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卷(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卷(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4-08 17:36: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卷
1.如图,中, ,则   .
2.某班同学开展“50人中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试验活动.每个同学课外调查20个人的生日,然后从全班的调查结果中随机选取50个被调查人的生日,记录其中有无2个人的生日相同.每选取50个被调查人的生日为一次试验,经过重复多次试验,部分数据记录如下(保留两位小数):
试验的总次数 50 100 150 200 250 …
“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次数 45 97 144 194 242 …
“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频率 ▲ 0.97 0.96 0.97 ▲ …
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估计“50人中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是   .
3.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10,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
4.在平行四边形中,,则   .
5.如图,在矩形中,点,分别为,上一动点,点为的中点,连接,若,,则的最小值为   .
6.如图,点D,E,F分别是的边,,的中点,如果,那么等于   .
7.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点P为边AD上一动点(不与点A重合).连接BP,将△ABP沿直线BP折叠,点A落在点A'处,如果点A'恰好落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上,则AP的长为   .
8.如图,的对角线,交于点,点是的中点,若,则的长是   .
9.如图,把矩形ABCD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的位置.若,则等于   .
10.如图,线段,点M为线段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且,点E是线段的中点,则线段的最小值为   .
1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AO、BO的中点.若cm,的周长是18cm,则   cm.
12.如图,在 ABCD中,AE⊥BC于E,AC=AD,∠CAE=56°,则∠D=    .
13.如图,是的中位线,cm,cm,则梯形的周长为   cm.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经过若干次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旋转)得到△DEF,写出一种由△ABC得到△DEF的过程:   .
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C=6,以点B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BA、BC于点P、Q,再分别以P、Q为圆心,以大于PQ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BC内交于点M,连接BM并延长交AD于点E,则DE的长为   .
16.如图,在中,,AC=5,将沿向右平移得到,若平移距离为2.5,则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17.如图,在4×4正方形网格中,黑色部分的图形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现在任选取一个白色的小正方形并涂黑,使图中黑色部分的图形仍然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概率是   .
18.如图,在长方形中,,,将长方形沿对角线折叠,使点D落在点处,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19.16世纪,意大利学者吉罗拉莫·卡尔达诺是第一个系统地推算概率的人,他最初研究的是“掷骰子”游戏中的概率问题.若抛掷一枚均匀的正四面体骰子,骰子每个面上分别刻有1,2,3,4点,则骰子着地一面的点数为偶数的概率为   .
20.如图,点E是菱形的对角线上一点,连接,若,,则的度数为   .
21.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F处,如果∠AEF =75°,那么∠BAF =   °.
22.如图,在 中, 对角线 交于点 于点 , 若 , 则 的长为   .
23.已知菱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则第四个顶点C的坐标是   .
24.如图,矩形的对角线,交于点O,且,的平分线交于点E,连接,则   度.
25.如图,□ABCD的周长为 22 cm,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过点 O 作 AC 的垂线交边AD 于 点 E,连 结 CE,则△CDE 的周长为   cm.
26.如图,在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外侧,作等腰三角形,.
(1)的面积为   ;
(2)若F为的中点,连接并延长,与相交于点G,则的长为   .
2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G是对角线BD上的点,GE⊥CD,GF⊥BC,E,F分别为垂足,连接EF.设M,N分别是AB,BG的中点,EF=5,则MN的长为   .
28.如图,在矩形中,,,P是上的动点,于E,于F,则的值为   .
29.如图,正方形中,将边绕着点A旋转,当点B落在边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E处时,的度数为   .
30.一个口袋中有3个红球、7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这个球是白球的概率是   .
