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陕西省宝鸡市很多地名大有内涵,如礼村、处礼村、有礼村、礼包务村等。这些与“礼”字有关的村名的出现
A.反映了商周王的发展 B.源于战争的破坏
C.体现了宗法观念的强化 D.根植于传统文化
2.史载,汉王朝开辟丝绸之路后,“(汉)元帝之世,莎车王延尝为侍子京师,慕乐中国。及王莽之乱,奴略有西域,唯延不肯附属,常教诸子:‘当世奉汉家,不可负也””。这表明丝绸之路的开通
A.推动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 B.保证了汉对西域的管辖
C.利于增强西域的华夏认同 D.遇制了奴势力的扩张
3.唐代的刺史,掌“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百姓疾苦有很多方面,而疫病带来的疾苦是其中的一种。唐代刺史下属功曹长官,职掌祯祥和医药,州下有医药博士,“以百药救民疾病”。具体到县、县令的职掌中同样有“务知百姓之疾苦”这一规定。据此可知.唐代
A.朝廷重视民间疾苦与疫病防治 B.民间医疗资源乏依赖官府救助
C.基层医药管理体系已相当完善 D.疫病防治成为地方官员首要职责
4.宋元时期,信用借贷(宋代的长生库,已经具备了现代银行信用的某些职能)、信用证券、信用买卖契约(主要是赊买卖和预付货款)等信用性契约产生并发展起来。此外.商业委托与租赁、仓储保管与运送、居间与合伙契约、承揽承包等商事契约关系也迅速发展起来。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A.政府注重商业规范 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C.民间私立契约兴起D.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史载,乾隆八年(1743年)三月,朝廷从江西拨仓谷40万石、碾米20万石运往扬州账灾:乾隆十三年(1748年)六月,朝廷从江西运送碾米10万石至江苏,作平集之用:乾降一十七年(1762年),浙江粮食欢收.又从江西拨谷20万石、碾米10万石协济等。这些记载可用于印证乾隆时坝
A.江浙地区粮食产量持续下降 B.粮食储备制度已相当完善
C.江西成为重要的粮食供应地 D.区域间粮食贸易十分活题
6.福州船政局成立后,技术人员和工人按技术高低分别领取不等量的工资,工人的月薪为十多两至二三十两不等,少数技术高超的归国留学人员,月薪高达130余两,这折射出福州船政局
A.对技术人才的重视和认可 B.船舶制造技术实现了近代化
C.照搬了资本主义雇佣模式 D.管理模式带有浓厚封建色彩
7.1905年,日本以战争手段从沙俄手中夺得南满铁路后,从1906年开始,日本在中国东北境内陆续建立起包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内的一套完整的管理机构系统,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相关分支机构遍及南满铁路沿线各城市。由此可推知
A.铁路发展推动东北城市化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铁路成为殖民扩张的工具 D.东北论为日本的殖民地
8.1917年,中华公共卫生教育联合会举办了“全国卫生论文竞赛”,竞赛题目是“中国目前卫生情况如何更进一步发展”。获奖文章最后刊登在当年出版的《中华医学杂志》上。这次竞赛意在
A.唤醒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 B.提高社会的公共卫生水平
C.借助奥论力量推动医学发展 D.推进中西医互鉴协作发展
9.图1所示为1983-2017年我国粮食仓储设施仓容统计情况(单位:万吨)。这反映出我国
A.粮食储备能力不断提高
B.粮食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C.粮食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D.现代化农业生产加速发展
10.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跨海桥隧、自动化码头等成套技术路身世界前列.港珠澳大桥、京张高铁、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超级工程建成,C919大型客机全面开展试验试飞,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这表明我国
A.运输服务保障水平日益增强 B.交通运输发展呈现多元化
C.政府加强交通强国顶层设计 D.传统运输方式逐渐被淘汰
11.《汉漠拉比法典》规定.借贷利息可以高达本金的三分之一,贷银则达五分之一(第89条),债务人如无谷物和银子偿还时,应以其他动产作抵押(第96条)、这些规定旨在
A.促进巴比伦外贸事业发展 B.缓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
C.吸引亚非各地的高利贷者 D.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利益
12.从11世纪起,西欧开始了旧城复苏和新城产生的历史过程。一些商人、工匠,以及从庄园里逃亡出来的农奴,聚集在港湾、城保、教堂以及交通要道周围,进行生产和交易。这些地方逐渐演变为中世纪的新兴城市。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当时西欧
A.城市已经具备自治条件 B.资产阶级势力增强
C.多元动力促使城市兴起 D.社会转型趋势加速
13.欧亚(印度洋)新航路在世界文明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玉米、甘薯、马铃薯、南瓜、辣椒等经欧亚(印度洋)新航路传到亚洲.再传人中国.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欧亚(印)新航路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丰高了亚洲饮食生活
C.玉米等农作物传人改变了中国传统种植结构
D.达·伽马的远航助推了美洲物种的传播
14.1794年,英国诺丁汉的一则求职广告上写道:“无论是首都还是诺工汉的织袜行业的所有绅士们.如果要选择雇用一个管理诺丁汉制造厂的人将发现M先生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会直接地安排他们所有的计划。”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英国
