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气候
知识点1 地形(5年2考)
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分布图 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分布图
1.地形特征及分布:地形类型多样,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均有分布。东部多平原、丘陵,西部多高原、山地和盆地。
2.主要地形区
(1)四大高原: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内蒙古高原(起伏和缓、草原广布);③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④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2)四大盆地:①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沙漠广布);②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聚宝盆”);③准噶尔盆地(内部牧场广阔);④四川盆地(“紫色盆地”)。
(3)三大平原:①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②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春旱严重);③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鱼米之乡”)。
(4)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北列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 昆仑山脉、秦岭
南列 南岭
南北走向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 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列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 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小兴安岭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4.山区开发利用与保护
知识点2 地势(5年2考)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
1.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地势三级阶梯
地势阶梯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名称
第一级阶梯 4 000米以上 山地、高原和盆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 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 000~2 000米 盆地和高原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和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3.地势特征的影响
知识点3 气候(5年4考)
1.气温
(1)分布特征
季节 分布特点 原因 气温之最
冬季 南北温差 大,越往北气温越 低 受纬度位置影响,冬季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比南方少,气温低;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源地,加剧了北方的寒冷,南方受其影响小 冬季海南岛气温最高,漠河北极村气温最低
夏季 全国普遍 高温(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各地获得的热量多;青藏高原由于 海拔高,气温偏低 夏季青藏高原气温最低,吐鲁番盆地气温最高
(2)温度带划分
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2.降水
中国降水量分布图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
(1)分布特征
特点 成因
空间分布不均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递减) 东南沿海距海洋近,降水多;西北内陆距海洋远,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
时间分配不均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受 夏季风影响,降水不稳定,季节变化较大
(2)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一个地区干湿状况,可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 主要植被类型 农业类型
湿润区 >800毫米 森林 种植业
半湿润区 400~800毫米 森林草原
半干旱区 200~400毫米 草原 畜牧业
干旱区 <200毫米 荒漠草原、荒漠
3.主要气候类型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1)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
①气候复杂多样:南北跨纬度广,气温南北差异大;东西跨经度广,东西干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②季风气候显著: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类型 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滇、粤、台南部和琼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除热带季风气候区)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西北内陆地区
高原山地气候 终年低温,降水稀少 青藏高原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示意图
①夏季风:温暖湿润,发源于太平洋(东南风)、印度洋(西南风),带来丰富降水,活动异常时易造成旱涝灾害。
②冬季风:寒冷干燥,发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西北风、东北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增大,活动异常时带来大风、寒潮、霜冻等恶劣天气。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海陆位置 我国东西跨经度广,自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
地形 高大山脉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山地区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重难点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某蜂农为了“追花夺蜜”,从广东省出发一路北上,最后到达内蒙古自治区。下图示意蜂农东线放蜂线路,据此完成1~2题。
1.该蜂农沿途所见景观不可信的是( )
A.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C. 平原广阔,黑土广布
D. 河湖密布,稻田遍布
2.影响蜂农迁移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地形 D. 市场
【思路点拨】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中景观所描述的地形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内蒙古高原的典型景观;“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青藏高原的典型景观;“平原广阔,黑土广布”是东北平原的典型景观;“河湖密布,稻田遍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常见的景观。读图可知,放蜂路线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 并未经过青藏高原地区。
2.读图可知,蜂农“追花夺蜜”从广东一路北上 放蜂路线由南向北推移 纬度差异大 南北气温差异大 花期自南向北越来越晚?蜂农迁移。
【解题通法】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第一步:先看纬度位置,两地纬度差异较大 气温差异大 受纬度因素影响;
第二步:同纬度,看地形,海拔差异大 气温差异大 受地形因素影响。
(2)分析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第一步:先看海陆位置,海陆位置差异大 降水差异大 受海陆位置影响;
第二步:同海陆(都距海较近或都距海较远)位置,看地形,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1.B 2.A
命题点1 我国的地形地势及影响