31.如图,四边形是矩形,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把矩形沿折叠,点落在点处,则点的坐标为   .
32.如图,,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A,E,D在同一直线上,与相交于点F,G为的中点,连接,.
(1)的度数为   °;
(2)若F为的中点,则的长为   .
33.如图,在矩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若,,则的长为   .
34.如图,在 ABCD中,AB=BC=5,对角线BD=8,则 ABCD的面积为   .
35.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6,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P是AC上一动点,点E是AB的中点,则的最小值为   .
36.在直线上按照如图所示方式放置面积为S1、S2、.S3的正方形.若S1=1、 S2=3,则S3=   .
37.如图,将面积为7的正方形和面积为9的正方形分别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使,落在数轴上,点A,D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字分别为a,b,则   .
38.如图,E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点F在边AE上,且DF=DC,若∠ADF=25°,则∠BEC=   .
39.将一把直尺与一块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若∠1=40°,则∠2的度数为    .
40.如图所示,将两张等宽的长方形纸条交叉叠放,重叠部分是一个四边形,若,,则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41.如图,在中,,,,P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异于A,B两点),过点P分别作AC、BC边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则MN最小值是   .
42.如图,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EFG边长分别为1和,一开始边AB与边AG重合,将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旋转角为.在旋转过程中,连接BG、GE、ED、DB,四边形BGED面积的最大值是   .
43.如图,中,,,.点是边上的动点,过点作边,的垂线,垂足分别为,.连接,则的最小值为   .
44.如图,将Rt△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70°得到Rt△AB1C1,若 , ,则    .
45.如图,将长方形纸片沿折叠后,点A,B分别落在,的位置,再沿边将折叠到处,已知,则   ,   .
46.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30°,AB边中点D到BC边距离为3 cm,现在AC边找点E,使BE+ED值最小,则BE+ED的最小值是   cm.
47.如图,在矩形 中, ,、 .将矩形 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点O,E分别是边 和 的中点,点P为线段 上一点,且 ,点Q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方向运动(运动到点E时停止),连接 ,将 沿 翻折,点O的对应点 恰好落在边 上,则点Q的运动时间t(秒)的值为   .
48.在 中, 边上的高为4, , ,则 的周长等于   .
49.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D=2,E为边AD的中点,点F在边CD上,连接EF,将△DEF沿EF翻折,点D的对应点为D',连接BD'.若BD'=2,则DF=   .
50.如图,正方形中,点是边的中点,、交于点,、交于点,则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卷
1.如图,中, ,则   .
【答案】
2.某班同学开展“50人中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试验活动.每个同学课外调查20个人的生日,然后从全班的调查结果中随机选取50个被调查人的生日,记录其中有无2个人的生日相同.每选取50个被调查人的生日为一次试验,经过重复多次试验,部分数据记录如下(保留两位小数):
试验的总次数 50 100 150 200 250 …
“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次数 45 97 144 194 242 …
“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频率 ▲ 0.97 0.96 0.97 ▲ …
请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估计“50人中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是   .
【答案】0.97
【解析】【解答】解:
∴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50个人中有2个人生日相同”的频率逐渐稳定到0.97,所以估计“50个人中有2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为0.97.
故答案为:0.97
【分析】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50个人中有2个人生日相同”的频率逐渐稳定到0.97,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即得结论.
3.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10,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
【答案】30
4.在平行四边形中,,则   .
【答案】
5.如图,在矩形中,点,分别为,上一动点,点为的中点,连接,若,,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
6.如图,点D,E,F分别是的边,,的中点,如果,那么等于   .
【答案】50°
【解析】【解答】解:
D,E,F分别是
的边