A.纺织工业成为支柱产业 B工厂管理方式出现变革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工业革命加剧人才竞争
15.1921年,纽约人口超过600万,而纽约的房屋无法满足人民的居住要求。当时组约一住宅机构对曼哈顿东区的居住情况调查发现、纽约三分之一的房间里住着两个人.其余三分之二的房间里则住着三个人其至更多。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美国
A.城市化的端凸显 B.城市基础建设落后
C.城市社会矛盾加剧 D.城市治理水平较低
16.20世纪50年代,英国开始建设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此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逐渐从最初的精神病服务领域扩展到残疾人、老幼孕等其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并最终覆盖全国所有的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这反映了英国
A.医疗资源分配实现了平等化 B.社区自治推动医疗卫生改革
C.民众的健康需求得到了满足 D.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虽然(在中国修筑铁路)要求被拒绝,但是一些在华外国人士的热情未减。1865年11月6日,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向清政府递呈《局外旁观论》,称:“凡有外国可教之善法,应学应办。”1866年3月,英国驻华参赞威妥玛向总理街门呈遥《外国新议略论》,声称:“各省开设铁道飞线,以及五金煤炭各厂开采··各国闻之,无不欣悦。”但总理街门对此文的批复是“屡经辩驳”,认为是“未便遂为置议”。这反映出总理街门对待修筑铁路一事的态度是坚决且明确的:那就是无论是谁提出的,一概不许。所以任凭洋人如何强调修筑铁路的益处,从中央高层到地方官员皆不为所动。针对此种情况,各省督抚纷纷上书朝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江苏巡抚李鸿章称:“查铁路费烦事巨,变易山川,彼族亦知断不能允,中国亦易正言拒绝。”盛京将军都兴阿也在奏折中称:“安设铜线、铁路…·不顾民间生计田庐,妨码风水重地。”湖广总督官文称:“其隐而难窥者,则包藏祸心也。”从此上言论不难看出,这些地方大员尽管各自立场不同,但对修筑铁路的态度均是一致拒绝的,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人对铁路不认可的心态。
———编自蒋晓宇《历史地理视野下晚清铁路交通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年代这些地方大员反对修建铁路的理由。(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9世纪60年代这些地方大员反对修建铁路的认识。(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852年在巴黎开张的乐蓬马歇(LeBon Marché)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公司。乐蓬马歇地处寸土寸金的巴黎市中心左岸,其为每种物品都设置了专属的摆放区域,陈列摆设台也采用高级的上等材料制作,同时要求店员礼貌对待每位顾客。顾客可以自由进出;商品实行“明码标价”,对任何人都以相同价格出售:采用柜台销售,方便顾客挑选;顾客如果对购买的商品不满意,可以退换。乐蓬马歌采取“薄利多销”的商品销售策略,即“低慕利,高周治转”的经营方针。这些经营方法是对旧商业经营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引发了各家店铺的竞相模仿。
——摘编自马岗《第一次零售革命与工业年命:百货业的诞生》
材料二
伦敦人习惯用“传奇”二字形容塞尔福里奇百货,1909年,塞尔福里奇百货印有主人姓名的大门向公众敏开·在那之前,塞尔福里奇在全国18家媒体连续7天投放多达104页的广告。塞尔福里奇百货所在的大後,是伦敦首懂特意为百货业而新建的建筑,其内部设有中央供暖、餐厅、富丽堂皇的休息室,电气照明、自动电梯,一切令人倍感舒适的设置从一开始就向每个走入店堂的顾客开放,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积极鼓励客人到店里随便追迎。在寒尔福里奇百货店,从标价1000英锈的紫貂皮大衣到水晶花瓶,再到精致的棉质收券,都能在橱窗里看到。
——摘编自《欧美著名百货公司百年老店的生存奇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乐蓬马歇和塞尔福里奇百货出现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乐蓬马歇和寒尔福里奇百货成功的原因。(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隋代巢元方说得传染病是感“乖房之气”所致,有其特珠病因。在此基础上,明代著名医家《温疫论》的作者吴又可总结成”房气”学说,指出“气即是物,物即是气”,敏锐地指出疫病病因可能是某种不可见的物质。在预防方面,华伦提出用屠苏酒,葛洪提出用老君神明散:后来又有人提出常服香正气散,店宋时期广泛应用香药来预防疾病,明代流行焚烧苍术来净化空气。明朝中期.预防天花的人疫接种术在民问出现。经过不断发展,清朝将其引入宫延,为皇室成员种疫,还在许多地方推广,明清时期形成了温病学和瘟疫学体系,为临床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理论指导。防控措施不断完善。晋朝已经形成了制度化的防疫措施,清代宫廷中设“避痘所”隔离感染天花者,规定在隔离九日后亲人才可探视。
——摘编自郑洪《中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
材料二
明治时代前期,日本各种疫病频发,仅1886年一年间因霍乱死亡的人教就达108409人,超过了此后甲年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战人口的总和(95080人)。疫病导致经济调数、劳动力丧失,直接影响“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政策的实施,构建新式疫病防控体系成为明治政府承特解决的课慧。在“文明开化”号召下,明治政府在疫病防治方面向欧美国家学习,利用近代医学手段,在积极做好疫病治疗的同时,建立疫病防控体系,改善生活环境,普及疫病相关知识,奠定了近代日本社会个人和公共卫生习惯的基础。到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日本近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疫病的分类更加细致,人们开始接受科学卫生知识,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海关检疫的力度。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疫病死亡的人数明显减少。
