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2.2 气体的等温变化素养提升学案 (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2.2 气体的等温变化素养提升学案 (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09 13:20:2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三素养提升学案
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
2.2 气体的等温变化
一、新课标要求
1.理解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学会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探究物理规律,学习用电子表格与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理解气体等温变化的图像、图像的物理意义。
4.学会用玻意耳定律计算有关的问题。
二、科学素养要求
1.物理观念:知道等温变化的概念,能通过实验得出玻意耳定律并掌握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2.科学思维:会运用玻意耳定律进行相关的分析与计算。
3.科学探究:通过探究气体等温变化规律的实验,学会观察与探究,与他人合作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用表格与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材研习
要点 玻意耳定律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①。写成公式就是:②
【自主思考】
①氢气球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某小孩一不小心松手,氢气球会飞向天空,上升到一定高度会胀破,这是为什么?
答案:氢气球上升时,可以认为温度不变,由于高空处空气稀薄,球外气体的压强减小,球内气体要膨胀,膨胀到一定程度时,气球就会胀破。
②玻意耳定律的表达式中的是一个与气体无关的常量吗?
答案:中的常量不是一个普适恒量,它与气体的种类、质量、温度有关。
四、名师点睛
1.玻意耳定律
(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2)公式:(常量)或。
(3)适用条件
①气体质量不变、温度不变。
②气体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
2.一定质量的气体等温变化的图像
(1)图像: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图像为一条双曲线,如图甲所示。
(2)图像: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乙所示。
五、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
知识深化
1.实验原理:在保证密闭注射器中气体的质量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控制变量法),通过改变密闭气体的体积,由压力表读出对应气体体积的压强值,研究在恒温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和压强的关系。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注射器下端的开口有橡胶套,它和柱塞一起把一段空气柱封闭在玻璃管中,这段空气柱就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3.实验数据的收集:空气柱的压强可以从压力表上读出,空气柱的长度可以在玻璃管两侧的刻度尺上读出,空气柱的长度与横截面积的乘积就是它的体积。把柱塞缓慢地向下压或向上拉,读出空气柱长度与压强的几组数据。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中:
序号 1 2 3 4 5
压强
体积
4.实验数据的处理
(1)猜想:由实验观察及记录的数据可知,空气柱的体积越小,其压强就越大,即空气柱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2)检验:以压强为纵坐标,以体积的倒数为横坐标,把以上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如图所示。观察各点的位置关系,若各点位于过原点的同一直线上,就说明压强跟体积的倒数成正比,即,也就是压强与体积成反比。若各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再尝试其他关系。
5.注意事项
(1)改变气体体积时,要缓慢进行,等稳定后再读出气体压强,防止气体体积变化太快,气体的温度发生变化。
(2)实验过程中,不要用手接触注射器的圆筒,以防止圆筒从手吸收热量,引起内部气体温度变化。
(3)实验中应保持气体的质量不变,故实验前应在柱塞上涂好润滑油,以免漏气。
(4)本实验中,由于气体体积与长度成正比,因此研究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时,不用测量空气柱的横截面积。
(5)本实验测量体积时误差主要出现在长度的测量上,由于柱塞不能与刻度尺非常靠近,故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柱塞底面相平。
(6)在作图像时,应使收集的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均匀分布。
题组过关
1.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列四个因素对实验的准确性影响最小的是( )
A. 针筒封口处漏气
B. 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针筒
C. 针筒壁与柱塞之间存在摩擦
D. 实验过程中用手去握针筒
答案:
解析: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实验的前提是气体的质量和温度不变,针筒封口处漏气,则气体质量变小,用手握针筒,则气体温度升高,、项错误;实验中我们只是测量空气柱的长度,不需要测量针筒的横截面积,项正确;柱塞与筒壁的摩擦对结果没有影响的前提是不考虑摩擦产生的热,但实际上由于摩擦生热,会使气体温度升高,影响实验的准确性,项错误。
2.张三同学用研究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注射器活塞移至注射器中间某位置,将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逐一连接;
②移动活塞,记录注射器的刻度值(不计针头部分气体体积),同时记录对应的由计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
③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
(1)实验时,缓慢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逐渐减小。若过程中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则实验得到的图像应是。