的中点,

的中位线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
,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所以

7.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点P为边AD上一动点(不与点A重合).连接BP,将△ABP沿直线BP折叠,点A落在点A'处,如果点A'恰好落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上,则AP的长为   .
【答案】﹣1.
8.如图,的对角线,交于点,点是的中点,若,则的长是   .
【答案】3
9.如图,把矩形ABCD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的位置.若,则等于   .
【答案】
【解析】【解答】解:由折叠性质知:∠DEF=∠D'EF,
∴2∠DEF=180°-∠AED'=180°-50°=130°,
∴∠DEF=65°,
∵AD∥BC,
∴∠EFC=180°-∠DEF=180°-65°=115°,
故第1空答案为:115°。
【分析】首先根据折叠性质得出∠DEF=65°,再根据AD∥BC,求得∠EFC的度数即可。
10.如图,线段,点M为线段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且,点E是线段的中点,则线段的最小值为   .
【答案】
1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AO、BO的中点.若cm,的周长是18cm,则   cm.
【答案】3
【解析】【解答】解:∵ABCD是平行四边形,∴OB=OD,OA=OC,
∵AC+BD=24cm,∴OA+OB=12cm,
∵△OAB的周长时18cm,∴AB=18-12=6cm,
∵E、F分别是AO、BO的中点,∴EF是△OAB的中位线,
∴EF=AB=3cm,
故答案为:3.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OA+OB的值,再结合三角形的周长等于三边之和可求得AB的值,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得EF=AB可求解.
12.如图,在 ABCD中,AE⊥BC于E,AC=AD,∠CAE=56°,则∠D=    .
【答案】73°
【解析】【解答】解:∵AE⊥BC于E,
∴∠AEC=90°,
∵∠CAE=56°,
∴∠ACE=34°,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DAC=∠ACE=34°,
∴∠D+∠ACD=146°,
∵AC=AD,
∴∠D=∠ACD=73°,
根据答案为:73°.
【分析】先求出∠ACE=34°,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AC=∠ACE=34°,从而得出∠D+∠ACD=146°,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ACD=73°,即可得出答案.
13.如图,是的中位线,cm,cm,则梯形的周长为   cm.
【答案】12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经过若干次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旋转)得到△DEF,写出一种由△ABC得到△DEF的过程:   .
【答案】向右平移4个单位,沿对称轴BC翻折,再绕点C逆时针旋转90°.
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C=6,以点B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BA、BC于点P、Q,再分别以P、Q为圆心,以大于PQ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BC内交于点M,连接BM并延长交AD于点E,则DE的长为   .
【答案】2
【解析】【解答】解:由尺规作图得,BE为∠ABC的平分线,
∴∠ABE=∠CBE,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6,
∴∠AEB=∠CBE,
∴∠ABE=∠AEB,
∴AB=AE=4,
∴DE=AD-AE=2.
故答案为:2
【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BE=∠AEB,即可得到AB=AE=4,再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出DE即可。
16.如图,在中,,AC=5,将沿向右平移得到,若平移距离为2.5,则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答案】12.5
【解析】【解答】解:由平移知:AD=BE=2.5,AD∥BE,
∴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
∴ 四边形的面积为BE·AC=2.5×5=12.5.
故答案为:12.5.
【分析】利用平移的性质可推出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BE=2.5,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17.如图,在4×4正方形网格中,黑色部分的图形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现在任选取一个白色的小正方形并涂黑,使图中黑色部分的图形仍然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概率是   .
【答案】
【解析】【解答】如图,
有5种不同取法;故概率为 .
【分析】先求出有5种不同取法,再求概率即可。
18.如图,在长方形中,,,将长方形沿对角线折叠,使点D落在点处,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设与交于点E,
四边形是矩形,


将长方形沿对角线折叠,使点D落在点处,



设,则,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故答案为:.
【分析】如图,设与交于点E,根据矩形的性质及折叠的性质可推出,利用等角对等边可得AE=CE,设,则,在中,由勾股定理得:,解之即得AE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19.16世纪,意大利学者吉罗拉莫·卡尔达诺是第一个系统地推算概率的人,他最初研究的是“掷骰子”游戏中的概率问题.若抛掷一枚均匀的正四面体骰子,骰子每个面上分别刻有1,2,3,4点,则骰子着地一面的点数为偶数的概率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有4种等可能的情况,其中着地一面的点数为偶数的有2个,
∴骰子着地一面的点数为偶数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分析】由题意可得:有4种等可能的情况,其中着地一面的点数为偶数的有2个,然后根据概率公式进行计算.
20.如图,点E是菱形的对角线上一点,连接,若,,则的度数为   .
【答案】45
21.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F处,如果∠AEF =75°,那么∠BAF =   °.
【答案】60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AFE=∠D=90°,∠EAF=∠DAE,∠BAD=90°,
∵∠AEF =75°,
∴∠EAF=90°-∠AEF=15°,
∴∠DAE=15°,
∴∠DAF=∠DAE+∠EAF=30°,
∴∠BAF=∠BAD-∠DAF=60°.
故答案为:60.
【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FE=∠D=90°,∠EAF=∠DAE,∠BAD=9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AE=∠EAF=90°-∠AEF=15°,即得∠DAF=30°,利用∠BAF=∠BAD-∠DAF即可求解.
22.如图,在 中, 对角线 交于点 于点 , 若 , 则 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BAC=90°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O=CO
∴AO=
在Rt△ABO中



