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培优·训练试卷
一、(5小题,16分)
(2024七下·章丘期中)下面是小语同学在此次活动中的演讲稿部分内容。
走进语文园地,我领略了杰出人物的风采:待人垦切的叶圣陶先生以身作则,对待工作力求完美;翱游太空的杨利伟归途惊心动魄,依然完成任务;疲惫不堪的斯科特探险队,冒着被寒冷吞噬的危险努力前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我钦佩他们心不在焉的治学态度,至死不懈的探索精神。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心动魄(pò) 垦切 B.疲惫(bèi)不堪 翱游
C.吞噬 (shì) 风采 D.钦(qiān)佩 领略
2.语段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身作则 B.可歌可泣 C.心不在焉 D.至死不懈
3.同学们听完演讲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触,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书籍报刊、电视节目、电影、网络等。
B.作为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并非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
C.多读一点好书,不仅能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还能增长知识。
D.通过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传统文化。
4.(2025八上·潮南期末)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斟酌 蔷薇 蔚勉 杳无音信
B.推崇 僵绳 开垦 鹤立鸡群
C.私塾 轩昂 沥青 抑扬钝挫
D.吹嘘 窒息 黏土 任劳任怨
5.(2024九上·南沙期末)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我可以,你不可以”的心态,说到底恰恰反映了一些人言不及义的傲慢和虚伪。
B.走进诗词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要从历史文脉中汲取精神力量,寻找情感上的共鸣。
C.“创意市集”通过个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参与者体会身处一群人当中的间不容发。
D.今年忙于工作没有回家过年的他,在视频中看着父母日渐佝偻的身躯,深感自惭形秽。
6.(202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内江新近网红打卡地——汉安糖草,前去的游客众多,不仅实现了甜城“糖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还让游客亲身参与、了解了红糖的制作过程。
B.由于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一个志愿军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故事,很多观众在观看时潸然泪下。
C.中考的日子一天天近了,为打好我们人生的第一仗,潜心学习、认真备考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D.保护区采取生态补水、退耕还林和全面禁牧等,吸引了大批候鸟来栖息觅食。
7.(2024九上·石林期中)学习与探究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 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余秋雨、培根和马南邨对读书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现在九年级(1)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出三种读书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① ② ③
(2)活动即将结束了,你也写一句关于“热爱读书”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吧。
(2024·永吉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答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张岱)
【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龙山雪》张岱)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睛。②李岕(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同“喝”。
8.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是日更定矣
D.是金陵人,客此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9.下列对【甲】文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绘夜晚西湖的雪景,呈现出一幅意境幽远的湖山夜雪图。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埋下伏笔。
C.三个“与”把天、云、山、水连接在一起,写出天地间一片浑然难辨的白茫茫景象。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痴”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深化意境。
10.将【乙】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11.苏轼曾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王维的作品,张岱的许多小品文也具有如诗如画的美感。两文在描写雪景时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找出相关句子分析。
12.张岱以清淡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在贫困衰败中固守一份对故国的“痴”。他的“痴”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甲】文内容分析。
13.假如可以时空穿越,淡泊功名、终生不仕的张岱在湖心亭上遇到柳宗元,他们会成为知交吗?请结合【甲】【乙】两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023八上·萍乡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桂州腊夜
[唐]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①。
雪声偏旁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②分残漏③,孤灯落碎花④。
二年随骠骑⑤,辛苦向天涯。
【注释】①赊(shē):遥远。②角:军营中的号角。③漏:漏壶,古代计时器。④花:灯花。⑤骠(piào)骑:飞骑,也用作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诗人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一个“仍”字透露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
B.颔联“寒”字仅仅说明是寒冷的夜晚做的梦。
C.颈联“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
D.这首诗语深情重,质朴凝练。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1小题,8分)
16.按要求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1)《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
(2)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 , 。
(3)《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表述一致。
三、(13分)
(2024八下·荔湾期中)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初三年级文佳同学对生物学兴趣浓厚,在学习过程中,他收集了一些关于国家植物园材料。
材料一:
