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蚌埠市A层高中高二第二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蚌埠市A层高中高二第二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8 16:1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蚌埠市A层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
1.1908年,湘潭绅商对粤汉铁路正线不经过湘潭深感忧虑:“潭埠势必永远成废……数百年祖宗经营,一旦归于无则万众能不寒心”;后来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而距其15千米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这表明( )
A.新式交通工具影响地方兴衰
B.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C.湘潭绅商积极投身保路运动
D.铁路兴建改变南北格局
2.下面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运河示意图。这一情形出现的必要条件是( )

隋唐大运河 元朝大运河
A.经济繁荣、民族交融 B.国家统一、集权强大
C.江南开发、地位提升 D.国家稳定、政通人和
3.元朝海运的最高管理机构是中书省,由南北两大组织系统承办。南方为“承运”系统,北方为“接运”系统。前者主要负责接纳海道粮,兼及其他各路南来物资,后者将南来粮物运入大都各仓。元朝这一体系是基于( )
A.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
B.政治经济重心分离的矛盾
C.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
D.舶税收成为政府主要税源
4.1904年4月,比利时世昌洋行投资的天津电车电灯公司成立,随即启动电车线路建设。很快有人发文,斥责电车公司雇用的西人蛮横无理、肆意欺人。“各脚行及拉东洋车人等,联名恳求……,饬将电车停止,以保生计”。1906年,天津第一条有轨电车正式开通运行。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封建保守势力阻碍发展
B.社会发展进步艰难曲折
C.天津近代交通发展迅速
D.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卫生会议,制定“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结合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加强预防接种,建立疫情报告制度,组建基层卫生组织和专业性防疫机构,开展大规模群众性卫生运动等,成效显著。这反映了( )
A.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优势
B.疫病防控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C.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形成
D.中西医结合成为主要医疗方法
6.1886年由美国教会医生倡议,在上海成立在华教会医学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博医会”。该会创办《博医会报》,报道西医在华传播情况和世界医学发展动态,并在上海、武汉、广州、福建及东北地区建立分会。这些做法( )
A.开启了西学东渐的进程 B.为中国缺医少药提供了保障
C.推动中医与西医的融合 D.促进医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7.下图为1973—2017年我国婴儿死亡率的演变。这一变化( )
A.归功于社会保障体系完备
B.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的隐忧
C.得益于医疗卫生水平提升
D.满足了社会的劳动力需求
8.在云南省,民族文化演艺业蓬勃发展,以《云南映象》《丽水金沙》等为龙头,带动了全省演艺业的发展,《印象丽江》《勐巴拉娜西》《蝴蝶之梦》《梦幻腾冲》等一批民族演艺产品和文化精品走向全国,产生很大反响。云南省民族文化演艺业的发展( )
A.体现了民族文化融入时代精神
B.提升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C.是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D.彰显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平等
9.孔子“闵(忧虑)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整理编定)《诗》《书》,修起《礼》《乐》”;墨子赞赏“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孟子之学术“治天下可运于掌上”;荀子坚持“制天命而用之”。由此可知这些学说( )
A.治国理念存在冲突 B.存在相互交融借鉴
C.主张重塑社会秩序 D.都体现了经世精神
10.不同的部族图腾存在着差异,周族以凤鸟为图腾,其形象呈现出汇聚众鸟的景象,“凤”字被解读为“凤之象也,鸿前鏖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对这一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动物崇拜植根于久远的历史文化
B.周族文化杂糅了不同的部族传统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定型
D.西周社会充斥着蒙昧主义的思想
11.清代官员阮元在《自鸣钟说》中,将西洋自鸣钟的原理说成与中国古代刻漏并无二致;医家毛祥麟将西医施行外科手术说成是华佗之术的“一体”。这表明( )
A.经世致用理念得到了实践 B.华夏文化正统得以彰显
C.对中西文化认识缺乏理性 D.中体西用的思想被认可
12.史学家对中世纪欧洲有这样的评价:“罗马覆亡之时,许多罗马显贵投身教会,著名的教父,多半是罗马文化的显贵”“公元6世纪及以后几个世纪连绵不断的战争导致了文明的普遍衰竭。教会的诸组织创造了一种稳固的体制,后来,使学术和文化能在其中得以依附。”这些评论旨在( )
A.说明罗马文化推动了教会的发展
B.指出连绵的战争破坏了欧洲文明
C.强调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影响力
D.肯定教会在传承罗马文化的作用
13.古希腊、罗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各项中能得出这一结论的是( )
A.《荷马史诗》里的英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B.哲学家苏格拉底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C.伊本·西那的《医典》在欧洲被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D.希罗多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奠定了西方政治史传统
14.10世纪前,东正教已在基辅罗斯传播。随着东正教的传入,十字架平面与半球形穹顶的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建筑在罗斯地区广泛建立,民间建筑也仿照这一风格。但“在北方,为了抵御恶劣的天气,厚厚的墙壁、小窗户和陡峭的屋顶也特别流行。”这说明基辅罗斯( )
A.宗教文化的遗产丰厚 B.保持文化的地域特色
C.与欧洲国家关系密切 D.引进并改造外来文化
15.13世纪以来,神迹剧开始在欧洲部分地区上演,剧情多是圣徒的生活、道德故事,以及最重要的《圣经》故事。而《圣经》故事大都由手工业行会负责演出,戏剧表演往往将基督徒的虔诚和粗鄙的幽默感结合起来,从而吸引了众多观众。这一类戏剧( )
A.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
B.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旨在确立基督教的统治地位
D.彰显了骑士阶层的道德理想
16.印加帝国的国都定在库斯科城,城中有一个中心广场,广场四周建有神庙、宮殿等建筑,以供王公贵族、祭司等居住。国都的外围被辟为街区,有街道相隔,划分给不同身份和职业的人居住。由此可见,印加帝国( )
