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项复习(全国通用)图像题01 机械运动类(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项复习(全国通用)图像题01 机械运动类(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09 16:42:35

文档简介

图像题01 机械运动类
一、运动图象分析
(1)弄清楚图象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并根据图象的形状确定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图象的起点、交点、拐点和终点的含义,收集和概括相关的信息。
(2)s-t图象中,斜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横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v-t图象中,横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他图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二、机械运动的相关计算中,必须找准对应的路程及通过此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仔细挖掘题中隐含的条件及等量关系,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式
(1)
说明:
①如图s-t图像,可知OA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B段物体静止,BC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若已知各点的坐标,则可求速度。OA段:v1=2m/s,AB段:v2=0,BC段:v3=1m/s
③可求各段的平均速度
(2)
说明:
①如图s-t图像,可知OA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B段物体静止,BC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D段物体按原路返回,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若已知各点的坐标,则可求速度。OA段:v1=40m/min, AB段:v2=0,BC段:v3=50m/min, CD段:v4=50m/min .
③可求各段的平均速度(见平均速度专题)
(3)
说明:
①已知如图s-t图像,可知两个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同,但起始时间不同,甲比乙晚出发4min,交点表示二者相遇。
②可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v甲>v乙
③已知某点的坐标,可求速度大小。
④可求某段的平均速度(见平均速度专题)
(2024 自贡)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经过P点向Q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则(  )
A.甲车速度为2m/s
B.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C.乙车先到达Q点
D.甲车到达Q点时,甲、乙两车相距4m
(2024 德惠市校级模拟)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B.t1~t2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t2时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D.t2~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2024 内江校级一模)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两车速度相同
B.乙车做减速运动
C.经过4s,甲车运动在最前面
D.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东运动
(2024 祁东县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小车A和小车B在马路上相向而行,小车A向右运动,小车B向左运动。如图乙是小车A和小车B的路程随着时间变化的坐标图,从开始计时到第15s两车正好相遇。求:
(1)小车A和小车B在开始计时的时候相距多远;
(2)如图丙所示,马路为双向两车道,每条车道宽3.5m。一辆长5m、宽2.1m的小车C(小车可看成一个长方体)以6m/s的速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在右侧车道的正中间。此时,一行人突然从图中E点横穿马路,人与小车在东西方向的距离为s3=25m。为了能够安全通过,行人速度的范围是多少。(不考虑小车车速和方向变化,以及制动情况)
(2024 大庆)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像,从0时刻开始计时,则关于它们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t=0时,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4s追上乙
B.甲、乙同时出发,乙运动2s追上甲
C.甲、乙在出发后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D.甲比乙先出发2s,甲运动4s和乙相遇
(2024 内蒙古)A同学和B同学在郊外骑自行车,他们在某段平直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s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同学总是运动的
C.10s时,两人的速度相等
D.A同学做变速直线运动
(2024 兰陵县二模)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2025 福州校级模拟)甲车从A地沿直线向B地运动,同时乙车从B地沿直线向A地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0~2s内,甲比乙运动得快
C.2s~6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运动了8s时,在距甲的出发点40m处相遇
(2024 凉州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静止的
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整个过程中,若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
D.0~20s,乙车运动的路程为100m
(2024 越秀区校级二模)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向东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甲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发
B.在0~10s内,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C.在0~10s内,甲、乙两车的路程相等
D.在10~20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2024 琅琊区校级二模)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位置开始在水平面上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s时甲在乙的前方
B.第4s末两物体的运动速度恰好相等
C.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5s时,以物体甲为参照物,物体乙向东运动
(2024 凉州区校级一模)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2024 瑶海区校级三模)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运动的s﹣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从开始到5min这段时间,甲和乙相对静止
C.10min后,甲相对于乙向西运动
D.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2019 公安县校级模拟)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2024 道外区二模)如图甲所示的无人快递派送车已应用于很多大学城,某次该车从快递驿站出发,10min后到第一个派送点停靠并派送快递,完成任务后再次出发开往下一个派送点,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为2.0km