——摘编自权彤、石涛《近现代日本的疫病与防治管理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在防疫领域取得的成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防疫取得成效的原因。(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运动发于晚清.经过百余年的艰苦建设和曲折发展、至20世纪末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内容是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现代经济活动的推动作用最大。在20世纪前期,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商业贸易的发展,到了20世纪中后期.城市发展的动力则主要来自工业化的推动。伴随城市化进程,20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日益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城市有机体的形成和城市功能的复合化。
——摘编自涂文学、李卫东《二十世纪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论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这一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严密。)
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陕西省宝鸡市很多地名大有内涵,如礼村、处礼村、有礼村、礼包务村等。这些与“礼”字有关的村名的出现
A.反映了商周王的发展 B.源于战争的破坏
C.体现了宗法观念的强化 D.根植于传统文化
答案:D。
2.史载,汉王朝开辟丝绸之路后,“(汉)元帝之世,莎车王延尝为侍子京师,慕乐中国。及王莽之乱,奴略有西域,唯延不肯附属,常教诸子:‘当世奉汉家,不可负也””。这表明丝绸之路的开通
A.推动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 B.保证了汉对西域的管辖
C.利于增强西域的华夏认同 D.遇制了奴势力的扩张
答案:C 。
3.唐代的刺史,掌“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百姓疾苦有很多方面,而疫病带来的疾苦是其中的一种。唐代刺史下属功曹长官,职掌祯祥和医药,州下有医药博士,“以百药救民疾病”。具体到县、县令的职掌中同样有“务知百姓之疾苦”这一规定。据此可知.唐代
A.朝廷重视民间疾苦与疫病防治 B.民间医疗资源乏依赖官府救助
C.基层医药管理体系已相当完善 D.疫病防治成为地方官员首要职责
答案: A。
4.宋元时期,信用借贷(宋代的长生库,已经具备了现代银行信用的某些职能)、信用证券、信用买卖契约(主要是赊买卖和预付货款)等信用性契约产生并发展起来。此外.商业委托与租赁、仓储保管与运送、居间与合伙契约、承揽承包等商事契约关系也迅速发展起来。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A.政府注重商业规范 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C.民间私立契约兴起D.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答案:B。
5.史载,乾隆八年(1743年)三月,朝廷从江西拨仓谷40万石、碾米20万石运往扬州账灾:乾隆十三年(1748年)六月,朝廷从江西运送碾米10万石至江苏,作平集之用:乾降一十七年(1762年),浙江粮食欢收.又从江西拨谷20万石、碾米10万石协济等。这些记载可用于印证乾隆时坝
A.江浙地区粮食产量持续下降 B.粮食储备制度已相当完善
C.江西成为重要的粮食供应地 D.区域间粮食贸易十分活题
答案:C。
6.福州船政局成立后,技术人员和工人按技术高低分别领取不等量的工资,工人的月薪为十多两至二三十两不等,少数技术高超的归国留学人员,月薪高达130余两,这折射出福州船政局
A.对技术人才的重视和认可 B.船舶制造技术实现了近代化
C.照搬了资本主义雇佣模式 D.管理模式带有浓厚封建色彩
答案:A。
7.1905年,日本以战争手段从沙俄手中夺得南满铁路后,从1906年开始,日本在中国东北境内陆续建立起包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内的一套完整的管理机构系统,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相关分支机构遍及南满铁路沿线各城市。由此可推知
A.铁路发展推动东北城市化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铁路成为殖民扩张的工具 D.东北论为日本的殖民地
答案:C。
8.1917年,中华公共卫生教育联合会举办了“全国卫生论文竞赛”,竞赛题目是“中国目前卫生情况如何更进一步发展”。获奖文章最后刊登在当年出版的《中华医学杂志》上。这次竞赛意在
A.唤醒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 B.提高社会的公共卫生水平
C.借助奥论力量推动医学发展 D.推进中西医互鉴协作发展
答案:B。
9.图1所示为1983-2017年我国粮食仓储设施仓容统计情况(单位:万吨)。这反映出我国
A.粮食储备能力不断提高
B.粮食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C.粮食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D.现代化农业生产加速发展
答案:A。
