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根据恒定电流的特征分析并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2.运用欧姆定律的知识和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推导并理解串、并联电路电阻关系;
3.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通过表头改装的讨论,提高综合运用欧姆定律和电路串、并联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一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把几个导体或用电器依次首尾连接,接入电路的连接方式,如图甲所示。
2.并联电路:把几个导体或用电器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再将两端接入电路的连接方式,如图乙所示。
3.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关系 各处电流相等,即I=I1=I2=…=In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In
电压关系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即U=U1+U2+…+Un 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即U=U1=U2=…=Un
电阻关系 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即R=R1+R2+…+Rn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即=++…+
知识点二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电路结构
1.小量程电流表G(表头)的三个参量:
2.电表改装原理:
(1)电压表改装:将表头串联一个较大电阻,如图所示:
(2)电流表改装:将表头并联一个较小电阻,如图所示:
3.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及其特点
项目 小量程电流表G 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 小量程电流表G 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A
电路结构
R的作用 分压 分流
扩大量程的计算 U=Ig(R+Rg) R=-Rg IgRg=(I-Ig)R R=Rg
电表的总内阻 RV=Rg+R RA=
使用 并联在被测电路中,“+”接线柱接电势较高的一端 串联在被测支路中,电流从“+”接线柱流入
4.电表改装问题的两点提醒
(1)无论表头G改装成电压表还是电流表,它的三个特征量Ug、Ig、Rg是不变的,即通过表头的最大电流Ig并不改变。
(2)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指小量程电流表表头满偏时对应的R与表头串联电路的总电压;改装后电流表的量程指小量程电流表表头满偏时对应的R与表头并联电路的总电流。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通过R1的电流是4A,已知R1=3Ω,R2=3Ω,R3=6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的总电阻是5Ω B.通过R2的电流是1.0A
C.a、b两端的电压是20V D.a、c两端的电压是12V
【解答】解:A.根据题中电路图可知,电路的总电阻
代入数据解得:R=5Ω
故A正确;
B.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可知,通过R2的电流
代入数据解得:
故B错误;
CD.根据欧姆定律可知,a、b两端的电压是
Uab=4A×3Ω=12V
a、c两端的电压是
Uac=4A×5Ω=20V
故CD错误。
故选:A。
如图所示,两个截面不同、长度相等的均匀铜棒接在电路中,两端的电压为U,则( )
A.通过两棒的电流不相等
B.细棒的电压U1等于粗棒的电压U2
C.两棒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v1<v2
D.两棒内的电场强度不同,细棒内场强E1大于粗棒内部场强E2
【解答】解:A、两棒是串联在电路中的,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通过两棒的电流相等,故A错误;
B、根据电阻定律R可知,细棒的电阻大于粗棒的电阻,根据U=IR可知,细棒的电压U1大于粗棒的电压U2,故B错误;
C、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eSv,可知,S1v1=S2v2,所以两棒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v1>v2,故C错误;
D、细棒的电压U1大于粗棒的电压U2,根据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U=Ed可知,两棒内的电场强度不同,细棒内场强E1大于粗棒内部场强E2,故D正确。
