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卷
1.x的2倍与5的差大于13,用不等式表示为 .
2.若方程的解也是关于x的不等式的一个解,则a的最大值是 .
3.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 .
4.将点(﹣4,a)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点(b,﹣1),则a+b= .
5.如图,,均为等边三角形,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与相交于点,与相交于点,连接,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①;②;③;④;⑤平分
6.如图,为一幅三角板的两块,在中,,,在中,,将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连接,则的大小为 .
7.如图,△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若△ABD的周长为12,△ABC的周长为16,则AD的长为 .
8.点在正方形外,是等边三角形,则 .
9.已知二元一次方程,当时,的取值范围是 .
10.如图,是的角平分线.若,,的面积为,则的长为 .
11.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a的值为 .
12.如上图,在△ABC中,∠C=90°,∠A的平分线交BC于D,BC=12cm,CD:BD=1:2,AB=15cm,则△ABD的面积是 cm2.
13.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ABD的周长为13cm,则△ABC的周长是 cm.
14.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组恰好有四个整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15.如图,△ABC中,AB=AC,BC=4,S△ABC=10,EF垂直平分AC分别交边AC,AB于点E,F.P为线段EF上一动点,D为边BC上的一动点,则DP+CP的最小值是 .
16.如图,已知在Rt△ABC中,,,,点D,E分别在边上,连接,,将沿翻折,将沿翻折,翻折后,点B,C分别落在点,处,且边与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当△ADC’是以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则BD= .
17.如图,把矩形绕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矩形,使点落在对角线上,连接,若,则 °.
18. 一组学生在校门口拍一张合影,已知冲一张底片需要0.6元,洗一张照片需要0.4元,每人都得到一张照片,每人平均分摊的钱不超过0.5元,那么参加合影的同学至少有 人.
19.如图,在中,,平分,则的面积是 .
20.如图,中,,于,,则等于 .
21.如图,已知直线=x+m与=kx-1相交于点P(-1,2),则关于x的不等式x+m<kx-1的解集为 .
22.如图,将周长为7的三角形ABC沿BC边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三角形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 .
23.如图,将直角沿边向右平移得到交于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24.对于非负实数x “四舍五入”到个位的值记为,即当m为非负整数时,若,则. 如:,,……根据以上材料,若,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
25.我们规定任意两点M、N之间的距离记作,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是1;如果点Q在数轴上,而且满足,请用不等式表示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Q所对应数x的范围 .
26.如图,为内部一条射线,点为射线上一点,,点分别为边上动点,则周长的最小值为 .
27.若关于的不等式组无解,则的取值范围是 .
28.定义一种新运算:,例如:.根据上述定义,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 .
29.如图,点O是直线AB上的点,OC平分∠AOD,∠BOD=40° ,则∠AOC=
30.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 .
31.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边三角形△OAB的边OB在x轴上,点A在直线上,则点A的坐标为 .
32.写出命题“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逆命题 .
33.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D=30°.如果△ABC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大 10,那么矩形 ABCD的对角线AC 的长为 .
34.如图,是的高,以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交于点;分别以,为圆心,以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作射线交于点.若,,,则的长
35.如图,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是边、上一点,且,与相交于点F,则的大小是 度.
3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的顶点分别在轴,轴上,点的坐标分别为为边上一点,点的坐标为,若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则点的坐标是 .
37.点在第四象限,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
38.在△ABC中,AB= AC= =5,BC=8,则BC边上的高线长为 .
39.如图,在中,、分别为的角平分线与的外角平分线,为的外角平分线于E,,则 .
40.若关于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
4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1cm,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3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 cm.
42.如图,在中,是的垂直平分线.若,的周长为,则的周长为 .
43.如图,在中,,,点是外角平分线上的一点,连接、,若,则 度.
44.如图,在AABC中,AB=AC,点D在边BC上,AD=BD,如果∠DAC=102°,那么∠BAD= .