B.派送车在第一个派送点停靠了13min
C.派送车在10~13min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D.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为6km/h
(2024 光泽县校级一模)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路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对该图像的判断错误的是(  )
A.0~2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2~5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C.5~7s内,小车运动了4m
D.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5m/s
(2024 东莞市校级一模)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同地从起点出发,并沿同一直线向东运动赛跑,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从龟兔赛跑开始到兔子睡醒的s﹣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线OBD、OAC分别是它们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线段OAC代表乌龟的运动情况
B.兔子的平均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0﹣t1这段时间,选兔子为参照,乌龟向西运动
D.乌龟和兔子相遇时,乌龟通过的路程大于兔子通过的路程
(2024 黄浦区二模)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同向而行,甲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P、Q是直线上的两点,当甲经过P点时,乙刚好经过Q点。已知PQ相距5米,再过2秒,甲、乙两车相距3米,则乙车的速度可能是(  )
A.2米/秒 B.4米/秒 C.6米/秒 D.8米/秒
(2024 陕西模拟)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是20m/s
B.两车在0~3s内运动的距离相等
C.乙车的速度是10m/s
D.当t=3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等于10m/s
(2024 西城区校级模拟)如图是表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这个物体(  )
A.在0~4h内做加速运动
B.在4~7h内做匀速运动
C.在7~10h的速度为15km/h
D.0~4h内的速度比7~10h内的速度小
(2024 无锡三模)利用地震产生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如图为某次地震发生时产生的纵波和横波传播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一地震监测站监测到这两种波到达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纵波和横波均匀速传播
B.纵波的传播速度为5km/s
C.纵波比横波先到达监测站
D.震源距离监测站50km
(2024 沂南县模拟)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是2m/s
B.第3s末,甲、乙相距2m
C.甲物体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D.4~5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2024 瑶海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像,从0时刻计时开始,则关于它们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出发前,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15s追上乙
B.甲、乙同时出发,甲运动8s追上乙
C.甲、乙在运动后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D.甲比乙先出发7s,第15s末,甲、乙的速度相等
(2024 安丘市二模)某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某公路,前15s行驶了0.45km,前30s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10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汽车前15s的平均速度是20m/s
C.汽车前30s行驶的路程是750m
D.10~30s内汽车一定做曲线运动
(2024 梁溪区校级二模)如图甲所示,是正在建设中的常泰长江大桥,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集公路的“三位一体”的过江通道,桥全长约10km,其中主桥约1200m。上层为设计时速100km/h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一级公路和城际铁路。
(1)汽车以设计时速通过该桥主桥,需要多少秒?
(2)若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15s行驶0.315km后,然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用时15s,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m/s?
(2024 宝鸡一模)匀速直线运动路程的大小可以用v﹣t图象中的矩形面积来表示。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也可以用v﹣t图象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图甲所示)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大小。如图乙所示,一辆长途客车正在以v0=20m/s的速度在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37m处有一只受到惊吓的羊以5m/s的速度在公路上向前奔跑,司机经过1s后开始刹车。若从司机看见羊开始计时,客车的v﹣t图象如图丙所示,求:
(1)在1s内,客车运动的路程;
(2)从司机看见羊到减速为零这段时间内,客车的平均速度;
(3)假设羊向前奔跑的速度不变,请通过计算说明,羊是否会被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图像题01 机械运动类
一、运动图象分析
(1)弄清楚图象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并根据图象的形状确定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图象的起点、交点、拐点和终点的含义,收集和概括相关的信息。
(2)s-t图象中,斜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横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v-t图象中,横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他图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二、机械运动的相关计算中,必须找准对应的路程及通过此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仔细挖掘题中隐含的条件及等量关系,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式
(1)
说明:
①如图s-t图像,可知OA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B段物体静止,BC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若已知各点的坐标,则可求速度。OA段:v1=2m/s,AB段:v2=0,BC段:v3=1m/s
③可求各段的平均速度
(2)
说明:
①如图s-t图像,可知OA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B段物体静止,BC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D段物体按原路返回,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若已知各点的坐标,则可求速度。OA段:v1=40m/min, AB段:v2=0,BC段:v3=50m/min, CD段:v4=50m/min .
