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8 19:4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杼(shū)   军帖(tiě) 戎机(rónɡ) 可汗(hán)
B.辔头(pèi) 朔气(shuò) 雌兔(cí) 阿姊(zǐ)
C.云鬓(bìn) 赏赐(sì) 骏马(jùn) 策勋(xūn)
D.燕山(yān) 鞍鞯(jiān) 金柝(chāi) 傍地(bànɡ)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C.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旦辞爷娘去(      )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3)关山度若飞(      )
(4)赏赐百千强(      )
(5)著我旧时裳(      )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6.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了木兰对男女平等的强烈要求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B.“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描写了木兰紧张而有序的出征准备。
C.“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中的“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心情。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本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班级开展主题为“崇尚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论述观点】英雄一直是根植于民心的榜样形象。可是,一段时间以来,花木兰被小品另类演绎,邱少云、刘胡兰等英雄的事迹屡遭质疑。“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英雄”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请围绕话题,表达你的观点。80字以内。
【撰写颁奖词】请你给巾帼英雄花木兰写一段颁奖词。要求:①符合人物特征;②语言简洁流畅;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军书十二卷( )
(2)朔气传金柝( )
(3) 赏赐百千强( )
(4) 愿为市鞍马( )
10.翻译下列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1.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叙事诗讲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B.本诗赞扬了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C.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D.全诗详略的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也略写了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12.文章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强项令
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②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后特征为洛阳令( )
(2)大言数主之失( )
(3)使宣叩头谢主( )
(4)臧亡匿死( )
14.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以刀画地 B.宣悉以班诸吏
C.葬以大夫礼 D.以宣尝试为二千石
1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将何以理天下乎?
(2)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16.文章①②两段分别表现了“强项令”怎样的性格品质?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夜的幽灵
台静农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
我们在什么地方相晤了,在梦境中我不能认出;但是未曾忘记的,不是人海的马路上,不是华贵的房屋里,却是肮脏的窄促的茅棚下,这茅棚已经是破裂的倾斜了。这时候,你仍旧是披着短发。仍旧是同平常一样的乐观的微笑。同时表示着,“我并没有死!”我呢,是感觉了一种意外的欢欣,这欢欣是多年所未有的;因为在我的心中,仅仅剩有的是一次惨痛的回忆,这回忆便是你的毁灭!
在你的毁灭两周以前,我们知道时代变得更恐怖了。他们将这大的城中,布满了铁骑和鹰犬;他们预备了残暴的刑具和杀人机。在二十四小时的白昼和昏夜里,时时有人在残暴的刑具下忍受着痛苦,时时有人在杀人机下交给了毁灭。少男少女渐渐地绝迹了,这大的城中也充满了鲜血、幽灵。他们将这时期划成了一个血的时代,这时代将给后来的少男少女以永久的追思与努力!
“俞也许会离开这个时期的!”我有时这样地想。在我的心中,总是设想着你能够从鹰犬的手中避开了他们的杀人机;其实,这是侥幸,这是懦怯,你是将你的生命和肉体,整个地献给人间了!就是在毁灭的一秒钟内,还不能算完成了你,因为那时候你的心正在跳动,你的血还在疯狂地奔流!
在你毁灭了以后的几日,从一个新闻记者口中辗转传到了我,那时并不知道你便是在这一次里完结了;因为这辗转传出的仅是一个简单的消息。但这简单的消息,是伟大的悲壮的。据说那是在一个北风怒啸的夜里,从坚冰冻结的马路上,将你们拖送到某处的大牧场里。杀人机冷然放在一旁,他们于是将你们一个个交给了。然而你们慷慨地高歌欢呼,直到你们最后的一人,这声音才孤独地消逝了!自我知道这消息以后,我时常在清夜不能成寐的时候,凄然地描画着,荒寒的夜里,无边的牧场上,一些好男儿的身躯,伟健地卧在冻结的血泊上。虽然我不知道你在其间。
一天清晨,我同秋谈到这种消息,他说也有所闻,不过地址不在某处的牧场,其余的情形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也不知道其间有你。忽然接到外面送来的某报,打开看时,上面森然列着被难者的名字,我们立刻变了颜色。这新闻是追报两周以前的事,于是证实了我们的消息,并且使我们知道被难的日子,——这一天的夜里,也许我还在荧灯前无聊的苦思,也许早已入梦了,反正是漠然地无所预感。然而我所忘不了的仍、是两周后的一个清晨。
报上所登的名字有你的好友甫。回忆那三年前的春夜,你大醉了,曾将甫拟作你的爱人,你握着他,眼泪滴湿他的衣;虽然这尚不免少年的狂放,但是那真纯的热烈的友情,使我永远不能忘记。你们一起将你们自己献给了人间,你们一起将你们的血奠了人类的塔的基础。啊,你们永远同在!