故答案为:.
【分析】由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到AC,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的性质,求得AO,用等面积法得到,即可得到AH.
23.已知菱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则第四个顶点C的坐标是   .
【答案】或或
24.如图,矩形的对角线,交于点O,且,的平分线交于点E,连接,则   度.
【答案】135
25.如图,□ABCD的周长为 22 cm,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过点 O 作 AC 的垂线交边AD 于 点 E,连 结 CE,则△CDE 的周长为   cm.
【答案】11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OC,AB=CD,BC=AD,
又∵OE⊥AC,
∴OE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AE=CE,
∵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22cm ,
∴AD+CD=11cm,
∴ △CDE 的周长为:CE+CD+DE=AE+DE+CD=AD+CD=11cm.
故答案为:11.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周长可得OA=OC,AD+CD=11cm,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CE,从而得出△CDE 的周长为CE+CD+DE=AE+DE+CD=AD+CD,继而得解.
26.如图,在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外侧,作等腰三角形,.
(1)的面积为   ;
(2)若F为的中点,连接并延长,与相交于点G,则的长为   .
【答案】(1)3
(2)
【解析】【解答】解:(1)如图所示:过点E作EM⊥AD于M,
∵EA = ED=,AD=3,
∴AM=DM=AD=,
∴,
∴,
故答案为:3;
(2)过点E作AD的垂线交AD于M,AG于N,BC于P,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C//AD,
∴EF⊥BC,
∴四边形ABPM是矩形,
∴PM = AB=3,AB//EP,
∴EP =5,∠ABF= ∠NEF,
∵F为BE的中点,
∴BF= EF,
∵∠AFB = ∠NFE,
∴△ABF≌△NEF,
∴EN =AB=3,
∴MN=1,
∵PM//CD,
∴AN=NG,
∴CD=2MN=2,
∴,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题意先求出AM=DM=AD=,再求出EM=2,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求解即可;
(2)根据题意先求出四边形ABPM是矩形,再求出△ABF≌△NEF,最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2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G是对角线BD上的点,GE⊥CD,GF⊥BC,E,F分别为垂足,连接EF.设M,N分别是AB,BG的中点,EF=5,则MN的长为   .
【答案】2.5
【解析】【解答】解:连接AG,CG,
∵在正方形ABCD中,∠BCD=90°,
∵GE⊥CD,GF⊥BC,
∴四边形CFGE是矩形,
∴CG=EF=5,
∵AB=BC,∠ABD=∠CBD=45°,
∵BG=BG,
∴△ABG≌△CBG(SAS),
∴AG=CG=5,
∵M,N分别是AB,BG的中点,
∴MN=AG=2.5,
故答案为:2.5.
【分析】连接AG,CG,先证出△ABG≌△CBG(SAS),可得AG=CG=5,再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MN=AG=2.5。
28.如图,在矩形中,,,P是上的动点,于E,于F,则的值为   .
【答案】
29.如图,正方形中,将边绕着点A旋转,当点B落在边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E处时,的度数为   .
【答案】或
30.一个口袋中有3个红球、7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这个球是白球的概率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一个口袋中有3个红球,7个白球,这些球除色外都相同,
∴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这个球是白球的概率是: ,
故答案为: .
【分析】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31.如图,四边形是矩形,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把矩形沿折叠,点落在点处,则点的坐标为   .
【答案】
32.如图,,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A,E,D在同一直线上,与相交于点F,G为的中点,连接,.
(1)的度数为   °;
(2)若F为的中点,则的长为   .
【答案】)90;
33.如图,在矩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若,,则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是矩形,
∴,,
又∵,
∴是等边三角形,
∴,
∴.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由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OB是等边三角形,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34.如图,在 ABCD中,AB=BC=5,对角线BD=8,则 ABCD的面积为   .
【答案】24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AC交BD于O,
在 ABCD中,AB=BC=5,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
又∵对角线BD=8,
∴BO=4,
在Rt△AOB中,
AO==3,
∴AC=2AO=6,
∴菱形ABCD的面积为BD×AC=×8×6=24.
故答案为:24.
【分析】连接AC交BD于O,先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得出AC⊥BD,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O的长,最后根据菱形ABCD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35.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6,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P是AC上一动点,点E是AB的中点,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
36.在直线上按照如图所示方式放置面积为S1、S2、.S3的正方形.若S1=1、 S2=3,则S3=   .
【答案】2
【解析】【解答】解:如图,
四边形 、四边形 、四边形 是正方形,已知斜放置的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3,
∵ , ,
, ,