③可求各段的平均速度(见平均速度专题)
(3)
说明:
①已知如图s-t图像,可知两个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同,但起始时间不同,甲比乙晚出发4min,交点表示二者相遇。
②可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v甲>v乙
③已知某点的坐标,可求速度大小。
④可求某段的平均速度(见平均速度专题)
(2024 自贡)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经过P点向Q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则(  )
A.甲车速度为2m/s
B.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C.乙车先到达Q点
D.甲车到达Q点时,甲、乙两车相距4m
【解答】解:AB、由图可知,甲的速度v甲3m/s,乙车速度v乙2m/s,所以v甲>v乙,故AB错误;
C、甲、乙两小车同时经过P点向Q点做直线运动,由v甲>v乙,则甲车先到达Q点,故C错误;
D、由图a知,甲车用了4s到达了Q点,此时乙车离开P点的距离s′=v乙t′=2m/s×4s=8m,则甲、乙两车相距s″=s﹣s′=12m﹣8m=4m,故D正确。
故选:D。
(2024 德惠市校级模拟)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B.t1~t2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t2时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D.t2~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解答】解:A、在s﹣t图象中,倾斜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0~t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v可知,此过程中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而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所以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知,t1~t3时间内甲的路程不再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故此时间段内甲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甲、乙两物体相遇,故B错误;
C、t2时甲处于静止状态,甲的速度为零,而乙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的速度不为零,因此t2时甲的速度不等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
D、由图知,t2~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由v可知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2024 内江校级一模)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两车速度相同
B.乙车做减速运动
C.经过4s,甲车运动在最前面
D.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东运动
【解答】解:
ABC、在s﹣t图象中,甲、乙的运动图象是倾斜直线,说明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为:v甲5m/s,
乙的速度为:v乙2.5m/s;
在v﹣t图象中,丙的运动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丙的速度为:v丙=4m/s;
综上所述可知,甲、乙、丙三辆小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比丙车的速度大,丙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已知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运动,则经过4s甲车运动在最前面,故A、B错误、C正确;
D、丙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运动,所以,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024 祁东县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小车A和小车B在马路上相向而行,小车A向右运动,小车B向左运动。如图乙是小车A和小车B的路程随着时间变化的坐标图,从开始计时到第15s两车正好相遇。求:
(1)小车A和小车B在开始计时的时候相距多远;
(2)如图丙所示,马路为双向两车道,每条车道宽3.5m。一辆长5m、宽2.1m的小车C(小车可看成一个长方体)以6m/s的速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在右侧车道的正中间。此时,一行人突然从图中E点横穿马路,人与小车在东西方向的距离为s3=25m。为了能够安全通过,行人速度的范围是多少。(不考虑小车车速和方向变化,以及制动情况)
【解答】解:(1)由乙图可知,A车从15s到25s运动的路程sA=50m,则A车的运动速度为:vA5m/s;
结合图乙分析可知小车B运动5s后便静止了,由此可知sB=50m
小车A和小车B在开始计时的时候相距的路程为:s=sA+sB=vAt+sB=+5m/s×15s+50m=125m;
(2)由丙图可得行人到达小车的距离:
s4=3.5m(3.5m﹣2.1m)=4.2m,
s5=3.5m(3.5m﹣2.1m)+2.1m=6.3m,
小车通过后行人行走到车行走位时所用时间为:,
行人的速度为:,
小车到行人通过小车行走车位时所用时间为:,
行人的速度为:v21.51m/s;
由上可知,行人速度的范围是小于0.84m/s,或大于1.51m/s。
答:(1)小车A和小车B在开始计时的时候相距125m;
(2)为了能够安全通过,行人速度的范围是小于0.84m/s,或大于1.51m/s。
(2024 大庆)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像,从0时刻开始计时,则关于它们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t=0时,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4s追上乙
B.甲、乙同时出发,乙运动2s追上甲
C.甲、乙在出发后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D.甲比乙先出发2s,甲运动4s和乙相遇
【解答】解:A.由图可知,出发前甲在乙的前面6m处,乙物体从0时刻开始并没有出发而是静止不动,而甲物体从0时刻已经匀速运动,而乙物体先静止2s后才开始运动,最终乙在第4s才追上甲。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乙物体从2s时刻开始出发,而甲物体从0时刻开始运动,即甲、乙不是同时出发,故B错误;
C.甲、乙的运动图像都是直线,可知甲、乙在运动后都做匀速运动,乙直线的倾角大于甲直线的倾角,即乙运动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比乙先出发2s,甲运动4s和乙相遇,故D正确。
故选:D。
(2024 内蒙古)A同学和B同学在郊外骑自行车,他们在某段平直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s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同学总是运动的
C.10s时,两人的速度相等
D.A同学做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ABD、由v﹣t图像可知,B同学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B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m/s;A同学的运动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说明A同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均为3m/s,根据s=vt可知,0~10sB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A同学通过的路程,故A错误、BD正确;
