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时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期”表示“满”的意思,所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期年之后”即指“一年之后”。
B.古代的“明日”指“第二天”,与此类似的词语还有“旦日”“翌日”等;而早晨一般称为“朝”。
C.古代王侯的自称词有“孤”“寡人”“朕”等,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辑而成,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2.下列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严谨。“比美”“讽谏”“纳谏”“三赏三变”等内容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B.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与齐威王的善于纳谏也分不开。
C.本文的中心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
D.本文以邹忌与徐公比美的生活小事比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入深,极具说服力。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题目。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其妾曰 其:代词,他的
B.吾妻之美我者 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皆以美于徐公 于:比
D.乃下令 乃:才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家人的赞美和客人的奉承,邹忌没有自我陶醉,而是做了理性的思考,从“治国”中悟出“治家”的道理。
B.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讽谏齐王的三类比,齐威王纳谏后的三赏,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三变化。
C.采用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的特点,文中邹忌是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的。
D.在本文中,邹忌敢于进谏,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忠心臣子;齐威王乐于采纳谏言,是一位开明而明智的君主。
5.下列对文中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A.在公共场所诽谤我,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B.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听到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下等奖赏。
C.在公共场所诽谤我,听到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下等奖赏。
D.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6.填空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 史书(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共 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 》《 》《 》《 》等。这部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 谏: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3)而形貌昳丽 昳丽:
(4)朝服衣冠,窥镜 窥镜: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与:
(6)旦日,客从外来 旦日:
(7)明日徐公来 明日: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
(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 莫:
(10)王之蔽甚矣 蔽:
(11)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市朝:
(12)时时而间进 时时: 间:
(13)期年之后 期年:
二、综合性学习
8.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同学们对邹忌的进谏策略和齐威王的纳谏魄力十分佩服,于是开展了一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请根据课文内容,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
下联:
(2)同学们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如果你是学生代表,你会怎样劝说李校长 (不超过40个字)
(3)受齐王通过不同途径采纳谏言的启发,学校就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向大家征集建议。下面是小明同学建议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修改。
[甲]一、学校应聘请专业人员监管网络,控制学生上网时间,对网络中的有利信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二、学校应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律教育。[乙]三、学校应开展专题教育,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网络。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不合逻辑的语病,应将“ ”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中有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三、名句名篇默写
9.(1) ,受上赏。
(2)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令初下,群臣进谏, 。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用“邹忌修八尺有余, ”描写出邹忌的形象之美。
(5)邹忌从日常家事入手,用自己亲身体验讽劝齐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这样就把治国安邦之道置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出齐威王纳谏成果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句子是: , 。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概括齐王纳谏深远意义的句子是: 。
四、文言文阅读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
【乙】
是犹秋蓬
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①?”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
(选自《说苑·敬慎》)
【注释】①蚤:同“早”。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朝服衣冠 有时朝发白帝
C.窥镜而自视 学而不思则罔
D.臣始为太子之时 康肃笑而遣之
1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邹忌认为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
B.甲文写燕、赵等国朝见齐国,意在表明齐威王纳谏成效显著。
C.乙文写鲁哀侯逃跑到齐国以后,反思了自己“弃国”的原因。
D.乙文鲁哀侯认为秋蓬根“恶”而叶“美”会随时被连根拔起。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是犹秋蓬。
13.中国传统文学注重通过“三”的运用,合理铺设情节,如《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等。请你从甲文中列举两处与“三”相关的情节。
14.在与人交往方面,甲、乙两文带给我们不少启示。请从两文中分别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谈你的感悟。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翻译下列各句。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17.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18.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
【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9.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上书谏寡人者 诽谤者族
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公问其故
C.门庭若市 烨然若神人
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水落而石出者
20.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2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 父 老 除 害 非 有 所 侵 暴 无 恐!
22.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23.【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1.D
2.C
3.D 4.A 5.D
6. 国别体 三十三 画蛇添足 亡羊补牢 狐假虎威 南辕北辙
7.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长,这里指身高 光艳美丽 照镜子 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第二天 次日,第二天 偏爱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没有谁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指责讥刺 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常常,不时 间或、偶然 满一年
8. (1)下联:齐王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2)李校长,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能为学校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那该多好啊! (3)有利 不良 ②引领 引导
9.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门庭若市 而形貌昳丽 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燕、赵、韩、魏闻之 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B 11.A 12.(1)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
(2)这就像秋天的蓬草。 13.示例:三次询问,邹忌询问妻、妾、客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三次回答,妻、妾、客都说邹忌要比徐公美。 14.示例:甲文,齐王接纳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最终使“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启发我们要善于接纳正确的建议及时改正自身的问题。乙文,鲁哀侯不听从劝告,最终逃亡齐国,启发我们做人不能固执己见。
15.①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16.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17.①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
②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意思接近即可) 18.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19.B 20.(1)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2)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21.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22.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23.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