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4 力的合成 第三章 相互作用1、力的等效1、左边八匹马向左的拉力等于右边八匹马向右的拉力。2、左边的一头大象向左的拉力等于右边一头大象向右的拉力。3、八匹马的拉力等效于一头大象的拉力(即一头大象的拉力与八匹马的拉力是相同的)。2、讨论与交流1、合力与分力 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我们可以这样的一个力来代替这几个力,这个力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一、基本概念2.力的合成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叫力的合成.说明:在实际问题中,就可以用这个力来代替那几个力,这就是力的等效替代。而不是物体又多受了一个合力。3、共点力: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个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图1 图2 图3如图1、图2为共点力;而图3为非共点力.3、共点力: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个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3、共点力: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个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3、共点力: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个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成F1F2F1F=F1 + F2F=F1 - F2一个力作用二力同向二力反向二、探究力的合成的方法规定好正方向,直接加减. 互成角度的力怎样求合力?F1F2(1)器材:橡皮条、细绳套、钩码、滑轮
(2)步骤:①用两个力 F1、F2将橡皮条GE沿直线EC拉长到O点,橡皮条伸长了EO这样的长度,记下O点的位置和F1、F2的大小和方向。(图甲)
②撤去F1、F2,用一个力F拉橡皮条使它沿同一直线伸长同样的长度EO,仍使它处于O点,记下F的大小和方向(图乙)。
③选定标度,分别作出F1、F2、F的图示(图丙)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效果相同力F对橡皮条作用与F1、F2对橡皮条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F等于F1、F2的合力。视频【问题思考】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实验中是怎样保证合力和分力的等效的?
3、力的大小是如何知道的?
4、力的方向如何确定? 求两个力的合力时,可分别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结论:F【例题】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
竖直向上。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解:方法一:(作图法)
取1cm长的线段表示15N的力
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
合力大小F=15 N × (30/6)=75N
合力方向:与F1的夹角为53°
或与水平方向成53°F=75Nα解:合力的大小为:合力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方法二: (公式法) 结论:多个力的合成──两两逐步合成.F2F12F3F1F思考与讨论:
(1)如图有F1 ,F2 ,F3 三个力,如何求它们的合力?①θ=0°时,即F1、F2共线同方向: ②θ=180°时,即F1、F2共线反方向: 三、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思考:合力是否一定比分力大?③夹角θ越大,合力就越小:
F合随F1和F2的夹角增大而减小结论 : F合可能大于、等于、小于任一分力④合力的取值范围:|F1-F2| ≤ F合≤ F1+F2两个共点力的大小一定时,两个力的夹角大小与合力大小的关系:怎么做啊? 例:有两个力,一个是10N,一个是2N,它们的合力能等于5N、10N、15N吗?这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大值是多少?最小值是多少?强化训练:2.关于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以下说法正确的( )
A.合力不可能同时小于两个分力
B.合力一定大于其中的一个分力
C.合力不可能比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差还小
D.合力可能比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和还大 C4、有两个力,大小都是10N,它们间的夹角是120o ,则这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结论:二大小相等方向成120o的力合成,合力大小等于分力.3、有两个力,其合力为零,现将其中一个向东的6N的力改为向南,大小不变,其合力如何?2、一个定则:3、两种方法1、一种思想: 等效替代作图法:直观、误差大计算法:准确课堂小结适用所有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力的合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力的图示、重力、弹 力、摩擦力等相关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的合成。教材首先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提水桶方式,运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定性分析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然后 启发学生结合实验来进一步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定量关系——让学生切身体会合力与分力之间的量值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代数运算,而是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 普遍的矢量运算法则。“力的合成”这一节,前接三种常见的力,后续力的分解和力学一些重要定律的应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运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来进行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学,因而培养学生建立等效替代的概念是很重要的。
二、学生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学生,目前刚刚接触了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物体的受力的相关知识,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了解了一些合力的实例。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他们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学习新课程,避免跨越式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分力、合力、力的合成、共点力。??
2、能通过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初步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4、会用力的图示法求合力。?
5.通过合力与分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6.通过探究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力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7.体会逻辑思维和实验相结合研究问题的方法,由此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乐趣。
8.体会科学研究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视频: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联的力的合成的视频,引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物理知识,又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体现了物理教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2、交互式多媒体和电子白板:在对合力与分力的对比时,争取最大限度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高效的突破重点和难点。?
3、?网络和手持式设备:采用网络和手持式设备对各种物理现象的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高效地解决部分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疑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辅之于小组合作,及时解决疑问,再用集中答疑解决共性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4、?知识概念图:对本节内容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呈现出逻辑系统,加强学生系统识记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熟悉生活中的物体受力,以及各种力的合成和力的关系
视频生活中物体所受力的合力
实验:探究物体受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操作:总结物体受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交互式多媒体
讲授: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讲授:力的合成
小组讨论力的合成方法
多媒体ppt临朐一中王生奎力的合成.ppt和电子白板
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播放网络视频
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力的合成
网络和手持式设备
训练:相关习题
展示典型例题
分析说明运用的知识
多媒体ppt临朐一中王生奎力的合成.ppt和电子白板
小结
投影本节的内容
完成知识补充
?知识概念图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 视频助学,把概念的建构过程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使学生从视觉上加深学习,能直观形象的引发学生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将探究实验化难为简。同时通过任务和结论的展示步步引导,梯级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课的引入、实验、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正确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创设和谐教育环境;师生平等,交流互动,对学生课上回答作出反应。?
3.小组合作学习,优势互补,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