①国家植物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现开放面积约300公顷,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除了开展植物迁地保护,还是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②国家植物园包括南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园(北京市植物园)。南园建有15个特色专类园,拥有展览温室、康熙御碑等人文景观和菩提树等国礼植物,有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中国古植物馆等;北园建有14个专类园和中国北方最大的珍稀植物水杉保育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佛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启超墓,以及一二 九运动纪念地和曹雪芹纪念馆。
(取材于百度百科)
材料二:
①我国是世界上野生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在3.6万多种高等植物中,1.7万种是我国所特有的。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衣食住行都依赖植物,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与植物相关的传统知识和文化。但近年来,由于栖息地丧失、生存环境破碎化、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以及植物自身繁育障碍,我国有3800余种植物被列入受威胁物种清单。一般情况下,当物种种群数量极低或物种原有生存环境被破坏甚至不复存在时,迁地保护就成为保护物种的重要手段。
②迁地保护不是简单地把植物挖过来栽种,而是指以人工途径,将生存受威胁物种、区域特有物种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从原产地迁往其他地域的专业机构(如植物园)予以保护,也包括建立种质资源库来保存植物种子、组织、器官等。
③植物园是植物迁地保护的基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力量。开启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一种国际通行的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方式。2021年10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我国宣布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④开启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植物园资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我国气候带与典型植被区划特点、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现有植物园综合实力等因素,科学合理规划国家植物园空间布局,采取整合与新建相结合的方式,稳步构建以代表典型气候带和典型植被特征区域的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国家植物园体系,逐步实现我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护的目标。
⑤此外,在建设好国家植物园的同时,还需要推进相关工作,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科技支撑、健全管理体制等,加强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促进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的协同发展,使得更多的濒危物种摆脱灭绝困境,以保障生态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进步。
(取材于周学则、沈辉等人的文章)
材料三:
①国家植物园的选址,既要考虑现有资源的整合,又要关注地理植被的区域代表性。北京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界地带,属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国家植物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寿安山南麓,西山脚下。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约合9000亩),是原北京市植物园面积的10倍。此区域地势起伏,海拔61.6至584.6米不等;具备稳定水源,在山间形成了一个10多公顷面积的湖泊。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新优植物开发培育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②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的批复文件指出,国家植物园“由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中科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以国家名义设立植物园,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批复要求建设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植物园体系,不断促进迁地保护工作的开展,并将其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就地保护体系有机衔接,相互补充,推动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③丰富的物种收集是国家植物园的重要特色。目前,国家植物园已收集各类植物1.5万余种,迁地保护水杉、珙桐等珍稀濒危植物近千种;拥有亚洲最大植物标本馆、6个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和国际海棠品种登录权;国家植物园还计划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陆续建成20个特色专类园、7个系统进化植物展示区和1个原生植物保育区。
④国家植物园整合了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的优势资源,具有全国领先的科研实力和植物迁地保护水平。其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是国内顶级植物科研机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静生生物调查所,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有5位院士:植物所主持完成的成果屡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奖项。植物所成为国家植物园的组成部分,意味其植物研究保护和科普能力将得到很大提升。
(取材于周学则、沈辉等人的文章)
材料四:
北京、广州的区域地理特征情况
项目 城市 位置 气候 植被类型
北京 北京地处中国北部、华北平原北部,东与天津市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省相邻,中心位于东经116°20'、北纬39°56'。 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北京植被类型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并间有温性针叶林的分布。
广州 广州地处中国华南地区、珠江下游、濒临南海,东连惠州市,西邻佛山市,北靠清远市及韶关市,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广州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各地年平均气温在21.5℃~22.2℃之间,雨水资源丰富,平均年降水量为1800多毫米,年降水日数在150天左右。 广州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大类型、41科、82属、174种和变种,共500多个品种。
(取材于网络资料介绍)
17.文佳向同学转述自己所收集材料的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植物园现存1.7万种高等植物,我国是世界上野生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B.外来物种入侵和植物自身繁育障碍,是我国野生植物濒临灭绝的外部因素。
C.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需要逐步推进。
D.与植物有关的知识和文化异常丰富,因此我国各民族生活都依赖植物。
