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一下册数学-必修第二册8.4.2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A版高一下册数学-必修第二册8.4.2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4-09 19:0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A版高一下册数学-必修第二册8.4.2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课题 8.4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8.4.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 标 1.了解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以及简单应用. 2.掌握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能画图表示,能用数学符号准确表示出位置关系. 3.掌握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能画图表示,能用数学符号准确表示出位置关系. 4.能够综合处理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提升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 点 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学习难 点 会用三种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描述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并会简单应用.
学情分 析 一方面,从知识层面来看,学生在初中初步学面几何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从学生能力层面来看,学生对平面几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具备了学习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条件.
核心知 识 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设计 (含情景设计、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等内容) 教师个人复备
创设情境 世界万物都可以看作是点、线、面、体等空间元素组成的,这些空间元素是如何有序排列的呢?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 当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徐徐升起时,太阳与海平面的位置关系可以看作点与平面的关系;小鸟站在高压线上,小鸟和高压线的关系可以抽象出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繁华都市里,充满现代感的高楼大厦,楼顶与地面平行,相邻侧面相交,这些都是点、先、线、面的关系在生活中的体现. 那么,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还有其他位置关系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生活实例,直观感知空间中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抽象出平面中的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探究1】借助长方体,探究空间中两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思考1:空间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点与面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答:空间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点在直线上和点在直线外;如: 空间中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也有两种:点在平面内和点在平面外;如: 思考2:在长方体中,与直线AB平行的棱有哪些?相交的棱有哪些? 答案:与直线AB平行的棱: 与直线AB相交的棱: 思考3:直线AB与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呢? 答案:既不相交也不平行,它们是异面直线. 总结:我们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作异面直线.如:直线AB与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是异面直线. 思考:你还能找出与直线AB异面的其它直线吗?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形? 答案:直线、直线、直线. 【归纳】空间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共面直线和异面直线,其中共面直线又分为平行直线和相交直线. 相交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得出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所有情形,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说一说:如果直线,为异面直线,为了表示它们不共面的特点,如何作图呢? 答案:通常用一个或两个平面衬托,如下图所示. 思考: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直线一定是异面直线吗? 答案:不能把异面直线误认为是分别在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如图,虽然有,,即,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内,但是因为,所以与不是异面直线.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设置,让学生尝试异面直线的作图以及对概念的辨析,进一步加深理解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探究2】在空间中,探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思考1:观察教室两墙面的交线与地面的关系,墙面和天花板的交线与地面的关系,再观察你手中的笔与作业本所在平面可能的位置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答案:教室两墙面的交线与地面的关系,墙面和天花板的交线与地面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手中的笔与作业本所在平面可能的位置关系,如下图: 思考2:以长方体为例,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直线与平面有几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有几个公共点? (3)直线与平面有几个公共点? 答:(1)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与平面有无数个公共点; 说一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如何用图形表示呢? 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相交 直线在平面内 【归纳】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称直线与平面平行; 如果直线与平面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称直线与平面相交; 如果直线与平面有无数个公共点,那么称直线在平面内.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另外,从交点个数的角度再一次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最后形成结论. 【探究3】探究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思考1:观察长方体,它的上、下底面有没有公共点?下底面与平面有没有公共点? 答案:长方体的上、下底面无论怎样延展都没有公共点,而它的下底面与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 思考2: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哪些情形呢?如何判定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呢? 答案:平行或相交;可以从两个平面有无交点来进行判定,如果两个平面有交点,则两个平面相交,交线必过该交点.如果两个平面没有交点,则说明两个平面平行. 【归纳】 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由基本事实3可知,它们相交于经过这个点的一条直线,此时称这两个平面相交.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长方体入手,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另外,从交点个数的角度再一次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最后形成结论. 三、应用举例 例1 用符号表示下列图形中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形呢? 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 解:在(1)中,,,. 在(2)中,,,,,,. 例2 如图,,,,.直线与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解:直线与是异面直线.理由如下: 若直线与直线不是异面直线,则它们相交或平行.设它们确定的平面为,则,.由于经过点与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平面,因此平面与平面重合,从而,进而,这与矛盾.所以直线与是异面直线.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考查学生对空间中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并锻炼学生三种语言的转化能力. 例3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A1B1,BB1的中点,则下列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什么? (1)AM所在的直线与平面ABCD的位置关系; (2)CN所在的直线与平面ABCD的位置关系; (3)AM所在的直线与平面CDD1C1的位置关系; (4)平面AMD1与平面BNC的位置关系 解 (1)AM所在的直线与平面ABCD相交. (2)CN所在的直线与平面ABCD相交. (3)AM所在的直线与平面CDD1C1平行. (4)平面AMD1与平面BNC相交. 四、课堂练习 练习1 判断正误: (1)异面直线没有公共点.(  ) (2)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 (3)两条异面直线一定在两个不同的平面内.(  ) (4)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直线一定是异面直线.(  ) (5)若与是异面直线且与也是异面直线,则与是异面直线.(  ) 练习2 若,则有( ) D.以上都有可能 练习3 若两个平面相互平行,则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异面 C.相交 D.平行或异面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反复巩固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达到能够灵活运用. 五、归纳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体验了那些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精准化作业8.4.2;教材后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平面几何上升到立体几何,在空间感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有的学生还不能很快适应,基于以上综合因素,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黑板相结合的模式,解决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创设情境、信息技术与课程合理整合、对教材的重新整合、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关注思想方法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