A. B. C. D.
(2)若张三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对图线进行分析,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用、分别表示、这两个状态下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容器器壁单位面积的次数,则。(填“ ”“ ”或“ ”)
答案:(1)(2)
解析:(1)实验过程中,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得到的图像应是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2)因为,,则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器壁碰撞次数。
探究点二、玻意耳定律
情境探究
1.在一个恒温池中,一串串气泡由池底慢慢升到水面,有趣的是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水面时就会破裂。
(1)上升过程中,气泡内气体的温度会发生改变吗?气泡内气体的压强怎么改变?
(2)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为何会变大?为什么气泡到达水面会破?
答案:提示(1)因为在恒温池中,所以气泡内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压强逐渐变小。
(2)由玻意耳定律可知,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变小。因为气泡内外压强不相等,所以会破。
探究归纳
应用玻意耳定律的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并判断是否满足玻意耳定律成立的条件。
(2)确定初、末状态及状态参量。
(3)根据玻意耳定律列方程,代入数值求解(注意各状态参量要统一单位)。
(4)注意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必要时还应根据力学或几何知识列出辅助方程。
(5)有时要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实际,对不符合实际的结果要舍去。
探究应用
【典例】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长的细玻璃管开口朝上竖直放置,玻璃管中有一段长的水银柱,下端封闭了一段长的空气柱,系统温度恒定,外界大气压强恒为。现将玻璃管缓慢倒置,若空气可以看作理想气体,求倒置后密闭气体的长度(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解析:设水银密度为,玻璃管横截面积为,重力加速度为。如图所示
倒置前,下部空气压强为
倒置后,若水银没有流出玻璃管,密闭空气柱的压强为
由玻意耳定律得
解得,且,故假设成立。
解题感悟
应用玻意耳定律解题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应用玻意耳定律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先确定好两个状态的体积和压强。
(2)确定气体压强或体积时,只要初、末状态的单位统一即可,没有必要都转化成国际单位制单位。
【迁移应用】
1.如图所示,一个上下都与大气相通的直圆筒,内部横截面积为,中间用两个活塞和密封一定质量的气体。、都可沿圆筒无摩擦地上下滑动,且不漏气。的质量不计,的质量为,并与一劲度系数为且较长的轻弹簧相连。已知大气压强,平衡时两活塞之间的距离,现用力压,使之缓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保持平衡。此时用于压的力,求活塞下移的距离。
答案:
解析:设活塞下移距离为,活塞下移的距离为,对圆筒中的气体:
初状态:,
末状态:,
由玻意耳定律得

根据胡克定律
代数解得。
探究点三、气体等温变化的p-V图像
情境探究
1.图甲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不同温度的图线,图乙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图线。
(1)图甲中两条等温线表示的温度和哪一个比较高?为什么?
(2)图乙中,和哪一个大?
