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考点诊断查漏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考点诊断查漏卷(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9 08:25:54

文档简介

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
考点诊断查漏卷
学校 姓名 班级 分数
基础知识梳理(35分)
(一)汉字读音与书写(15分)
1. 易错读音判断:在加点字的错误读音下画横线,并在括号内改正。(每题1分,共5分)
(1)掺和(cān) 机杼( zhù) 僧人(sēng) 汤匙(chí) ( )
(2)黄焖鸡(mēn) 肿胀(zhǒng) 嘟囔 (nānɡ) 榛子(zhēn) ( )
(3)正月(zhèng) 万象更新(gēng) 水浒传(zhuàn) 吞咽(yàn) ( )
(4)栖息(xī) 脉脉不得语(mò) 擢素手(zhuó) 藏(zàng)戏 ( )
(5)间(jiān)断 分(fèn)外 正(zhēng)月 迢迢牵牛星(tiáo) ( )
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词语。(每题1分,共10分)
yuán xiāo là bā zhōu jiǎo zi qī xī wū yā
rán fàng biān pào cǎi huì nóng chóu jiàn duàn
词语理解与运用(10分)
词语辨析填空: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每题1分,共5分)
连续 陆续 继续 持续
(1)观众们( )走进剧院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掌声( )了很久才渐渐平息演员们谢幕之后又( )表演了几个精彩的节目。这场演出十分成功,( )举办了多场,场场爆满。
必须 必需
空气和水是人类生存所( )的物质。
( )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顽强 坚强 刚强
他是个性格( )的孩子,面对困难从不退缩。
在恶劣的环境中,小草依然( )地生长着。
我们要学习他那种( )不屈的精神。
爆发 暴发
火山( )时,喷出大量的岩浆和火山灰。
一场暴雨过后,山洪( ),冲毁了不少房屋。
严厉 严格 严肃
(9)老师对我们要求( ),希望我们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神情( )地说:“对待学习,我们要( )认真,不能马虎。”
词语解释:写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每题1分,共5分)
万象更新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随心所欲
能歌善舞
句子改写与仿写(10分)
1. 按要求改写句子:(每题2分,共4分)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改为反问句)
(2)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2.修辞手法判断与运用: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仿写。(每题3分,共6分)
(1)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
仿写:
(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
仿写:
课文内容回顾(30分)
古诗词积累(10分)
诗句默写:根据提示,默写诗句。(每题1分,共5分)
《寒食》中描写长安城里一片迷蒙春色的诗句是“ , ”。
《迢迢牵牛星》中表现织女思念牛郎,涕泪如雨的句子是“ , ”。
《十五夜望月》中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
《石灰吟》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 ”。
《竹石》中体现竹子坚韧不拔精神的诗句是“ , ”。
诗词理解: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寒食》一诗的作者是( )
王建 B. 韩翃 C. 林杰
下列对《迢迢牵牛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这首诗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见的神话传说,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中“盈盈”形容水的清澈,“脉脉”形容人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C. 诗中用“擢”“弄”“流”等动词,生动地描写了织女织布的情景,表现了她的勤劳。
《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的下一句是( )
A. 冷露无声湿桂花 B. 不知秋思落谁家 C. 中庭地白树栖鸦
于谦的《石灰吟》中,“粉骨碎身浑不怕”的下一句是( )
A. 要留清白在人间 B. 烈火焚烧若等闲 C. 千锤万凿出深山
《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劲”意思是( )
A. 坚固 B. 坚强有力 C. 坚硬
(二)课文内容理解(20分)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北京的春节》作者是________,全文按________顺序,描绘了一幅幅________的春节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________与________。
(2)《腊八粥》一文通过对________等人物的描写,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角度细致刻画了腊八粥的美味,表现了八儿一家的________。
(3)《藏戏》一文开头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藏戏的特点,然后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介绍了藏戏。
2. 阅读理解: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回答问题。(每题2分,共10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用“____”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除夕的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现了人们________的情感。
“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表现了除夕________的氛围。
你还知道哪些地方过除夕的习俗?请写一两个。
语文素养拓展(35分)
综合性学习(15分)
传统节日习俗介绍: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传统节日,介绍其独特的习俗。(5分)
节日文化探究:探究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如团圆、祈福、祭祀等,选择一个方面进行阐述。(5分)
节日宣传策划: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策划一个宣传活动,写出活动主题、形式和内容。(5分)
阅读理解(1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在农村,端午节是家乡人比较重视的节日。
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起来。妇女们忙着采摘粽叶,清洗干净后晾干备用。男人们则去集市上采购糯米、红枣、五花肉等食材。孩子们也不闲着,他们帮忙跑腿,或者在一旁好奇地看着大人们准备过节的东西。
端午节那天,天还没亮,母亲就会把我叫醒。她会拿出早早准备好的五彩线,仔细地系在我的手腕和脚踝上,据说这样可以辟邪。然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糯米的软糯、红枣的香甜、五花肉的咸香,交织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
吃完粽子,我们便去参加村里组织的龙舟比赛。河岸两旁站满了人,大家都在为参赛队伍加油助威。随着一声令下,龙舟如离弦之箭般飞驶而出,队员们齐心协力,奋力划桨,水面上溅起了层层水花。比赛现场热闹非凡,呐喊声、鼓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家乡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传承。它承载着我们的记忆,让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家乡的味道。
