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广西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鼎学校高二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广西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鼎学校高二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8 16:2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1.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定居点,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它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之后其他地区也存在。这些定居点是指()
A.村落 B.集镇 C.市场 D.城市
2.明代前期修建郡县城池,受《考工记》影响,以军事防御为重点,《礼》云“城郭沟池以为固用”。明中叶以后,逐渐改为“城郭必置街坊”。这反映出明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市坊限制的突破 D.儒家思想的僵化
3.2012年1月中旬,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外宣布:大陆地区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一些行业的“用工荒”越来越突出。习惯了城市生活的“90后”农民工出现了“宁愿在城市奋斗,不愿在农村享受”的特征。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主张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使居民返回乡村。这一方案对于我国现行城市化的借鉴意义是()
A.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B.关注城市化质量
C.改变农民工的观念 D.完善城市管理体制
4.下表为21世纪初德国城市发展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城市规模 城市数量 占总人口的比列
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 3个 约7.7%
50万-100万人的大城市 9个 约6.7%
10万-50万人的中等城市 71个 约18.5%
2000人-10万人的小城市 1982个 约58.3%
A.大城市污染十分严重 B.城市化以中小城市为主
C.城市的布局日趋合理 D.人口问题制约城市发展
5.元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因而,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从江苏刘家港人海,北上至界河口(今天津大沽)的海上运输也开辟全线通航。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
A.有利于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B.有利于解决政治与经济中心分离问题
C.与元朝民族征服背景相关 D.有利于元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6.由宋代及清代,江西因赣江贯穿南北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要地,东西货物汇聚,各方商贾云集。有学者认为,近现代江西发展由于海运的兴起,原本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赣江内河航运大不如前;随着铁路交通的兴起,江西更是错过了铁路时代的开端。该学者以江西为例,论述了()
A.内河航运落后于其他交通方式 B.交通变迁深刻影响区域发展
C.现代交通发展进入了铁路时代 D.水运交通应该继续发挥作用
7.图1为1881-1927年中国新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均值图。由此可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主要沿着铁路线进行投资建设
B.决定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状况
C.发展状况与铁路存在内在联系
D.发展阻碍因素关键在铁路建设
8.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使得亚欧之间往来船只可以直接通行;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连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些运河的修建()
A.反映了欧洲交通体系的完善 B.推动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刺激了西欧人不断探索海洋 D.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9.到2018年末,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中国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中国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以上数据的巨大变化展现出()
A.我国国企改革取得的骄人业绩 B.中国式现代化有独特后发优势
C.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正确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10.《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明代李时珍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著成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政府重视医学家的临床经验 B.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对医药学的影响
C.医学在实践中的继承与发展 D.医学理论的创新多出于疫病高发期
11.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的这一主张()
A.融合了儒家与法家思想精髓 B.反映了士人阶层的利益要求
C.突破了宗法制下的用人制度 D.蕴含了天下为公的政治理念
12.钱穆称:“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是()
A.兼收并蓄 B.绵延不绝 C.博大精深 D.丰富多彩
13.汉初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佛陀弟子目连拯救亡母出地狱的故事,此故事自西晋开始在中国广泛流传,其流传关键在于劝人向善,劝子行孝,更有“天下无不是者父母”的隐喻。这说明()
A.西晋开始推行“三教并行”政策 B.佛教本土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C.印度与中国文化有大量共同之处 D.儒家思想主流地位不复存在
14.表1是近代以来我国体育教育思想及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据此可知()
时期 体育思想 核心价值观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军国民(培养具有军事技能的公民) “强民救国”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 自然主义(促进人体发育成长的锻炼体系) “实用”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三基”(知识、技能、技术) “增强体质”
新时期 “健康第一” “以学生为本”
A.体育健康理念得到普及 B.体育思想具有时代特色
C.体育教育理论逐渐系统 D.体育发展体系日益完善
15.来自亚洲的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给埃及人带去了复合的弓、青铜短剑、盔甲,以及马拉战车等新式武器和装备。在埃及人的基督教艺术中,希腊的奥林普斯诸神如阿波罗、赫尔美斯等受到特别爱戴。由此可见,埃及文化()
A.富有包容开放的特征B.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C.具有殖民文化的色彩D.缺少传统文化的传承
16.13世纪以来,神迹剧开始在欧洲部分地区上演,部分剧目被译成各种现代语言,并且离开了教堂,在教会庭院或大街上演出。僧侣后来不再掌管戏剧演出,而转由世俗人士主持,可能是由教会组织转递给了非宗教行会。剧情多是圣徒的生活、道德故事,以及最重要的《圣经》故事,而《圣经》故事大都由手工业行会负责演出,它们往往将基督徒的虔诚和粗鄙的幽默感结合起来,从而吸引了众多的观众。神迹剧这一类戏剧()
A.彰显了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 B.维护了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
C.展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追求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时期,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陆上交通线四通八达,各州、郡、县之间形成了稠密的交通网络。在南方,扬州、广州、荆州迅速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大运河承载着沟通南北的重任。车的形制增加,肩舆的使用更为普遍,海船制作得更加适合海上航行。政府对人们的行船、闹市走车马、出入关津都以法律的形式作了严格的规定。在都城、重要的港口、码头随处可见驿站和私人旅舍。石拱桥等桥梁的建立和完善便利了人们的出行。饯别、折柳等文化开始盛行并固定下来,影响后世。
-据齐涛主编《中国民俗通志·交通志》整理
