节交替发生 我国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台风 夏、秋季节多发 热带洋面形成大气涡旋,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
寒潮 秋末、冬季、初春 源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
沙尘暴 春季、秋末 冬季盛行的西北风把干旱地区的沙尘吹向我国西北、华北地区
(2)主要的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分布地区 应对措施
地震 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如台湾省、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区 有序撤离到屋外空旷地带;若无法及时撤离,应尽可能躲到墙角、卫生间等狭小地带,要远火近水
滑坡 降水比较集中、地形坡度较大的山区,如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建设各种加固工程、排水工程
泥石流 向垂直于泥石流方向的稳固山坡上逃生
3.防灾减灾: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修建防灾工程,如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营造防护林;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及时供应救灾物资;及时调动救灾人员,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加大防灾知识的宣传,个人有效自救、避灾。
知识点5 环境保护与发展【2022年版课标新增内容】
1.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环境问题 资源枯竭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表现 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应对措施 “开源”:研究和开发新能源、加强资源勘探等 “节流”:节约使用,建设储备基地 恢复生态,停止和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恢复植被、水域等 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加绿化面积,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
2.青少年环境保护的行为:增强环保意识和环境法治意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倡导低碳环保生活;积极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环保实践等。
重难点1 长江的开发
白鹤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二个梯级电站。2022年12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在长江上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读长江局部水电站分布图,完成1~2题。
1.四川省水电站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B. 位于长江中游,水量最为丰富
C. 水流平缓,内河运输便利 D. 我国基建能力强,水电技术先进
2.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调节河流水量变化,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②为东部地区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
③阻断鱼类洄游路线,大量居民搬迁他乡 ④促进川、滇等省区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思路点拨】
1.读图可知,四川省西部为我国的横断山区 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位于长江上游河段,山高谷深,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 水能资源丰富 可建设大量水电站。
2.水电站具有防洪、蓄水、发电等作用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长江上游 可以调节水量,减少下游洪涝灾害;白鹤滩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为东部地区提供大量水能,促进四川、云南等省区经济的发展;河流梯级开发,修建梯级发电站 阻断鱼类洄游路线,大量居民搬迁他乡 工程建设选址要做好环境保护措施和居民安全保障。
【知识拓展】长江对沿岸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提供水源:流域内城市大多沿河分布,长江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发展农业:塑造了土壤肥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种植业发展;河湖众多,河网密布,淡水资源充足,利于渔业发展。
(3)发展航运:河道宽广,流量大,通航量大,通航时间长。长江是中国主要的航运通道,沟通东西、内陆和沿海,客货运输量位居全国第一。
(4)提供水能资源:长江上游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条件优越,可用于发电。
【答案】1.A 2.B
重难点2 黄河的治理
2021年,山东、河南两省签订了《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近年来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属优良水质)以上,因此山东省作为受益方,于2022年7月向河南省兑现生态补偿资金。下图为黄河流域局部图。据此完成3~4题。
3.山东、河南两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是为了( )
A. 改善上游荒漠化环境 B. 提高源头植被覆盖率
C. 缓解下游的凌汛问题 D. 改善黄河中下游水质
4.为提高流入山东省的水质,河南省应该( )
①加高加固堤坝 ②植树造林,生态扩容 ③严禁引水灌溉 ④加强河流污染治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思路点拨】
3.读图可知,山东、河南两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两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 改善中下游河流水质。
4.加高加固堤坝 减少“地上河”河段洪涝灾害,对水质改善作用不大;植树造林,生态扩容 植被覆盖率提高,固土护坡 增加下渗,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增强 改善水质;严禁引水灌溉 限制当地农业发展,且对水质改善作用不大;加强河流污染治理 减少水污染问题 改善水质。
【解题通法】河流治理措施
(1)建设水利设施。
(2)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3)修筑堤坝,疏浚河道。
(4)河流沿岸调整产业结构,控制工业及生活废水排放。
【答案】3.D 4.C
命题点1 长江
