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期中学业质量评价06【2025春统编新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解答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语文期中学业质量评价06【2025春统编新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解答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9 14:41:48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06
范围: 第1-3单元
(建议用时: 15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号召同学们走进生活 “学语文”"用语文"。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班长为启动仪式撰写的宣传稿(节选)。请阅读后完成题目。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多少灵秀人物① 滔滔历史长河,积淀多 少文化遗产。如何让恢宏灿烂的中华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② 让 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展现出蓬勃生机 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思考,我们 应高扬语文之帆,破浪向前③
语文是【甲】的师长:从牙牙学语到翻书认字,从稚嫩的朗读到流畅 的吟诵,从语无伦次到出口成章,语文助力了我们的成长。语文又是一 人千面的演员:行走市井,她化身招牌把商品推广;【乙】商场,她遣词造 句把广告打响;【丙】街巷,她装点门楣把对联扮靓……
1. 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
A.① 逗号 ②逗号 ③句号 B.① 分号 ②问号 ③叹号
C.① 分 号 ②逗号 ③叹号 D.①句 号 ②问号 ③句号
2.根据语境,为【甲【乙【丙】处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3 分 )
A.【甲】诲人不倦 【乙】涉猎 【丙】徒步
B.【甲】以身作则 【乙】涉足 【丙】漫步
C.【甲】以身作则 【乙】涉猎 【丙】徒步
D.【甲】诲人不倦 【乙】涉足 【丙】漫步
3.同学们走上街头,搜集到了一些“问题招牌”。请找出下面任意两块招牌中的错别字。(2分)
馄饨”;④中的“罐”应写作“灌”。
4.发现招牌的错别字后,同学们与店主进行了沟通。下面能让对方意识 到问题并乐于接受的一项是( C )(3 分 )
A. 您家招牌中好像有错别字呦!您怎么没注意到呢
B.招牌是店家的脸面。招牌都出错,这可不应该!
C. 您家招牌上这个字错了,应该这样写。您看我说的对吗
D. 您知道招牌对于商家的重要性吗 它就像眼睛对于人一样。
5.小语搜集了以下几则广告语,可是无法将广告语和相关店铺依次对应
起来,请你帮帮他( C )(3 分)
【茶叶店】: 【理发店】: 【文具店】: 【鲜花店】:
①芳蕊溢彩迎佳客,翠叶摇姿送瑞香。
②香氛袅袅盈楼阁,雅趣悠悠漫店堂。
③慧心巧艺添神韵,巧手轻拂展芳华。
④墨染华章诗意涌,笺留妙迹才情添。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6.在星河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里,古代文人将家国情怀藏于诗词歌赋, 他们借诗言志、以文咏情。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 完成相关内容。(6分)
分类 名句
家国情怀 始于己身 修身是成就事业的前提。"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 (《竹里馆》),修身是王维视明月为知己,追求淡泊宁静。
家国情怀 融于乡思 家,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 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悠扬的笛声勾起了游 子无尽的乡思。
家国情怀 心怀天下 为国征战,永怀赤子之心。《木兰诗》中“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两句夸张地写出了木兰千里迢迢奔赴战 场的英姿,表现出她深怀保家卫国责任的使命感。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I(10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你有“红绿灯思维”吗
欧阳晨煜
①在过马路的时候,我们熟悉“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但你是 否思考过,为什么人们会专门选择这两种颜色作为停止和通行的标志呢
②事实上,选用这两种颜色既有物理学原因,又有心理学原因。红 色和绿色的波长比其他颜色更长,更具有穿透力。除此之外,科学家研 究发现,红色具有激发情感的特性,当人们看到红色的时候,大脑会立即 被激活或者发出警报。
③在我们的思维中,也有两盏和红绿灯运行规则一样的灯,它们亮 起来或者暗下来,都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④那是大学课余的时候,我加入了一个我感兴趣的创作小组。每 周,大家都会选定一个主题,各自创作,然后坐在一起,先轮流发言,然后 讨论交流。
