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教案设计
陈可鲜
教学目标?
1、?以朗读为线,运用释题法串讲诗歌内容--诗歌情感—诗歌气象(重点)
2、?通过赏析颈联领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美感(重难点)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诗人
1、王维的山水诗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有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世界美不可言,试读两首山水诗,品味其诗歌特点。
2、王维的边塞诗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人称“诗佛”,多才多艺,既能书善画,又妙解音律,有《王右丞集》。王维的边塞诗并不多,但《使至塞上》却是许多唐诗边塞题材选本必选的名作。到底这首诗魅力何在?今天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近它。
二、走进诗歌,《使至塞上》魅力何在?
(一)感知《使至塞上》
1、自读诗歌,浅谈感知,?确定《使至塞上》中关于大漠壮美的画面感与苍凉的感情基调(配乐选择A--B)。
2、方法指导----三重读诗法:读通诗歌—读懂作者—读出诗兴
3、读出诗兴:感知五言律师的形式,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和韵律(可采用个别读、小组读、朗读比赛)
4、根据《使至塞上》释题: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要求结合注释,读懂地名与典故,读通诗歌。
A、释题《使至塞上》:根据全诗内容,你读出了什么?
1)使:???在首联中读出人物的身份与任务(单车:使者的代词。属国:是秦汉官名“典属国”的省略,这个官掌管投降归顺的蛮夷部族。因此,“属国”就成为外交官的代词。)
2)至:??在首联和尾联中读到了出使路线和经过?(??长安???居延?????萧关??????燕然)
3)塞上:?读出了边塞苍凉壮丽的环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根据全诗内容,你还读出了什么?
A出使缘由----问边、
B出使心情:?失意
----关键词解读:单车(作者单车出使,到前线视察和慰问边防将士,路过居延城。首二句交代了出使目的和经过的地方。“单车’’指使者轻装简行,随从不多,仪节规格不高。虽然起笔平淡,但失意的情绪已初露端倪)
C、解读颔联:一切景语皆情语,哪些词可以承载诗人在首联就已表露的情感?
----关键词解读:
征蓬:自比
归雁:反衬
描写?“蓬”雁”多喻漂泊在外的游子,诗人身为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紧承第一句,却以“蓬”“雁”自比,说自己深入边塞,有如随风飘去的蓬草,踪迹不定;又好像归去的大雁进入北方的天空。三四两句描绘了塞外的景色,“征蓬”“归雁”,既是写景,又是叙事,自然熨帖,意蕴丰富,写出了诗人单车独骑深入塞地的形象,也传达出作者此时此地的心情,曲折地表现出内心的抑郁和激愤。
5)出示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6)?小结明确: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欲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的居延。天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隐难言的内心情感。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侯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尚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有回味的余地。
二、千古壮观的颈联
带着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初步理解,展开联想和想象
听读录音,请问:你还看到了什么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黄昏落日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与气象。
三、品读诗歌,领略气象
6、《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关键词----直
圆
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字“大”字形容;边塞荒凉,烽火台堪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与坚毅之美。一个“长”字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圆”字,突出了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暖又微带苍茫的感觉。
林黛玉道:“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7、诗人在这联中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因为它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如果要用美术的眼光去作一幅气象雄浑的边塞题材作品,你觉得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表现它的美感?让我们字正腔圆、入情入境地齐声诵读。
1)色彩丰富:黄沙漫漫、广阔无垠的大漠中,黄昏时分,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2)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
3)空间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4)美感小结:
此时这种在路上的美感,又何止美术的“术”字能够表达呢?它结合了旅途的时间与空间,更结合了诗人个体生命对于宇宙大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又怎一个“气象”了得?
四、总结并诵读:无怪苏轼评其诗画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真是非常恰当啊。
1)提出质疑:一二两联是否犯了合掌之病?
唐诗举例:
2)小结:这是诗歌发展阶段中自由的诗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