10.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跨海桥隧、自动化码头等成套技术路身世界前列.港珠澳大桥、京张高铁、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超级工程建成,C919大型客机全面开展试验试飞,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这表明我国
A.运输服务保障水平日益增强 B.交通运输发展呈现多元化
C.政府加强交通强国顶层设计 D.传统运输方式逐渐被淘汰
答案:B。
11.《汉漠拉比法典》规定.借贷利息可以高达本金的三分之一,贷银则达五分之一(第89条),债务人如无谷物和银子偿还时,应以其他动产作抵押(第96条)、这些规定旨在
A.促进巴比伦外贸事业发展 B.缓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
C.吸引亚非各地的高利贷者 D.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利益
答案:D。
12.从11世纪起,西欧开始了旧城复苏和新城产生的历史过程。一些商人、工匠,以及从庄园里逃亡出来的农奴,聚集在港湾、城保、教堂以及交通要道周围,进行生产和交易。这些地方逐渐演变为中世纪的新兴城市。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当时西欧
A.城市已经具备自治条件 B.资产阶级势力增强
C.多元动力促使城市兴起 D.社会转型趋势加速
答案:C。
13.欧亚(印度洋)新航路在世界文明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玉米、甘薯、马铃薯、南瓜、辣椒等经欧亚(印度洋)新航路传到亚洲.再传人中国.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欧亚(印)新航路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丰高了亚洲饮食生活
C.玉米等农作物传人改变了中国传统种植结构
D.达·伽马的远航助推了美洲物种的传播
答案:D。
14.1794年,英国诺丁汉的一则求职广告上写道:“无论是首都还是诺工汉的织袜行业的所有绅士们.如果要选择雇用一个管理诺丁汉制造厂的人将发现M先生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会直接地安排他们所有的计划。”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英国
A.纺织工业成为支柱产业 B工厂管理方式出现变革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工业革命加剧人才竞争
答案:B。
15.1921年,纽约人口超过600万,而纽约的房屋无法满足人民的居住要求。当时组约一住宅机构对曼哈顿东区的居住情况调查发现、纽约三分之一的房间里住着两个人.其余三分之二的房间里则住着三个人其至更多。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美国
A.城市化的端凸显 B.城市基础建设落后
C.城市社会矛盾加剧 D.城市治理水平较低
答案:A。
16.20世纪50年代,英国开始建设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此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逐渐从最初的精神病服务领域扩展到残疾人、老幼孕等其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并最终覆盖全国所有的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这反映了英国
A.医疗资源分配实现了平等化 B.社区自治推动医疗卫生改革
C.民众的健康需求得到了满足 D.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虽然(在中国修筑铁路)要求被拒绝,但是一些在华外国人士的热情未减。1865年11月6日,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向清政府递呈《局外旁观论》,称:“凡有外国可教之善法,应学应办。”1866年3月,英国驻华参赞威妥玛向总理街门呈遥《外国新议略论》,声称:“各省开设铁道飞线,以及五金煤炭各厂开采··各国闻之,无不欣悦。”但总理街门对此文的批复是“屡经辩驳”,认为是“未便遂为置议”。这反映出总理街门对待修筑铁路一事的态度是坚决且明确的:那就是无论是谁提出的,一概不许。所以任凭洋人如何强调修筑铁路的益处,从中央高层到地方官员皆不为所动。针对此种情况,各省督抚纷纷上书朝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江苏巡抚李鸿章称:“查铁路费烦事巨,变易山川,彼族亦知断不能允,中国亦易正言拒绝。”盛京将军都兴阿也在奏折中称:“安设铜线、铁路…·不顾民间生计田庐,妨码风水重地。”湖广总督官文称:“其隐而难窥者,则包藏祸心也。”从此上言论不难看出,这些地方大员尽管各自立场不同,但对修筑铁路的态度均是一致拒绝的,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人对铁路不认可的心态。
———编自蒋晓宇《历史地理视野下晚清铁路交通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年代这些地方大员反对修建铁路的理由。(6分)
答案:理由:①修建铁路费用高昂;②修建铁路会破坏山川地貌,破坏自然环境;③影响民众生计和地方风水;④认为洋人包藏祸心,威胁国家安全。 (6分 , 答出三点即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9世纪60年代这些地方大员反对修建铁路的认识。(6分)
