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优方案夯实与提高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4.2 产生气体的变化
①知道有一些化学变化会产生气体。
②掌握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反应时的现象。
③知道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并了解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
1.填空题。
(1)小苏打是一种_____________色的、_____________状的细小晶体,白醋是_____________色的、_____________气味的液体。
(2)二氧化碳是一种比空气_____________的气体,我们呼吸时会呼出一部分_____________,它是植物_____________的原料,但如果空气中含量过多就会造成_____________。
(3)地球之所以有如此多样的生命,是因为它的大气层中富含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_____________气。它是由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这一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4)白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的液体,闻上去有一股刺鼻的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正是利用二氧化碳不助燃的特点制造的。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之后产生的新的气体比空气_____________,能使燃烧的蜡烛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1)元元将某种液体和小苏打混合,发现冒出了气泡,那么这种液体( )。
A.一定是白醋 B.可能是白醋 C.一定不是白醋 D.可能是水
(2)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不会产生的现象是( )
A.产生气体 B.杯壁变凉 C.溶液变白 D.发出“哧哧”声
(3)如图所示,袋中的液体和瓶盖内的粉末混合后,能使塑料袋鼓起来的组合是( )。
A.水和小苏打
B.苏打水和食盐
C.白砂糖和白醋
D.苏打水和柠檬酸
(4)课堂上我们做不同液体与固体混合实验时,发现只有一个瓶盖内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其他五个瓶盖内都不会发生变化
B.六个瓶盖内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C.只有瓶盖内产生气体的实验才有意义
D.观察到瓶盖内无明显变化的实验对实验也很有意义
(5)关于物质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变化可能有明显现象,也可能无明显现象
B.只有产生气体才发生了化学变化
C.物质混合在一起就会发生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一定能看到明显现象
3.课堂实验中我们用白醋和小苏打制造二氧化碳,俊希觉得意犹未尽,他想回家自己收集二氧化碳,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俊希找到了小苏打、杯子、玻璃片等,但是没有找到白醋。下列物质中,能代替白醋进行实验的是( )。
A.水 B.浓盐水 C.汽水 D.白酒
(2)俊希将这两种物质在杯子内混合后,发现真的产生了气泡,他连忙盖上玻璃片,接着将燃烧的木条放进玻璃杯内,会看到火焰______________。
(3)俊希又将它们在塑料瓶内混合了一次,这次他用一个气球套在瓶口
(如图所示),过一会儿,他会看到气球______________。
(4)结束后俊希将气球取下来,并扎紧气球口,放手后会看到气球______
________(填“向下沉”或“向上飘”),这说明该种气体______________。
(5)俊希发现汽水没有和小苏打混合也在冒气泡,他猜想这种气体会不会也是二氧化碳呢?于是他将汽水瓶的瓶口也用气球包住,再用力摇晃汽水瓶,收集到了气体,并用燃烧的木条去检验收集到的气体,火焰果然熄灭了。他得出这两种气体都一定是二氧化碳的结论,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下的液体是不是新物质呢?俊希做了以下探究实验,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俊希将一定量的白醋和小苏打在玻璃杯中混合,过一会儿,她看到( ),证明液体中已经没有白醋。
A.小苏打完全消失 B.不再冒气泡
C.杯底有小苏打剩余 D.杯子不再变凉
(2)俊希将液体小心地倒入另一个杯子中,下列做法能证明液体是新物质的为( )。
A.用肉眼观察 B.加入小苏打
C.加入白醋 D.加入小苏打和白醋
(3)实验结束后,俊希上网查阅发现剩余的物质是一种叫醋酸钠的物质。请你推测醋酸钠具有的性质是( )。
A.酸性 B.能溶解在水中
C.腐蚀性 D.会产生二氧化碳
5.泡沫灭火器是一种利用二氧化碳灭火的装置,俊希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制了一个简易灭火器(如图甲所示)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图甲中的白色粉末和液体,老师给出了两种选择,分别是组合A:小苏打溶液和柠檬酸粉末,组合B:白醋和小苏打粉末,到底是哪一种呢? 请你用两种方法加以证明。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这个灭火器时,只需将瓶子翻转(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粉末就会和液体混合,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杯壁变凉了 B.冒出大量气泡
C,听到“哧哧”声 D.以上都会发生
(3)最后灭火实践时,将导管通向火焰上方,我们会看到火焰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这种气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4)俊希说:“老师,这样太麻烦了,我用汽水摇晃后产生的气体也能灭火。”你觉得俊希说得对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堂上,同学们探究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他们发现杯壁会变凉,课后俊希想探究小苏打的量对温度的影响,于是她做了如下实验:
①准备3个不同的杯子,往里面都加入100毫升白醋;
②将不同量的小苏打分别倒入三个杯子,测出杯子的最低温度并记录;
③测量白醋的初始温度并记录。
(1)俊希做实验时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2)俊希记录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别 小苏打用量 白醋用量 初始温度 混合后最低温度
1 4克 100毫升 9℃ 7.5℃
2 8克 100毫升 9℃ 7℃
3 12克 100毫升 9℃ 6.5℃
观察数据,我们发现:在一定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采用了______________法,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什么呢?俊希用小苏打和白醋进行实验,看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如图,一起来揭秘吧!