[2024福建节选]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长江水道某岛的天然石梁(称为白鹤梁)上,记载着长江上游的水文资料。三峡库区蓄水之前,石梁一般淹没在水下,在枯水季节会露出水面。读长江水系与白鹤梁位置图,完成1~2题。
1.三峡库区蓄水之前,白鹤梁露出水面的季节一般是( )
A. 春夏季 B. 夏秋季 C. 秋冬季 D. 冬春季
2.白鹤梁题刻记载的长江上游千余年的历史枯水资料具有参考价值,可应用于( )
①长江上游的现代航运 ②北半球的环境变化研究 ③长江上游的水利工程建设 ④南半球河流水位变化研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D 2.A
【解析】
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很不均匀,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节降水较少。长江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故三峡库区蓄水之前,白鹤梁露出水面的季节一般是冬春季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白鹤梁题刻记载的长江上游千余年的历史枯水资料具有参考价值,可应用于长江上游的现代航运、北半球的环境变化研究、长江上游的水利工程建设,①②③正确;我国位于北半球,故白鹤梁题刻不能应用于南半球河流水位变化研究,④错误。故选A。
3.[2024吉林长春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蕴含丰富的水能资源,干流分布着多座大型水电站及水利枢纽,部分河段利用这些水电站产生的清洁能源,通过船电宝、岸电桩等方式为船舶供电,实现了“零污染”。此外,通过“电子铅封”形式,航行于长江干线的上万艘船舶实现了生活污水“零排放”。通过以上方式,长江实现了“绿色航运”。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源头活水 大江奔流】
(1) 长江发源于________山脉,自西向东注入__海。
【水能宝库 绿色发展】
(2) 长江干流水电站及水利枢纽主要分布在长江__游河段,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来看,水能资源属于________资源。
【生态航道 人水和谐】
(3) 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其航运价值。长江航运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结合上图,从水量、结冰期两个方面任选其一,描述长江下游的水文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措施能够体现长江流域“绿色航运”的有__。(此题为不定项选择题,请把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数字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生活垃圾不进行处理投入长江
②航运使用高耗能、重污染设备
③通过“电子铅封”形式实现船舶生活污水“零排放”
④采用船电宝、岸电桩等方式为船舶供电,实现“零污染”
【答案】(1) 唐古拉;东
(2) 上;可再生
(3) 水量大、无结冰期
(4) ③④
命题点2 黄河
[2023山东济南]某学校组织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语文、地理老师分别提供了有关黄河的学习资料。图1为“黄河诗文”的时间轴,图2为黄河潼关站的水文资料。据此完成4~6题。
图1 图2
4.自汉到宋,从对黄河的描述上反映出黄河最典型的水文特征是( )
A. 水量大 B. 含沙量大 C. 流速快 D. 无结冰期
5.潼关站水文资料显示,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 )
A. 河流年输沙量变大 B. 河流年径流量变小
C. 水土流失减少 D. 植被破坏加剧
6.同学们查阅的资料中,属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是( )
①在上游提升“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能力
②在中下游推进“黄金水道”的生态治理
③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
④在下游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修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4.B 5.C 6.C
【解析】
5.由图可知,潼关站水文资料显示,年输沙量多年平均为92 100万吨,2021年年输沙量减少到17 100万吨,A错误;河流年径流量由335.3亿立方米增加到395.1亿立方米,B错误;输沙量变少,反映出水土流失现象减少,植被恢复状况良好,C正确,D错误。故选C。
6.同学们查阅的资料中,属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在上游提升“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能力;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在下游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修复,C正确;“黄金水道”是长江的美称,中下游推进“黄金水道”的生态治理属于长江流域的治理措施,②错误,ABD错误。故选C。
7.[2024四川广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在黄河逶迤而过的巴彦淖尔,6日下午召开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节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6月10日)
材料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含沙量巨大,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形成了“黄龙入海”的景观。
(1) 材料一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内蒙古位于图1中的__(填“甲”或“乙”)。
(2) 材料二中的“天上”是指__________山脉;“奔流”到下游时,黄河流经的干湿区是________地区,大量泥沙在该河段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_____
_____________”。
(3) 图中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认为能使“黄龙入海”现象减弱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乙
(2) 巴颜喀拉;半湿润;地上河(或悬河)
(3) 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4) 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兴建水利枢纽工程、禁止过度放牧等
命题点3 主要湖泊
8.[2023安徽]宋代诗人余靖用“霁湖光万里,平波色连天”的诗句描写鄱阳湖壮美的景色。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候鸟重要的栖息地。多年来,鄱阳湖呈现的“丰水成面,枯水呈线的水位节奏”,水域面积最大可达3 000平方千米以上,少时通常在800平方千米左右。2023年3月9日鄱阳湖湖区水域面积不足300平方千米。下图示意鄱阳湖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鄱阳湖呈现“霁湖光万里,平波色连天”的丰水期景色时,江西受_____
