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2.3 快与慢》教案(表格式)+学案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2.3 快与慢》教案(表格式)+学案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5-25 10:00:44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快与慢
学习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科学的判断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课前准备
家庭实验
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用表测出你上学路上所用的时间。


2.自带物品
玩具汽车、手表
3.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活动1:把你家庭实验测的数据和同学们的相比较,讨论以下问题:
1.你和同学谁从家到学校运动的快?
2.你认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需比较什么物理量?
3.如何比较这两个物理量,更容易比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
4.认真观察图和同学讨论:
图甲是采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
图乙是采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
活动2:阅读教材第26页,第一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速度是指 ,它是采用
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2.公式为 。
3.国际单位制中是 ,常用单位有 。
4.请试着推导出它们的换算关系1m/s= Km/h。
5.计算出你上学路上的速度,并与同学比较运动的快慢。
6.速度的变形式为: 、 。
活动3:测量你带的玩具汽车的速度
原理:
需测量的物理量:
速度的大小:
活动4:阅读教材第27页,《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其他测速度的方法。
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活动5:回忆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各种物体运动的特点,思考以下问题。
1.按照物体运动路线的曲直,可把物体的运动分为哪两类?你能举出实例吗?
2.在直线运送中,按照速度是否改变,又可分为哪两类?你能举出实例吗?
3.观察图2-25,并计算出速度。你能判断出汽车做的什么运动吗?它的运动有有什么特点?
4. 观察图2-26,并计算出速度。你能判断出天鹅做的什么运动吗?它的运动有有什么特点?
5.你上学路上的运动是怎样的?我们求出的速度是你上学路程上的什么速度?
说 明
复习巩固路程、时间的测量;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习兴趣,也容易让学生找出比较快慢的两个因素。
巧合的话,有的路程、时间相同,可以降低比较快慢的难度。
既巩固公式的计算,又明确速度大小和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师提供直尺
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物理来源于生活细心的观察。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
课题
快与慢
授课人
刘乃团
时间
2015年9月13日
课时安排
1
课标要求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特征,会用实验的方法判断。
3、培养学生主动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学情分析
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奥运会上短跑比赛的过程同学们都很熟悉,对于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学生都有定论
学生的差异性:有些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同学对这一部分学习起来较容易,相反有的同学甚至对这种运动快慢认识错误。
学生的学习优势:对于学生来说,运动比较熟悉,就在身边,触手可及。所以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上四个班的学生基础都较差,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力稍强一些,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基础的教学,尽量让学生理解一些基本常识。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 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
(3) 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实例分析、对比、讨论;
(2) 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 重点
速度的得出和理解
教学难点
速度的得出和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阅读、讲授法。
学习方
法指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资源及媒体
多媒体、玩具车、秒表、刻度尺等
教 学 过 程 (第 1 学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预设
复习
引入
观看多媒体,问:大家看哪个跑得快呢?
学生回忆,温故知新。
培养学生观察、积
要知道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极思考问题的习惯。
一、新



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断。
交流、合作、回答
?看谁跑在最前面
?
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











(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教师总结 (1)比较方法:① 相同时间比路程。② 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
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即:速度= 如果用符号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写成
计算公式:
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
知道了公式,我们还需要知道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这是速度的主单位。在交通中还有一个单位“千米/时”
算算看:1 m/s的速度与1 km/h的速度比较哪个大?

所以1 m/s>1 km/h
提问:如果各个速度的单位不同时,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交流、合作、回答
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点。
使学生认识到复杂的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的道理。
巩固练习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写出具体换算过程。
(1)54km/h= = = m/s
(2)15m/s= = = km/h
(3)7200km/h= = = m/s
(4)0.5m/s= = = km/h
交流、合作、回答
?
?
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能理解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一、练习巩固
2、你的同学跑100m用了17s而你用25s跑了165m,你同学和你谁跑得快呢?
利用公式:可以得出你同学的速度为:
你的速度为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距你1km处产生的雷声?
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V=340m/s,路程s=1km=1000m
求:听到雷声需要的时间t
解:由公式:可得
答:需要大约2.94s才能听到相距1km处产生的雷声。
4、一辆公共汽车以45km/h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经过第一站牌时是8时32分,经过第二站牌时是8时36分,问两站相距多少米?
完成练习,你比你同学的速度快。
只有少数同学能完成
练习
已知:V=45km/h=12.5m/s t=4min=240s
求:s=?
解:根据可得s=vt=12.5m/s×240s=3000m
答:两车站相距3000m
学生练习
可以完成





如何测量小车的速度?小车从A处运动到B处时,小车通过的路程是S=SAB。为了便于准确地测量出小车运动的时间,在B处最后放一个金属挡板,小车与挡板碰撞发出声音,马上按表,这样比较准确。
还有其他测量速度的方法吗?
学生讨论交流
有可能有一些方法



线






线


例1: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平稳地行使,在这条路上任意取3段路程,并记录下其运动的时间,请你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这辆小车在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V1=V2=V3=20m/s
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自然界中严格地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
我们把物体的什么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例2:一只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若在天鹅飞行途中取3段路程,并记录下这3段路程的运动时间,请你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天鹅在这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V1=10m/s V2=13.33m/s V3=20m/s
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天鹅在空中作直线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天鹅在空中作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变速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
我们把物体的什么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可以得出结论
一、练习巩固
1、请你给下列测量结果填写合适的单位。
(1)自行车的速度约为4 ; (2)高速公路上小汽车的速度可达30 ;(3)磁悬浮列车的设计速度可达500 ;(4)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 ;2、小红已经测量出自己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她家离学校720m,为了不迟到,她至少提前 min,从家出发。
完成练习
学生根据所学应该可以完成练习




1.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2.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小结本节
及时复习巩固,让知识系统化




一、本节知识巩固:复习当节内容
学生汇报
学生分析、概括实验结论。
二、新知识预习
P27 1、2、3、4、5 预习作业:第四节同步自主学习部分
(二)补充练习
加强练习
教学反思
一、亮点:引入比较好,学生容易接受
从教学中发现问题
查找自己的得失,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不足: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实验的器材比较缺乏,学生实验比较单薄. 时间把握不是很好
学生在这方面感觉不好
找不足,为以后更好的教学
三、再教设计:在以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不足,使教学更加完美。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通过改进,效果应该会更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