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专题概要
中国的民族关系
古代
和亲
战争
秦汉:北击匈奴
唐朝:反击突厥
宋朝:与辽、西夏、金的和与战
清朝:平定叛乱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
册封
清朝:册封达赖班禅
管辖
对新疆:汉朝设置西域都护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对西藏:元朝设置宣政院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现代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重点详解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考点1
秦朝时期
①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万里长城”,注意与明长城的比较,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②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开发当地经济,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
汉朝时期
①汉武帝时,大败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遭到沉重打击。)
②张骞通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
③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管理。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重点详解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考点1
魏晋时期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时间
民族
影响
北人南迁 时间
原因
影响
东汉、魏、晋时期。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鲜卑、羌、氐、匈奴、羯
西晋末年起,“八王之乱”,形成我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永嘉南渡)
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内迁)
中原人口迁往江南(南迁)
重点详解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考点1
魏晋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鲜卑拓跋部仍保持鲜卑习俗,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统治
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目的
措施
迁都
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汉化
(1)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以汉服代替鲜卑服;(3)改鲜卑姓为汉姓;(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性质
一次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影响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
重点详解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考点1
隋唐时期
民族政策 民族交流方式 册封
军事
和亲
机构 设置
民族交流成果 民族 关系 开明
唐穆宗时,立唐蕃会盟碑。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唐太宗被誉为“天可汗”)
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了金城公主
和睦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重点详解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考点1
宋元时期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与宋的关系
辽
西夏
金
南宋 议和影响 契丹族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兴庆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会宁
女真族
11世纪末
完颜阿骨打
临安
汉族
1127年
赵构
辽、北宋
“澶渊之盟”
辽、北宋
宋夏和议
岳飞抗金
(南)宋金和议
1.积极:使双方边境相对和平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补充)
2.消极:宋给辽、西夏交纳岁币,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补充)
重点详解
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但战是短暂的,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频繁的民族战争虽然给各族人民带来灾难,但也打破了民族间的隔绝、隔阂,客观上促进了各族人民的接触和交流,形成了民族交融的新高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知识拓展:
如何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之间的和战关系?
重点详解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考点1
宋元时期
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新的民族 元朝时期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措施 (1)东南地区:在澎湖岛设置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西北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3)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 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
重点详解
金灭辽
金灭北宋
蒙古灭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金
西夏
北宋
南宋
金
西夏
元
南宋
蒙古
南宋
元
蒙古灭金
元朝建立
元灭南宋
大一统政权
蒙古
金
南宋
知识拓展:
一张图看懂宋元时期民族政权的发展?
重点详解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考点1
明清时期
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册封
机构设置
制度
法律
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康熙
乾隆
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
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管辖
雍正—设置驻藏大臣
乾隆—设立噶厦政府,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乾隆—金瓶掣签制度
乾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叛乱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设置哨所
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返回新疆
重点详解
知识拓展:
历代王朝对台湾的管辖
台湾
三国时期
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隋朝时期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球
元朝时期
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明朝末期
荷兰侵占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年
1683年
1684年
1885年
清军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一个行省
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
南海防;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
重点详解
知识拓展:
历代王朝对新疆的管辖
新疆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了西域都护
东汉时,派班超经营西域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新疆事务
平定噶尔丹叛乱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驻扎军队,设置哨所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首领渥巴锡)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
