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爱莲说》课件(共3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爱莲说》课件(共3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8 19:2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2、解释下列加红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
(3)谈笑有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
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西蜀 调素琴 诸葛
1、给加红字注音
(xīn )
( hén)
( rú )
( dú )
( shǔ )
(tiáo)
(gě)
课前回顾
出名,有名

博学的人
指官府文书
了解“说"这种文体;
积累文中的重要实词;
理解文章的主旨;
结合莲、菊、牡丹的象征意义,
体会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写作
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是周敦颐做南康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衙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名曰“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文体
介绍
“说”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作者
简介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等。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宋代理学的创始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谥号“元公”
周敦颐
读准字音
甚蕃( ) 淤泥( ) 濯( )清涟( ) 蔓( ) 亵玩( ) 噫( ) 颐( ) 隐逸( )
鲜有闻( )
fán

zhuó
lián
màn
xiè



xiǎn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fán

zhuó
xiè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xiǎn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朝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指前面说的各种花

结构助词,的

译文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沾染(污秽)

艳丽
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表转折
水波
生藤蔓
长枝节
译文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更加
耸立的样子
竖立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呀”
译文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认为
品德高尚的人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隐居避世
语气助词连用,表示判断
译文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yī 叹词,相当于“唉”
xiǎn少
应当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译文
仿写《爱莲说》,以“爱______说”为题,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托之志。
精彩示例
爱梅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宋周敦颐独爱莲。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梅之凌寒独自开,雪中暗香来。中通外直,一枝独秀,香远益清,傲立霜雪,可远观而不可 玩焉,予谓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梅,花之正直者也。咦,莲之爱,周后有所闻,梅之爱,同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者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文章
分析
分析第一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第一段前三句有何作用?
作者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做准备。接下来入题,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做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自己的心境
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对莲花的评价的句子是哪一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洁净
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媚俗,不炫耀;
单纯
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
高尚
气质品格
美好的姿态和品德;
庄重有礼,
脱俗,令人敬重。
形象
品质
意思是指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
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文章意在赞美莲花,却也写到了牡丹和菊花,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主角
配角
配角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反衬
烘托
既不愿意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
更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追名逐利;
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
菊——隐逸者
牡丹——富贵者
莲——君子者
追求洁身自爱的高洁品格,
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
惋惜
鄙视
赞美
1.怎样理解文章中出现的“独”字?
一个“独”字,表现出作者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2.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文章
分析
周敦颐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敢于和凶悍的上级争辩,为囚犯主持公道,使其免于一死 ;担任桂阳令,教郡守读书,政绩显著;担任南昌县令,百姓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担任合州判官,上级是非不分,对他态度不佳,他处之超然;担任广东转运判官,他洗冤昭雪,福泽万民,不辞劳苦,体察民生。
周敦颐积极入世,在做官,为民做官!也曾经历官场的冷暖、险恶,但始终保持清白操守,洁身自好,初心不改!
全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和鄙视。
1.《爱莲说》作者是 , 哲学家,世称“ ”,“说” 是古代一种 文体。
2. 无论处于怎样的成长环境,我们追求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都不能改变,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
, 。
3.周敦颐《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句子是:
, 。
周敦颐
议论性
北宋
濂溪先生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4.《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lòu) 噫(yī) 苔痕(tāi)
B.鸿儒(hóng) 濯(zhuó) 鲜有闻(xiān)
C.蕃(fān) 清涟(lián) 亵玩(xiè)
D.案牍(dú) 淤泥(yū) 德馨(xīn)
2.选出加红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有仙则名 B.不蔓不枝
C.苔痕上阶 D.无丝竹之乱耳
D
tái
xiǎn
fán
D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
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