⑤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居然有点儿不适应这样的氛围,因为每 当我鼓起勇气站起来读完自己创作的故事后,总会收到几个否定或者质 疑的反馈,然后我的脸上立刻布满乌云,开始一字一句地反驳对方。这 似乎违背了我的初衷,久而久之,我越来越打不起精神,也越来越不愿意 和大家分享我的创作了。
⑥一天,活动结束后,我被社团的老师留了下来,他淡淡地笑着对我
说:“你有没有发现,你每次总是带着一盏红灯来参加活动的。”“什么红 灯 "我不解地问。“每次别人点评你的故事,只要发表略有不同或相反 的观点,你就立马对他亮起一盏红灯,表示出拒绝或者排斥,迫使对方尽 快停下来。”他回忆似的轻轻说了出来。
⑦我听着老师的话,猛然想起前几次的经历,确实如他所说,我顿时 羞红了脸。
⑧“这不能怪你,其实,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有一盏红灯和一盏绿灯。 而依据心理学,当听到外界不同的声音时,人们的本能反应都是迅速开 启思维上的红灯,排斥或拒绝不同的意见,以此来阻挡对方的观点入侵。 就像你走在马路上,远远看到交通灯变红的时候,你就会立刻提高警惕, 停下脚步。”
⑨看我点了点头,老师继续说了下去:“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习
惯性防卫,也被叫作红灯思维。你看,当你每次对别人亮起红灯的时候, 你们的观点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最后只能不欢而散。久而久之, 一 旦遇到与我们思维不同的东西,大脑就会马上调取自己的认知或者经 验,证明别人是错的,人们也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接受新鲜事物,固执己 见。你说这是不是很可怕 ”
⑩“那我该怎么办呢 "我迫不及待地追问。“很简单,你只需要打开 绿灯就好了。”老师爽朗地回答。
①“那怎么样才可以打开绿灯呢 ”老师笑了笑,说:“其实并不难,就 拿每次的小组活动来说,当听到否定自己观点的话,不要急着对别人亮 起红灯,先认真听听对方的观点是否具有合理性或者可以吸收的地方, 然后把这些有意义的部分放在你原来的故事里,试着看能不能把故事变 得更好,更有价值。这个时候,奇妙的绿灯就会在不经意间打开,并且闪
闪发光。你去试试就知道了。”老师鼓励地望向我。
周五晚上,又是一次小组活动。这次,当听到几个不算赞许的评 价时,我沉住气,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意外发现这些意见居然很有价 值,而且解决了我写作时纠结的问题。
③于是,我按照那天听取的观点修改了那篇文章,并且把它投递给 了一家杂志社。没想到,发表了!它成为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自那以后,在面对不同的意见时,我都尝试着轻轻关闭思维上的 红灯,转而开启更温和的、更包容的绿灯。
(选自《知识窗》2024 年第3期,有删改)
7. 通读全文,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3 分 )
A. 面对不同意见时,人们常会开启两种思维:红灯思维或绿灯思维。
B.“红灯思维”是一种封闭型思维,其特点是表现出拒绝或者排斥。
C.“绿灯思维”是一种开放型思维,其特点是接纳不同和拥抱多元。
D. 红灯思维影响交流、阻碍成长,它是少部分人才有的不正常思维。
8.读第①段,说说如何培养绿灯思维。(3分)
示例:一要学会聆听,克服习惯性防卫心理;二要善于接纳,懂得反省; 三要保持“空杯心态”,心中留有位置接受新观点。
9.请用“绿灯思维”处理下面的事情。(任选一项完成)(4分)
事情一:主题班会上,你发言后, 一个同学在下面低声说:“观点不 明确,意思都没说明白。”
事情二:晚上你正在看课外书,妈妈走进来, 一边拿走你的书, 一 边说:“快考试了,不好好复习,尽看些闲书。”
事情三:公路上,你正戴着耳机骑单车, 一位老爷爷拦停你,说: “孩子,快把耳机摘下,不安全。”
示例一:我选事情一,我会先反思自己的观点,等班会结束后,再主动
找低声提意见的同学交流,听取他的建议,修正自己的发言。示例二: 我选事情二,我会先对妈妈表明认真复习的决心,请妈妈放心;再向妈 妈讲述看课外书的益处,获取妈妈的理解和支持。示例三:我选事情 三,我会对老爷爷说:“爷爷,谢谢您的提醒,我以后在公路上骑单车一 定注意安全,您也要注意安全呀。”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题。
老兵的敬礼
张金刚
①2016年6月,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一 队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干部,缓步走向铜像广场。走在队伍中间的 87岁老人智俊信,从迈上广场第一个台阶便慢慢挺起了腰板,加快了脚 步,逐渐走在了队伍最前面。 智俊信昂首挺胸站定在铜像前, 一如青松 般挺拔,整整衣领衣襟,捋捋书包挎带,注目.凝望,举起右手.五指并拢, 向着聂荣臻铜像恭恭敬敬、端端正正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还 是脚下 这片城南庄的土地,还是他可亲可敬的“聂司令员”,还是那个敬礼、那声 报告,可就是这短短十几秒的敬礼、报告,整整跨越了68年。
②虽然聂司令员再也不会亲切地喊他一声“小鬼”,可智俊信依然庄 重敬礼,响亮报告,他坚信,司令员就在跟前,他能听到,肯定能。
③在纪念馆工作的白雪拍下了这伟岸、坚毅、忠诚的背影。当照片 中的老人即将与我面对面时,我竟有些惶恐。我敬重深居闹市、归于平 凡的战斗英雄,敬重等待我的、徐徐展开的革命故事。
④当年谁能想到, 一个穷山沟里的穷小子,能成为聂司令员身边跟 随多年的“小鬼”。这缘分,就起于1941年聂荣臻“三进三出常家渠”。
⑤常家渠,这个曾名不见经传的深山小村,因聂荣臻率万人军队驻 扎于此,与敌人斗智斗勇、突出重围的传奇故事,而名扬天下。在兵荒马 乱与战火硝烟中长大的智俊信,曾跟随任粮贸主任的大哥往常家渠送过 公粮,大哥常讲:“短下什么,也不能短下公粮。聂司令员、子弟兵是为了 咱穷苦百姓打天下!"
