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乐声与噪声
学习目标
1.能辨别出生活中的声现象哪些是乐声,哪些是噪声。
2.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调,音色,知道决定响度、音调、音色的因素
3.知道噪声的来源、危害及控制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措施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了解生活中乐音和噪声 、探究影响声音特征的因素,第二学时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
1.自带物品
课前从家里带来钢锯片、尼龙丝、文具盒、木梳、硬质塑料片等工具。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认识乐音和噪声
活动1:通过用耳朵倾听两组乐音和噪声的磁带的声音活动来感受乐音和噪声
根据倾听活动的感受,思考:
1.你认为乐音和噪声各具有什么特点?你能否尝试着描述一下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
2。请根据自己的体会再列举几个生活中几个反映乐音和噪声的实际例子。
二、探究影响声音特征的因素:
(一)响度:
活动2:用耳朵倾听变化的一段声音,请思考:
你听到的声音是如何变化的?
2.在声音变化的过程中,变化的是什么?
活动3: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1.你用力轻敲鼓面和重敲鼓面,在用耳倾听声音的响度变化的同时,仔细观察两次鼓面上塑料泡沫小球的是如何变化的?
2.你用力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在用耳感觉响度变化的同时,并观察悬挂的塑料小球被弹开的角度是如何变化的?
3.当你把录音机的声音的响度由小到大时,可观察到与录音机相连的扬声器上的纸片是如何变化的?
4.当你远离音量不不变的录音机时,你对声音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5.当你把肥皂膜在喇叭的不同距离处时,你观察到肥皂膜的振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由1.2.3.实验可以得到响度跟什么有关系?由4.5实验又可以得到响度大小还跟什么有关系?
(二)音调:
活动4:让学生依次按电子琴的按键(声音由低音到高音),请思考:
你听到声音是如何变化的?
活动5: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
1.用硬纸片刮木梳,快速刮一次,缓慢刮一次,比较两次音调的有何不同?
2.将钢锯片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按住一段,拨动钢锯片,使锯片上下振动,观察振动快慢情况,并听声音,再改变伸出的长度,发出的声音和原来相比有何变化?
3.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套在文具盒上粗、细不同的尼龙丝线,观察尼龙丝振动的快慢情况,听两次声音是如何变化的?
由上面的实验,你可以得到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三)音色:
活动6:听录音,思考讨论。
1.倾听赵本山、小沈阳、毕福剑说的小品《不差钱》录音,你为什么能够辨别出那句是赵本山说的,那句是小沈阳说的,根据你对着这些演员发音的了解,你会很容易判断出来是谁说的,你的依据是什么?
2.当倾听用二胡和笛子同时演奏相同的曲谱,二胡和笛子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是相同的,根据你对乐器的发音熟悉程度,你容易能区分二胡声和笛子声,你能否尝试说你的理由?
3.阅读教材P42页内容
说 明
让学生通过亲身倾听噪声和乐音的感受,从而体验出噪声和乐声特点,这样更有利加深对乐音和噪声的理解和认识。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通过耳听目观亲身参于体验,感受能够使声音大小变化的原因,这样使学生对现象的实质理解更透彻。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必要辅助和引导要贯穿其中。
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的引导和进行必要的辅助,要强调用耳朵听和眼睛细心观察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多个感官体验与参于,从不同现象去发现影响音调因素——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通过听录音,让学生通过讨论尝试着说出辨别出不同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原因,从而使学生产生为渴求解决这一问题知识欲望,为阅读教材自学音色作下铺垫。这样有利于提高进一步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第二学时
课前准备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三、噪声的来源、危害及防治:
活动7:阅读教材后,再认真观察下列着几幅图片,思考讨论: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对噪声的理解,你认为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容易产生噪声,主要来源于哪里呢?你对噪声的危害有何感受?
2..分析以上图片中所展示的是采取什么措施来切断噪声的危害的?
3.根据你对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总结以下防治噪声途径有哪些?
说 明
本节安排的活动较少,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做一些巩固练习题。
教师还可安排收集有关我们周围噪声的来源、危害及相关的防治措施的实例。
第三章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课题
声音的特性
授课人
刘乃团
时间
2015年9月24日
课时安排
1
课标要求
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3、能使学生进行简单的专项社区调查,使学生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振兴中华使命的责任感的人。
学情分析
所上四个班的学生基础都较差,声音的特性在生活在经常接触,学生学习应该不会感觉太难,与生活密切联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导教学,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基础的教学,尽量让学生理解一些基本常识。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2.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辐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过程与方法
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科学,热爱世界,以及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教学 重点
了解乐音的特性及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
了解决定乐音特性的三个因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解、讨论、分析。
学习方
法指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资源及媒体
1.钢尺、橡皮筋、发声齿轮、硬塑料片、音叉、啤酒瓶等。部分学生备用的乐器:口琴、小提琴两把、手风琴、长笛、鼓、锣等。
2.多媒体设备。
教 学 过 程 (第 1 学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预设
复习
引入
提出问题
1.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声音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新
课
教
学
1、声音的产生
课件放音乐
我们听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了新的一课
课件放噪声
一、乐音
听、欣赏音乐
听噪声
思考、回答
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新
课
教
学
乐音的特征一
演示:拍手(大声、小声)说话(大声、小声)
有什么区别
课件展示结论
2、乐音的特征二
演示:梳子疏、密时产生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之处?
男、女生说话的不同点
课件展示结论
多媒体
3、乐音的特征三
我与你们班主任老师说话你是否能区别开为什么?
课件展示结论
平常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是谁的声音的。
总结乐音的三大特征
响度----大小、强弱-----振幅(距发声体的距离、声音的分散程度)
音调----高低----频率
音色----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四大污染
提出问题
总结四大污染
二、噪声
噪声为什么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一大公害
课件展示几幅图片
减小噪声的方法
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接收处减弱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注意听,思考、分析、回答
注意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思考、分析、回答
由学生总结
看书提出问题:1、听觉效果中的正常和安静指的是多少?2、了解大提琴的最低音调和标准音调。
回答问题
看书、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看书、找原因,回答问题
总结减小噪声的三种方法
看书 :环境噪声标准
看图片、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乐音是由音调、响度、音色组成的。
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噪声的存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课堂
小结
1、乐音的特征
2、减小噪声的方法
小结本节
及时复习巩固
作
业
布
置
一、本节知识巩固:
例1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叫的声音相比较,下列结论哪个正确( )
A、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大 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
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解析:音调和响度取决与不同的条件,它们之间没有联系,牛叫的声音比较低沉,即振动频率低,音调较低,蚊子声音尖细,即振动频率高,音调较高。但牛的叫声比蚊子的大,即响度大。
例2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学生汇报
学生分析、概括实验结论。
学生练习完成
二、新知识预习
P46 1、2、3、4、5、6 预习作业:超声与次声、同步自主学习部分
(补充练习
加强练习
教学反思
一、亮点: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从教学中发现问题
查找自己的得失。
二、不足: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学生在这方面感觉不好
找不足,为以后更好的教学
三、再教设计: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通过改进,效果应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