_____季风影响明显,降水量__。鄱阳湖呈现“丰水成面,枯水呈线的水位节奏”,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季节变化__的特点。
(2) 列举鄱阳湖能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3) 针对鄱阳湖湖面萎缩明显的状况,请提出缓解这种状况的有效措施。
【答案】(1) 夏(东南);大;大
(2) 纬度较低,冬季温和;湖滩广阔,湿地面积大;食物丰富充足。
(3) 节约用水;退耕还湖;植树造林;水资源合理调配。
命题点4 自然灾害
9.[2024四川乐山]近地面过冷(略低于0 )的水滴(非固态雪)降到地面,与低于0 的物体(植物、道路、车辆、电线等)碰撞立即冻结为冰的现象称为冻雨。如果冻雨持续时间长,物体表面会形成光滑厚冰层,造成灾害。今年1月30日—2月3日,如图1所示三个城市中,有一个城市及周边出现历史罕见的冻雨灾害(如图2)。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 中国部分城市分布及1、2月均温示意图 图2 冻雨灾害照片
(1) 出现历史罕见冻雨灾害的城市是____(圈码)。
(2) 根据图2,列举冻雨灾害的两方面表现。
(3) 如果你处在冻雨灾害发生地,请列举一项安全防护措施。
(4) 推测2月3日之后冻雨灾害严重程度可能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案】(1) ②
(2) 植被遭到破坏;交通受阻(出行不便);电力设施遭到破坏等。
(3) 减少外出;防寒;防冻;防滑;防空中坠物。
(4) 更加严重,理由:若气温持续维持,冻雨将持续,人工除冰压力增大。
不变,理由:若降水停止,低温持续,由于人工除冰缓慢,灾害会继续维持。
减弱甚至消失,理由:若气温上升,天气转晴,冻雨结束,冰层会融化;若气温显著下降,会形成降雪而不是冻雨。第二节 河流 自然灾害
知识点1 河流与湖泊(5年2考)
1.内、外流河与内、外流区
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
分类 定义 主要河流 注入水域 主要分布区 补给水源
外流河(区)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其所在流域称为外流区 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洋 东部季风区 大气降水
雅鲁藏布江、怒江 印度洋
河 北冰洋 西部非季风区 高山冰雪融水
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流河(区) 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内流河,其所在流域称为内流区 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 非季风区 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2.我国的湖泊
分类 主要湖泊 主要分布区
淡水湖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博斯腾湖等 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等东部季风区(外流区)
咸水湖 (我国最大的湖泊)、色林错、纳木错等 青藏高原等西部内陆非季风区(内流区)
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 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
径流量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越大,径流量越大
补给量 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方式的河流,降水量越大,径流量越大
汛期 气温、降水 气温主要影响内流河汛期;降水主要影响外流河汛期
含沙量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保持能力越强,含沙量越小
结冰期 气温 最冷月均温低于0,河流有结冰期
水能 径流量、地势 径流量大、地势起伏大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知识点2 长江(5年1考)
长江流域水系图
1.长江的概况
发源地 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注入海洋 (属于太平洋水系)
特征 6 300千米,世界第三长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干流形状 “V+W”形
主要支流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最大支流)、赣江
流经省区 11个: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流经地形区 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 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文特征 径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
河段特征 上游 源头至湖北宜昌: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湍急, 资源丰富
中游 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面宽阔,流速锐减
下游 江西湖口至入海口:地势更低平,落差小,江面开阔,水乡泽国
2.长江的开发利用
(1)“ ”:①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落差大;②流域内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三峡水利枢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养殖、供水等综合效益)。
(2)“ ”:①宜宾以下四季通航;②中下游江阔水深;③干流横贯东西,沟通内陆和沿海→航运价值高。长江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分析河流的航运条件
3.长江的忧患与治理
知识点3 黄河(5年1考)
黄河流域水系图
1.黄河的概况
发源地 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
注入海洋
特点 我国第二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干流形状 “几”字形
主要支流 湟水、洮河、汾河、渭河(最大支流)
流经省区 9个:青、甘、川、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 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水文特征 径流量较小、汛期短(夏汛)、含沙量大、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 (初春或初冬时节)
河段 特征 上游 源头至内蒙古河口: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 内蒙古河口至河南桃花峪: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 河南桃花峪至入海口:水流平缓,形成“ ”
2.黄河的开发利用