⑥受家族4个党员哥哥姐姐的影响,智俊信光荣地于1945 年7月秘 密入党。那年,他16岁。次年10月参军入伍,他成为华北军区三分队 一名战士。那年,他17岁。
⑦曾有小学生问:“您为什么那么小就要当兵 ”智爷爷坚定地说: “你不当兵,我也不当兵,那谁来当兵保卫国家 我虽然只有17岁,但我 有参军报国的决心,有众多和我有一样理想信念的兄弟姐妹。大家团结 起来, 一定能取得胜利!”
⑧这信念支撑、激励着智俊信在战斗的道路上,走得英勇,走得无 畏。参加过的战役惊心动魄,可他讲起来却云淡风轻:“那都是日常!”
⑨1947年1月智俊信被调至晋察冀司令部通讯队后,成为聂司令员身边的通讯战士。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 作为从老区阜平走出来的党员,作为聂司令员身边可靠的战士,1952年 5月,智俊信在华北军区报名顺利获批。抗美援朝期间,他记忆中最惨烈 的是云山战役。
⑩冲锋前,副指导员智俊信对全连 156 名战士说:“打死一个,够本 儿;多打死一个,咱就赚了。死了,咱就是英雄!"一场战役下来,全连只 剩下25人……战役之残酷、之激烈,我全然想象不到,但又能体会得到, 面对凶残的敌人,眼前这位老人的“慈眉善目”也曾无数次“横眉竖目”, 迸射出刚毅的火焰!
硝烟散尽,岁月流转,一切皆成过往,英雄归于平凡。从战场上下 来,智俊信被派往华北军区太原第二速成中学学习。因家中母亲、弟弟有病需要照顾,于1955 年4月转业地方,任罗家湾乡乡长。1958年,智 俊信被调至县农业局农机公司工作,直至 1990 年1月离休。地方工作 35年,智俊信淡忘了自己的功勋,却始终铭记自己是名共产党员,无论干 什么,“都是一心一意,干一行爱一行,哪一行我都不是外行”。
他从岳父手上学得一套正骨手法,经常给慕名而来的患者正骨, 分文不收。有人说:“你私下帮人正骨近40年,少说得有几千人次,每回 收十块钱,也不老少呢!”智俊信严肃地说:“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我有 工资,有离休金,咱可不能钻钱眼儿里。”
13这便是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我永远敬重的英雄。时光荏苒,老了 的是容颜,不老的是对党的情怀与信仰。眼前 93 岁、77年党龄的智俊信 老人,目光澄澈,初心不改,“虽老犹未老也”。
10. 【制作人物履历】为了让观众了解老兵智俊信的人生轨迹,请你根据 文章内容帮老兵智俊信制作一份履历。(4分)
人物履历
人生经历 1941年,随大哥给驻扎在常家渠的聂司令员的军队送公粮 1945年7月,秘密入党① 1946年10月,参军入伍 1947年1月,成为聂司令员身边的通讯战士② 1952年5月,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员,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5年4月,转业地方,任罗家湾乡乡长③ 1958年,被调至县农业局农机公司工作,直至1990年1月离休
人物评价 ④ 战场上,他不惧牺牲、英勇杀敌;转业后,他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乐于助人。
11. 【赏析电影旁白】拍摄组选择了老兵智俊信向聂荣臻铜像敬礼的场景 作为电影的开头,并配以第①段画线句子作为旁白。请你从修辞、描 写、词语运用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对该旁白进行赏析。(3分)
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画面感强,突出老兵智俊信 伟岸、坚毅的形象,表现出对老兵智俊信的敬仰与赞美之情。
12.【剪辑电影内容】导演小文认为第⑦段的情节与文中其他段落的关系不大,可以删去,而编剧小语则认为应保留。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示例:我认为不应该删去。第⑦段呈现了小学生和智俊信的对话内 容,智俊信的话突出了他保卫国家的情怀和决心,使他爱国的形象特 点更加突出。并且本段为后文展示智俊信参加战役、英勇杀敌的行 为作铺垫。
13.【发表观影评论】微电影上线后,许多网友被老兵智俊信的故事打动, 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请你也编辑一段评论,谈谈你从老兵智俊信身 上学到了什么。(要求:结合选文内容,紧扣电影主题)(4分)
示例:战争时期,他不怕牺牲,英勇无畏;和平年代,他淡忘功勋,积极 参与国家建设,无私帮助他人。他始终保持着对党和国家的情怀与 信仰,他是真正的英雄。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首先我们应该向老兵 致敬,铭记老兵的事迹与功勋;其次,我们应该学习智俊信老人的优 秀品质,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心怀祖国,乐于助人;最后,我们应该树立坚 定理想信念,学好自身本领,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意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题。
稻 田
[ 唐 ] 韦 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①,极目连云程桠②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注】①前陂(bēi): 前面的池塘。②程桠(bà yà):水稻的别称。
14.下面是小语和小文对这首诗的讨论,请你根据他们的对话,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4分)
小语:这首写景诗,用远近结合的方式,描画了一幅极其优美恬淡的水田风光图。
小文:是的。描写的近景有“绿波春浪”的池塘和 一 望无际的 肥美的水稻 (1分),描写的远景有烟云和 鹭 鹚 (1分)。我觉得 这首诗歌的用词特别传神,我们欣赏欣赏。
小语:好的!你看"破烟来入画屏飞"中的"飞"字就特别传神。