(1)俊希实验过程中,看到( )。
A.两支蜡烛同时熄灭
B.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
C.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2)蜡烛熄灭,是因为( )。
A.产生的气流太大 B.导管中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C.空气流动把火吹灭了
(3)把导管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会( )。
A.变浑浊 B.无变化 C.不确定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
A.有新物质生成 B.没有新物质生成 C.不确定
(5)从实验现象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比空气( )。
A.轻 B.重 C.无法确定
1.(1)白 粉末 无 有刺激性 (2)重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温室效应 (3)氧 (4)无色 透明 酸味 (5)泡沫灭火器 (6)重 熄灭
2.(1)B[解析]和小苏打混合产生气体的酸性物质有很多,如汽水等,因此可能是白醋,也可能不是白醋。 (2)C[解析]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溶液仍然是无色的。 (3)D[解析]柠檬酸和白醋的性质相同,都具有酸性,遇到苏打水会冒气泡,其他选项的两种物质混合后都不会反应。 (4)D[解析]无明显变化的实验起对比的作用,对实验也很有意义。 (5)A
3.(1)C[解析]白醋是酸性的,汽水也是酸性的,两者性质相似。 (2)立即熄灭 (3)鼓起来了 (4)向下沉 比空气重 (5)不对;证据不足,其他气体可能也有这种性质
4.(1)C[解析]小苏打完全消失,可能白醋有多余;不再冒气泡和杯子不再变凉证明反应结束,有可能是白醋有多余;只有杯底有小苏打剩余才能说明液体中肯定不会有白醋,若有白醋,则会继续反应。
(2)B[解析]加入小苏打,若没有气泡冒出,则证明液体已经不是白醋,而是新物质。
(3)B[解析]它不能和小苏打反应,因此不具有酸性,也没有腐蚀性;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醋酸钠和二氧化碳一起产生,因此醋酸钠本身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最后的液体中有水,说明醋酸钠能溶解在水中。
5.(1)在液体中加入小苏打 ,冒气泡就是组合B,不冒气泡就是组合A打开瓶盖闻一闻,有酸味的液体就是白醋,即组合B(合理即可,如用紫甘蓝等) (2)D (3)立即熄灭不支持燃烧 (4)说得对 ;因为汽水摇晃后产生的气体也是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解析](1)只需区别出液体或者粉末中的一种即可,以液体为例,区别白醋和小苏打溶液时,可以往里面加入小苏打,冒气泡的就是白醋,小苏打和小苏打不会有明显变化,同理,放白醋也可以;另外白醋有酸味,用闻的方法也可以区分;其次用紫甘蓝也可以检验液体的酸碱性。本题的答案不唯一 ,合理即可。(2)产生二氧化碳的变化都是吸热反应,杯壁变凉、冒气泡、发出“哧哧”声都会发生。(3)二氧化碳灭火就是利用了它不支持燃烧的性质。(4)汽水摇晃后,溶解在其中的二氧化碳会大量冒出,也可以灭火。
6.(1)B (2)小苏打用量越多,混合后最低温度越低 (3)对比实验 小苏打用量
7.(1)C (2)B (3)A (4)A (5)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