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镇江沈括像和梦溪园沈 括以虫治虫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能自主翻译课文;
3.能举例说明生物防治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了解我国古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 走近作者作品简介自读正音解词译句重点虚词生物防治中心内容关注科学布置作业省略句式走近作者 《梦溪笔谈》全书共30卷,主要记载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被兴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作品简介自读课文,要求:1.给“蝎、喙、钳、穰”等字注音,然后反复读课文。
2.解释“岁、穰”等重点字词的含义,并逐字逐句翻译课文。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蝎 喙
钳 穰xiēhuìqiánráng自读正音解释加点词(1): 1. 庆州界( )
◇方为秋田之害
2.方:( )
3.为:( )
4.秋田:( )
5.之:( )
6.害:( )地域 、范围正当、正在成为秋天田地里的庄稼结构助词,的危害解词译句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1)译: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域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天田地里的庄稼。解释加点词(2):◇其喙有钳
7.其( )
8.喙( )
9.千万蔽地( )
它的本是鸟兽的嘴,这里指虫子的嘴遮蔽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2)译: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中的“狗蝎”,它的嘴上长有钳子,成千上万,遍地都是;解释加点词(3):◇则以钳搏之
10.则 ( )
11.以 ( )
12.之( )
◇悉为两段
13.悉 ( )
14.为( )
于是,就用指“子方虫全,都成为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3)译:他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解释加点词(4):15.旬日( )
16.皆( )
◇岁以大穰
17.岁 ( )
18.以 ( )
19.大穰( )十天全,都年成因,因为庄稼大丰收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4)译: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解释加点词(5):◇其虫旧曾有之
20.其( )
21.旧( )
22.之( )
◇土人谓之“傍不肯”
23.土人( )
24.谓 ( )
25.之( )
那种,这种过去,先前助词,无实义当地的人,本地的人称,叫它,指子方虫的天敌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5)译: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人称它为“傍不肯”。重点虚词1.方为秋田之害( )
2.则以钳搏之( )
3.其虫旧曾有之( )
4.土人谓之“傍不肯” ( )的代“子方虫”助词,无实义它,指“傍不肯”其虫旧曾有之( )那种,这种①则以钳搏之( )
②岁以大穰( )用因,因为(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 )悉为两段。其子方虫省略句式生物防治青蛙捕虫 树林医生 文章记叙了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中心内容袁隆平——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关注科学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
第一颗人造卫星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升空。2013的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布置作业 1.巩固识记本课出现的重要实词与虚词的含义或用法;
2.搜集有关生物防治的例子,为后面的模拟新闻发布会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