材料二英国从中世纪晚期开始重视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根据法律,由教区的住户每年义务工作6天,或提供代理人服务。17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对道路管理的要求提高。1663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收费公路法案,即在某些道路上征收通行税的法令,此项税款必须专用于道路工程。18世纪以后,道路管理方式逐渐按商业化的方式运作,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和维修养护。1760-1774年,议会通过了不下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道路系统的完善对于商品运输、商品流通以及商业效率和商业扩张具有重要的意义。-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交通事业发达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管理上的变化,并说明英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末年,太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春秋时期齐相晏婴继承他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和与同异”。孔子基于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继承并发展前人关于“中”与“和”的观念,提出了中庸思想,进而上升为“和而不同”“和为贵”这些经典命题。子思继承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在《中庸》中对“中”与“和”这两个观念加以联系,提出中和思想。在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儒家思想家不断充实中和思想的内涵,使之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哲学智慧。-摘编自陈苗苗等《儒家中和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材料二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形成,既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和互助论的影响。在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中,他通过对调和本义的研究,把调和定义为两存和竞立,并以调和对近代中国新旧文化和中西文化进行理性思考。在新旧调和中,他主张用新的取代旧的,立足点在于开新。在中西调和中,他主张由吸收西方文明的长处逐渐转变为在融合现有东西文明的基础上创造第三种文明,十月革命后他认为“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由此,李大钊的文化调和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独特性,也成为形成其马克思主义观的动因之一,这使他的前后期思想处于一种转折与连续中。-摘编自杨芳《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提出“和而不同”思想的政治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在当时的意义。(8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古时期,位于亚欧大陆交界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拜占庭文明,曾在中古时期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拜占庭文明在君士坦丁时代已在罗马帝国的框架内形成。拜占庭帝国在行政统治机构与原则、传统法制观念及应用上完全延续罗马帝国的传统。文明地区相当近,甚至在帝国初期还包括两河流域、小亚细亚等人类最初的辉煌文明所在之处,所以可以相当便利地接受古代东方文明的优秀成果。君士坦丁利用其对基督教的宽容政策以达到其争取民心,巩固统治,扩大势力,完成罗马帝国统一,建立自身专制的目的。到后来,拜占庭文学、艺术逐渐渗入基督教精神,该宗教哲学也逐渐替代以前起主导作用的世俗哲学,成为拜占庭的正统哲学。基督教教义等与古典文化的修辞学、哲学完美地结合,使基督教文化系统化、理性化,可以被大众所接受。-摘编自杨龙《浅析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二史料一《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史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客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
史料三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前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地一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三则史料的历史价值。(6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近代 1.1835年,美国人伯驾在广州建立了眼科医院。 2.1929年,我国开始独立设置海港检疫机构,此前中国海港检疫工作被外国人把持。 3.1931年,中共中央军委总军医处成立,出现了医疗卫生制度的专业化设计。 4.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下设卫生处。边区卫生机构出现制度化倾向。5.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建立了阶梯救治和医疗后送制度。解放区卫生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制度分工更加细化
现代 1.1951年,我国建立劳保医疗制度。 2.2003年,国务院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到2010年实现了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的目标。 3.2016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合并。截至2017年,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5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B B B C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B B A C
17.【答案】(1)表现:陆路交通网络稠密;南北水运发达(大运河畅通);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增多;车船等交通工具进步;交通出行立法比较完善;旅馆、驿站等交通服务设施普遍;道路、桥梁的进一步完善;民间交往文化的成型。(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变化:从住户义务工作或提供代理人服务到征收通行费;逐步商业化,由信托公司负责;逐步加强相关法律法令的制定。(4分答出2点即可)
积极影响:有利于原料运输;提高了商品运输能力;促进了国内消费市场的拓展;加快了劳动力的流动;促进了资本的流动;推动技术流动性的增强。(4分,答出2点即可)
18.【答案】(1)政治背景: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社会大变革;宗法血缘关系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或礼崩乐坏、分封宗法制度瓦解);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新兴的士阶层崛起)。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主要内容:把调和定义为两存和竞立;新旧调和中主张开新;中西调和中主张兼容中西文明创造新文明(马克思主义)。4(分)
意义:有利于国人理性认识新旧、中西文化;推动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推动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分)
19.【答案】(1)特点: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融汇东西方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密切联系。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史料一、二是文献史料,史料三是实物史料,它们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西亚的以下情形:政治上,史料二的《汉谟拉比法典》及其相关规定,可以用来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历史,比如其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等等。经济与社会生活上,三则史料相互印证,葡萄酒的成熟的制作工艺,以及葡萄酒在古代西亚民众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因此受到法律的规范。文化上,史料一的《吉尔伽美什》及其相关描述,可以用来研究古代西亚辉煌的文化成就,以及楔形文字的使用情况,等等。
(6分)
20【答案】示例
论题:政府的支持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
阐述:20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逐渐收回部分主权。1929年,国民政府独立设置海港检疫机构,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卫生安全,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大进步。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大大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大大推动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非常重视医疗卫生工作,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推动医疗卫生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2016年,政府将城乡居民医保合并,使医学成果普惠平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要求,推动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8分)
总结: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民生福祉。政府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政府通过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建立平稳、高效的医疗卫生体系,保障国民健康。(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