(1)水资源:主要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为沿岸地区提供了 。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工程,提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2)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已陆续建成多座大型的水电站,促进了流域的经济发展。
3.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
1.“地上河”的形成与治理
2.凌汛的形成与治理
知识点4 自然灾害
1.常见的自然灾害
2.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
(1)主要的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 发生时间 成因
干旱、洪涝 不同季节交替发生 我国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夏、秋季节多发 热带洋面形成大气涡旋,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
寒潮 秋末、冬季、初春 源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
沙尘暴 春季、秋末 冬季盛行的西北风把干旱地区的沙尘吹向我国西北、华北地区
(2)主要的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分布地区 应对措施
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如台湾省、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区 有序撤离到屋外空旷地带;若无法及时撤离,应尽可能躲到墙角、卫生间等狭小地带,要远火近水
滑坡 降水比较集中、地形坡度较大的山区,如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建设各种加固工程、排水工程
泥石流 向垂直于泥石流方向的稳固山坡上逃生
3.防灾减灾: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修建防灾工程,如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营造防护林;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及时供应救灾物资;及时调动救灾人员,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加大防灾知识的宣传,个人有效自救、避灾。
知识点5 环境保护与发展【2022年版课标新增内容】
1.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环境问题 资源枯竭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表现 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应对措施 “开源”:研究和开发新能源、加强资源勘探等 “节流”:节约使用,建设储备基地 恢复生态,停止和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恢复植被、水域等 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加绿化面积,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
2.青少年环境保护的行为:增强环保意识和环境法治意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倡导低碳环保生活;积极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环保实践等。
重难点1 长江的开发
白鹤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二个梯级电站。2022年12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在长江上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读长江局部水电站分布图,完成1~2题。
1.四川省水电站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B. 位于长江中游,水量最为丰富
C. 水流平缓,内河运输便利 D. 我国基建能力强,水电技术先进
2.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调节河流水量变化,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②为东部地区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
③阻断鱼类洄游路线,大量居民搬迁他乡 ④促进川、滇等省区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思路点拨】
1.读图可知,四川省西部为我国的横断山区 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位于长江上游河段,山高谷深,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 水能资源丰富 可建设大量水电站。
2.水电站具有防洪、蓄水、发电等作用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长江上游 可以调节水量,减少下游洪涝灾害;白鹤滩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为东部地区提供大量水能,促进四川、云南等省区经济的发展;河流梯级开发,修建梯级发电站 阻断鱼类洄游路线,大量居民搬迁他乡 工程建设选址要做好环境保护措施和居民安全保障。
【知识拓展】长江对沿岸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提供水源:流域内城市大多沿河分布,长江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发展农业:塑造了土壤肥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种植业发展;河湖众多,河网密布,淡水资源充足,利于渔业发展。
(3)发展航运:河道宽广,流量大,通航量大,通航时间长。长江是中国主要的航运通道,沟通东西、内陆和沿海,客货运输量位居全国第一。
(4)提供水能资源:长江上游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条件优越,可用于发电。
重难点2 黄河的治理
2021年,山东、河南两省签订了《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近年来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属优良水质)以上,因此山东省作为受益方,于2022年7月向河南省兑现生态补偿资金。下图为黄河流域局部图。据此完成3~4题。
3.山东、河南两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是为了( )
A. 改善上游荒漠化环境 B. 提高源头植被覆盖率
C. 缓解下游的凌汛问题 D. 改善黄河中下游水质
4.为提高流入山东省的水质,河南省应该( )
①加高加固堤坝 ②植树造林,生态扩容 ③严禁引水灌溉 ④加强河流污染治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思路点拨】
3.读图可知,山东、河南两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两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 改善中下游河流水质。