故选:D。
由四个电阻连接成的混联电路如图所示,R1=8Ω,R2=4Ω,R3=6Ω,R4=3Ω,把42V的电压加在a、b两端,则( )
A.通过R1的电流为1A B.通过R2的电流为2A
C.通过R3的电流为1A D.通过R4的电流为2.5A
【解答】解:R3和R4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34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总电流为I
则通过R1和R2的电流相等都是3A
通过R3的电流为I3
通过R4的电流为I4,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计G和一个变阻器R组成,它们中一个是电压表的内部简化结构,另一个是电流表的内部简化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表是电流表,R越大量程越大
B.甲表是电压表,R越大量程越大
C.乙表是电流表,R越大量程越小
D.乙表是电压表,R越大量程越大
【解答】解:AB.由甲图所示可知,G与电阻R并联,图甲是电流表,R增大,R的分流较小,电流表量程减小,故AB错误;
CD.由乙图所示可知,G与R串联,乙图是电压表,R增大时,变阻器分担的电压增大,电压表量程增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如图所示,电流计的内阻Rg=100Ω,满偏电流Ig=1mA,R1=1900Ω,R2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S1和S2均断开时,虚线框中可等效为电压表,最大量程是2V
B.当S1和S2均断开时,虚线框中可等效为电流表,最大量程是1A
C.当S1和S2均闭合时,虚线框中可等效为电流表,最大量程是2A
D.当S1和S2均闭合时,虚线框中可等效为电压表,最大量程是1V
【解答】解:AB、由图示电路图可知,当 S1 和 S1 均断开时,G与 R1 串联,改装成的是电压表,电压表量程为 U=Ig(R+R1)=1×10﹣3×(100+1900)V=2V,故A正确,B错误;
CD、由图示电路图可知,当 S1 和 S1 均闭合时,G与R2 并联,改装成的是电流表,电流表量程为 I=Ig,代入数据解得I=1A,故CD错误。
故选:A。
电流表的内阻是Rg=200Ω,满刻度电流值是Ig=500 μA,现欲把这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1.0V的电压表,正确的方法是( )
A.应串联一个1 800Ω的电阻
B.应并联一个0.1Ω的电阻
C.应串联一个0.1Ω的电阻
D.应并联一个1 800Ω的电阻
【解答】解:改装成电压表要串联电阻分压,串联电阻阻值:RRg1800Ω
则A正确,故选:A
一个电流表,刻度盘的每1小格代表1μA,内阻为Rg.如果把它改装成量程较大的电流表,刻度盘的每一小格代表nμA,则( )
A.给它串联一个电阻,阻值为nRg
B.给它串联一个电阻,阻值为(n﹣1)Rg
C.给它并联一个电阻,阻值为
D.给它并联一个电阻,阻值为
【解答】解:设电流表刻度盘总共有N个小格,则满偏电流为NμA,改装后量程为nNμA,
改装成量程较大的电流表要并联小电阻分流,则并联电阻中的电流为:IR=(nN﹣N)μA,
满偏电压:Ug=N RgμV
根据欧姆定律:R
即需要并联一个阻值的电阻。
故选:D。
(多选)R1、R2、R3三个电阻的阻值均为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分别为I1=2 A、I2=1.5 A、I3=1A。按如图所示的四种方式连接,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丙和图丁的等效电阻相等
B.图甲和图丙中干路最大电流相等
C.图乙和图丁干路最大电流之比为2:1
D.四个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之比为3:1:2:2
【解答】解:A、图丙的等效电阻R丙R3Ω+20Ω=30Ω,图丁的等效电阻R丁ΩΩ,所以丙和丁的等效电阻不相等,故A错误;
B、图甲中三个电阻串联,为了保证三个电阻均正常工作,最大电流应满足R3的要求,所以最大电流等于1A,图丙中R1和R2并联后和R3串联,最大电流也要满足干路电阻R3的要求,即最大电流也等于1A,故B正确;
C、图乙中三个电阻并联,为了保证三个电阻均正常工作,两端电压最大应该等于I3R3=1A×20Ω=20V,此时三条支路电流都等于1A,干路电流等于3A;图丁当通过R3的电流等于1A时,此时R1和R2支路的电流等于A=0.5A,此时干路电流等于1A+0.5A=1.5A,所以干路最大电流之比等于2:1,故C正确;
D、结合以上过程可知,图甲最大电压等于1A×(20Ω+20Ω+20Ω)=60V;图乙最大电压等于20V;图丙最大电压1A×30Ω=30V;图丁最大电压等于1.5AΩ=20V,所以最大电压之比为60:20:30:20=6:2:3:2,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D。
两个电阻的U﹣I图像如图所示,则R1、R2的电阻比是( )
A.3:1 B.6:1 C.1:2 D.1:4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U—I图像的斜率表示电阻,根据图像可知
,
解得