A.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B.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C.宗教信仰占据主导 D.城市规划科学合理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加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设,修筑了川滇东路、川滇西路、川中公路、川康公路和从重庆到汉中的汉渝公路。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后,国民政府规划建设西南地区公路网,旨在联通湘、粤、桂、川、贵、滇各省,至1941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计达5000余公里。国际交通方面,在西南修建桂越、滇越、滇缅、中印等交通线路。
——摘编自步平、王建朗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发展民族地区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譬如,在公路建设方面,经过几年艰苦的修筑,世界闻名的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于1954年12月同时通车,“所有这些,都是西藏破天荒的大好事”。
——摘编自瞿晓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秦汉时期加强西南地区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特点及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加强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经》
材料二 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求形质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难。精神既具,则形质自生;精神不存,则形质无附。然则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陆有石室,川有铁桥,海有轮舟,竭国力以购军舰,睃民财以效洋操,如此者可谓之文明乎,决不可。何也,皆其形质也,非其精神也……求文明而从精神入,如导大川,一清其源,则千里直泻,沛然莫之能御也。
——梁启超《国民十大元气论》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体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创新性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又包括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人类和平发展新道路。
——李包庚、李琳《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域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文明观”的内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国现代文明观的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世界文明的历史,海内外学者论著颇丰,涉及的角度也各有不同,如:《草原帝国》《世界征服者》《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伊斯兰世界帝国》《印度与中国——两大文明的交往和激荡》《基督教与西方文化》《日本文明——一个比较的视角》《文明的十字路口——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太阳与献祭众神:阿兹特克与玛雅神话》《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世界文明的不同理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A
17.【答案】(1)措施:修建道路;设置郡县;划分不同的生产生活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2)特点:道路建设与长期抗战相结合(或道路建设服务于抗战)以重庆为中心,辐射西南地区;政府主导;打通国际国内交通线;覆盖面广,里程较长。
作用: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利于战时物资流动;便于获得国际援助;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3)意义:形成了基本的交通网络;有利于加强民族交融;方便民众,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发展;加强边防,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18.【答案】(1)内涵:中国古代“文明观”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近代“文明观”指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进步,尤以精神文明为重。中国现代“文明观”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明观。变化原因: ①19世纪中叶后西方文明观的冲击。 ②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探索和改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的不断深化)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探索。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化。 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2)意义: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19.【答案】论题: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论述:世界文明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各地区自然、政治、经济和传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古代西亚和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阿拉伯人继承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传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古典希腊和罗马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欧基督教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南亚的古代印度文化也颇具特色。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东亚的朝鲜和日本的文化以及东南亚的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蕴,又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因大洋阻隔而与大陆缺乏交流的美洲独立发展起来印第安文化。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小结: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多样的世界文明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对待不同文明,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