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植物的呼吸作用》练习题(含解析)苏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2《植物的呼吸作用》练习题(含解析)苏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0 09:1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2《植物的呼吸作用》练习题
【基础练习】
1.把萌发的种子放在密闭的瓶子里一段时间后,将燃烧的蜡烛放进该瓶里,蜡烛熄灭,是因为种子( )
A.呼吸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放出氧 B.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放出二氧化碳
C.光合作用,消耗了氧,放出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放出氧
2.一般卧室里不能摆放过多的植物过夜,这是因为( )
A.植物生长需要营养
B.植物要生长
C.植物要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
D.植物会释放氧气
3.下图表示番茄植株体内有关的生理活动,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则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
B.若该图表示呼吸作用,则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
C.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内两种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动物细胞
B.过程①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C.过程②合成有机物以储存能量
D.过程①和②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有重要意义
5.为验证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中气体的变化,需将绿色植物放在暗处,其原因是在有光的条件下,植物的 影响实验结果。( )
A.吸收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6.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只在种子中 B.只在叶片内 C.只在根系中 D.植物所有的活细胞
7.动物、植物都要进行呼吸。( )
【能力提升】
1.一个密闭的保温箱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保温箱中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2.放置在黑暗处的下述鱼缸中的鱼(鱼、缸大小均相同)最先死去的是( )
A.一缸清水2条鱼
B.一缸清水10条鱼和一部分水藻
C.一缸清水10条鱼
D.一缸清水2条鱼和一部分水藻
3.利用蕨类植物制作的附石盆景,深受人们喜爱。关于它的制作及养护措施,错误的是
A.选用多孔疏松吸水性好的石料
B.移栽蕨类植物时应尽量保护其根部
C.移栽后应大量施肥补充有机物
D.经常给叶面喷水,同时保持环境湿润
4.一粒大豆种子在有光环境中,从萌发到长成8厘米左右的有叶植株。下图中最能反映该过程中其体内有机物含量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5.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我县某初中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选用 (选填“黑色”或“透明”)的塑料袋,目的是避免塑料袋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打开B处的阀门,用手挤压塑料袋(A),发现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 ,表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了 。
(3)为让实验更具有科学性,应增设 。
6.分析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①可以用于探究 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2)装置②可以用于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 。
(3)装置③中塑料袋内壁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
(4)装置④三粒结构完整的种子,放置25℃室内只有刚刚接触水面的种子正常萌发,其他的种子均不能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等环境条件。
(5)装置⑤萌发的种子 作用旺盛,导致瓶中的氧气参与了有机物的分解,被消耗尽了。
(6)装置⑥向装有萌发种子的瓶中注入清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结果表明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 。
【拓展延伸】
1.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1所示连接好装置,关闭阀门a、b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阳光下照射数小时。
③打开阀门a,将透明塑料袋中气体通入甲,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
④打开阀门b,将黑色塑料袋中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⑤取下叶片A、B,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 。
(2)发现叶片A、B所在的塑料袋中有许多的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来源于植物的 (填生理活动)。
(3)步骤④中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该气体来自植物的 (填生理活动),该活动进行的场所是 。
(4)步骤⑤中,若只有A叶片变蓝色,则实验的变量是 ,证明叶片A进行了 (填生理活动),请写出其反应式: 。
(5)小刘同学将2只健康的相似的小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甲、乙玻璃罩中(如图2),甲玻璃罩内不放绿色植物,乙玻璃罩内放一盆绿色植物,并置于黑暗环境中,发现乙中小鼠先死亡。原因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基础练习】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蜡烛熄灭是因为瓶内氧气被消耗,二氧化碳增多,而不是种子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在有光条件下,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种子萌发时一般在暗处,且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本题选 B。
答案:C 解析:植物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卧室里摆放过多植物过夜,会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降低,影响人体健康,而不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营养或要生长等原因,植物在夜间一般不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本题选 C。 3. 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若图表示光合作用,则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若图表示呼吸作用,则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而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 “碳 - 氧平衡”,蒸腾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等,与 “碳 - 氧平衡” 关系不大。所以本题选 C。 4. 答案:D 解析:该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等结构,是植物细胞,不是动物细胞。过程①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过程②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过程①和②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有重要意义。所以本题选 D。