18.文佳对“国家植物园”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规划占地近600公顷,是原北京市植物园面积的10倍,规模大。
B.所在区域地势起伏,有稳定水源,植被类型丰富,地理条件优越。
C.第一次以国家名义进行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体系的有机衔接,规格高。
D.整合优势资源,具备全国领先的科研实力和植物迁地保护的经验。
19.文佳对文中有关信息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区域气候和植被特征的不同,影响着国家植物园的布局与建设。
B.建设完善的国家植物园体系,是我国保障生态安全的主要目的。
C.国家植物园将会实现对我国所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的迁地保护。
D.保护本土植物的同时,国家植物园还将推动物种保护的国际化。
20.文佳准备向初三同学们汇报国家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的原因,并分析在广州设立第二个国家植物园的原因。如果你是文佳,你将如何进行汇报分享。
四、(17分)
(2024八下·荔湾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藕与莼菜
叶圣陶
①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五色的长节的藕。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再洗濯,所以这样洁白了。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体味的高品的东西,这是清晨的图画里的重要题材,假若满涂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情,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濯得这样洁白了,才挑进城里来。他们要稍稍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地嚼着解渴。过路的人便站住了,红衣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头发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的甘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于家家且人人了。这种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直要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②在这里,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的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分抢去了;其余的便要供在大一点的水果铺子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待善价而沽。至于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腿,便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③这仅有的一回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自己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样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顺爽。切成了片,送入口里嚼着,颇有点甘味,但没有一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片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的要求。
④想起了藕就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去捞来的。像这样地取求方便,当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⑤而在这里上海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以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莱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亲戚来了,送他几瓶装瓶的西湖莼菜,他送我一瓶,我才算也尝了新。
⑥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吗?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系着罢了。若无所牵,更何所恋念?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系,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
⑦所恋在哪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选自《叶圣陶散文选集》)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回忆了故乡的深秋晨曦,康健的卖藕人、洁白鲜嫩的藕、卖藕的情景构成一幅乡人风俗画。
B.“藕”与“莼菜”都是作者所恋的事物,儿时极易吃到而城里难求,味道清淡却能牵动作者思乡情怀。
C.文章以藕与莼菜为线索贯穿始终,由藕及乡,由乡及藕,由藕及莼菜,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D.文章语言平实朴素,亲切自然,将记忆中藕和莼菜的琐事娓娓道来,于平淡的叙事中见真情。
22.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①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们要稍稍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地嚼着解渴。
23.文章开篇写因喝酒吃藕而想到故乡,为什么后文却花这么多笔墨写城里的藕?
24.作者认为“无味之味真是令人心醉”,请结合全文理解“无味之味”的含义。
五、(1小题,50分)
25.(2024八下·增城期末)请以《带着 前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六、【名著阅读】(8分)
26.(2024八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期中)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著名学者 (填人名)的名著《 》。
(2)关于这部名著,说法错误的是( )
A.《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中不仅记录了我国历史的变迁和辉煌,而且在人文、哲学、社会伦理等方面也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引领作用。
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2024·常平模拟)学校图书馆筹备“这些年,我们读过的名著”展览活动,请你参与。
27.你在图书馆整理藏书时发现《经典常谈》被标注了下列四个标签,其中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启蒙读物 B.历史评论 C.国学入门 D.白话典范
28.下面是展厅电子屏幕展示的以“生命中那些重要的引路人”为主题的名著[阅读感言]和[相关名著]。请你从中任选一句感言,联系一部名著,结合具体情节,参考示例,对所选感言进行阐释。
[阅读感言] A.因为他,黑暗的世界亦有微光显现。 B.因为他,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C.因为他,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从此开启。 [相关名著] 《骆驼祥子》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示例】因为她,生活的苦难便成了垫脚石。
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了《平凡的世界》。孙少平高中时,因生活穷困窘迫而自卑。田晓霞鼓励他并给他送来《参考消息》和其他书籍,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于是,生活的苦难不再是绊脚石,而是成为让他不断前行的垫脚石。孙少平最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C