45.如图,在中,,点D为线段上一动点(不与点,重合),连接,作,交线段于点 E.下列结论:;②若,则;③当时,则D为中点;④当为等腰三角形时,.其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
46.如图,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 中, , , ,P是边 上的一动点,将 沿着 折叠至 ,当 与 的重叠部分为等腰三角形时,则 的度数为 .
47.如右图,在和中,,,.过A作于点G,的延长线与交于点F,连接.
(1)若,,则 ;
(2)若,,则四边形的面积为 .
48.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C=90°,D是AB的中点,点E、F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点E不与点A、C重合),且保持AE=CF,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过程中,有下列结论:
①DE=DF;
②∠EDF=90°;
③四边形CEDF不可能为正方形;
④四边形CEDF的面积保持不变.
一定成立的结论有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49.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BC=3cm,△ABC的面积是18cm ,腰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F,若点D为BC边上的中点,M为EF上的动点,则△BDM周长的最小值为 。
50.如图,在等腰中,,,,若,,则四边形的面积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卷
1.x的2倍与5的差大于13,用不等式表示为 .
【答案】
2.若方程的解也是关于x的不等式的一个解,则a的最大值是 .
【答案】2
3.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 .
【答案】-3<x≤1
【解析】【解答】解 ,
解不等式①得 ,
解不等式②得 ,
故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故答案为: .
【分析】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据“大小小大取中间”找到其公共解集即可.
4.将点(﹣4,a)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点(b,﹣1),则a+b= .
【答案】0
【解析】【解答】解:∵点(﹣4,a)向右平移2个单位,
∴横坐标为﹣4+2=b,解得b=﹣2;
∵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
∴纵坐标为a﹣3=﹣1,解得a=2.
∴a+b=2﹣2=0.
故答案为:0.
【分析】根据向右平移横坐标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求解即可.
5.如图,,均为等边三角形,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与相交于点,与相交于点,连接,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①;②;③;④;⑤平分
【答案】①②③⑤
6.如图,为一幅三角板的两块,在中,,,在中,,将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连接,则的大小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
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
故答案为:15°
【分析】从问题入手思考和从已知条件入手都可以,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旋转后的,所求角是45°角与它的差。
7.如图,△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若△ABD的周长为12,△ABC的周长为16,则AD的长为 .
【答案】4
8.点在正方形外,是等边三角形,则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C=∠BCD=∠DAB=CBA=90°,又∵△DCE是等边三角形,∴∠CDE=∠DCE=∠DEC=60°,
∴∠ADE=∠BCE=150°,又∵AD=DC=DE,∴∠DEA=15°,同理∠CEB=15°,∴∠AEB=∠DEC-∠DEA-∠CEB=60°-15°-15°=30°。
故第一空答案为:30°。
【分析】根据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DE=∠BCE=150°,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得∠DEA=∠CEB=15°,进一步求出答案。
9.已知二元一次方程,当时,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解得:y=8-2x,
∵,
∴8-2x<0,
解得x>4;
故答案为:x>4.
【分析】利用解方程求出y,再由建立关于x不等式并解之即可.
10.如图,是的角平分线.若,,的面积为,则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作于,
又平分,,
,
∵
∴,即,
∴;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D作DM⊥AC于点M,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M=BD=4,再利用建立方程,计算求解即可.
11.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a的值为 .
【答案】12
【解析】【解答】解:解不等式:,得到,
又不等式的解集为:,
∴,解得a=12,
故答案为:12.
【分析】求解不等式可得x≤a,结合题意可得a=2,求解可得a的值.
12.如上图,在△ABC中,∠C=90°,∠A的平分线交BC于D,BC=12cm,CD:BD=1:2,AB=15cm,则△ABD的面积是 cm2.
【答案】30
【解析】【解答】解:∵∠C=90°,AB=15cm,BC=12cm.
∴AC=
又∵CD:BD=1:2,BC=12cm.
∴BD=12×=8
∴△ABD的面积=
故答案为:36.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先求出AC的长,然后根据CD:BD=1:2,BC=12cm.求出BD的长,最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ABD的面积即可.
13.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ABD的周长为13cm,则△ABC的周长是 cm.