答案:(1)在两条等温线上取体积相同的两个点(即两个状态)和,可以看出因此。
(2)同理图乙中有。
探究归纳
1.图像
(1)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其等温线是双曲线,双曲线上的每一个点均表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该温度下的一个状态,而且同一条等温线上每个点对应的、坐标的乘积都是相等的,如图甲所示。
(2)玻意耳定律(常量),其中常量不是一个普适常量,它随气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越高,常量越大,等温线离坐标轴越远。如图乙所示,四条等温线的关系为。
2.图像:一定质量气体的等温变化过程,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如图所示。等温线是一条延长线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于气体的体积不能无穷大,所以靠近原点附近处应用虚线表示,该直线的斜率,即斜率越大,气体的温度越高。
探究应用
【典例】(多选)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气体由状态变化到状态的过程中,关于气体的温度和分子平均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一直保持不变
B. 温度先升高后降低
C. 温度先降低后升高
D. 平均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
解析:由题图可知,,所以、两状态的温度相等,在同一等温线上,可在图像上作出几条等温线,如图所示。由于离原点越远的等温线温度越高,所以从状态到状态温度应先升高后降低,分子平均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两项错误,、两项正确。
【解题感悟】
图像及等温线的理解要点
(1)图像上每个点都对应气体的一个确定的状态。
(2)在同一图像中等温线上每点对应的值相等。
(3)不同的等温线温度不同,越靠近原点的等温线温度越低,越远离原点的等温线温度越高。
【迁移应用】
1.如图所示,空的薄金属筒开口向下静止于恒温透明液体中,筒中液面与点齐平。现缓慢将其压到更深处,筒中液面与点齐平,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且筒内气体无泄漏(液体温度不变)。下列图像中能体现筒内气体从状态到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筒内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可知,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金属筒内气体从到的过程中,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大。
2.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气体做等温变化的规律。
(1)在实验中,下列哪些操作不是必需的 。
A.用橡胶塞密封注射器的下端
B.用游标卡尺测量柱塞的直径
C.读取压力表上显示的气压值
D.读取刻度尺上显示的空气柱长度
(2)实验装置用铁架台固定,而不是 用手握住玻璃管(或注射器),并且在实验中要缓慢推动活塞,这些要求的目的是 。
(3)下列图像中,最能反映气体做等温变化的规律的是 。
【答案】(1)B (2)防止玻璃管内的空气温度升高 (或保持玻璃管内的空气温度不变) (3)C
【解析】(1)由于玻璃管粗细均匀,因此用游标卡尺测量柱塞的直径的操作不需要,选择B。
(2)不是 用手握住玻璃管(或注射器),并且在实验中要缓慢推动活塞,这些要求的目的是防止玻璃管内的空气温度升高(或保持玻璃管内的空气温度不变)。
(3)根据气体等温变化,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可知最能反映气体做等温变化的规律的是图像C。
3. 如图12所示,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操作步骤如下:
① 在注射器内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将注射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逐一连接起来;
② 移动活塞至某一位置,记录此时注射器内封闭气体的体积V1和由计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值p1;
③ 重复上述步骤②,多次测量并记录;
④ 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相应图象,分析得出结论。
(1)关于本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移动活塞时应缓慢一些 B.封闭气体的注射器应密封良好
C.必须测出注射器内封闭气体的质量 D.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必须用国际单位
(2)为了能最直观地判断气体压强p与气体体积V的函数关系,应作出 (选填“p - V”或“”)图象。对图线进行分析,如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该图线是一条 线,就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3)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另一位同学重复了上述实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均正确。环境温度分别为T1、T2,且T1>T2。在如图13所示的四幅图中,可能正确反映相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______(选填选项的字母)。
【答案】(6分)(1)AB (2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1分)
(2),过原点的斜直(或正比例函数直) (2分)
(3)AC(2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1分)
【解析】(1)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移动活塞时应缓慢一些,以保持气体温度不变,封闭气体的注射器应密封良好,以保持气体质量不变,选项AB正确;不需要测出注射器内封闭气体的质量,由于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所以只要单位相同即可,选项CD错误。
(2)由于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为了能最直观地判断气体压强p与气体体积V的函数关系,应作出 “”图象。对图线进行分析,如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该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直线,就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3)环境温度分别为T1、T2,且T1>T2。可能正确反映相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p - V图像是A;由pV/T=C,可知“”图象的斜率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所以可能正确反映相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p – 1/V图像是C。
图12
压强
数据采集器
注射器
计算机
传感器
图13
p
V QUOTE
O
B
T2
T1
p
O
C
T2
T1
p
O
D
T1
T2
p
V QUOTE
O
A
T1
T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三素养提升学案
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
2.2 气体的等温变化
一、新课标要求
1.理解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学会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探究物理规律,学习用电子表格与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理解气体等温变化的图像、图像的物理意义。
4.学会用玻意耳定律计算有关的问题。
二、科学素养要求
1.物理观念:知道等温变化的概念,能通过实验得出玻意耳定律并掌握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2.科学思维:会运用玻意耳定律进行相关的分析与计算。
3.科学探究:通过探究气体等温变化规律的实验,学会观察与探究,与他人合作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用表格与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材研习
要点 玻意耳定律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①。写成公式就是:②
【自主思考】
①氢气球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某小孩一不小心松手,氢气球会飞向天空,上升到一定高度会胀破,这是为什么?
