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
2、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3、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整体感知
【导读·要点总结】
1.日本发动局部侵华的标志: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标志: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正式建立标志?
初步形成:
正式建立:
3.国共各领导了抗日战争的哪两个战场?
九一八事变 1931
七七事变 1937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国民党:正面战场 | 共产党:敌后战场
【易错易混】
·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
·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我们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时空观念
1931
1935
1936.12
1937
1938
1941
1940
1942
1945
1933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中国战场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6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七七事变
淞沪会战
平型关大捷
南京大屠杀
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1939 二战
全面爆发
百团大战
第三次
长沙会战
1941
苏德战场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2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中共七大
日本投降
局部抗战
全民族抗战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
1894年
甲午战争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4年
日俄战争
1919年
关东军司令部组成
1927年
召开东方会议《田中奏折》
材料一: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搏击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难,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均不是李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30-1931年,国民政府第三次“围剿”红军。
①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根本原因)
②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加快侵华步伐(国际形势)
③蒋介石积极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国内形势)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
1931年
侵占东北三省
溥仪
1932年
建立伪满洲国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
组织抗日义勇军
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立
杨靖宇
在东北的密林中,杨靖宇率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无数次重创敌寇,威震南满……因被叛徒出卖,他被敌人重兵围困,只身战斗五昼夜,直至壮烈牺牲。日寇难以理解这位“山林之王”的刚毅,将其削腹,发现他的胃里竟没有一粒粮食……
局部抗战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九一八事变之后......
华北事变
1935下半年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Q:“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表达了北平爱国学生们的什么心情?面对危急的时局,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他们的行为有何影响?
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华北阴谋;
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时间
目的
人物
性质
经过
结果
1936年12月12日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
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P89)
①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携手抗日:第二次国共合作
1.对比七七事变与九一八事变
事件 时间 借口 结果 影响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1931.9.18
1937.7.7
柳条湖事件
一名士兵在演习中失踪
国民政府不抵抗,东北三省沦陷。
平津沦陷。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二、携手抗日:第二次国共合作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
1935年
华北危机
瓦窑堡会议
提出
1936.12.12
西安事变
内战基本结束
初步形成
1937.7.7
七七事变
表明抗战立场
加快建立
1937.9
《国共合作宣言》
第二次国共合作
正式建立
二、携手抗日: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 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 中日民族矛盾加深
时间 1924-1927 1937-1945
开始标志
党内合作
合作方式 党外合作
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成果
破裂 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 1946年国民党全面发动内战
认识\启示
3.合作内容:
朱德
彭德怀
叶挺
西北
工农红军
国民革命军
第八路军
八路军
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南方八省
红军游击队
国民革命军
新编第四军
新四军
军 长 :叶挺
二、携手抗日:第二次国共合作
二、携手抗日:第二次国共合作
“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和南京最为重要!”
——日本第三舰队司令
南京
上海
4. 淞沪会战:
二、携手抗日:第二次国共合作
材料: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谓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竞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4. 淞沪会战:
二、携手抗日:第二次国共合作
被杀害的幼儿
日军在砍杀无辜百姓
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
集体屠杀后投尸江边
二、携手抗日:第二次国共合作
5.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开始
焚烧、活埋、集体枪杀等形式屠杀中国同胞30多万。每隔12秒就有一人殒命。
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是什么?