R1:R2=6:1,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已知某表头的内阻Rg为200Ω,满偏电流Ig为3mA,若将该表头改装成量程为0~3V的电压表,则需将该表头( )
A.串联一个阻值为800Ω的定值电阻
B.并联一个阻值为800Ω的定值电阻
C.串联一个阻值约为0.2Ω的定值电阻
D.并联一个阻值约为0.2Ω的定值电阻
【解答】解:将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应串联一个大电阻,改装后通过表头的满偏电流不变;
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U=Ig(Rg+R)
代入数据解得串联的电阻R=800Ω
综上分析,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电阻R和一根电阻为零的理想导线并联,总电阻为零
B.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小于任意的支路电阻
C.电阻R和阻值无穷大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无穷大
D.在并联电路中,任意支路电阻增大或减小时,总电阻将随之增大或减小
【解答】解:AC、两个电阻并联时的总电阻为.,若R2=0,则R并=0
所以一个电阻R和一根电阻为零的理想导线并联,总电阻为零,
,若R2=∞,则,则R并≈R1,故A正确,C错误;
BD、并联电阻与各个电阻之间的关系:....
则可知:,所以R并<R1,同理可知R并<R2
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小于任意的支路电阻,
若R1增大或减小,则总电阻R并将随着增大或减小,所以在并联电路中,任意支路电阻增大或减小时,总电阻将随之增大或减小,故BD正确;
本题是选说法错误的,故选:C。
在某次创新实验大赛中,一实验小组需要使用量程为(0~3A)的电流表和量程为(0~15V)的电压表。主办方仅给提供一只毫安表(内阻Rg=99Ω,满偏电流Ig=6mA),定值电阻R1=1Ω,以及0~9999.9Ω的变阻箱R2。该实验小组根据实验器材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则( )
A.电键K掷于1时,可改装成量程为0~3A的电流表,此时R2=40Ω
B.电键K掷于1时,可改装成量程为0~15V的电压表,此时R2=2401Ω
C.电键K掷于2时,可改装成量程为0~3A的电流表,此时R2=400Ω
D.电键K掷于2时,可改装成量程为0~15V的电压表,此时R2=24Ω
【解答】解:毫安表满偏电流Ig=6mA=0.006A;
A、开关K掷于1时可以改装为电流表,电流表量程:I=Ig0.006AA=0.6A,故A错误;
B、开关K掷于1时,等效表头内阻Rg′Ω=0.99Ω,
开关掷于1时可以改装成电压表,改装成量程是15V的电压表需要串联的分压电阻R2Rg′Ω﹣0.99Ω=24.01Ω,故B错误;
C、开关K掷于2时,可以改装成电流表,R2=400Ω时,电流表量程:I′=Ig0.006AA=3A,故C正确;
D、开关K掷于2时可以改装成电压表,电压表量程为15V时,分压电阻R2RgΩ﹣99Ω=2401Ω,故D错误。
故选:C。
(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表G和一个变阻器组成的,已知灵敏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2mA,内电阻Rg=300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B.乙表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C.在甲图中,若改装成的电流表的量程为0.6A,则R=0.5Ω
D.在乙图中,若改装成的电压表的量程为3V,则R=1200Ω
【解答】解:A、甲由一个灵敏电流表G和一个变阻器R并联,利用并联电阻的分流,改装成安培表。安培表的量程I=Ig,可知当R减小时量程I增大。故A错误;
B、乙是电压表与电阻R串联,电压表的量程U=IgRg+IgR,可知当电阻R增大时,量程U增大,故B正确;
C、由公式I=Ig知,在甲图中,若改装成的电流表的量程为0.6A,则R=1.003Ω,故C错误;
D、由公式U=Ig(Rg+R)知,在乙图中,若改装成的电压表的量程为3V,则R=1200Ω,故D正确。
故选:BD。
如图是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表头的内阻Rg=200Ω,满偏电流Ig=100mA,电阻R1=24Ω,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0.6A。求:
(1)电阻R2的阻值;
(2)使用A、B两个端点时的量程。
【解答】解:(1)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最大值为I1=0.6A,则
IgRg=(I1﹣Ig)(R1+R2)
代入数据解得:R2=16Ω
(2)使用A、B两个端点时
Ig(Rg+R2)=I2R1
解得:I2=0.9A
使用A、B两个端点时最大值为
I2m=Ig+I2=0.1A+0.9A=1.0A
使用A、B两个端点时的量程为0~1.0A。