三年前,我同漱住在一块,你是天天到我们那里去的。我们将爱情和时事作我们谈笑的材料,随时表现着我们少年的豪放。有时我同激故意虚造些爱情的事体来揶揄你,你每次总是摇动着短发微微地笑了。这时候我们的生活,表面虽近于一千六百年前魏晋人的麈尾清淡,其实我是疏慵,漱是悲观,而你却将跨进新的道路
第二年你切实地走进了人间以后,我们谈笑的机会于是少了。但是一周内和两周内还得见一次面的。渐渐一月或两月久,都不大能够见面了。即或见了面,仅觉得我们生活的情趣不一致,并不觉着疏阔,因为我是依然迷恋在旧的情绪中,你已在新的途中奔驰了。
去年的初春,好像是今年现在的时候,秋约我访你,但是知道你不会安居在你的住处;打了两天的电话,终于约定了一个黄昏的时分,我们到你那里去。你留我们晚餐。我们谈着笑着,虽然是同从前一样的欢乐,而你的神情却比从前沉默得多了。有时你翻着你的记事薄,有时你无意的嘴中计算着你的时间,有时你痴神的深思。这时候给我的印象,直到现在还没有隐没,这印象是两个时代的不同的情调,你是这样的忙碌,我们却是如此的闲暇,当时我便感觉着惭愧和渺小了。
以后,我们在电车旁遇过,在大学的槐阴下遇过,仅仅简单地说了一两句话,握一握手,便点着头离开了。一次我同秋往某君家去,中途遇着你,我们一同欢呼着这样意外的邂逅。于是你买了一些苹果,一同回到我的寓处。但不久你便走了。秋曾听人说,你是惊人的努力,就是安然吃饭的机会,也是不常有,身上往往是怀着烧饼的。
不幸这一次我送你出门,便成了我们的永诀!这在我也不觉着怎样的悲伤,因为在生的途上,终于免不了最后的永诀;永诀于不知不觉的时候,我们的心比较得轻松。至于你,更无所谓了,因为你已不能为你自己所有,你的心,你的情绪早已扩大到人群中了。况且在那样的时代中,时时刻刻都能够将你毁灭的;即使在我们热烈地谈笑中,又何尝不能使我们马上永诀呢?
春天回来了,人间少了你!而你的幽灵却在这凄凉的春夜里,重新来到我的梦中了。我没有等到你的谈话便醒了,仅仅在你的微笑中感觉着你的表示“我并没有死”。
我确实相信,你是没有死去;你的精神是永远在人间的!现在,我不愿将你存留在我的记忆中,因为这大地上的人群,将永远系念着你了!
背景提示:1928年,风雨如磐。25岁的未名社成员台静农,在好友北平市委书记刘俞牺牲后,写此文以作悼念。
17.“其实,这是侥幸,这是懦怯,你是将你的生命和肉体,整个地献给人间了”,句中“侥幸”“懦怯”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18.“他们将这时期划成了一个血的时代,这时代将给后来的少男少女以永久的追思与努力!”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9.文中,作者以杜甫《梦李白》中的诗句开篇。用意是什么?
20.通观全文,请回答作者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春夜的幽灵”。
答案
1、B 2.D 3.(1)早晨 (2)只 (3)越过 (4)有余 (5)穿 4.(1)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2)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亮的月光照着士兵的铠甲。(3)将军和壮士们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十年后胜利归来。5.(1)夸张 (2)互文、对偶 (3)排比 (4)反问 6.A 7.(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扑朔迷离 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8.(1)(1)示例一:英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有了英雄,不知拥护、爱戴、敬仰,则是没有希望的。因此,致敬英雄是最好的国民教育方式。
示例二:宣扬英雄事迹,要做到科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首先,尊重史料,还原真实的英雄原貌;其次,弘扬正气,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因此,我们应摒弃歪曲历史、蔑视英雄的行为。
示例三:英雄是民族精神的守护神。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因此,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2)面对军书号令和年迈的爹娘,你机智勇敢地替父从军,身披铠甲驰骋疆场;面对功名利禄和锦绣前程,你未曾忘记自己的家乡和年迈的爹娘,毅然决然回到了家乡与家人团聚。你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奇迹,你抒写了保家卫国的赞歌,你不愧是女中豪杰!
9.(1)表示多数,不是确指。(2)北方(3)有余(4)买
10.(1)不远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2)将士们征战多年,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11.D
12.、赞颂了木兰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13、(1)特别征召 (2)列举 (3)认错 (4)同“藏”,隐藏
14、D
15、(1)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2)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女相对而哭。
16、第一段表现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性格品质;第二段表现了董宣廉洁的性格品质。第一段详写,第二段略写。(或者:第一段以正面描写为主或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第二段以侧面描写为主)
17.侥幸:远离这个大肆毁灭生灵的恐怖时期,能够从鹰犬的手中避开杀人机。
懦怯:曾对杀人者心存善良和仁义的幻想,但血的事实让作者认识到,与其心存侥幸,不如直面战斗。
18.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残暴者疯狂地杀害革命者的罪行,作者将个人对当时大背景的恐怖,升华为一种集体的反思。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和对革命者的赞扬。全文境界因此而得到提升。
19.魂来魂返,用“魂”字扣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既突出了革命友人命运的悲剧色彩,又表达对革命者的称许和崇敬。与结尾“凄凉的春夜你的幽灵重新来到我的梦中”照应,在结构上浑然一体。
20、提挈全文,明确话题方向。
开篇写春夜梦境相晤的意外惊喜,反衬作者因痛失友人而产生的无法排遣的悲伤,痛定思痛,痛何以堪!奠定感情基调用“回忆那三年前的春夜”引出与朋友的交往,由梦境回到现实。 春天回来了,又回到眼前“凄凉的春夜”,首尾照应,升华主题:有这样的幽灵在寒冷而凄凉的春夜里奋然前行,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英雄也终将走向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