C、由v﹣t图像可知,B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同学与树木之间的位置始终在变化,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同学总是运动的,故C正确。
故选:A。
(2024 兰陵县二模)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A、物体的v﹣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物体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0~10s两人的v﹣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不等,因此所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小芳的v﹣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芳相对于湖畔的垂柳有位置的变化,因此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第10s末两人的v﹣t图像相交,说明两人的速度相等,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小明的v﹣t图像是倾斜直线,说明小明的速度一直变化,做变速运动;小芳的速度不变,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A。
(2025 福州校级模拟)甲车从A地沿直线向B地运动,同时乙车从B地沿直线向A地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0~2s内,甲比乙运动得快
C.2s~6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运动了8s时,在距甲的出发点40m处相遇
【解答】解:
A、由图知,根据甲的s﹣t图像为一直线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2﹣6s内路程不变,处于静止,故乙不是做匀速运动,A错误;
B、由图知,0~2s内,甲运动的路程不到20m,乙运动的路程为40m,由v可得,乙比甲运动得快,故B错误;
C、2s~6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
D、由图知,运动了8s时,甲、乙相遇,甲通过的路程为40m,乙通过的路程为60m,故在距甲的出发点40m处相遇,D正确。
故选:D。
(2024 凉州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静止的
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整个过程中,若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
D.0~20s,乙车运动的路程为100m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且速度不为零,则甲不是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乙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即乙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
CD、在0﹣20s内,甲的速度不变,s甲=v甲t=5m/s×20s=100m,
乙的速度逐渐增大,且20s 末时甲、乙速度相同,所以乙的平均速度小于甲的速度,则乙通过的路程小于甲通过的路程100m,整个过程中,若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024 越秀区校级二模)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向东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甲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发
B.在0~10s内,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C.在0~10s内,甲、乙两车的路程相等
D.在10~20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乙两车同时从0时出发,甲车在距离初始位置100m处开始运动,乙车从初始位置开始运动,故A错误;
BC、在0~10s内,甲通过的路程始终小于乙通过的路程,由速度公式可知甲的速度始终小于乙的速度,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故BC错误;
D、在10~20s内,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知,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2024 琅琊区校级二模)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位置开始在水平面上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s时甲在乙的前方
B.第4s末两物体的运动速度恰好相等
C.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5s时,以物体甲为参照物,物体乙向东运动
【解答】解:由图像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前2s,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即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
A.3s时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故甲在乙的后方,故A错误;
B.第4s末,甲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前4s内甲物体的平均速度为,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因此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C正确;
D.由图像知,5s时,物体甲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乙静止,以物体甲为参照物,物体乙向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024 凉州区校级一模)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解答】解:A、由图象知:甲车的s﹣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路程不随时间变化,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乙车的速度v2m/s,故B错误;
C、由图象知,经过6s,甲在10m处,乙在12m处,甲、乙相距12m﹣10m=2m,故正确;
D、由图象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5s,通过的路程为0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10m,故D错误。
故选:C。
(2024 瑶海区校级三模)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运动的s﹣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从开始到5min这段时间,甲和乙相对静止
C.10min后,甲相对于乙向西运动
D.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解答】解:
A、由图可知,甲先做匀速直线运动,5﹣10s静止,10s后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前5min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甲乙时间相同,由v可知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他们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变化,以其中一方为参照物,另一方是运动的,故B错误;