小文:嗯嗯!这个"飞"字写出了 白鹭冲破烟云飞翔的样子,使得画面富有动感,表现了水田风光的生机盎然,也表达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①乎 ”王 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②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 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 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择善学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大忌,莫逾 自厌④,盍⑤改之乎 "”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 之坐右,以昭炯戒⑥。”
(选自《李生论善学者》,有删改)
【注】①信:言语真实。②志:记住。③还(xuán): 立即。④厌:满足。⑤盍:何 不。⑥ 炯戒:明显的警戒。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 )(3 分 )
A.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中的“而”和“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中的 “而”用法相同。
B. 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王生不说”和“李生说之曰”中的两个“说” 字,意义不一样。
C. 由成语“多多益善”可类推“王生益愠”的“益”为“更加”的意思。
D.《古代汉语词典》中“故”的义项有:①缘故,原因;②旧;③故意;④ 死亡。“李生故寻王生”中的“故”应该是“故意”的意思。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意思。(3分)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
17.参照示例,为“盍改之乎”设计朗读脚本。(4分)
示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邪”应重读。“岂”是难道的意思,表示反问语气,朗读时应神态严肃,语气坚决,要读出孙权对吕蒙推托不愿读书的强烈不满和责备;句末语气词“邪”,朗读时应语调上扬,表现出孙权对吕蒙寄予着厚望。
盍改之乎
朗读设计:“盍”“乎”应该重读。“盍”是何不的意思,表示反问语 气,朗读时应该神态严肃,语气坚决,要读出李生对王生学习自满的 不满与责备;句末语气词“乎”,朗读时应语调上扬,表现出李生对王 生寄予着厚望。
18.每次的内容背记,小翼总能得到表扬。但是一旦题型发生改变,他就 不能将背记的知识灵活运用。老师善意提醒他学习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小翼听后很不高兴。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小翼要从哪些方面 进行改善,才能成为一个“善学者” (4分)
示例:①在背记的同时应加强理解,有自己的思考;②积极地听取他 人意见,谦虚地向他人请教。(每点2分)
(四)名著阅读(8分)
19.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回顾本学期读过的名著,班级拟开展“我与名著”主题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 分 )
(1)补全小说封面
以下是某出版社设计的《骆驼祥子》的封面,请你帮忙补充
整。(只填右边的文字介绍即可)(2分)
京味白话文小说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① 老舍 著。“京味小说”最具代表 性的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 “② 人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读 《骆驼祥子》,可以体味小人物的无奈与孤独,苍凉与怅然。
(2)解读小说插图
读书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两幅插图,请你仿照示例,为 图二配一段说明文字。(2分)
制 上 - 事 楼
北平兵荒马乱的时候,祥 子照样出去拉车。为了多 挣两块钱,他冒险把车拉 到清华,途中连车带人被 十来个兵捉了去。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灭 了 。 示例:祥子在茶馆等候曹先生的时候,遇到饿得晕倒的老车夫老马。 祥子买了十个羊肉馅包子给老马 和他的孙子小马儿。老马爷孙俩的命运深深影响了祥子,他隐约感到自己即使买上车仍然没有好日子过。
(3)评价小说人物
阅读《骆驼祥子》后,你如何理解封面上“小人物的无奈与孤 独”的含义 请结合小说相关情节,从祥子、虎妞两个小人物中任 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4分)
示例一 :祥子的无奈与孤独。祥子身处社会底层,每天努力拉车, 但社会的残酷与不公,却让他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境,付出与回 报的巨大反差让祥子尝尽生活的无奈。祥子有理想,有追求,但 他的理想与追求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支 持,使他的心灵倍感孤独。生活的无奈和内心的孤独加速了祥子
理想的破灭,使祥子彻底放弃了与命运的抗争,成为一具行尸走 肉。示例二:虎妞的无奈与孤独。虎妞是孤独的:在家庭中,父亲 自私冷酷,并不真正关爱她;在婚姻中,她表达爱的方式不能被祥 子接受,她从未得到过祥子的爱;在生活中,除了小福子,她没有 谈得来的人,哪怕是和小福子也没有真正的友谊。同时,虎妞也 是无奈的:为治理人和车厂,她直到三十七八岁才无奈嫁给祥子; 为嫁给祥子,她又无奈与父亲决裂。这些孤独与无奈最终导致了 虎妞的悲剧命运。