3.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4.【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5.【答案】B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6.【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7.【答案】(1)要有选择性地读书,读好书;读书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读书时可以作摘要或写读书笔记
(2)【示例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示例2】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答案】8.B
9.D
10.萧声被寒冷的威力所震慑,哽咽艰涩好像不能发出声音一般。
11.白描。甲文中三个“与”字,写出了天地间浑然一片的景象,突出了阔大辽远之势。“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又凸显了天地的苍茫,万物的渺小。乙文中“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写出了雪后奇景和游人的雅趣。这些文字简练朴素,清新淡雅,颇为传神。(意思对即可)。
12.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的特立独行。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痴情:对故国仍有怀念之情,透露出无限的怅惆和淡淡的哀愁。
13.示例一:能。他们以文会友,一诗一文,无论是氛围的“绝”,还是心境的“独”,都是不谋而合的,他们同样情趣高雅;作品中背景阔大与人物渺小的对比,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都是异曲同工的。从这点来看,他们肯定是惺惺相惜,一见如故。(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不能。这首诗是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时所作,如果说柳宗元是失意于政治才寄情于山水,张岱则是无意于政治而痴情于山水。他们骨子里的志趣和追求是不同的,所以他们不会成为知交。(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答案】14.B
15.全诗表达了诗人羁旅他乡之愁和思乡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16.【答案】(1)亲贤臣;远小人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答案】17.C
18.C
19.B
20.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关于国家植物园的选址及原因,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1)国家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的原因:①自然条件优越:北京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界地带,属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全国领先的科研实力和植物迁地保护水平。②资源丰富:国家植物园整合了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的优势资源,具有全国领先的科研实力和植物迁地保护水平。
(2)国家在广州设立国家植物园的原因:广州位于中国南方,是我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海洋性气候具有温和的特点,雨水资源丰富,这是建立国家植物园有利的条件之一。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把握作者的见解;新闻、材料类文本;启示感悟、反思建议等开放类
【答案】21.B
22.“横”、“坐”、“拣择”、“嚼”等平实的动词的运用,准确表现出故乡的农民憨厚、质朴、节俭的品质,表达作者对故乡人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23.文章后文花较多笔墨写城里的藕,主要是为了通过与故乡藕的对比,强调故乡藕的特别与美好,进而深化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突出“所恋之处便是故乡”的主题。
24.“无味之味”指莼菜本身味道清淡,几乎不具有鲜明的口感,但正是这种清淡成为了品尝时的独特之处,加之与莼菜相关的美好回忆和文化意蕴,使之成为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令人回味无穷,心生喜爱。这种感受超越了味蕾的直接刺激,是情感与记忆的融合,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知识点】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25.【答案】例文:
带着思念前行
那漫天飞舞的孔明灯告诉我,元宵节到了。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着元宵,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而今年却少了你我的奶奶。往年,元宵总是由你来做,和面、做馅、包元宵,娴熟至极。吃着碗中的元宵,想起了你的味道。
走在人山人海的花灯街,你仿佛又出现在我身边,拉着我的手,看花灯、闹元宵。曾何时,你带着儿时的我看花灯,我被一只兔子灯笼所吸引,站在那儿久久不肯离去,你买下了它,我提着灯笼,手舞足蹈,一个劲地笑,你抱着我,一路逛一路笑,至今,我还记得你那爽朗、亲切、温和的笑声,这笑声一直存在我的心坎里。
我静静地坐在阳台上,抬头仰望星空中的明月,今夜闪烁的不是星光,而是孔明灯的微光。你很会扎孔明灯,每年元宵节,你总会亲手扎上几盏孔明灯,亲自糊上油纸,上面写满了对家人的祝福,如今你再也不会做灯了,但我知道,你已经化作了一盏永不熄灭的孔明灯,天上无数的孔明灯中,不知哪一个才是你。兴许是累了,眯起眼。眼泪顺着眼角滑落,儿时的一幕幕又在泪光中浮现。儿时我总是那样依赖你,却不知感恩,你总说有我就是你最大的幸福。上学了,学习繁重了,压力大了,与你相处的时间少了,但偶尔也会在午后的暖阳下,傍晚的星空下,依偎在你的怀中。
长大了,懂得感恩了,却从未对你说过,我对你的感恩之情,如今你已远去,想说却再也没有机会,只能望着你的相片,回忆我们的点点滴滴。孔明灯映亮了整个夜空,我似乎又在孔明灯中看到了你,映着你淡淡的笑脸。我的心已沉醉,元宵之夜,灯火尤美,只是我已分不清是地上的灯火,还是天上微笑的你。
带着思念前行,人生就像孔明灯一样短暂,随风飘落,不知去向。皓月当空,灯火弥漫,明灯飞舞,我的胸膛,我的脑海,藏着思念你的水波。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26.【答案】(1)朱自清;经典常谈
(2)A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经典常谈》
【答案】27.B
28.示例一:“因为他,黑暗的世界亦有微光显现”。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了《骆驼祥子》。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官兵抢走后,感觉世界一片黑暗。后来,曹先生出现了,他给憨厚老实的祥子很多帮助,对待祥子慷慨大方,友好和善。如让祥子拉包月时,即使祥子拉车时不小心让他受伤,也不责怪。曹先生使祥子的苦难生活出现了微光。
示例二:“因为他,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朝花夕拾》。鲁迅在日本求学期间,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对他关心有加,要求严格:帮助他添改讲义,纠正血管图,督促他不断进步。鲁迅回国后,每当想要偷懒时,看到藤野先生的相片,便会警醒并继续工作。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勉励与教诲,成为鲁迅前行道路上不竭的动力。
示例三:“因为他,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从此开启”。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出身贫苦,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车站食堂当工人都饱受折磨和侮辱,在发电厂工作后结识了朱赫来,他教会了保尔打拳,还时常给保尔讲解革命道理,激发了保尔的革命热情,帮助他树立了人的目标。朱赫来为保尔开启了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引导保尔成为了一名钢铁般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作品的体验感受;《经典常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