C、由图示可知,10min后,在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由v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故C错误;
D、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乙通过的总路程相同,甲、乙所用总时间相同,由v可知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2019 公安县校级模拟)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选项A正确;
B、4s~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
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选项C正确;
D、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则甲的速度:v甲1.25m/s;
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则乙的速度:v乙0.625m/s。选项D错误。
故选:D。
(2024 道外区二模)如图甲所示的无人快递派送车已应用于很多大学城,某次该车从快递驿站出发,10min后到第一个派送点停靠并派送快递,完成任务后再次出发开往下一个派送点,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为2.0km
B.派送车在第一个派送点停靠了13min
C.派送车在10~13min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D.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为6km/h
【解答】解:A、由图可知,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为1.0km,故A错误;
BC、由图可知,派送车在第10min到达第一个派送点,第13min再次出发开往下一个派送点,所用派送车在第一个派送点停靠了t=13min﹣10min=3min,故B错误;
派送车在10~13min内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所用的时间t=10min
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v6km/h,故D正确。
故选:D。
(2024 光泽县校级一模)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路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对该图像的判断错误的是(  )
A.0~2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2~5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C.5~7s内,小车运动了4m
D.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5m/s
【解答】解:A.由图可知,0~2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说明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可知,2~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不变,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故B正确;
C.由图可知,5~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为s=6m﹣2m=4m,故C正确;
D.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故D错误。
故选:D。
(2024 东莞市校级一模)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同地从起点出发,并沿同一直线向东运动赛跑,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从龟兔赛跑开始到兔子睡醒的s﹣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线OBD、OAC分别是它们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线段OAC代表乌龟的运动情况
B.兔子的平均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0﹣t1这段时间,选兔子为参照,乌龟向西运动
D.乌龟和兔子相遇时,乌龟通过的路程大于兔子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A、因为乌龟始终运动,中间没有停留,所以线段OD 代表乌龟的运动情况,兔子开始速度较快,后来由于睡觉,时间增加但路程不变,所以OAC代表兔子的运动情况,故A错误;
B、在0﹣t3的时间内,s乌龟>s兔子,它们的运动时间t相等,由平均速度公式v知v乌龟>v兔子,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睡起了大觉,此时速度为0,小于乌龟的速度,故B错误;
C、在0﹣t1的时间内,若它们的运动时间t相等,s乌龟<s兔子,由平均速度公式v知v乌龟<v兔子,选兔子为参照,乌龟向西运动,故C正确;
D、乌龟和兔子相遇时,乌龟通过的路程等于兔子通过的路程,故D错误。
故选:C。
(2024 黄浦区二模)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同向而行,甲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P、Q是直线上的两点,当甲经过P点时,乙刚好经过Q点。已知PQ相距5米,再过2秒,甲、乙两车相距3米,则乙车的速度可能是(  )
A.2米/秒 B.4米/秒 C.6米/秒 D.8米/秒
【解答】解:由甲小车的s﹣t图像知,v甲2m/s,
设乙小车的速度为v乙,
当v甲>v乙时,由题意得,v甲t﹣v乙t=5m﹣3m,则2m/s×2s﹣V乙×2s=5m﹣3m,解得,v乙=1m/s;
当v甲<v乙时,由题意得,v乙t﹣v甲t=5m+3m,则V乙×2s﹣2m/s×2s=5m+3m,解得,v乙=6m/s。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24 陕西模拟)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是20m/s
B.两车在0~3s内运动的距离相等
C.乙车的速度是10m/s
D.当t=3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等于10m/s
【解答】解:B、由图像可知,当t=0时刻,甲、乙两车相距60m,不在同一位置,在0~3s 内甲车通过的路程s甲=90m,乙车通过的路程s乙=90m﹣60m=30m,两车在0~3s内运动的距离不相等,故B错误;
ACD、当t=3s时,甲的速度:v甲30m/s,乙的速度:v乙10m/s,
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v甲﹣v乙=30m/s﹣10m/s=20m/s;
故C正确,AD错误。
故选:C。
(2024 西城区校级模拟)如图是表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这个物体(  )
A.在0~4h内做加速运动
B.在4~7h内做匀速运动
C.在7~10h的速度为15km/h
D.0~4h内的速度比7~10h内的速度小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在0~4h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在4~7h内,物体路程不随时间变化,物体是静止的,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在7~10h内的速度v′8.3km/h,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0~4h内的速度为v5km/h,0~4h内的速度比7﹣10h内速度小,故D正确。
故选:D。
(2024 无锡三模)利用地震产生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如图为某次地震发生时产生的纵波和横波传播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一地震监测站监测到这两种波到达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纵波和横波均匀速传播