在 和 中, ,


又∵ , , ,
在 中, ,



故答案为:2.
【分析】对图形进行点标注,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C=CD,∠ABC=∠ACD=∠DEC=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AC=∠DCE,证明△ABC≌△CED,得到BC=DE,由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1=AB2,S2=DE2,AC2=3,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2+BC2=AC2,据此求解.
37.如图,将面积为7的正方形和面积为9的正方形分别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使,落在数轴上,点A,D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字分别为a,b,则   .
【答案】
【解析】【解答】解:∵面积为7的正方形和面积为9的正方形分别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使,落在数轴上,
∴,
∴,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即可得到,进而即可求解。
38.如图,E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点F在边AE上,且DF=DC,若∠ADF=25°,则∠BEC=   .
【答案】115°
39.将一把直尺与一块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若∠1=40°,则∠2的度数为    .
【答案】130°
【解析】【解答】解:如图
∵EF∥GH,∴∠FCD=∠2,
∵∠FCD=∠1+∠A,∠1=40°,∠A=90°,
∴∠2=∠FCD=130°,
故答案为:C.
【分析】如图,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EF∥GH,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FCD=∠2,结合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FCD=∠1+∠A,计算求解即可.
40.如图所示,将两张等宽的长方形纸条交叉叠放,重叠部分是一个四边形,若,,则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答案】18
41.如图,在中,,,,P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异于A,B两点),过点P分别作AC、BC边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则MN最小值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如图,连接PC,
∵在中,,,,
∴,
∵PM⊥AC,PN⊥BC,
∴∠PMC=∠PNC=∠C=90°,
∴四边形PMCN为矩形,
∴MN=PC,
∴当PC⊥AB时,PC的值最小,
∴,
∴,
∴MN的最小值为.
【分析】连接PC,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证明四边形PMCN为矩形,得到MN=PC,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到当PC⊥AB时,PC的值最小,根据求出PC的最小值,即可得到答案.
42.如图,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EFG边长分别为1和,一开始边AB与边AG重合,将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旋转角为.在旋转过程中,连接BG、GE、ED、DB,四边形BGED面积的最大值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连接DG,BE,AG与BE交于点H,BE与DG交于点O,
∵正方形ABCD,正方形AEFG,
∴AD=AB,AG=AE,∠DAB=∠GAE=90°,
∴∠DAC=∠BAE,
在△ADG和△ABE中
∴△ADG≌△ABE(SAS),
∴∠AGD=∠BEA,BE=DG,
∵∠AHE+∠AEH=90°,
∵∠AHE=∠BHE,
∴DGA+∠BHG=90°,
∴∠GOH=180°-90°=90°,
∴BE⊥DG,
∴S四边形BGED=;
当BE最大时四边形BGED的面积最大,
∴当α=90°时,BE的长最大,如图,
BE最大值为,