②玻意耳定律的表达式中的是一个与气体无关的常量吗?
名师点睛
1.玻意耳定律
(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2)公式:(常量)或。
(3)适用条件
①气体质量不变、温度不变。
②气体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
2.一定质量的气体等温变化的图像
(1)图像: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图像为一条双曲线,如图甲所示。
(2)图像: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乙所示。
五、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
知识深化
1.实验原理:在保证密闭注射器中气体的质量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控制变量法),通过改变密闭气体的体积,由压力表读出对应气体体积的压强值,研究在恒温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和压强的关系。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注射器下端的开口有橡胶套,它和柱塞一起把一段空气柱封闭在玻璃管中,这段空气柱就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3.实验数据的收集:空气柱的压强可以从压力表上读出,空气柱的长度可以在玻璃管两侧的刻度尺上读出,空气柱的长度与横截面积的乘积就是它的体积。把柱塞缓慢地向下压或向上拉,读出空气柱长度与压强的几组数据。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中:
序号 1 2 3 4 5
压强
体积
4.实验数据的处理
(1)猜想:由实验观察及记录的数据可知,空气柱的体积越小,其压强就越大,即空气柱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2)检验:以压强为纵坐标,以体积的倒数为横坐标,把以上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如图所示。观察各点的位置关系,若各点位于过原点的同一直线上,就说明压强跟体积的倒数成正比,即,也就是压强与体积成反比。若各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再尝试其他关系。
5.注意事项
(1)改变气体体积时,要缓慢进行,等稳定后再读出气体压强,防止气体体积变化太快,气体的温度发生变化。
(2)实验过程中,不要用手接触注射器的圆筒,以防止圆筒从手吸收热量,引起内部气体温度变化。
(3)实验中应保持气体的质量不变,故实验前应在柱塞上涂好润滑油,以免漏气。
(4)本实验中,由于气体体积与长度成正比,因此研究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时,不用测量空气柱的横截面积。
(5)本实验测量体积时误差主要出现在长度的测量上,由于柱塞不能与刻度尺非常靠近,故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柱塞底面相平。
(6)在作图像时,应使收集的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均匀分布。
题组过关
1.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列四个因素对实验的准确性影响最小的是( )
A. 针筒封口处漏气
B. 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针筒
C. 针筒壁与柱塞之间存在摩擦
D. 实验过程中用手去握针筒
学用研究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注射器活塞移至注射器中间某位置,将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逐一连接;
②移动活塞,记录注射器的刻度值(不计针头部分气体体积),同时记录对应的由计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
③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
(1)实验时,缓慢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逐渐减小。若过程中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则实验得到的图像应是。
A. B. C. D.
(2)若张三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对图线进行分析,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用、分别表示、这两个状态下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容器器壁单位面积的次数,则。(填“ ”“ ”或“ ”)
意耳定律
情境探究
1.在一个恒温池中,一串串气泡由池底慢慢升到水面,有趣的是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水面时就会破裂。
(1)上升过程中,气泡内气体的温度会发生改变吗?气泡内气体的压强怎么改变?
(2)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为何会变大?为什么气泡到达水面会破?
