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8 20:5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激趣导入
 ①他官至宰相,且两度任相;
王安石
猜一猜,他是谁
②他是现在的江西临川人;
③他坚持变法,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却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④他还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⑤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我们学过的他的名句。
⑦他字介甫,号半山,被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亦称王文公。
登飞来峰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意。
2.抓住关键词,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意。
3.学习通过知人论世,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资料助读
关于飞来峰
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一种说是今浙江杭州的灵隐寺前。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朗读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读诗歌 理解诗意
再读诗歌
理解诗意,
有疑难处小组合作探究
理解诗意
  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塔高。“千”在这里不是实写,是指多。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闻说:听说。
鸡鸣见日升:传说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看见太阳升起。
理解诗意
  不畏:不怕。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缘:因为。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理解诗意
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矗立在飞来峰上,十分壮观。
每当雄鸡报晓时,站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到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
只因为自己身处最高处。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句赏析
从描写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这两句也点出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喻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也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飞来山上千寻塔”为正面描写,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塔之高;
“闻说鸡鸣见日升”通过闻鸡鸣见日升的想象虚写塔之高。
合作探究
联系创作背景,说说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理解。
“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既写了眼前之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合作探究
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因为自己身处最高处。
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
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这节课我们通过看诗题,知作者,析关键词,明意象等方法一起品读了这首诗,感受到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伟略。
这首即景抒怀诗,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这个道理。同样,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这样,只有在各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课堂小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与《登飞来峰》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不同点:《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望岳》则表达了诗人虽考场失意,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比较阅读
主旨归纳
这首登高游览的七绝,表面看,是在谈论观赏自然风光的体会,可细体味,我们不仅能从中体会到诗人的理想和抱负,更会从中领悟到人生哲理。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王安石
景 情 理
充满生机 踌躇满志 站得高 看得远
课堂检测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当时的保守势力)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课堂检测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实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D
布置作业
1.默写《登飞来峰》。
2.结合诗句具体赏析《登飞来峰》,
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