∴.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DG,BE,AG与BE交于点H,BE与DG交于点O,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证得AD=AB,AG=AE,∠DAB=∠GAE=90°,可推出∠DAC=∠BAE,利用SAS证明△ADG≌△AB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GD=∠BEA,BE=DG;再证明BE⊥DG,可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之积的一半,可得到S四边形BGED=;当α=90°时,BE的长最大,可求出BE的最大值;然后代入计算,可求出四边形BGED的最大面积.
43.如图,中,,,.点是边上的动点,过点作边,的垂线,垂足分别为,.连接,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
44.如图,将Rt△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70°得到Rt△AB1C1,若 , ,则    .
【答案】40°
【解析】【解答】解:∵Rt△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70°得到Rt△AB1C1,
∴∠CAC1=70°,
∵∠C=90°,∠B=60°,
∴∠CAB=30°,
∴∠BAC1=∠CAC1-∠CAB=70°-30°=40°.
故答案为:40°.
【分析】由题意可得:∠CAC1=70°,根据已知条件求出∠CAB的度数,然后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求解.
45.如图,将长方形纸片沿折叠后,点A,B分别落在,的位置,再沿边将折叠到处,已知,则   ,   .
【答案】116;12°
【解析】【解答】解:由折叠可知:,,,
∵,,
∴,
∵四边形是长方形,
∴,
∴,
∴,
过点作,如图,
∴,
∵,
∴,
∵四边形是长方形,
∴,
∴,
∴,
∴,
∵,
∴,
∴,
∴.
故答案为:116°;12°.
【分析】由折叠可知∠BFE=∠B′FE,∠AEF=∠A′EF,∠A′EG=∠HEG,结合平角的概念可得∠BFE=∠B′FE=64°,根据矩形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EF+∠BFE=180°,则∠A′EF=∠AEF=116°,过点B′作B′M∥A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GB′=∠GB′M,∠MB′F=∠1,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FB′G=∠B=90°,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GE=∠DG′B=38°,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HEG=∠A′EG=32°,则∠A′EH=104°,然后根据∠FEH=∠A′EF-∠A′EH进行计算.
46.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30°,AB边中点D到BC边距离为3 cm,现在AC边找点E,使BE+ED值最小,则BE+ED的最小值是   cm.
【答案】6
【解析】【解答】解:作D关于AC的对称点F,连接BF交AC于点E,连接DE,BE
这时BC+CF>BE+EF,
即当B、E、F三点共线时,BE+ED=BF最短,
过D作DH⊥BC,
∵D为AB的中点,DH=3,
∴AC=2DH=6,
∵DF∥BC,DF=BC,
∴四边形BCFD为平行四边形,
∵∠A=30°,
∴AB=2BC,
∵D为AB的中点,
∴BC=BD,
∴四边形BCFD为菱形,
∴BF=2BO,BF⊥CD,
∵BC2+AC2=AB2,
BC2+62=4BC2,
解得BC=2,
则BO=3,
∴BF=2BO=6,即BE+ED=6.
故答案为:6.
【分析】作D关于AC的对称点F,连接BF交AC于点E,连接DE,BE,根据对称图形的特点,结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出当B、E、F三点共线时,BE+EF最短.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结合对称的性质求得四边形BCFD为平行四边形,再由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和D为AB的中点,得出BC=BD,
从而推出四边形BCFD为菱形,再由勾股求出BC的长,于是根据菱形的性质,BO的长度可求,则BF的长度可知.
47.如图,在矩形 中, ,、 .将矩形 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点O,E分别是边 和 的中点,点P为线段 上一点,且 ,点Q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方向运动(运动到点E时停止),连接 ,将 沿 翻折,点O的对应点 恰好落在边 上,则点Q的运动时间t(秒)的值为   .
【答案】 或
【解析】【解答】解:①由题意得,点Q在 上时,将 沿 翻折,点O的对应点 才能落在边 上, ,
, .点O,E分别是边 和 的中点,
, .
由翻折得 , ,