B.纵波的传播速度为5km/s
C.纵波比横波先到达监测站
D.震源距离监测站50km
【解答】解:A、由图可知,纵波和横波均匀速传播,故A正确;
BCD、由图可知,纵波15s时间内传播的路程为75km,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纵波的速度为:
v15km/s,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横波的速度为:横波的速度为:
v23km/s,
设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s,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由题意可得:
10s,即10s,
解得:s=75km;
则纵波到达监测站用时:
t′15s,
则横波到达监测站用时:
t″25s,由此可知,纵波比横波先到达监测站,
故D错误,BC正确。
故选:D。
(2024 沂南县模拟)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是2m/s
B.第3s末,甲、乙相距2m
C.甲物体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D.4~5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解答】解:由图象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前2s,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即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
A、0~4s 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4s,平均速度为:v乙2m/s,故A正确;
B、v甲2m/s,第3s末,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甲=2m/s×3s=6m,第3s末,甲、乙相距:8m﹣6m=2m,故B正确;
C、由图象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故C正确;
D、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东运动,4~5s内以甲为参照物,甲在乙的前方,所以乙向西运动,故D错误。
故选:D。
(2024 瑶海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像,从0时刻计时开始,则关于它们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出发前,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15s追上乙
B.甲、乙同时出发,甲运动8s追上乙
C.甲、乙在运动后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D.甲比乙先出发7s,第15s末,甲、乙的速度相等
【解答】解:A.由图可知,出发前乙在甲的前面10m处,甲物体从0时刻开始并没有出发而是静止不动,而乙物体从0时刻已经匀速运动,而甲物体先静止7s后才开始运动,最终甲运动8s后才追上乙。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乙物体从0时刻开始出发,而甲物体不是从0时刻开始运动,即甲、乙不是同时出发,故B错误;
C.甲、乙的运动图像都是直线,可知甲、乙在运动后都做匀速运动,运动10m,甲比乙运动的时间短,由v可得,甲运动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比乙先出发7s,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第15s末,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2024 安丘市二模)某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某公路,前15s行驶了0.45km,前30s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10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汽车前15s的平均速度是20m/s
C.汽车前30s行驶的路程是750m
D.10~30s内汽车一定做曲线运动
【解答】解:A、由图可知,在0~10s内,汽车的速度一直增加,所以汽车在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
B、已知前15s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1=0.45km=450m,则前15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30m/s,故B错误;
C、由图像知匀速行驶的速度:v2=20m/s,匀速行驶的时间:t2=t总﹣t1=30s﹣15s=15s,则匀速行驶的路程:s2=v2t2=20m/s×15s=300m,所以汽车前30s行驶的总路程:s总=s1+s2=450m+300m=750m,故C正确;
D、由图象知,10~15s内汽车在做减速运动,15~30s内汽车在做匀速运动,可能做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024 梁溪区校级二模)如图甲所示,是正在建设中的常泰长江大桥,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集公路的“三位一体”的过江通道,桥全长约10km,其中主桥约1200m。上层为设计时速100km/h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一级公路和城际铁路。
(1)汽车以设计时速通过该桥主桥,需要多少秒?
(2)若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15s行驶0.315km后,然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用时15s,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m/s?
【解答】解:(1)由v可得,汽车通过大桥需要的最短时间:t43.2s;
(2)由图像知匀速行驶的速度:v2=15m/s,
匀速行驶的时间:t2=t总﹣t1=30s﹣15s=15s,
匀速行驶的路程:s2=v2t2=15m/s×15s=225m,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s总=s1+s2=0.315×103m+225m=540m;
则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v平均18m/s。
答:(1)汽车以设计时速通过该桥主桥,需要的时间为43.2s;
(2)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8m/s。
(2024 宝鸡一模)匀速直线运动路程的大小可以用v﹣t图象中的矩形面积来表示。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也可以用v﹣t图象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图甲所示)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大小。如图乙所示,一辆长途客车正在以v0=20m/s的速度在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37m处有一只受到惊吓的羊以5m/s的速度在公路上向前奔跑,司机经过1s后开始刹车。若从司机看见羊开始计时,客车的v﹣t图象如图丙所示,求:
(1)在1s内,客车运动的路程;
(2)从司机看见羊到减速为零这段时间内,客车的平均速度;
(3)假设羊向前奔跑的速度不变,请通过计算说明,羊是否会被撞?
【解答】解:(1)1s内客车的路程为s1=v0t=20m/s×1s=20m;
(2)从司机看见羊到减速为零这段时间内,客车的路程为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s20m=60m,
客车的平均速度为v12m/s;
(3)当客车速度为5m/s时,经过的路程为s2=20m57.5m,羊在4s内通过的路程为s3=v3t3=5m/s×4s=20m,因为s3+37m=20m+37m=57m<s2,故羊会被撞。
答:(1)1s在内,客车运动的路程为20m;
(2)从司机看见羊到减速为零这段时间内,客车的平均速度为12m/s;
(3)羊会被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