短文围绕端午节写了哪些事?(3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你从短文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写作(10分) 以“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介绍清楚节日的习俗,表达出自己对这个节日的喜爱之情,不少于400字。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考点诊断查漏卷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汉字读音与书写
1.(1)掺和(cān),应改为“chān”。
(2)黄焖鸡(mēn),应改为“mèn”;嘟囔 (nānɡ),应改为“nang”。
(3)正月(zhèng),应改为“zhēng”。
(4)栖息(xī),应改为“qī”。
(5)间(jiān)断,应改为“jiàn”。
2. 元宵 腊八粥 饺子 栖息 乌鸦 燃放 鞭炮 彩绘 浓稠 间断
(二)词语理解与运用
(1)观众们(陆续)走进剧院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掌声(持续)了很久才渐渐平息,演员们谢幕之后又(继续)表演了几个精彩的节目。这场演出十分成功,(连续)举办了多场,场场爆满。
(2)空气和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3)(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4)他是个性格(刚强)的孩子,面对困难从不退缩。
(5)在恶劣的环境中,小草依然(顽强)地生长着。
(6)我们要学习他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7) 火山(爆发)时,喷出大量的岩浆和火山灰。
(8) 一场暴雨过后,山洪(暴发),冲毁了不少房屋。
(9)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希望我们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神情(严肃)地说:“对待学习,我们要(严肃)认真,不能马虎。”
2. 万象更新(变更) 截然不同(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
张灯结彩(陈设、铺排) 随心所欲(想要) 能歌善舞(擅长)
句子改写与仿写
(1)这难道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吗?
(2)示例:花园里的花真多:有的一律是红色的,有的清一色是粉色的,有的都是黄色的。
2. (1)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拟人)
仿写:苹果穿上了它的红衣裳,这是秋天的馈赠。
(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夸张)
仿写:听到这个好消息,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课文内容回顾
古诗词积累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B
C
B
A
(5)B
课文内容理解
(1)老舍;时间;老北京;温馨;美好
八儿;嗅觉;视觉;味觉;其乐融融
排比;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
(1)中心句:除夕真热闹。活动有:赶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对团圆的重视,对家庭的眷恋
热闹、喜庆
示例:有的地方除夕会守着岁包饺子,在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就寓意新的一年有好运气;还有的地方会在除夕给祖先上香,祈求祖先保佑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
语文素养拓展
综合性学习
示例: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中秋之夜,明月高悬,一家人会团聚在一起,摆上月饼、水果等祭品,对着明月祈福。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美食,有各种口味,象征着团圆。人们一边品尝月饼,一边欣赏明月,享受家庭团聚的欢乐时光。
示例:以春节为例,团圆是春节蕴含的重要文化意义。春节期间,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想尽办法回家与亲人团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共同迎接新的一年。这种团圆不仅是身体的相聚,更是心灵的慰藉,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传承着亲情至上的价值观,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示例 活动主题:“传承传统节日,共赏文化之美” 活动形式:举办传统节日文化展览 活动内容:在展览现场展示不同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传说等知识展板;设置实物展示区,展示与节日相关的物品,如春节的对联、福字,端午节的粽子、香囊等;安排志愿者讲解,让参观者更深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还可以设置互动体验区,如教大家包粽子、写春联等,增加参与感。
阅读理解
短文围绕端午节写了采摘粽叶、采购食材、系五彩线、吃粽子、参加龙舟比赛这些事。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龙舟比作离弦之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龙舟行驶速度之快,表现了比赛现场的激烈和热闹氛围。 3. 从短文中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端午节的喜爱之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以及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珍视。
写作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众多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热闹非凡的春节。
春节前,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大人们忙着采购年货,超市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的购物车里装满了各种美食、新衣和春联。孩子们则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新年的到来,帮忙打扫屋子、贴窗花,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除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有象征年年有余的鱼,有寓意团圆的丸子,每一道菜都饱含着美好的祝福。晚饭后,大家一起守岁,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欢声笑语不断。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鞭炮声便响彻夜空,绚丽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天空,美丽极了!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人们穿上新衣,互相拜年,说着吉祥的话语,祝福彼此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小孩子们还能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寓意着健康成长。
我喜欢春节,不仅因为它有好吃的、好玩的,更因为它让家人团聚,让亲情升温,让整个社会都充满了温暖和欢乐。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我希望春节的传统能够一直传承下去,让这份美好永远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