[2024江苏宿迁节选]图1为中国沿32°N地形剖面图,图2为中国地形类型构成图。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图中代码表示的地形区,正确的是( )
A. ①云贵高原 B. ②四川盆地 C. ③大兴安岭 D. ④华北平原
2.我国地形地势特点是( )
A. 地势南高北低 B. 地形以平原为主
C. 地势西高东低 D. 地形的类型单一
【答案】1.B 2.C
[2024广西]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的主要工作是在全国布下一张测绘网,精确测定出每个点的经度、纬度和海拔等。几十年来,测量队员们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国测一大队因此被评为“2020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据此完成3~4题。
3.国测一大队精确测定出我国最高峰的海拔为8 848.86米,此山峰是( )
A. 泰山 B. 玉山 C. 各拉丹冬峰 D. 珠穆朗玛峰
4.队员们在一次测绘工作记录中写道:“这里是无人区。中午,地表温度高达50多度,两脚踏进沙土,滚烫难忍;到了下午,狂风卷起尘土,铺天盖地……这里滴水难寻……”。记录中描述的测绘地点最有可能位于( )
A. 横断山脉 B. 东北平原 C. 帕米尔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答案】3.D 4.D
【解析】
4.根据“这里是无人区……这里滴水难寻……”可知,记录中描述的测绘地点最有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无人区,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极端干旱,D正确。故选D。
5.[2021安徽]小华和同学们开展了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研究了毛泽东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并在一幅地图上重绘了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请你完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学习卡片内容。
命题点2 我国的气候及主要影响因素
[2024安徽]春末夏初,我国某粮食主产区的作物自南向北渐次变成金黄色。驾驶收割机的农机手们从安徽省中部出发,带着乡村收获的喜悦,一路向北,描绘祖国丰收的画卷。下图示意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状况。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 B. 纬度 C. 地形 D. 河流
7.农机手们收割的粮食作物是( )
A. 水稻 B. 棉花 C. 甘蔗 D. 小麦
【答案】6.B 7.D
【解析】
6.据图可知,粮食收割方向是由南向北推进,主要是因为越往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粮食成熟时间越早;越往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粮食成熟时间越晚。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故选B。
7.我国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棉花属于纤维作物,甘蔗属于糖料作物,BC错误;据图可知,该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为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水稻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故选D。
[2020安徽]黑龙江省冬季寒冷漫长,每年冬天都有很多当地人外出避寒,我国热带地区往往成为他们避寒的首选地。据此完成8~9题。
8.黑龙江省冬季寒冷漫长的主要原因是这里( )
A. 纬度较高 B. 海拔较高 C. 冰川广布 D. 降水丰富
9.黑龙江人外出避寒多选择( )
A. 新 B. 渝 C. 苏 D. 琼
【答案】8.A 9.D
10.[2023安徽]我国幅员广阔,自然环境差异大,不同的环境形成了多样的人文景观。下图为30°N经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及部分区域人文景观图片(图片①、图片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西藏自治区面积辽阔,上图中从噶尔到拉萨图上距离2.2厘米,实际直线距离约为______千米。
(2) 沿30°N线由西向东依次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____高原、____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这种地形分布态势反映出我国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在图片①、②中任选一幅,解释图中的服饰或景观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案】(1) 1 100
(2) 青藏;四川;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 图片①:藏族服饰及其穿戴方式适宜青藏高原高寒、昼夜温差大的环境特征。
图片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水热资源充足,适宜喜温喜湿的水稻生长。(合理即可)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气候
知识点1 地形(5年2考)
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分布图 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分布图
1.地形特征及分布:地形类型多样,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均有分布。 部多平原、丘陵, 部多高原、山地和盆地。
2.主要地形区
(1)四大高原: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内蒙古高原(起伏和缓、草原广布);③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④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2)四大盆地:① (我国最大的盆地,沙漠广布);②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聚宝盆”);③准噶尔盆地(内部牧场广阔);④四川盆地(“紫色盆地”)。
(3)三大平原:① (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②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春旱严重);③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鱼米之乡”)。
(4)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北列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 昆仑山脉、秦岭
南列 南岭
南北走向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 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列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 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小兴安岭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4.山区开发利用与保护
知识点2 地势(5年2考)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
1.地势特征:地势 高 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地势三级阶梯
地势阶梯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名称
第一级阶梯 4 000米以上 山地、高原和盆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
第二级阶梯 1 000~2 000米 盆地和高原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 —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和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3.地势特征的影响
知识点3 气候(5年4考)
1.气温
(1)分布特征
季节 分布特点 原因 气温之最
冬季 南北温差 ,越往北气温越 受纬度位置影响,冬季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比南方少,气温低;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源地,加剧了北方的寒冷,南方受其影响小 冬季海南岛气温最高,漠河北极村气温最低