【答案】19
【解析】【解答】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D=CD,AC=2AE=6cm,
又∵△ABD的周长=AB+BD+AD=13cm,
∴AB+BD+CD=13cm,
即AB+BC=13cm,
∴△ABC的周长=AB+BC+AC=13+6=19cm.
故答案为:19.
【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性质得AD=CD,AC=2AE=6cm,结合周长的意义可得AB+BC=13cm,进而不难求出△ABC的周长.
14.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组恰好有四个整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15.如图,△ABC中,AB=AC,BC=4,S△ABC=10,EF垂直平分AC分别交边AC,AB于点E,F.P为线段EF上一动点,D为边BC上的一动点,则DP+CP的最小值是 .
【答案】5
【解析】【解答】解:过A作AD⊥BC,如图,
∵△ABC中,D为边BC上的中点,
∴
∴
∴
∵EF垂直平分AC分别交边AC,AB于点E,F,
∴点C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A,
∴AD的长为DP+CP的最小值,
∴DP+CP的最小值为5,
故答案为:5.
【分析】过A作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进而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AD的长度,再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点C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A,则AD的长为DP+CP的最小值,进而即可求解.
16.如图,已知在Rt△ABC中,,,,点D,E分别在边上,连接,,将沿翻折,将沿翻折,翻折后,点B,C分别落在点,处,且边与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当△ADC’是以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则BD= .
【答案】
【解析】【解答】解:①当设则
∵
∴
∵
∴
∴
②
∵
∴B'为DC'中点,
∵
∴
设则
∴
∵,
∴,
∴,
综上所述,当时,△ADC′是以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
【分析】由题意可知需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设则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②设则得到:根据"",据此列方程求解.
17.如图,把矩形绕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矩形,使点落在对角线上,连接,若,则 °.
【答案】
18. 一组学生在校门口拍一张合影,已知冲一张底片需要0.6元,洗一张照片需要0.4元,每人都得到一张照片,每人平均分摊的钱不超过0.5元,那么参加合影的同学至少有 人.
【答案】6
【解析】【解答】解:设参加合影的同学有x人,根据题意可得:0.6+0.4x≤0.5x,
解得:x≥6,
∴参加合影的同学至少有6人.
故答案为6.
【分析】先列出表示冲洗照片所需的费用的代数式,再结合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求出答案.
19.如图,在中,,平分,则的面积是 .
【答案】2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过D作DEAB于E
AD平分
故答案为:2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故想到作辅助线过D作DEAB于E,得到三角形ABD的高,三角形面积可求。
20.如图,中,,于,,则等于 .
【答案】20°
21.如图,已知直线=x+m与=kx-1相交于点P(-1,2),则关于x的不等式x+m<kx-1的解集为 .
【答案】x<-1
【解析】【解答】解: ∵直线=x+m与=kx-1相交于点P(-1,2)
∴ 观察图象可知,当 x<-1 时, 直线=x+m的图象都在=kx-1的下方
∴ 关于x的不等式x+m<kx-1的解集为x<-1
故答案为:x<-1 .
【分析】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和不等式的关系。结合图象,根据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可以求得不等式的解集。正确理解其关系是解题关键。
22.如图,将周长为7的三角形ABC沿BC边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三角形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 .
【答案】9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AD=CF=1,AC=DF,
∵△ABC的周长为8,
∴AB+BC+AC=7,
∴AB+BC+DF=7,
∴四边形ABFD的周长=AB+BC+CF+DF+AD
=AB+BC+DF+AD+CF
=7+1+1
=9.
故答案为:9.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AD=CF=1,AC=DF,结合周长的意义可得AB+BC+DF=7,据此可将四边形ABFD的周长转化为AB+BC+DF+AD+CF,进而进行计算.
23.如图,将直角沿边向右平移得到交于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由平移性质可知, △ABC≡ △DFE;
因为△ABC,△DFE为直角三角形,则BF⊥DF,BF⊥DF;
由题意可知,所求为一高为BF的梯形BFDG;
易知BG=AB-AG=4cm;
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可知,梯形面积===.