答案:提示(1)因为在恒温池中,所以气泡内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压强逐渐变小。
(2)由玻意耳定律可知,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变小。因为气泡内外压强不相等,所以会破。
探究归纳
应用玻意耳定律的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并判断是否满足玻意耳定律成立的条件。
(2)确定初、末状态及状态参量。
(3)根据玻意耳定律列方程,代入数值求解(注意各状态参量要统一单位)。
(4)注意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必要时还应根据力学或几何知识列出辅助方程。
(5)有时要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实际,对不符合实际的结果要舍去。
探究应用
【典例】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长的细玻璃管开口朝上竖直放置,玻璃管中有一段长的水银柱,下端封闭了一段长的空气柱,系统温度恒定,外界大气压强恒为。现将玻璃管缓慢倒置,若空气可以看作理想气体,求倒置后密闭气体的长度(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耳定律解题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应用玻意耳定律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先确定好两个状态的体积和压强。
(2)确定气体压强或体积时,只要初、末状态的单位统一即可,没有必要都转化成国际单位制单位。
【迁移应用】
1.如图所示,一个上下都与大气相通的直圆筒,内部横截面积为,中间用两个活塞和密封一定质量的气体。、都可沿圆筒无摩擦地上下滑动,且不漏气。的质量不计,的质量为,并与一劲度系数为且较长的轻弹簧相连。已知大气压强,平衡时两活塞之间的距离,现用力压,使之缓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保持平衡。此时用于压的力,求活塞下移的距离。
-V图像
情境探究
1.图甲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不同温度的图线,图乙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图线。
(1)图甲中两条等温线表示的温度和哪一个比较高?为什么?
(2)图乙中,和哪一个大?
1.图像
(1)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其等温线是双曲线,双曲线上的每一个点均表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该温度下的一个状态,而且同一条等温线上每个点对应的、坐标的乘积都是相等的,如图甲所示。
(2)玻意耳定律(常量),其中常量不是一个普适常量,它随气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越高,常量越大,等温线离坐标轴越远。如图乙所示,四条等温线的关系为。
2.图像:一定质量气体的等温变化过程,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如图所示。等温线是一条延长线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于气体的体积不能无穷大,所以靠近原点附近处应用虚线表示,该直线的斜率,即斜率越大,气体的温度越高。
探究应用
【典例】(多选)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气体由状态变化到状态的过程中,关于气体的温度和分子平均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一直保持不变
B. 温度先升高后降低
C. 温度先降低后升高
D. 平均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温线的理解要点
(1)图像上每个点都对应气体的一个确定的状态。
(2)在同一图像中等温线上每点对应的值相等。
(3)不同的等温线温度不同,越靠近原点的等温线温度越低,越远离原点的等温线温度越高。
【迁移应用】
1.如图所示,空的薄金属筒开口向下静止于恒温透明液体中,筒中液面与点齐平。现缓慢将其压到更深处,筒中液面与点齐平,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且筒内气体无泄漏(液体温度不变)。下列图像中能体现筒内气体从状态到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气体做等温变化的规律。
(1)在实验中,下列哪些操作不是必需的 。
A.用橡胶塞密封注射器的下端
B.用游标卡尺测量柱塞的直径
C.读取压力表上显示的气压值
D.读取刻度尺上显示的空气柱长度
(2)实验装置用铁架台固定,而不是 用手握住玻璃管(或注射器),并且在实验中要缓慢推动活塞,这些要求的目的是 。
(3)下列图像中,最能反映气体做等温变化的规律的是 。
3. 如图12所示,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操作步骤如下:
① 在注射器内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将注射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逐一连接起来;
② 移动活塞至某一位置,记录此时注射器内封闭气体的体积V1和由计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值p1;
③ 重复上述步骤②,多次测量并记录;
④ 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相应图象,分析得出结论。
(1)关于本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移动活塞时应缓慢一些 B.封闭气体的注射器应密封良好
C.必须测出注射器内封闭气体的质量 D.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必须用国际单位
(2)为了能最直观地判断气体压强p与气体体积V的函数关系,应作出 (选填“p - V”或“”)图象。对图线进行分析,如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该图线是一条 线,就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3)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另一位同学重复了上述实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均正确。环境温度分别为T1、T2,且T1>T2。在如图13所示的四幅图中,可能正确反映相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______(选填选项的字母)。
图12
压强
数据采集器
注射器
计算机
传感器
图13
p
V QUOTE
O
B
T2
T1
p
O
C
T2
T1
p
O
D
T1
T2
p
V QUOTE
O
A
T1
T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