答案:认识:①有一定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意识,体现了国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②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的矛盾,如传统观念与近代化需求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守与时代发展要求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中国在向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阻力;③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在观念和认知上的落后,难以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反映了时代的局限性;④铁路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⑤不利于中国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先进文明的接轨,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使得中国在经济、社会等方面与世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852年在巴黎开张的乐蓬马歇(LeBon Marché)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公司。乐蓬马歇地处寸土寸金的巴黎市中心左岸,其为每种物品都设置了专属的摆放区域,陈列摆设台也采用高级的上等材料制作,同时要求店员礼貌对待每位顾客。顾客可以自由进出;商品实行“明码标价”,对任何人都以相同价格出售:采用柜台销售,方便顾客挑选;顾客如果对购买的商品不满意,可以退换。乐蓬马歌采取“薄利多销”的商品销售策略,即“低慕利,高周治转”的经营方针。这些经营方法是对旧商业经营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引发了各家店铺的竞相模仿。
——摘编自马岗《第一次零售革命与工业年命:百货业的诞生》
材料二伦敦人习惯用“传奇”二字形容塞尔福里奇百货,1909年,塞尔福里奇百货印有主人姓名的大门向公众敏开·在那之前,塞尔福里奇在全国18家媒体连续7天投放多达104页的广告。塞尔福里奇百货所在的大後,是伦敦首懂特意为百货业而新建的建筑,其内部设有中央供暖、餐厅、富丽堂皇的休息室,电气照明、自动电梯,一切令人倍感舒适的设置从一开始就向每个走入店堂的顾客开放,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积极鼓励客人到店里随便追迎。在寒尔福里奇百货店,从标价1000英锈的紫貂皮大衣到水晶花瓶,再到精致的棉质收券,都能在橱窗里看到。
——摘编自《欧美著名百货公司百年老店的生存奇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乐蓬马歇和塞尔福里奇百货出现的背景。(6分)
答案:背景:①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②城市化进程加快;③社会阶层及消费观念发生变化;④建筑技术快速发展;⑤全球商业贸易加强;⑥商业竞争激烈。 (6分,答出三点即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乐蓬马歇和寒尔福里奇百货成功的原因。(6分)
答案:原因:①商场处于城市的繁华地区;②商场设施较完善,环境舒适;③商品种类丰富,质量好;④采用“低盈利,高周转”的方式来进行商品销售;⑤注重提升服务意识;⑥注重广告宣传。(6分,答出三点即可)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隋代巢元方说得传染病是感“乖房之气”所致,有其特珠病因。在此基础上,明代著名医家《温疫论》的作者吴又可总结成”房气”学说,指出“气即是物,物即是气”,敏锐地指出疫病病因可能是某种不可见的物质。在预防方面,华伦提出用屠苏酒,葛洪提出用老君神明散:后来又有人提出常服香正气散,店宋时期广泛应用香药来预防疾病,明代流行焚烧苍术来净化空气。明朝中期.预防天花的人疫接种术在民问出现。经过不断发展,清朝将其引入宫延,为皇室成员种疫,还在许多地方推广,明清时期形成了温病学和瘟疫学体系,为临床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理论指导。防控措施不断完善。晋朝已经形成了制度化的防疫措施,清代宫廷中设“避痘所”隔离感染天花者,规定在隔离九日后亲人才可探视。
——摘编自郑洪《中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
材料二明治时代前期,日本各种疫病频发,仅1886年一年间因霍乱死亡的人教就达108409人,超过了此后甲年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战人口的总和(95080人)。疫病导致经济调数、劳动力丧失,直接影响“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政策的实施,构建新式疫病防控体系成为明治政府承特解决的课慧。在“文明开化”号召下,明治政府在疫病防治方面向欧美国家学习,利用近代医学手段,在积极做好疫病治疗的同时,建立疫病防控体系,改善生活环境,普及疫病相关知识,奠定了近代日本社会个人和公共卫生习惯的基础。到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日本近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疫病的分类更加细致,人们开始接受科学卫生知识,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海关检疫的力度。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疫病死亡的人数明显减少。
——摘编自权彤、石涛《近现代日本的疫病与防治管理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在防疫领域取得的成就。(6分)
答案:成就:①形成了独特的疫病病因学说;②积累了多种预防方法;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④形成制度化防疫措施并不断完善。 (6分,答出三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防疫取得成效的原因。(6分)
答案:原因:①政府的重视与推动;②学习西方的经验;③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构建及逐步完善;④科学卫生知识的普及;⑤加强海关检疫;⑥经济发展的保障;⑦教育水平的提高。(6分,答出三点即可)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古代中国和近现代日本防疫中得到的启示。(4分)
