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前预习单(原卷版+解析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前预习单(原卷版+解析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9 12:19: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前预习单
◎基础知识
1.字词清单
读准字音 馨(xīn) 苔痕(tái) 鸿儒(hónɡ rú) 调(tiáo)素琴 案牍(dú)调(多音字)diào,组词:调动、调查等;
2.容易写错的字
唯吾德( )
谈笑有( )( )
无( )( )之劳形
何( )之有
3.文言知识清单
①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 )
惟吾德馨( )
②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 )
何陋之有( )
有仙则名( )
卷卷有爷名( )《木兰诗》
③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
苔痕上阶绿(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④文言句式
倒装句:何陋之有( )
⑤成语积累
德艺双馨 惟吾德馨( )
鸿篇巨制 谈笑有鸿儒( )
形影不离 无案牍之劳形( )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 , 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 ”。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 ”。
2.文体知识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特点: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相似。
◎文言文翻译
译文+批注
在《辞源》当中,“陋室”,解释为“简陋的屋子”。《汉语大词典》中“陋室”: 简陋狭小的屋子。《论语 子罕》篇曰: “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此处“陋”是隐僻之义。
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刘禹锡运用短短的八十一字,简单表明自己的志向及修德的方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批注]山水仙龙和陋室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山、水”比喻房屋,“仙、龙”比喻有品德、有才德的人,“不在高”“不在深”暗指“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居室”和“人”的关系也是如此,陋室借道德高尚之士芳名远扬。作者以比兴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惟吾德馨”正是通篇文眼所在。惟吾/德馨,惟/吾德馨,惟吾德/馨,不同断句方式,表达意思不同,可揣摩比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批注]“上”“入”两个拟人化动词用得非常传神,这两个字将静景写活。室外青苔滋长到台阶上来,草色青青映入到门帘,也是碧绿一片,不仅体现了环境的清幽,还体现了刘禹锡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心态平和清净,人与自然合一,既有精神又有情味。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批注]真的有大儒与刘禹锡在一起谈笑畅饮吗?此处和前面的“苔痕上阶绿”不是矛盾了吗?这里的鸿儒和白丁该怎么理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
[批注]引前贤陋室作比,修身养德、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情怀已渗入刘禹锡的骨髓, 成为他思想境界、人生理想的一部分。暗示自己见贤思齐的远大志向,再以圣人之言为据,强调陋室确因德馨而不陋。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说说刘禹锡笔下的陋室具有哪些特点,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文本探究
文中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句中的关键词句来分析。
(1)
(2)
(3)
◎学习写法
1.陋室的环境清幽、交往的人博学贤能、日常生活高雅脱俗,刘禹锡却把自己居住的房子称为“陋室”,你认为“陋室”陋吗?为什么?
陋室不陋,理由如下:
(1)
(2)
(3)
2.陋室不陋,是因为自己的德行高尚。作者借助对陋室的描绘和赞颂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趣,我们把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
◎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学生活动
背诵课文,参照《陋室铭》进行仿写
参考例文:《交友铭》
交友铭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忌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作文铭》
调不在高,跑题不成;文不在华,故事很灵。斯是考试,惟吾心声。标题入眼明,章法属上乘;行间有哲理,立意显高明。能够表忧患,吐真情。无错字之碍眼,无草字之劳形;开篇如画龙,收文有点睛。老师云:小子真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前预习单
◎基础知识
1.字词清单
读准字音 馨(xīn) 苔痕(tái) 鸿儒(hónɡ rú) 调(tiáo)素琴 案牍(dú)调(多音字)diào,组词:调动、调查等;
2.容易写错的字
唯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3.文言知识清单
①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
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
②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有仙则名(动词,出名、有名)
卷卷有爷名(名词,名字)《木兰诗》
③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④文言句式
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陋”)
⑤成语积累