答案:C 解析:在有光的条件下,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验证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中气体的变化,是要检测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等,若有光合作用会干扰实验结果,所以要将绿色植物放在暗处,避免光合作用的影响。吸收作用与该实验目的无关,呼吸作用是实验要研究的,不是要避免的。所以本题选 C。
答案:D 解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所有活细胞中进行的,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不仅仅是种子、叶片或根系,只要是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本题选 D。
答案:√ 解析:动物和植物都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所以动物、植物都要进行呼吸,这句话是正确的。
【能力提升】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正在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保温箱中的氧气含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直至被消耗完,C 选项符合这一变化趋势。A 选项氧气含量不变,B 选项氧气含量增加,D 选项先增加后减少都不符合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实际情况。所以本题选 C。
答案:B 解析:水藻在黑暗处进行呼吸作用,和鱼争夺氧气,一缸清水 10 条鱼和一部分水藻的组合中,鱼和水藻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最多,而清水提供的氧气有限,所以鱼最先死去。A 选项一缸清水 2 条鱼,消耗氧气较少;C 选项一缸清水 10 条鱼,没有水藻争夺氧气;D 选项一缸清水 2 条鱼和一部分水藻,鱼和水藻数量相对较少,消耗氧气也相对较少。所以本题选 B。
答案:C 解析:蕨类植物喜欢阴湿环境,选用多孔疏松吸水性好的石料有利于保持水分和透气;移栽蕨类植物时保护其根部可以提高成活率;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不需要大量施肥补充有机物,施肥过多可能会导致烧苗等问题;经常给叶面喷水,保持环境湿润符合蕨类植物的生长需求。所以本题选 C。
答案:A 解析: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首先要消耗自身储存的有机物来提供能量,所以有机物含量会下降,当长出叶片后,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含量会逐渐增加。B 选项一直下降,C 选项一直上升,D 选项先上升后下降都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本题选 A。
(1)答案:黑色 解析:黑色塑料袋可以避免光线进入,防止塑料袋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会对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检测造成干扰。 (2)答案:浑浊;二氧化碳 解析: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塑料袋,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 (3)答案:对照组 解析:为了让实验更具有科学性,应增设对照组,如设置一个相同的装置,但里面放置的是已死亡的植物,其他条件相同,这样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更准确地证明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导致了实验现象的发生。
(1)答案:二氧化碳 解析:装置①中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与没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对照组相比,可用于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2)答案:氧气 解析:装置②中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会使试管内收集到氧气,能用于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氧气。 (3)答案:蒸腾 解析:装置③中塑料袋内壁的水珠主要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形成的。 (4)答案: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解析:装置④中只有刚刚接触水面的种子正常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水面以上的种子缺少空气)和一定的水分(水面以下的种子缺少空气且水分过多)。 (5)答案:呼吸 解析:装置⑤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消耗瓶中的氧气,导致瓶中的氧气参与了有机物的分解,被消耗尽了。 (6)答案:二氧化碳 解析:装置⑥中向装有萌发种子的瓶中注入清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明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拓展延伸】参考答案
(1)答案: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解析: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让植物在黑暗中通过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后续实验中检测到的淀粉变化才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避免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答案:蒸腾作用 解析:叶片 A、B 所在的塑料袋中有许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来源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将水分散失到体外,遇冷在塑料袋内壁凝结成水珠。
答案: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线粒体 解析:步骤④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该气体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细胞在有氧的条件下,在线粒体中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答案:光;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气 解析:步骤⑤中只有 A 叶片变蓝色,说明 A 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合成了淀粉,B 叶片在黑色塑料袋中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实验的变量是光。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气。
(5)答案:乙玻璃罩内的植物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呼吸作用,和小鼠争夺氧气,导致小鼠先死亡(5)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小鼠争夺氧气,玻璃罩内氧气消耗的快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