如图所示,灵敏电流计的内阻Rg=90Ω,满偏电流Ig=1mA。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是量程为I的电流表;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是量程为U的电压表。已知电阻R1=10Ω,R2=291Ω。求:
(1)量程I的值;
(2)量程U的值。
【解答】解:(1)接a、b时,R1与表头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可得IgRg=R1(I﹣Ig)
解得改装电流表的量程
(2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此时为一电压表
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有U=IR2+IgRg
代入数据解得改装电压表量程
2 / 2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根据恒定电流的特征分析并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2.运用欧姆定律的知识和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推导并理解串、并联电路电阻关系;
3.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通过表头改装的讨论,提高综合运用欧姆定律和电路串、并联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一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把几个导体或用电器依次首尾连接,接入电路的连接方式,如图甲所示。
2.并联电路:把几个导体或用电器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再将两端接入电路的连接方式,如图乙所示。
3.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关系 各处电流相等,即I=I1=I2=…=In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In
电压关系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即U=U1+U2+…+Un 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即U=U1=U2=…=Un
电阻关系 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即R=R1+R2+…+Rn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即=++…+
知识点二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电路结构
1.小量程电流表G(表头)的三个参量:
2.电表改装原理:
(1)电压表改装:将表头串联一个较大电阻,如图所示:
(2)电流表改装:将表头并联一个较小电阻,如图所示:
3.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及其特点
项目 小量程电流表G 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 小量程电流表G 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A
电路结构
R的作用 分压 分流
扩大量程的计算 U=Ig(R+Rg) R=-Rg IgRg=(I-Ig)R R=Rg
电表的总内阻 RV=Rg+R RA=
使用 并联在被测电路中,“+”接线柱接电势较高的一端 串联在被测支路中,电流从“+”接线柱流入
4.电表改装问题的两点提醒
(1)无论表头G改装成电压表还是电流表,它的三个特征量Ug、Ig、Rg是不变的,即通过表头的最大电流Ig并不改变。
(2)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指小量程电流表表头满偏时对应的R与表头串联电路的总电压;改装后电流表的量程指小量程电流表表头满偏时对应的R与表头并联电路的总电流。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通过R1的电流是4A,已知R1=3Ω,R2=3Ω,R3=6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的总电阻是5Ω B.通过R2的电流是1.0A
C.a、b两端的电压是20V D.a、c两端的电压是12V
如图所示,两个截面不同、长度相等的均匀铜棒接在电路中,两端的电压为U,则( )
A.通过两棒的电流不相等
B.细棒的电压U1等于粗棒的电压U2
C.两棒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v1<v2
D.两棒内的电场强度不同,细棒内场强E1大于粗棒内部场强E2
由四个电阻连接成的混联电路如图所示,R1=8Ω,R2=4Ω,R3=6Ω,R4=3Ω,把42V的电压加在a、b两端,则( )
A.通过R1的电流为1A B.通过R2的电流为2A