答案:启示:①不断加强医学研究,深入探究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为防疫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持;②政府应始终将疫病防控放在重要位置,及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③应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引导民众积极配合防疫工作 ,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疫的良好氛围;④应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疫病防控机制,提高应对突发疫病的能力和水平;⑤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和借鉴先进的防疫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疫病挑战。(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运动发于晚清.经过百余年的艰苦建设和曲折发展、至20世纪末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内容是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现代经济活动的推动作用最大。在20世纪前期,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商业贸易的发展,到了20世纪中后期.城市发展的动力则主要来自工业化的推动。伴随城市化进程,20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日益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城市有机体的形成和城市功能的复合化。
——摘编自涂文学、李卫东《二十世纪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论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这一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严密。)
答案:论题一:城市化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2分)
阐述:①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城市化与现代化紧密相连,城市化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近代以来,随着列强侵略,通商口岸逐渐增多。上海、广州等城市因对外贸易的发展,人口大量聚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开启了近代城市化进程。如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企业,带动了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从传统手工生产向机器大生产转变,推动了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起步。同时,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式学堂、医院等纷纷建立,促进了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②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劳动力。如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崛起为国际化大都市,众多企业在此扎根,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城市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促进了经济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还带动了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高铁、互联网等在城市普及并向全国延伸,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全面发展。(8分)
结论:综上所述,城市化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社会事业进步等多方面,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持续推动着现代化进程。(2分)
论题二:现代化进程引领中国城市化发展。 (2分)
阐述:①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中,现代化进程对城市化有着显著的引领作用。近代,中国开启现代化探索之路。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如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及相关产业聚集,推动了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促使一些传统城市向近代化转型,开启了城市化的新进程。②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将其优先布局在一些城市,如东北的沈阳、长春等城市,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的发展带动了人口的聚集,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大量新兴工业城市崛起。同时,随着教育、科技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城市的文化、科技等软实力也不断增强,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8分)
结论:由此可见,中国近现代的现代化进程,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为城市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引领着中国城市化不断向前发展。 (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