故答案为:.
【分析】分析图像,确定所求目标为梯形,再逐一寻找所需数据.
24.对于非负实数x “四舍五入”到个位的值记为,即当m为非负整数时,若,则. 如:,,……根据以上材料,若,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
【答案】0.3≤x<0.5
【解析】【解答】解:若[5x+3]=5,则5 ≤5x+3<5+,
解得0.3≤x<0.5.
故答案为0.3≤x<0.5.
【分析】根据定义的新运算可得:5 ≤5x+3<5+,求解可得x的范围.
25.我们规定任意两点M、N之间的距离记作,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是1;如果点Q在数轴上,而且满足,请用不等式表示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Q所对应数x的范围 .
【答案】
26.如图,为内部一条射线,点为射线上一点,,点分别为边上动点,则周长的最小值为 .
【答案】6
27.若关于的不等式组无解,则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28.定义一种新运算:,例如:.根据上述定义,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 .
【答案】,0,1
29.如图,点O是直线AB上的点,OC平分∠AOD,∠BOD=40° ,则∠AOC=
【答案】70°
【解析】【解答】解:∵
∴
∵OC平分∠AOD,
∴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的度数.
30.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 .
【答案】45
31.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边三角形△OAB的边OB在x轴上,点A在直线上,则点A的坐标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A作AD垂直x轴与点D,设A
则
为等边三角形
,即
A在直线
,代入上式解得: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性质及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32.写出命题“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逆命题 .
【答案】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解析】【解答】解:逆命题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故答案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分析】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33.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D=30°.如果△ABC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大 10,那么矩形 ABCD的对角线AC 的长为 .
【答案】20
【解析】【解答】解:∵ 四边形ABCD为矩形,
∴ ∠ADC=90°,
∵ ∠ACD=30°,
∴ ∠ACB=60°,
∵ OC=OB,
∴ △BOC为等边三角形,
∴ OC=OB=BC,
∵△ABC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大 10,
且△ABC的周长=AB+AO+OC+BC,△AOB 的周长=AB+AO+OB,
∴ BC=10,
即OB=10,
∴ AC=2OB=20.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ADC=9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OB=BC,根据题意即可求得BC,再根据矩形的性质得AC=2OB即可求得.
34.如图,是的高,以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交于点;分别以,为圆心,以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作射线交于点.若,,,则的长
【答案】
35.如图,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是边、上一点,且,与相交于点F,则的大小是 度.
【答案】60
【解析】【解答】解:∵ △ABC是等边三角形 ,
∴AB=AC,∠B=∠EAC=60°,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故答案为:60.
【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BD=AE,利用SAS证明△ABD≌△CAE,得∠BAD=∠ACE,最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角为60°和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即可求出∠CFD的度数.
3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的顶点分别在轴,轴上,点的坐标分别为为边上一点,点的坐标为,若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则点的坐标是 .
【答案】(-3,4)或(-2,4)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OABC为矩形,点A的坐标为(-7,0),点C的坐标为(0,4),
∴OC=4,BC=OA=7,BC∥x,∠OCB=90°,
∵点E为BC上的一点,
∴点E的纵坐标为4,
∵点D(-5,0),△ODE为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
∴DE=OD=5或OE=OD=5,如图,DE=OD=5,
作DF⊥x轴交BC于点F,则点F为(-5,4),DFE=90°,
∴CF=5,DF=4,
∴EF=3,
∴CE=CF-EF=5-3=2,
∴点E为(-2.4),
如图,OE=OD=5,∴CE=3,
∴点E(-3,4)
∴点E的坐标为(-2,4)或(-3,4)
故答案为:(-2,4)或(-3,4).
【分析】根据题意分情况进行讨论,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答案即可。
37.点在第四象限,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点在第四象限,
∴
解得:
故答案为: .
【分析】根据第四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为正负,建立不等式组并解之即可.
38.在△ABC中,AB= AC= =5,BC=8,则BC边上的高线长为 .