4.加高加固堤坝 减少“地上河”河段洪涝灾害,对水质改善作用不大;植树造林,生态扩容 植被覆盖率提高,固土护坡 增加下渗,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增强 改善水质;严禁引水灌溉 限制当地农业发展,且对水质改善作用不大;加强河流污染治理 减少水污染问题 改善水质。
【解题通法】河流治理措施
(1)建设水利设施。
(2)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3)修筑堤坝,疏浚河道。
(4)河流沿岸调整产业结构,控制工业及生活废水排放。
命题点1 长江
[2024福建节选]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长江水道某岛的天然石梁(称为白鹤梁)上,记载着长江上游的水文资料。三峡库区蓄水之前,石梁一般淹没在水下,在枯水季节会露出水面。读长江水系与白鹤梁位置图,完成1~2题。
1.三峡库区蓄水之前,白鹤梁露出水面的季节一般是( )
A. 春夏季 B. 夏秋季 C. 秋冬季 D. 冬春季
2.白鹤梁题刻记载的长江上游千余年的历史枯水资料具有参考价值,可应用于( )
①长江上游的现代航运 ②北半球的环境变化研究 ③长江上游的水利工程建设 ④南半球河流水位变化研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2024吉林长春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蕴含丰富的水能资源,干流分布着多座大型水电站及水利枢纽,部分河段利用这些水电站产生的清洁能源,通过船电宝、岸电桩等方式为船舶供电,实现了“零污染”。此外,通过“电子铅封”形式,航行于长江干线的上万艘船舶实现了生活污水“零排放”。通过以上方式,长江实现了“绿色航运”。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源头活水 大江奔流】
(1) 长江发源于________山脉,自西向东注入__海。
【水能宝库 绿色发展】
(2) 长江干流水电站及水利枢纽主要分布在长江__游河段,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来看,水能资源属于________资源。
【生态航道 人水和谐】
(3) 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其航运价值。长江航运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结合上图,从水量、结冰期两个方面任选其一,描述长江下游的水文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措施能够体现长江流域“绿色航运”的有__。(此题为不定项选择题,请把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数字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生活垃圾不进行处理投入长江
②航运使用高耗能、重污染设备
③通过“电子铅封”形式实现船舶生活污水“零排放”
④采用船电宝、岸电桩等方式为船舶供电,实现“零污染”
命题点2 黄河
[2023山东济南]某学校组织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语文、地理老师分别提供了有关黄河的学习资料。图1为“黄河诗文”的时间轴,图2为黄河潼关站的水文资料。据此完成4~6题。
图1 图2
4.自汉到宋,从对黄河的描述上反映出黄河最典型的水文特征是( )
A. 水量大 B. 含沙量大 C. 流速快 D. 无结冰期
5.潼关站水文资料显示,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 )
A. 河流年输沙量变大 B. 河流年径流量变小
C. 水土流失减少 D. 植被破坏加剧
6.同学们查阅的资料中,属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是( )
①在上游提升“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能力
②在中下游推进“黄金水道”的生态治理
③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
④在下游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修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2024四川广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在黄河逶迤而过的巴彦淖尔,6日下午召开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节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6月10日)
材料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含沙量巨大,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形成了“黄龙入海”的景观。
(1) 材料一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内蒙古位于图1中的__(填“甲”或“乙”)。
(2) 材料二中的“天上”是指__________山脉;“奔流”到下游时,黄河流经的干湿区是________地区,大量泥沙在该河段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_____
_____________”。
(3) 图中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认为能使“黄龙入海”现象减弱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3 主要湖泊
8.[2023安徽]宋代诗人余靖用“霁湖光万里,平波色连天”的诗句描写鄱阳湖壮美的景色。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候鸟重要的栖息地。多年来,鄱阳湖呈现的“丰水成面,枯水呈线的水位节奏”,水域面积最大可达3 000平方千米以上,少时通常在800平方千米左右。2023年3月9日鄱阳湖湖区水域面积不足300平方千米。下图示意鄱阳湖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鄱阳湖呈现“霁湖光万里,平波色连天”的丰水期景色时,江西受_____
_____季风影响明显,降水量__。鄱阳湖呈现“丰水成面,枯水呈线的水位节奏”,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季节变化__的特点。
(2) 列举鄱阳湖能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3) 针对鄱阳湖湖面萎缩明显的状况,请提出缓解这种状况的有效措施。
命题点4 自然灾害
9.[2024四川乐山]近地面过冷(略低于0 )的水滴(非固态雪)降到地面,与低于0 的物体(植物、道路、车辆、电线等)碰撞立即冻结为冰的现象称为冻雨。如果冻雨持续时间长,物体表面会形成光滑厚冰层,造成灾害。今年1月30日—2月3日,如图1所示三个城市中,有一个城市及周边出现历史罕见的冻雨灾害(如图2)。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 中国部分城市分布及1、2月均温示意图 图2 冻雨灾害照片
(1) 出现历史罕见冻雨灾害的城市是____(圈码)。
(2) 根据图2,列举冻雨灾害的两方面表现。
(3) 如果你处在冻雨灾害发生地,请列举一项安全防护措施。
(4) 推测2月3日之后冻雨灾害严重程度可能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