夏季 全国普遍 (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各地获得的热量多;青藏高原由于 ,气温偏低 夏季青藏高原气温最低,吐鲁番盆地气温最高
(2)温度带划分
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2.降水
中国降水量分布图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
(1)分布特征
特点 成因
空间分布不均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 东南沿海距海洋近,降水多;西北内陆距海洋远,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
时间分配不均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受 影响,降水不稳定,季节变化较大
(2)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一个地区干湿状况,可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 主要植被类型 农业类型
湿润区 >800毫米 森林 业
半湿润区 400~800毫米 森林草原
半干旱区 200~400毫米 草原 业
干旱区 <200毫米 荒漠草原、荒漠
3.主要气候类型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1)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
①气候复杂多样:南北跨纬度广,气温南北差异大;东西跨经度广,东西干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②季风气候显著: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类型 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滇、粤、台南部和琼
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除热带季风气候区)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
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西北内陆地区
高原山地气候 终年低温,降水稀少 青藏高原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示意图
①夏季风:温暖湿润,发源于 (东南风)、 (西南风),带来丰富降水,活动异常时易造成旱涝灾害。
②冬季风:寒冷干燥,发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西北风、东北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增大,活动异常时带来大风、寒潮、霜冻等恶劣天气。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海陆位置 我国东西跨经度广,自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
地形 高大山脉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山地区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重难点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某蜂农为了“追花夺蜜”,从广东省出发一路北上,最后到达内蒙古自治区。下图示意蜂农东线放蜂线路,据此完成1~2题。
1.该蜂农沿途所见景观不可信的是( )
A.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C. 平原广阔,黑土广布
D. 河湖密布,稻田遍布
2.影响蜂农迁移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地形 D. 市场
【思路点拨】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中景观所描述的地形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内蒙古高原的典型景观;“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青藏高原的典型景观;“平原广阔,黑土广布”是东北平原的典型景观;“河湖密布,稻田遍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常见的景观。读图可知,放蜂路线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 并未经过青藏高原地区。
2.读图可知,蜂农“追花夺蜜”从广东一路北上 放蜂路线由南向北推移 纬度差异大 南北气温差异大 花期自南向北越来越晚?蜂农迁移。
【解题通法】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第一步:先看纬度位置,两地纬度差异较大 气温差异大 受纬度因素影响;
第二步:同纬度,看地形,海拔差异大 气温差异大 受地形因素影响。
(2)分析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第一步:先看海陆位置,海陆位置差异大 降水差异大 受海陆位置影响;
第二步:同海陆(都距海较近或都距海较远)位置,看地形,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命题点1 我国的地形地势及影响
[2024江苏宿迁节选]图1为中国沿32°N地形剖面图,图2为中国地形类型构成图。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图中代码表示的地形区,正确的是( )
A. ①云贵高原 B. ②四川盆地 C. ③大兴安岭 D. ④华北平原
2.我国地形地势特点是( )
A. 地势南高北低 B. 地形以平原为主
C. 地势西高东低 D. 地形的类型单一
[2024广西]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的主要工作是在全国布下一张测绘网,精确测定出每个点的经度、纬度和海拔等。几十年来,测量队员们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国测一大队因此被评为“2020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据此完成3~4题。
3.国测一大队精确测定出我国最高峰的海拔为8 848.86米,此山峰是( )
A. 泰山 B. 玉山 C. 各拉丹冬峰 D. 珠穆朗玛峰
4.队员们在一次测绘工作记录中写道:“这里是无人区。中午,地表温度高达50多度,两脚踏进沙土,滚烫难忍;到了下午,狂风卷起尘土,铺天盖地……这里滴水难寻……”。记录中描述的测绘地点最有可能位于( )
A. 横断山脉 B. 东北平原 C. 帕米尔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5.[2021安徽]小华和同学们开展了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研究了毛泽东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并在一幅地图上重绘了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请你完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学习卡片内容。
命题点2 我国的气候及主要影响因素
[2024安徽]春末夏初,我国某粮食主产区的作物自南向北渐次变成金黄色。驾驶收割机的农机手们从安徽省中部出发,带着乡村收获的喜悦,一路向北,描绘祖国丰收的画卷。下图示意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状况。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 B. 纬度 C. 地形 D. 河流
7.农机手们收割的粮食作物是( )
A. 水稻 B. 棉花 C. 甘蔗 D. 小麦
[2020安徽]黑龙江省冬季寒冷漫长,每年冬天都有很多当地人外出避寒,我国热带地区往往成为他们避寒的首选地。据此完成8~9题。
8.黑龙江省冬季寒冷漫长的主要原因是这里( )
A. 纬度较高 B. 海拔较高 C. 冰川广布 D. 降水丰富
9.黑龙江人外出避寒多选择( )
A. 新 B. 渝 C. 苏 D. 琼
10.[2023安徽]我国幅员广阔,自然环境差异大,不同的环境形成了多样的人文景观。下图为30°N经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及部分区域人文景观图片(图片①、图片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西藏自治区面积辽阔,上图中从噶尔到拉萨图上距离2.2厘米,实际直线距离约为______千米。
(2) 沿30°N线由西向东依次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____高原、____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这种地形分布态势反映出我国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在图片①、②中任选一幅,解释图中的服饰或景观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