【答案】3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A作AD⊥BC交BC于点D,
∵AB=AC=5,BC=8,
∴CD=4
由勾股定理得: .
故答案为:3
【分析】过点A作AD⊥BC交BC于点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CD=4,由勾股定理求出,即可得解.
39.如图,在中,、分别为的角平分线与的外角平分线,为的外角平分线于E,,则 .
【答案】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
∵、分别为的角平分线与的外角平分线,
∴,
∴,
∵,
∴,
∴,
∴,
∴,
∴,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观察图形可得:,根据、分别为的角平分线与的外角平分线,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推出,代入数据可求出的度数,进而可得,利用角的运算可得:,代入数据可求出 .
40.若关于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4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1cm,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3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 cm.
【答案】6或8
【解析】【解答】解:如图,
∵AB= AC,AD=CD,
设AD=CD=xcm,则底边长为( 21- 4x )cm,
①当AB+AD-(BC+CD)=3时,
则2x+x-(21-4x+x)=3,
解得:6x= 24,
∴x=4,
则三角形ABC三边长为8、8、5,符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②当BC+CD- ( AB+ AD) =3时,
∴21- 4x+x-2x-x=3,
解得x=3,
则三角形ABC三边是6,6, 9,符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6cm或8cm.
故答案为:6或8.
【分析】根据题意画图,得出AB= AC,AD=CD,设AD=CD=xcm,则底边长为( 21- 4x )cm,然后分两种情况讨论,即①当AB+AD-(BC+CD)=3时,②当BC+CD- ( AB+ AD) =3时,依此分别建立方程求解,得出该三角形的三边长,然后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行判断,即可解答.
42.如图,在中,是的垂直平分线.若,的周长为,则的周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是的垂直平分线,,
,
∵的周长为,∴AB+BD+AD=14
,
的周长为:
故答案为:.
【分析】由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借助的周长为 可求得AB+BC,进而可求得的周长 .
43.如图,在中,,,点是外角平分线上的一点,连接、,若,则 度.
【答案】25
【解析】【解答】解:过点D作DE⊥AC于点E,DG⊥BF于点G,
∵点D是∠ACF平分线上的点,DE⊥AC,DG⊥BF,
∴DE=DG,∠DEA=∠DGB=90°,
∵∠DAC+∠ADB=∠DBC+∠ACB,∠ADB=∠ACB,
∴∠DAC=∠DBC,
在△ADE与△BDG中,∠DAC=∠DBC,∠DEA=∠DGB=90°,DE=DG,
∴△ADE≌△BDG(AAS),
∴DA=DB,
在△ABC中,∠ABC=90°,∠BAC=40°,
∴∠ADB=∠ACB=50°,
∴∠DAB=,
∴∠DAC=∠DAB-∠BAC=25°.
故答案为:25.
【分析】过点D作DE⊥AC于点E,DG⊥BF于点G,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出DE=DG,∠DEA=∠DGB=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对顶角相等可推出∠DAC=∠DBC,从而用AAS判断出△ADE≌△BDG,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DA=DB,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等边对等角可求出∠DAB的度数,最后根据∠DAC=∠DAB-∠BAC算出答案.
44.如图,在AABC中,AB=AC,点D在边BC上,AD=BD,如果∠DAC=102°,那么∠BAD= .
【答案】26°
【解析】【解答】解:∵∠DAC=102°,
∴∠ADC+∠C=180°﹣∠DAC=78°,
∵AB=AC,
∴∠B=∠C,
∵AD=BD,
∴∠B=∠BAD,
∵∠ADC=∠B+∠BAD=2∠B,
∴∠ADC+∠C=2∠B+∠B=3∠B=78°,
∴∠BAD=26°,
故答案为:26.
【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ADC+∠C=180°﹣∠DAC=78°,然后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外角的性质得到∠ADC+∠C=2∠B+∠B=3∠B,从而得出3∠B=78°即可解答.
45.如图,在中,,点D为线段上一动点(不与点,重合),连接,作,交线段于点 E.下列结论:;②若,则;③当时,则D为中点;④当为等腰三角形时,.其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
【答案】
46.如图,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 中, , , ,P是边 上的一动点,将 沿着 折叠至 ,当 与 的重叠部分为等腰三角形时,则 的度数为 .
