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新课导入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下来观看视频……
素养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创作背景及文体知识。
2.通过反复朗读训练,从而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重点)
3.合作探究,品析描写莲花特点的语句,并概括莲花所象征的君子的品质。学习本文衬托、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重点)
4.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并联系
当今社会实际,明白君子之志的现实意义。(难点)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读莲·知节奏
任务三 译莲·懂文意
任务四 悟莲·知君子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
务
一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运用到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了解作者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湖南道州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谥号“元公”,著《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
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赞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写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咦?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荷花,还要为它写诗呢?
莲花又称荷花、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
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文体知识
概念
特点
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常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即我们常说的“托物寓意”。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说
字音字形
周敦颐( ) 甚蕃( ) 淤泥( ) 濯清涟 ( ) 亵玩( )
鲜有闻( ) 噫( )
yí
fán
xiǎn
zhuó lián
xiè
yī
yū
读莲·知节奏
任
务
二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运用到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文章朗读
朗读短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爱莲说
周敦颐
平直调(→)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高升调(↗)语速缓慢自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节奏快,赞美的朗读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平直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平直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低降调(↘)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高升调(↗)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低降调(↘)牡丹/之爱,拖长音节读宜乎众/矣。
读出感情、读准节奏
美读涵泳——关注语气
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感叹语气
陈述语气,惋惜之情
疑问语气,概叹之意
感叹语气,鄙视厌弃
指导:读出不同语气,重读缓读标红色字
译莲·懂文意
任
务
三
回顾: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留(名词、古今同义词)
替(词语)
调(语序)
补(省略)
删(多余)
诗文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译 文
只。
多。
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一名潜,字元亮,浔(xú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但不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译 文
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沾染(污秽)。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语气词。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译 文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叹词,表示感慨。
少。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译 文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文言清单
一、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竖立
例句
古义
今义
栽种
二、一词多义
之
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清
形容词,清澈
濯清涟而不妖
形容词,清芬
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加
香远益清
动词,有益处
自以为大有所益
(续表)
远
动词,远播
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名词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2.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四、特殊句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
悟莲·知君子
任
务
四
带着以下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1.找出文中表明作者喜欢莲花的句子,说说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2.写了莲花的哪些特点?表现了莲花的哪些品质
3.莲和菊花、牡丹有什么不同?这三种花相比,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4.为什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
5.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1.找出文中表明作者喜欢莲花的句子,说说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生长环境
体态
风度气质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
香远益清
2.写了莲花的哪些特点?表现了莲花的哪些品质?
予独爱莲 莲的特点 莲的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会被污浊的环境浸染
不因环境的美好而放纵
花柄通达笔直
不旁逸斜出
给周围以有益的影响
洁净且笔直挺立
凛然不可侵犯
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不媚俗,坚守道德
刚直,胸怀坦荡
独立,行为正直
美德广布,德声远播
洁净挺拔,卓尔不群
独立高贵,令人景仰
3.莲和菊花、牡丹有什么不同?这三种花相比,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菊是隐逸者,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4.为什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
菊花凌霜开放
隐士的象征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隐居
他远离污浊的官场、喧嚣的尘世,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根据图片联想古诗】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5.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志洁行廉,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像莲一样“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要有自制力。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
资料链接
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人格
修身:完善自己,行为有规范。
齐家:管理好一个家族,成为宗族的楷模、族人效仿学习的样板。
治国: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古代的诸侯国是要对周王室负责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邦”。
平天下: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
学习文章写法,品析文章语言。
品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结合知识积累,说说课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
2、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又写了菊花和牡丹呢?
3、作者写三种花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1.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莲的形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君子之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志洁行廉,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2.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又写了菊花和牡丹呢?
衬托
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3.《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在写作特色和思想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1)在写作特色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铭》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爱莲说》借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2)两篇文章都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绘。《陋室铭》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等方面由表及里地刻画“陋室”主人的情操;《爱莲说》则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角度来赞美君子的品格。
(3)在思想内容上,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陋室铭》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爱莲说》表现了作者在污浊的世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板书设计
莲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生长环境
外形特点
香气姿态
爱莲说
君子(托物言志)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课堂总结: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请同学们以某种植物为题,采用象征(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短文,写出你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300字)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