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全优方案夯实与提高科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5 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全优方案夯实与提高科学(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10 08:5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优方案夯实与提高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4.5 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①知道地球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
②了解大地之下的化学变化,熟悉煤、石油等资源的形成过程。
③了解大气层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1.填空题。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利用太阳能,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转化为自身生长所
需的_____________,并释放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变化。
(2)煤、石油、天然气实际上是储存了亿万年的_____________。
(3)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使大气层中的_____________含量过多,从而发生_____________,引起冰川融化。
(4)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了大量_____________气体,造成气候变化和海水酸化。
(5)生活中常见的燃油、塑料和纤维都是利用_____________通过化学变化生产出来的。
(6)早期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上升和_____________的光合作用有关。
2.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类利用石油生产的是( )。
A.燃油 B.塑料 C.沥青 D.瓷器
(2)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地热能 B.煤炭 C.天然气 D.石油
(3)大气层中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森林火灾的燃烧产生浓烟
C.水的三态循环 D.酸雨的形成
(4)植树造林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植树造林的作用包括( )。
①制造氧气 ②防止水土流失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防止温室效应加剧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矿物是人类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矿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非常软,它不能算矿物 B.只有金矿是最有价值的矿物
C.钻石非常坚硬,它的形成不会发生化学变化
D.矿物的形成需要经历复杂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3.请结合煤的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信息一:我们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形状的煤。
信息二:科学研究证实,在亿万年前,地球上生长着大片茂密的森林。并且科学家们发现,煤一般都位于远古时代森林茂密的地带。
信息三:埋藏的煤大多夹在岩层中,这些岩层都是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煤埋藏在地下也是一层一层的。
信息四:地底深处是一种高温高压且缺氧的环境。
(1)根据以上信息推测,煤极有可能来自( )。
A.远古植物 B.远古生物 C.远古土壤 D.远古岩层
(2)煤的形成过程中需要经历(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D.没有变化
(3)煤的形成需要许多重要的条件,下列不属于煤形成的条件的是( )。
A.高温高压 B.隔绝空气 C.时间很长 D.细菌发酵
(4)煤埋藏在地下是一层一层的,这说明( )。
A.煤的形成是非常迅速的 B.煤的形成经历了不同的时期
C.煤需要岩层分层埋藏才能形成 D.煤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4.如图所示为地球上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得知,大约24亿年前,地球上才开始有了氧气,你推测这个时期地球上可能出现了( )。
A.产氧生物 B.浮游动物 C.天然气 D.人类
(2)煤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植物,此时地球应该是植物非常茂盛的时期,你推测大概在( )年前。
A.24亿 B.20亿 C.10亿 D.3亿
(3)我们知道现在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大约是( )。
A.78% B.21% C.1% D.不到0.1%
(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下列不属于氧气的作用的是( )。
A.供生物体呼吸 B.燃烧需要氧气助燃
C.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D.是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
5.“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低碳生活”呢?
6.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但铁刚开始生锈时现象并不明显。小科组通过查找资料发现:铁生锈时会消耗氧气,于是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装置,装置的密封性都很好,一旦铁丝生锈并消耗氧气,瓶子的气体量会减小,于是右边烧杯中的水就会在导管中上升。
甲 乙 丙 丁
(1)该实验将观察铁丝是否生锈转化成了观察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导管内水面的高度如下表所示:
小组 高度/厘米
2小时 4小时 6小时 8小时 10小时
甲 0 0 0 0 0
乙 0 0 0.1 0.4 1.0
丙 0 0 0 0 0.1
丁 0 0.2 0.7 2.0 5.2
分析表中数据发现,铁丝生锈最快的是丁组,这说明_____________。
(3)我们已经知道铁生锈的条件是有空气和水分。实验中发现丙组第10小时导管内水位也上升了0.1厘米,你觉得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小科发现导管内的水位变化比较小,测量时误差较大,你能帮他想个办法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食盐水的浓度对铁生锈的快慢有影响吗?小科组继续做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
食盐水浓度 1% 3% 5% 7%
开始生锈的时间 10小时 8小时 7小时 5小时
根据实验数据,小科得出“食盐水的浓度越高,铁生锈越快”的结论。你觉得该结论正确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二氧化碳 水 养料 氧气 化学 (2)太阳能 (3)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4)二氧化碳 (5)石油 (6)植物
2.(1)D[解析]瓷器是用黏土煅烧制作的,并不是利用石油生产的。 (2)A
(3)C [解析]呼吸、燃烧、酸雨都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水循环是水的形态变化,没有产生新
物质。 (4)B (5)D
3.(1)A (2)C (3)D[解析]煤是在无氧的环境下形成的,细菌的发酵反而会使植物腐烂无法形成煤。 (4)B[解析]煤分层说明不同时期的植物被埋藏形成了不同时期的煤。
4.(1)A (2)D[解析]题图中植物最茂盛的时期应该是氧气含量最高的时期,大约是3亿年前。
(3)B (4)C [解析]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不是原料。
5.①做宣传者:积极向他人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②做节约的践行者: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③做环保的践行者: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塑料制品,垃圾分类处理,绿色出行等。
6.(1)导管内水面的高度变化 (2)食盐对铁生锈有促进作用/食盐水能加快铁生锈 (3)清水中含有部分(少量)氧气;实验测量时导致的误差等 (4)换用更细的导管 (5)错误,实验只测试了1%-7%浓度的食盐水对铁生锈快慢的影响,只能得出食盐浓度在1%-7%时,食盐水浓度越高,铁生锈越快。其他大于7%的浓度没有实验,所以我们不知道是不是之后也是食盐水浓度越高,铁生锈越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