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

文档属性

名称 范进中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1-01 08: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范进中举吴敬梓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儒林外史》;
2、了解科举制度下社会各色人等心灵扭曲、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3、体会范进、胡屠户的性格特征,理解这两个形象的意义;
3、欣赏本文的讽刺手法,体味对比、夸张与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作者介绍: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生在富家名门,他在与官僚、豪绅、名流、等的长期接触中,看透了他们卑污的灵魂、无耻的行径.更由于家道中落,由富而贫,饱尝了世态炎凉,对现实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对功名利禄由热衷而冷淡。
他所处的时代,是在清王朝统治的前期,科举制度是清王朝巩固统治、笼络人心的有力工具,影响广、危害大,许多知识分子堕入它的圈套而追求功名利禄。吴敬梓反对这种考试录用人才的制度, 用讽刺手法写了《儒林外史》,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的真人真事作影子,为了避免受迫害,他故意把故事背景写成明代。现有通行本56回,最后一回不是原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儒林外史》具有重要的地位。关于作品《儒林外史》 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1)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由于在秋天举行,所以又叫秋闱。
(2)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又叫春闱。
(3)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考的是贡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录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一、 根据图片提示,复述小说主要故事情节:系列图片欣赏6-1系列图片欣赏6-2系列图片欣赏6-3系列图片欣赏6-4系列图片欣赏6-5系列图片欣赏6-6二、细读品味思考一
读1、2段,思考:这两段哪些语句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偷偷地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思考二
读3—12段,思考:范进中举后社会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思考三
中举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事,可他为什么会发疯呢?他发疯说明了什么?A 、中举前,家庭十分贫寒:住破屋,不知猪油味,考试无盘缠地位……
B、在这种情况下,范进仍然参加乡试,说明他热衷于功名利禄,沉迷于仕途。 范进中举以后:
家里的情况有了好转,邻人奔走……
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乡邻称他“老爷”,胡屠户叫他“贤婿老爷”,张乡绅前来,称兄联谊。
这种变化生动表明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就高兴得疯了。
范进喜极而疯,充分表现了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三、人物形象分析:
1、找出文描写胡屠户的句子,想一想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2、联系全文,说说范进是个怎样的人?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热衷于功名利禄、
利欲熏心、圆滑世故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围绕范进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描述了范进等人的丑态,鞭挞了封建社会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态,批判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四、赏析文章的讽刺艺术:1、夸张手法
2、对比手法
3、运用典型细节揭露人物的矛盾。拓展思维: 请发挥想象,说说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