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生态安全》练习题(含答案)苏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8《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生态安全》练习题(含答案)苏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0 10:5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生态安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青蛙被人大量捕杀,则一段时间内蝗虫的数量变化将如下图中的哪条曲线所示(  )
A. B.
C. D.
2.中国碗要装中国粮,粮食的安全生产很重要。下列做法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有利的是( )
①在稻田中放养益虫②利用剧毒农药治虫③多施农家肥料④大量捕杀蛇⑤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⑥严禁捕捉青蛙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3.在某与世隔绝的海岛上存在着唯一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下列能正确表示此海岛上乙和丙的数量变化关系的是(实线表示“丙”,虚线表示“乙”)( )
A. B.
C. D.
4.草原上有牛羊食草动物。后来有一群狼来到了这片草,以捕杀这些动物为食,致使牛羊的数量持续减少。一年后,人们发现草原上的牛羊数量趋于稳定,这说明(  )
A.生态系统是很难被破坏的 B.食草动物的繁殖能力很强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食物链断裂后还能恢复
5.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  )
A.各种生物所占的比例相同 B.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恒定不变 D.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6.涟漪湖黄嘴白鹭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淮安涟水,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若大量捕杀鸟类,将破坏其生态平衡。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 )
A.有限的 B.稳定的 C.不变的 D.增强的
7.生态平衡是一种(  )
A.绝对平衡 B.动、植物数量相等的平衡 C.动态平衡 D.永久平衡
8.2022年5月1日起,我国多个海域全面进入休渔期,期间禁止一切捕捞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鱼类与非生物部分组成了海洋生态系统
B.过度捕捞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C.设置休渔期是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
D.禁止捕捞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生物数量不变
9.混交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研究发现,混交林远比单纯林(单一树种的森林)更加稳定。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
A.混交林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B.单纯林的间接使用价值更高
C.混交林能实现能量循环利用 D.单纯林更利于野生动物生存
10.江苏省某生态农业特种养殖基地启用了“稻田养蛙、以蛙护稻、稻蛙共生”的绿色生态种养模式,蛙与稻和谐共存,既可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土壤,又可提高稻米的品质。下列关于“蛙稻共作”种养模式分析正确的是(  )
A.蛙对农田环境要求不高,农药随便用
B.该种养模式形成了一种自然生态系统
C.该种养模式说明蛙和水稻之间存在种内互助
D.蛙的排泄物可作为稻田肥料,助力绿色农业
1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池塘生态系统
12.青头潜鸭是全球仅存1000余只的迁徙鸟类,对栖息地环境要求苛刻。随着生态保护项目的实施,内蒙古黄河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自2023年起陆续观测到一些青头潜鸭,它们的到来说明该地区(  )
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②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③能量循环利用加快 ④食物网复杂性提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以下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A.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B.花鸟虫鱼集市 C.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D.渭河生态景观带
14.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画出了部分生物,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鹰对草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B.该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在一般情况下,草原上各种生物的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D.草的生活受到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15.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这一事实说明(  )
A.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只能一成不变,否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D.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越多越好
二、判断题
16.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
17.生态平衡并不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恒定不变 ( )
1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1)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3)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 )
三、综合题
19.生态农业,方兴未艾,下图为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请据图回答:
(1)流经该生态农场的总能量是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各生物体内的能量贮存在 中,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着 传递,因此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密不可分。
(2)输入到鸭子体内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其能量的去向包括 。
(3)除草剂中的草甘膦会在消费者体内造成富集现象,就上图而言,对 的危害最大。
(4)沼气池中的细菌可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 作用将秸秆转化沼气;秸秆在沼气池中处理成沼渣后肥效提高,这是因为 。
(5)该生态农场中,农民将蘑菇房和蔬菜大棚连通可显著提高蔬菜产量,请分析蔬菜增产的最可能原因是 ,该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具有更高经济效益的原因是 。
(6)该生态农场极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稳定性差,原因是 。
20.互花米草为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目禾本科米草属植物,原产北美洲。互花米草进入我国后,迅速成为滩涂分布面积最广的盐沼植物之一,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下图为除治互花米草的三种方法。请回答问题:
(1)资料中提及的最大分类单位是 。
(2)互花米草入侵湿地生态系统后,扮演的角色是 (填“生产者”或“消费者”)。以上资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3)通过抑制呼吸作用除治互花米草的方法是 ;慎用化学法的原因是除草剂可能会 (答出1点即可)。
(4)生物入侵会破坏其他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措施。防止生物入侵,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做的事情有 (答出1点即可)。
四、资料分析题
21.资料一:日本在2023年8月24日正式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并已完成三批次排放,前三批的累计排放量超过2.3万吨。
资料二:2024年1月29日,在广东汕头的东海岸线上,发现了一头须鲸陨落搁浅。相关专家赶到现场进行勘察,为防止“鲸爆”现象发生,专家进行了放气处理。“鲸爆”是指鲸鱼死亡后,其体内腐败产生的气体累积到一定程度,导致鲸鱼尸体膨胀并最终爆炸的现象。
资料三:据环球网3月5日报道:我国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实现稳中有升。其中大熊猫野外种群从上世纪80年代的约1100只,增长到现在的近1900只。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从40年前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现在的6群、37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加到现在的1万多只。藏羚羊野外种群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6万到7万只,恢复到现在的30多万只。
(1)在资料一中,核污水中含有重金属等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 因素。海洋动物和人通过 直接或间接摄入这些有害物质,对生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科学家预测,日本此次事件造成被污染的海洋生态系统环境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恢复正常,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2)鲸鱼生活在水中,胎生哺乳,体温恒定,用 呼吸。鲸鱼死亡后,体内产生大量腐败气体,主要是由于大量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和其它组织,分解其中的有机物,这些厌氧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的角色是 ,其营养方式为 。
(3)资料三中提到的几种动物中,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类群的是 。请写出该生物与其主要运动方式相适应的特征之一: 。
(4)我国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实现稳中有升与人类的保护离不开关系,保护珍稀濒危生物最有效的措施是 。作为中学生,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么? 。(写出一个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C D A C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B A B
16.正确
17.正确
18. 错误 错误 正确
19.(1) 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有机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3)鸭子
(4) 分解 微生物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5) 蘑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提高蔬菜光合作用强度 物质循环再生
(6)生物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
20.(1)纲
(2) 生产者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3) 水淹法 造成水体污染
(4) 根本 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积极参与相关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生态环境;发现生物入侵现象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21.(1) 非生物 食物链(食物链和食物网) 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2) 肺 分解者 腐生(异养腐生)
(3) 朱鹮 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翼,体表被羽毛,骨骼中空等
(4)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