C.通过R3的电流为1A D.通过R4的电流为2.5A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计G和一个变阻器R组成,它们中一个是电压表的内部简化结构,另一个是电流表的内部简化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表是电流表,R越大量程越大
B.甲表是电压表,R越大量程越大
C.乙表是电流表,R越大量程越小
D.乙表是电压表,R越大量程越大
如图所示,电流计的内阻Rg=100Ω,满偏电流Ig=1mA,R1=1900Ω,R2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S1和S2均断开时,虚线框中可等效为电压表,最大量程是2V
B.当S1和S2均断开时,虚线框中可等效为电流表,最大量程是1A
C.当S1和S2均闭合时,虚线框中可等效为电流表,最大量程是2A
D.当S1和S2均闭合时,虚线框中可等效为电压表,最大量程是1V
电流表的内阻是Rg=200Ω,满刻度电流值是Ig=500 μA,现欲把这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1.0V的电压表,正确的方法是( )
A.应串联一个1 800Ω的电阻
B.应并联一个0.1Ω的电阻
C.应串联一个0.1Ω的电阻
D.应并联一个1 800Ω的电阻
一个电流表,刻度盘的每1小格代表1μA,内阻为Rg.如果把它改装成量程较大的电流表,刻度盘的每一小格代表nμA,则( )
A.给它串联一个电阻,阻值为nRg
B.给它串联一个电阻,阻值为(n﹣1)Rg
C.给它并联一个电阻,阻值为
D.给它并联一个电阻,阻值为
(多选)R1、R2、R3三个电阻的阻值均为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分别为I1=2 A、I2=1.5 A、I3=1A。按如图所示的四种方式连接,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丙和图丁的等效电阻相等
B.图甲和图丙中干路最大电流相等
C.图乙和图丁干路最大电流之比为2:1
D.四个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之比为3:1:2:2
两个电阻的U﹣I图像如图所示,则R1、R2的电阻比是( )
A.3:1 B.6:1 C.1:2 D.1:4
已知某表头的内阻Rg为200Ω,满偏电流Ig为3mA,若将该表头改装成量程为0~3V的电压表,则需将该表头( )
A.串联一个阻值为800Ω的定值电阻
B.并联一个阻值为800Ω的定值电阻
C.串联一个阻值约为0.2Ω的定值电阻
D.并联一个阻值约为0.2Ω的定值电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电阻R和一根电阻为零的理想导线并联,总电阻为零
B.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小于任意的支路电阻
C.电阻R和阻值无穷大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无穷大
D.在并联电路中,任意支路电阻增大或减小时,总电阻将随之增大或减小
在某次创新实验大赛中,一实验小组需要使用量程为(0~3A)的电流表和量程为(0~15V)的电压表。主办方仅给提供一只毫安表(内阻Rg=99Ω,满偏电流Ig=6mA),定值电阻R1=1Ω,以及0~9999.9Ω的变阻箱R2。该实验小组根据实验器材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则( )
A.电键K掷于1时,可改装成量程为0~3A的电流表,此时R2=40Ω
B.电键K掷于1时,可改装成量程为0~15V的电压表,此时R2=2401Ω
C.电键K掷于2时,可改装成量程为0~3A的电流表,此时R2=400Ω
D.电键K掷于2时,可改装成量程为0~15V的电压表,此时R2=24Ω
(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表G和一个变阻器组成的,已知灵敏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2mA,内电阻Rg=300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B.乙表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C.在甲图中,若改装成的电流表的量程为0.6A,则R=0.5Ω
D.在乙图中,若改装成的电压表的量程为3V,则R=1200Ω
如图是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表头的内阻Rg=200Ω,满偏电流Ig=100mA,电阻R1=24Ω,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0.6A。求:
(1)电阻R2的阻值;
(2)使用A、B两个端点时的量程。
如图所示,灵敏电流计的内阻Rg=90Ω,满偏电流Ig=1mA。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是量程为I的电流表;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是量程为U的电压表。已知电阻R1=10Ω,R2=291Ω。求:
(1)量程I的值;
(2)量程U的值。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