【答案】80°或140°
【解析】【解答】解:在△ 中, , ,
∴
∴
∴∠A=30°
设CA1交AB于点E,当PC=CE时,如图1所示:
设∠ACP=x,则∠A1CP=x,
∵CP=CE,
∴∠CPE=∠CEP,
∵∠CPE=∠ACP+∠A=x+30°,
∴x+x+30°+x+30°=180°,
∴x=40°;
∴
设PA1交BC于点E,当CP=CE时,如图2所示:
设∠ACP=x.
则∠CPE=∠CEP=2x-90°+30°=2x-60°,
在△CPE中,90°-x+2(2x-60°)=180°,
解得:x=70°,
∴
当PE=PC时,
此时设∠ACP=x.
则∠PCE=90- x
∠CEP=2x-90°+30°=2x-60°,
∵PE=PC
∴∠PCE=∠CEP
90- x=2x-60°
解得x=50°
此时∠CPE=180-∠PCE-∠CEP=80°
而∠CPB=∠ACP+∠A=80°
∴点E应该在AB延长线上
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 的度数为80°或140°,
故答案为:80°或140°.
【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求出∠A=30°,再分设CA1交AB于点E,当PC=CE时,如图1所示;设PA1交BC于点E,当CP=CE时,如图2所示两种情形,画出图形分别求解即可.
47.如右图,在和中,,,.过A作于点G,的延长线与交于点F,连接.
(1)若,,则 ;
(2)若,,则四边形的面积为 .
【答案】14;33
48.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C=90°,D是AB的中点,点E、F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点E不与点A、C重合),且保持AE=CF,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过程中,有下列结论:
①DE=DF;
②∠EDF=90°;
③四边形CEDF不可能为正方形;
④四边形CEDF的面积保持不变.
一定成立的结论有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答案】①②④
【解析】【解答】解:①连接CD;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CB=∠A=45°,CD=AD=DB;
在△ADE和△CDF中,
∴△ADE≌△CDF(SAS),
∴ED=DF,①正确;
②∵△ADE≌△CDF,
∴∠CDF=∠EDA,
∵∠ADE+∠EDC=90°,
∴∠EDC+∠CDF=∠EDF=90°,②正确;
③当E、F分别为AC、BC中点时,DE⊥AC,DF⊥BC,又∠ACB=90°,
∴四边形CEDF是矩形,
∵CE=CF,
∴四边形CDFE是正方形,③错误;
④如图2,分别过点D,作DM⊥AC,DN⊥BC,于点M,N,
则DM=DN,
在Rt△DME和Rt△DNF中,
,
∴Rt△DME≌Rt△DNF(HL),
∴四边形CED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CMDN面积,故面积保持不变,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分析】①连接CD,由SAS定理可证△CDF和△ADE全等,证明DE=DF;
②由△CDF和△ADE全等得到∠CDF=∠EDA,根据∠ADE+∠EDC=90°,得到∠EDF=90°;
③当E为AC中点,F为BC中点时,四边形CEDF为正方形;
④由割补法可知四边形CEDF的面积保持不变.
49.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BC=3cm,△ABC的面积是18cm ,腰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F,若点D为BC边上的中点,M为EF上的动点,则△BDM周长的最小值为 。
【答案】13.5
【解析】【解答】解:
连接AD,∵AB=AC,D为BC的中点,
∴AD为等腰三角形的高
∴S△ABC=×BC×h=×3×h=18
∴h=12
∵EF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BM+DM的最小值为线段AD的长度,即12
∴△BDM周长的最小值为12+1.5=13.5
【分析】连接A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AD为等腰三角形的高,结合EF为AB的线段垂直平分线,∴BM+DM为一条线段时和最小,此时即线段AD的长度,继而得到△BDM的周长的最小值。
50.如图,在等腰中,,,,若,,则四边形的面积为 .
【答案】1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