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最后一次
闻一多
讲
演
1.了解文本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3.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演讲的特点。
学习目标
卑劣( ) 诬蔑( ) 屠杀( )
挑拨离间( )( ) 悲愤( ) 捶击( )
卑鄙( ) 蛮横( ) 恐bù( ) huǐ( )灭
赋yǔ( ) 无chǐ( )
liè
miè
tú
tiǎo
jiàn
fèn
chuí
bǐ
mán
怖
毁
予
耻
预习反馈
晓得(xiǎo):知道、明白的意思。
卑劣(bēi liè):指低下鄙俗;卑鄙恶劣。
屠杀(tú):血腥、野蛮地大批残杀。
卑鄙(bǐ):指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蛮横(mán hèng):粗暴而不讲理。
赋予(fù):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事端,使别人不和。
演讲词, 也叫讲演词、演说词,是指在公众场合就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等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讲话文稿。
它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演讲词具有鼓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等特点。演讲词能够将演讲者的观点、主张等传达给听众,并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文体知识
演讲词有三种类型:
①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②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正确深刻的论点、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③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以“情”来开启听众的心灵。
文体知识
演讲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部分对演讲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结束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演讲词有以下特点:
有的放矢,考虑听众对象。观点集中、鲜明。
理论联系实际。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文体知识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诗集《红烛》;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946年7月17日,毛泽东、朱德同志在唁电中称赞他:“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周恩来同志在悼词中写道:“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杀人者终必覆灭。”
走近作者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对爱国民主运动进行镇压,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闻一多是第二个暗杀对象,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辞严的讲演。
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背景介绍
李公朴先生是著名的民主爱国人士、学者、社会活动家。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呼吁抗战,是著名的抗日救国“七君子”之一。
1942年移居昆明后,从事民主文化活动,宣传抗日救国和民主进步思想。“一二·一”运动中,他毅然站在爱国学生的一边,多次撰文抨击国民党,痛悼烈士。
梳理演讲思路,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3):痛斥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公朴献身精神。
第二部分(4-5):揭露反动派虚弱本质,指明历史规律。
第三部分(6-12):号召昆明青年争取民主和平,表达献身决心。
整体感知
1.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悟读品味
①这种情绪是通过一系列的感叹句和问句传达出来的。
如“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这成什么话?”这些感叹句和问句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愤恨之情。
②作者还使用了感彩分明的贬义词传达情绪。
如“最卑劣最无耻”“毒手”“偷偷摸摸”“暗杀”等以直白的语言痛批反动派的罪行。
悟读品味
2.朗读课文4、5段,演讲者用不同人称的变化,几种称呼有何表达效果?
“我们”表现了演讲者与人民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
“你”“你们”面对面毫无畏惧地向敌人挑战,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他们”流露出对敌人极端愤怒和轻蔑的情绪;
“你们”“我们”相间表达作者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
悟读品味
3.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对李公朴和听众情感态度的句子。用下面的句式说说你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
我找出的是有关李公朴(国民党反动派、昆明人民)的句子,“ ”这句话,运用了 (句式、修辞),表达了作者“ ” 的情感。
这既是一篇声讨国民党反动派的檄文,也是一首赞扬烈士的颂歌。闻一多先生语言短促犀利,措辞激昂慷慨,爱憎分明。挑出喜欢的句子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悟读品味
(1)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2)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3)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感叹句,强烈的痛斥,蔑视之情。
反问句,质问敌人,强烈的愤怒之情。
祈使句。当面命令特务,揭露了反动派虚弱的本质,表现了自己大无畏的精神。
悟读品味
对国民党特务
(4)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反问句。当面责问特务,强烈谴责了反动派的残暴。
(5)你们完了,快完了!
感叹句。揭露了敌人的虚弱本质,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
(6)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反问句。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
悟读品味
(1)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设问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对人民力量的坚信、骄傲,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2)“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为云南人民的光荣斗争历史骄傲,对云南人民的崇敬赞美。
对李公仆和昆明人民
(3)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感叹句,高度赞扬李公仆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献身的精神。
悟读品味
(1)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运用反复和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全句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无耻行径的揭露、鞭挞和批判,表达了对李公朴的赞美和歌颂。
悟读品味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手法。“光明正大”和“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反动派行径的卑劣无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憎恶之情。
(2)“为什么要打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悟读品味
集中表达了闻一多对反动派的愤慨、对民主战士的悼念、对真理的坚定信念以及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
这次激昂慷慨的演讲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主旨探究
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兴讲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主旨探究
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
观点鲜明,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
这篇演讲词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你能说说其中的缘由吗?
句式;人称多变;富有感彩的词语;修辞。
技巧分析
修辞:对比,反复。
人称多变:
“我们”表现了演讲者与人民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
“你、你们”面对面毫无畏惧地向敌人挑战,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他们”流露出对敌人极端愤怒和轻蔑的情绪;
“你们、我们”相间表达作者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
富有感彩的词:
褒义:光荣、宝贵、骄傲、光明;
贬义:无耻、卑劣、卑鄙、疯狂、挑拨离间。
句式:感叹句——情绪激昂,短兵相接;
反问句、设问句——语气凌厉,怒不可遏。
最后一次
闻一多
讲
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