德艺双馨 惟吾德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鸿篇巨制 谈笑有鸿儒(大)
形影不离 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
2.文体知识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特点: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相似。
◎文言文翻译
译文+批注
在《辞源》当中,“陋室”,解释为“简陋的屋子”。《汉语大词典》中“陋室”: 简陋狭小的屋子。《论语 子罕》篇曰: “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此处“陋”是隐僻之义。
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刘禹锡运用短短的八十一字,简单表明自己的志向及修德的方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单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批注]山水仙龙和陋室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山、水”比喻房屋,“仙、龙”比喻有品德、有才德的人,“不在高”“不在深”暗指“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居室”和“人”的关系也是如此,陋室借道德高尚之士芳名远扬。作者以比兴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惟吾德馨”正是通篇文眼所在。惟吾/德馨,惟/吾德馨,惟吾德/馨,不同断句方式,表达意思不同,可揣摩比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批注]“上”“入”两个拟人化动词用得非常传神,这两个字将静景写活。室外青苔滋长到台阶上来,草色青青映入到门帘,也是碧绿一片,不仅体现了环境的清幽,还体现了刘禹锡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心态平和清净,人与自然合一,既有精神又有情味。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说说笑笑的是学部在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拢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批注]真的有大儒与刘禹锡在一起谈笑畅饮吗?此处和前面的“苔痕上阶绿”不是矛盾了吗?这里的鸿儒和白丁该怎么理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
[批注]引前贤陋室作比,修身养德、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情怀已渗入刘禹锡的骨髓, 成为他思想境界、人生理想的一部分。暗示自己见贤思齐的远大志向,再以圣人之言为据,强调陋室确因德馨而不陋。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说说刘禹锡笔下的陋室具有哪些特点,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参考答案]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清幽宁静 ③交往人物 ④日常生活
◎文本探究
文中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句中的关键词句来分析。
(1)“上”“入”二字对仗工整,以动写静,生动传神,突出了陋室环境的生机盎然;一“绿”一“青”,色彩清丽,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幽。由此可感受到主人刘禹锡具有高雅的情趣。
(2)“有鸿儒”与“无白丁”形成对比,表明往来的朋友都是高雅贤德之人,俗话说“知其友者必知其人”,由此可感受到主人刘禹锡是德才兼备的高雅之士。
(3)“可以”两句从正面实写,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无丝竹”两句从反面虚写主人摆脱官场事务后轻松自得的生活。从这几句可感受到刘禹锡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写法
1.陋室的环境清幽、交往的人博学贤能、日常生活高雅脱俗,刘禹锡却把自己居住的房子称为“陋室”,你认为“陋室”陋吗?为什么?
陋室不陋,理由如下:
(1)作者写“山”“水”来引出“陋室”,并与之作类比,表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观点,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理,证明陋室不陋。
(2)作者写“诸葛庐”“子云亭”也是与自己的陋室类比,以古代名贤自况,证明即使身居陋室,只要自己德行高尚,陋室就不陋。最后引用孔子的话,只截取后一句,省略“君子居之”,暗含以“君子”自居之意,巧妙呼应“惟吾德馨”一句,表明因为作者自己的“德馨”,所以陋室不陋。
(3)作者虽身处偏僻荒凉之地,却能安之若素,恬淡悠然;往来的朋友都是志趣相投的鸿儒;日常生活是与好友抚琴、谈古论今、吟诗作对、阅读经书,从这些可以看出作者安贫乐道,情趣高雅,超凡脱俗,高洁傲岸,德行高尚,所以陋室不陋。
类比
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一方的特征,通过联想、推论来对另一方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说理方法。
2.陋室不陋,是因为自己的德行高尚。作者借助对陋室的描绘和赞颂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趣,我们把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志”寄托在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某种事物;托物言志的“志”不仅指感情,还包括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充分证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学生活动
背诵课文,参照《陋室铭》进行仿写
参考例文:《交友铭》
交友铭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忌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作文铭》
调不在高,跑题不成;文不在华,故事很灵。斯是考试,惟吾心声。标题入眼明,章法属上乘;行间有哲理,立意显高明。能够表忧患,吐真情。无错字之碍眼,无草字之劳形;开篇如画龙,收文有点睛。老师云:小子真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