1.元朝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最大;清朝疆域奠定了我国现代疆域的基础。
2.对“回部”一词的理解。清朝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不是回族,而是新疆维吾尔族。回部是清朝时期对维吾尔族的称呼。
西汉
时期
东汉
时期
唐朝
时期
元朝
时期
康熙
时期
乾隆
时期
重点详解
知识拓展:
历代王朝对西藏的管辖
西藏
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时期
唐中宗时期
金城公主入藏
唐穆宗时期
立“唐蕃会盟碑”
元朝
设宣政院
1653年
顺治帝正式册封“达赖喇嘛”
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713年
1727年
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751年
1793年
乾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意义: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加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促进了西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乾隆设立噶厦
链接中考
1.(2024 赤峰)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此时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这反映,魏晋时期北方地区( )
A.民族间经济交往密切 B.民族的大交融
C.社会政局的动荡不安 D.生活丰富多彩
2.(2024 重庆)在山西大同北魏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漆屏风,绘制有包括帝舜、周太姜、晋文公、汉成帝等人物故事,其画风与《女史箴图》有共通之处。这反映了( )
A.鲜卑族的农业生产水平 B.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C.魏晋南北朝政权的并立 D.汉文化对北魏社会的影响
B
D
链接中考
3.(2024 扬州)《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为此,他(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D.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4.(2023 广州)剧作家田汉曾写过一部剧本,里面讲述了一位美丽端庄、智慧勇敢的唐朝女子,带着其父“利乐吐蕃人民”的宏愿,把文化作为嫁妆,克服了思亲念家之情,踏过迢迢万里险途,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故事。剧中女子人物形象的原型为( )
A.王昭君 B.文成公主 C.武则天 D.金城公主
D
B
链接中考
5.(2024 深圳)北宋时期,政府乐于见到人们的鉴赏喜好从贵金属转向陶瓷,这一转变有利于金属货币的流通,并向少数民族政权换取和平。可见政府支持这一转变的主要意图是( )
A.引导贵族生活方式的转变
B.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提倡节俭以保持士人清廉
D.促进经济发展和支付岁币
6.(2024 江西)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民族隔阁完全消失
D
A
链接中考
7.(2024 西藏)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如图展示的是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是( )
A.驻藏大臣 B.伊犁将军 C.北庭都护府 D.澎湖巡检司
8.(2024 重庆)1762年,清朝以伊犁为“新疆都会”,筹划当地驻兵屯田,决定1764年至1766年,将凉州和庄浪满洲、蒙古兵悉数携眷迁往伊犁永久驻防。这一决定旨在( )
A.使清朝实现对全国的统治 B.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C.加强清朝对西北地区管辖 D.帮助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
C
重点详解
中国现代的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2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前提:
实行地区:
国家统一领导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内容
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地位
自治
独立
≠
重点详解
中国现代的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2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最晚的)
①
②
③
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④
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目前我国设立了
三级民族区域自治机构:
5个自治区
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旗)
三级民族自治机关
重点详解
中国现代的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研读
①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②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重点详解
战略——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脱贫攻坚战
考点2.2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青藏铁路线路图
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吉祥的天路”
重点详解
VS
2020年5月25日,美国非裔男子,乔治 弗洛伊德遭警方暴力执法,被跪压致死。弗洛伊德之死引起了美国国内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一次又一次地克服新冠疫情,展现出团结奉献、共克时艰的中国力量。
民族对立阻碍国家发展民族团结促进国家发展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我国的民族团结做出哪些努力呢?
1.奉行民族平等的原则,尊重班级里少数民族的同学,尊重他们不同的生活习俗;
2.向身边的人们宣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对比中美两国不同的民族政策所导致的后果,你能得出怎样结论?
链接中考
1.(2024 青岛)原产于古安息国的石榴,汉代时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因其“多子(籽)多福”的寓意广受欢迎。如今,粒粒晶莹又抱作一团的石榴籽,成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象征。下列为我国这种民族关系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一国两制”的构想
2.(2022 聊城)西部12省(区、市)的人均GDP,1990年只有全国平均值的70%左右,2000年又下降到60%左右;2000年的人均GDP仅为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国家全面实施了( )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三步走”发展战略
A
C
链接中考
3.(2023 苏州)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以来,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84年的680.9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477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63.5亿元增加到8436亿元,这两项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B.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加强了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
D.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4.(2022 德州)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是“天路”即“进藏路线”的五条铁路之一(另外四条是青藏铁路、滇藏铁路、新藏铁路、甘藏铁路),列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预计2026年通车。这五条铁路中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是( )
A.青藏铁路 B.新藏铁路 C.滇藏铁路 D.甘藏铁路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