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我心目中的英雄”宣讲会
回归唐宋,
歌古代英雄
寻英雄背影,感英雄情怀。让我们一起仰望那些伟岸的身影,去感受先辈崇高的精神;书写英雄的赞歌,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铭记在心。”
抗美援朝
颂英雄胸怀
护国战争
赞英雄之坚
国共战争
咏英雄之洁
情景再现
诉英雄心声
寻找身边的
平凡英雄
(统编版)五年级
下
让教学更有效
古诗三首
(统编版)五年级
下
www.21cnjy.com
第4课时
一
素养目标
目录
学习活动
二
字词指导
三
四
作业分层
一
素养目标
让教学更有效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会认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
学习活动
闻
官
军
收
河
南
河
北
01
走近诗人,
解读诗题
04
品读“狂喜”,
走进内心
05
表达实践,
升华情感
02
初读古诗,
粗知大意
03
合作互补,
初探情感
06
对比阅读,
整体回顾
回归唐宋
歌古代英雄
任务一
活动一:走近诗人,解读诗题
观看视频
学习任务单一:
1、了解诗人,完成任务单;
2、知晓诗歌的创作背景,完成任务单,能说出
诗题的意思;
3、初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准字音,认读生字,理解全诗蕴含的情感。
走近诗人
快速阅读,完成学习任务单。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主要作品有:《登高》《春望》《春夜喜雨》《望岳》等。
填一填
自由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注意读出节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学习任务单二:
读诗,借助注释,完成任务单,理解诗句和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 蓟北: 涕泪:
满衣裳: 诗句意思: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 愁: 漫卷:
喜欲狂: 诗句意思: 填一填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日: 放歌: 须:
纵酒: 青春: 诗句意思: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从: 巴峡: 巫峡:
襄阳: 洛阳: 诗句意思: 填一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听说
[唐] 杜 甫
黄河
唐朝军队。
黄河以南以北地区,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杜甫听说了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消息。
唐代玄宗末年,爆发了“安史之乱”,蓟北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洛阳,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乡。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叛军投降,朝廷军队收复失地,诗人在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喜讯,欣喜若狂,遂写下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jì
tì
chánɡ
xiānɡ
评一评
读得通顺响亮 ☆
读得有感情、通顺、响亮 ☆☆
读得好,有节奏 ☆☆☆
请同学们对小组朗读进行评价。
有感情朗读古诗完成下面任务单。
大意:身在蜀地时,忽然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泪洒衣衫。
说明喜讯来的突然
写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神情。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和眼泪
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下面来找找诗中的关键词。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欲狂”?
大意: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
激动
直抒胸臆
今义:男子的配偶
古义:
诗人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吗?
诗人写的是想象中返回故乡的路线和情景。
大意: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
时间之迅疾,转瞬之间。
杜甫想到自己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家乡了,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漫卷诗书喜欲狂。
请你在古诗中找一找表现诗人“喜欲狂”的词语或诗句,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品读“狂喜”,走进内心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身在蜀地时,忽然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泪洒衣衫。
眼泪
从“满”字,你感受到什么?发挥想象,杜甫的眼泪会怎么流呢?
想一想,说一说:杜甫是怎样“初闻”到胜利的喜讯的?
杜甫正在吟诗作画,忽然,他听___ __
_______________ ____。
杜甫正在街巷散步,忽然,他看见___ _ ___________ _______。
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欣慰
◎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
◎数年颠沛流离,自己终于可以回归家园
◎回忆多年离乱经历
感慨
痛彻
悲喜交集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一家的愁绪因何而来呢?
《春望》作于失陷后的长安城中,杜甫曾在安史之乱前见证盛唐的繁华,可如今的长安却已满目荒凉——诗人当时的悲痛和忧愁跃然诗中。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
现在你能明白诗人为什么这么高兴了吗?请你用朗读来表达诗人的“喜欲狂”。
诗人泪流满面
卷起书本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欣喜返乡
想象表演,体会“漫卷”
喜
——“愁不在”
——“喜欲狂”
妻子
诗人
漫卷诗书(动作)
你觉得怎样卷诗书才能体现杜甫的狂喜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
怎样唱歌是“放歌”,怎样喝酒才是“纵酒”?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谁和谁作伴?诗人已经还乡了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诗人还没有还乡,但说正好可以和春天作伴返回家乡,表达了作者愉快、轻松的心情。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巴峡
巫峡
襄阳
洛阳
路途遥远
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到襄阳,想象返乡路上的情景去往洛阳方向。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从” “便下”这两个词让人感觉距离并不远,仿佛洛阳就在眼前,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喜悦与归心似箭。
有感情朗读全诗,读出诗人涕泪交集、欣喜若狂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表达实践,升华情感
同学们,如果把杜甫的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剧本,一定很有意思,你想试一试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剧场。
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把古诗改写成短小的剧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剧本
时间: 人物: 地点: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那一场险些摧毁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流寓四川的杜甫听说了这个消息。
杜甫(撩起衣角,擦去满脸的泪水)离开家乡已经好几个年头,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如今唐军收复了蓟北,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这真是大喜之事啊!
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眼含热泪,激动万分,准备启程回家。
接下来剧情将会如何发展呢?请小编剧们发挥想象,开始改写剧本吧!
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诗名
主要内容
表达的情感
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战斗的惨烈,将士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写人民对南宋王朝的期盼。
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想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爱国热情
对南宋统治者无能的悲愤,仍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真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学习任务单:
(学习小游戏):“学以致用之诗林探险大闯关”
第一关:选一选(重点词语赏析)
第二关:猜一猜(古诗文意境赏析)
第三关:填一填(古诗思想内涵理解)
第四关:唱一唱(古诗韵律节奏赏析)
第一关
第
四
关
入 口
第一关
第二关
第
四
关
入 口
猜
一
猜
第一关
第二关
第三关
第
四
关
入 口
第一关
第二关
第三关
第
四
关
第
四
关
入 口
第一关
第二关
第三关
第
四
关
第
四
关
入 口
闯关成功
三
字词指导
让教学更有效
jì
蓟
北
tì
涕
泪
cháng
裳
衣
xiāng
襄
阳
裳
初闻涕泪满衣裳。
多音字
衣裳
裳:指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在的裙子,男女都可以穿。古人一般上衣下裳。
chánɡ
shɑnɡ
现代汉语中的“衣裳”指衣服。
巫
wū
两个“人”不要写得太大,捺变成点
巫山 巫峡
四
作业设计
让教学更有效
作业:
基础性作业:背诵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拓展性作业:搜集作者其他作品。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