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_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课件】(23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_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课件】(23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9 10:0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目标:
1、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也说明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统一之由: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香港问题的由来
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
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租期99年
清政府的态度:虽被迫签订条约,但始终未承认其合法性,多次试图通过外交谈判收回主权。
民国时期的努力:1941年,国民政府曾提出战后收回香港的主张,但因英国拒绝未果。
澳门问题的由来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1887年,葡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北京条约》,塞进了葡“永驻管理澳门”的条款。
清政府的态度:始终未承认葡萄牙对澳门的主权,多次抗议葡方越界扩张(如 1909年中葡勘界谈判)。
民国时期的努力:1928年,国民政府与葡萄牙签订《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废除1887年条约,但未解决澳门主权问题。
建国前的中国政府关于收回香港的多次努力的失败,说明“弱国无外交”,侵略贪婪成性的殖民主义势力绝对不可能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面前放弃自己掠夺来的既得利益。以殖民掠夺起家,每年从香港攫取巨额利润的英帝国,更不可能突然改变其贪婪本性,同意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的合理合法的要求,洗雪民族耻辱的重担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
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我们要力求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即使使用武力方式解决...问题,...现状也可以不变。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 — 1981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时指出
解决港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有什么结果?
武力解决
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和平解决
有利于顺利回归和统一;有利于港澳台正常发展;更符合人民的心愿。
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构想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前提和基础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的主体地区
港澳台地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中英两国谈判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
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一阶段(1986年6-9 月):葡方初期试图拖延,提出 “以主权换治权” 或延长过渡期,但遭中方拒绝。邓小平明确表态:“澳门问题必须在 20 世纪内解决。”
关键转折(1986年11月):葡萄牙总统苏亚雷斯访华,接受 “1999 年交还澳门” 的时间表。双方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协商具体移交细节。
最终签署:1987年4月13日,中国总理赵紫阳与葡萄牙总理席尔瓦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6月30日下午,在港督府举行的降旗仪式结束后,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手捧英国国旗,神情严肃。
香港回归前的历史时刻
英国国旗被降下
香港警察更换新警徽
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香港正式回归祖国
区旗
区徽
红旗代表祖国,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交接仪式。
区旗
区徽
五星象征国家的统一,莲花代表澳门,三朵白莲花代表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大桥和海水反映澳门的自然环境
历史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材料一: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 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
材料二:漫步在香港街头,从那喜迎回归的一幅幅标语,一串串彩灯,一张张笑脸上,你能强烈地感受到游子归乡的急切心情……巡游总指挥杨毓明先生说:“今天参加巡游的9条巨龙和100只醒狮,取意‘九九归一’,象征着中华民族统一祖国的意志和决心”。
——余玮《荣归——香港回归的前前后后》
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想一想:为什么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原因)
“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以及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英、中葡双方的共同努力
统一之果——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封面专题——香港之死(The Death of Hong Kong)。断言香港在回归后会丧失国际商贸和金融中心的地位,英文会被中文取代,商界会撤离香港,贪污会蔓……“香港未来的发展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完蛋。”
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时候,2007年6月28日,《财富》以《香港未死》为题,以二十五页的篇幅探讨回归十年香港的变化,在正文开头第一句即承认“啊,我们错了”“这座城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充满活力”
请同学们课本67、68页内容,找一找我们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香港和澳门的长期繁荣?香港和澳门繁荣的表现?
措施:
①.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②.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③.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理权。
④.通过《国安法》。
⑤.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
繁荣表现:
①.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
②.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
③.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于2009年12月动工建设。在2017年7月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同年10月24日开通运营。
课后活动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什么?
(2)“MACAU”是在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它的回归得益于什么方针?
(3) 请结合相关史实,谈谈这一方针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起的巨大作用。
(1)歌词中的“MACAU”是指澳门;“母亲”指中国
(2)MACAU在1999年12月20日,回到母亲的怀抱;得益于“一国两制”
(3)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香港、澳门胜利回归,使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课堂小结
港澳历史
遗留问题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
两制
理论
成功
实践
展望
未来
根本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祖国国力增强
祖国团结统一
推动实现
进一步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