勿忘国耻,牢记历史;
肩负责任,振兴中华;
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三、全民族抗战
1.概念解释
【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规军在国民政府统治区域内阻击来犯日军的进攻。也称国民党正面战场
相互支援
相互配合
【敌后战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
战役名称 时间 概况 意义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三、全民族抗战
1938.3
日军攻击台儿庄,中国军队内外夹击,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共歼敌1万余人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1938.6
日军进攻武汉,中国军队在万家岭给日本以重创。后武汉陷入日军三面包围中。10月,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1.12
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1944年初
国民党军队丢失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2.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全民族抗战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历史意义
毛泽东的论断:
平型关大捷
1937年 9月
平型关
林彪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论持久战》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
华北
彭德怀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三、全民族抗战
4.说说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政治方面: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经济方面: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三、全民族抗战
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的对比
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 敌后抗日根据地
指导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 全面抗战路线
斗争对象 国民党反动派 日本侵略者及伪军
分布区域 主要在南方地区 华北及华中等地区
共同点 ①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②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注重依靠人民群众,壮大革命力量; ④通过发展生产、政权建设和游击战等方式巩固和建设根据地
三、全民族抗战
5.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阶层 抗战表现 全民族抗战特点
国民党
共产党
青年学生
妇女
工人
华侨
文艺界
各少数民族
枣宜会战张自忠壮烈殉国
反“扫荡”作战,左权将军牺牲
纷纷投笔从戎
宣传、救护、战地服务
不分昼夜,加班生产
捐钱捐物,回国参战
抗战协会,宣传抗战
东北、华北、西藏、新疆等各少数民族参加抗日斗争
人民广泛性
地域广阔性
形式多样行
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
八路军参谋长左权
时间
地点
内容 政治上
组织上
思想上
意义
1945年4-6月
延安
总结经验;确定政治路线(发动群众;新民主主义国家)
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①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②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
中共七大—概况
贰
三、全民族抗战
时间
地点
内容 政治上
组织上
思想上
意义
6.胜利前的准备——中共七大
1945年4-6月
延安
总结经验;确定政治路线(发动群众;新民主主义国家)
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①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②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四、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四、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张乐平)抗战漫画:《军民抗战力量》
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飞虎队)
柯棣华
白求恩
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坚持抗战
③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与支持
外部条件
四、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观点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
——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东欧和德国联合起来,进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彻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③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四、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素养提升
【知识拓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事件
党的创建时期
国共对立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
开天辟地
遵义会议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生死攸关
中共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指明方向
中共28年奋斗历程之五大关键词(1921-1949)
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1
3
5
4
2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1921年
中共一大
1927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35年
遵义会议
1945年
中共七大
1949年
七届二中全会
素养提升
赵登禹
李宗仁
张自忠
左权
彭德怀
材料: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长沙东南郊战场巡礼》
结合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和材料,你能体会到中国军民
在抗战中的什么精神?
英勇抗敌、不怕牺牲、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
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共同御侮的民族精神
不畏强敌、不甘欺凌的坚决抗争精神
实战演练
1.1941年1月18日《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周恩来向项英等死难者致哀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该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皖南事变
2.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灯塔指引”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
C
实战演练
3.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这充分说明( )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才能赢得和平
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D
实战演练
4.“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面对日军大肆侵略,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筑起了血肉长城。下列抗战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
A.彭德怀——淞沪会战 B.谢晋元——台儿庄战役
C.张自忠——枣宜会战 D.李宗仁——平型关大捷
5.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很多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全家积极投身抗战。这种前所未有的现象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A.得益于英美盟军的支持 B.厚植于人民的伟大力量
C.取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 D.源自于斗争形式的多样
C
B
实战演练
材料:下表是我国民政部公布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部分)
姓名 身份 牺牲时间 牺牲原因
左权 八路军副参谋长 1942 反“扫荡”
张自忠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 1940 枣宜会战
戴安澜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军200师师长 1942 赴缅参战
诺尔曼 白求恩 加拿大和美国援华医疗队医生 1939 抢救伤员感染病毒
根据材料,你能获取到哪些信息?
1、国共合作团结抗日/国共两党为抗日付出了巨大牺牲。
2、中国的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盟国的支持。
4、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全民族抗战
实战演练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开出一片充明。这就是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 ① 社会深渊,这个深渊的“底”就在20世纪的头20年,就在《 ② 》签订以后至 ③ 军阀统治时期。虽然,这时中国存在着积极的、向上的因素,但相对于社会“沉沦”主流来说,它是弱小的。直到4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渐渐走出谷底。由于有新的阶级、新的政党、新的经济力量、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这样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
2.据材料井結合所学,指选取恰当的史实,说明“新的政党”是怎样一步步引导中国走出“谷底”的?(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通畅)
国民革命时期,中共与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辟工农武装割据之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方向。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国民党统治,建立起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