过 作 ,则 , ,
在 △ 中, ,
,解得: ;
②点Q在 上时,将 沿 翻折,点O的对应点 落在边 上, ,
, .点O,E分别是边 和 的中点,
, .
由翻折得 , ,



在 中, ,
,解得: ;
点Q的运动时间t(秒)的值为 或 ,
故答案为: 或 .
【分析】分两种情况:①点Q在 上时,将 沿 翻折,点O的对应点 才能落在边 上, ,②点Q在 上时,将 沿 翻折,点O的对应点 落在边 上, ,据此利用勾股定理分别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48.在 中, 边上的高为4, , ,则 的周长等于   .
【答案】12或20
【解析】【解答】如图1所示:
∵在 ABCD中,BC边上的高为4,AB=5,AC=2 ,
∴EC= =2,AB=CD=5,
BE= =3,
∴AD=BC=5,
∴ ABCD的周长等于:20,
如图2所示:
∵在 ABCD中,BC边上的高为4,AB=5,AC=2 ,
∴EC= =2,AB=CD=5,
BE=3,
∴BC=3﹣2=1,
∴ ABCD的周长等于:1+1+5+5=12,
则 ABCD的周长等于12或20.
故答案为12或20.
【分析】根据题意分别画出图形,BC边上的高在平行四边形的内部和外部,进而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解答即可.
49.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D=2,E为边AD的中点,点F在边CD上,连接EF,将△DEF沿EF翻折,点D的对应点为D',连接BD'.若BD'=2,则DF=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BE,延长FE交BA的延长线于点H,
∵矩形ABCD中,AB=,AD=2,E为边AD的中点,
∴AE=DE=1,∠BAE=∠D=90°=∠HAE,

∵∠DEF=∠AEH,AE=DE,∠D=∠HAE=90°,
∴△HAE≌△EDF (ASA),
∴DF=AH,
∵将△DEF沿EF翻折,点D的对应点为D',
∴ED=ED'=1,∠ED'F=∠D=90°,∠DEF=∠D'EF,
∵BD'=2,

∴△BED为直角三角形,且∠BED'=90°,
设∠DEF=x,则∠AEH=∠DEF=x,∠DED'=2x,
∴∠AEB=90°-2x,∠AHE=90°-x,
∴∠НЕВ=∠AEH+∠AEB=90°-x=∠АНЕ,
∴△BHE为等腰三角形,
∴ВH=ВЕ=,
∴АН=BН-АВ=,
∴DF=АН=.
故答案为:.
【分析】 连接BE,延长EF交BA的延长线于H,由中点定义得AE=DE=1,由矩形性质得∠BAE=∠D=90°,从而由勾股定理算出BE的长;利用ASA判断出△HAE≌△EDF,得DF=AH,由翻折性质得ED=ED'=1,∠ED'F=∠D=90°,∠DEF=∠D'EF,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BED为直角三角形,且∠BED'=90°,设∠DEF=x,则∠AEH=∠DEF=x,∠DED'=2x,则∠AEB=90°-2x,∠AHE=90°-x,推出△BHE为等腰三角形,从而即可求解.
50.如图,正方形中,点是边的中点,、交于点,、交于点,则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
【答案】②③④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ABCD,
∴∠ADC=∠BCD=90°,AD=CD,
∵E是AD的中点,
∴DE=AD=CD,
∴∠DCE≠30°,
∴∠BCE≠60°,
故①错误;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DC,∠ADB=∠CDB=45°,DH=DH,
∴△ADH≌△CDH(SAS),
∴∠HAD=∠HCD,
∵∠ABE=∠DCE,
∴∠ABE=∠HAD,
∵∠BAD=∠BAH+∠DAH=90°,
∴∠ABE+∠BAH=90°,
∴∠AGB=180°-90°=90°,
∴AG⊥BE,
故②正确;
∵ADBC,
∴S△BDE=S△CDE,
∴S△BDE-S△DEH=S△CDE-S△DEH,
即;S△BHE=S△CHD,
故③正确;
∵△ADH≌△CDH,
∴∠AHD=∠CHD,
∴∠AHB=∠CHB,
∵∠BHC=∠DHE,
∴∠AHB=∠EHD,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④.
【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及线段的中点可推出∠ADC=∠BCD=90°,DE=AD=CD,从而推出∠DCE≠30°,即得∠BCE≠60°,故①错误;证明△ADH≌△CDH(SAS),可得∠HAD=∠HCD,从而可推出∠BAD=∠BAH+∠DAH=∠ABE+∠BAH=9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AGB=90°,即可判断②;由ADBC,根据同底等高可的S△BDE=S△CDE,从而推出S△BHE=S△CHD,据此判断③;由△ADH≌△CDH,可得∠AHD=∠CHD,从而得出∠AHB=∠CHB,由对顶角相等知∠BHC=∠DHE,从而求出∠AHB=∠EHD,据此判断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