三、写作(50 分 )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对于“习”字的本义和三个延伸义,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 请结 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文意;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④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材料作文。题目要求围绕“习”字的本义及其三 个延伸义联想与感悟,结合个人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进行写作。首先, 审题立意上,我们需要明确“习”字的本义是“鸟屡次飞翔”,这象征着 坚持不懈和不断尝试的精神。三个延伸义则从三个方面给出了更丰 富的解释,体现了“习”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在选材 构思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学习经历:结合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如复习、练习的过程,阐述 “习”字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可以讲述一次通过反复练习而掌握某项 技能或某个知识的经历,强调“学过后再温习,反复地学,使熟练”的 重要性。
生活习惯:从生活习惯的角度,探讨“习”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体 现。可以描述自己如何养成某个好习惯,如早睡早起、坚持锻炼等, 并阐述这些习惯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可以将“习”字的含义升华,表达自己对坚持 不懈、勤奋好学的理解。也可以强调“习”字所蕴含的积极向上、不断 进取的精神,并鼓励读者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在具体写作时,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语言的流畅与生 动,以及观点的明确与深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7张PPT)
统编2024七下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人教2024版七下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06
范围:第1-3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21世纪载言
www.21cny.com
己1总纪教肩

2世有
W,27GG⊙
21世纪载言
山山山.
:
1总纪教肩
2他有
W,27GG⊙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
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
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
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
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
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
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
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号召同学们走进生活
“学语文”“用语文”。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班长为启动仪式撰写的宣传稿(节选)。请阅读后完成题目。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多少灵秀人物①
滔滔历史长河,积淀多
少文化遗产。如何让恢宏灿烂的中华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②

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展现出蓬勃生机?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思考,我们
应高扬语文之帆,破浪向前③
语文是【甲】的师长:从牙牙学语到翻书认字,从稚嫩的朗读到流畅
的吟诵,从语无伦次到出口成章,语文助力了我们的成长。语文又是一
人千面的演员:行走市井,她化身招牌把商品推广;【乙】商场,她遣词造
句把广告打响;【丙】街巷,她装点门楣把对联扮靓…/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下语文期中测试06
范围: 第1-3单元
(建议用时: 15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号召同学们走进生活 “学语文”"用语文"。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班长为启动仪式撰写的宣传稿(节选)。请阅读后完成题目。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多少灵秀人物① 滔滔历史长河,积淀多 少文化遗产。如何让恢宏灿烂的中华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② 让 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展现出蓬勃生机 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思考,我们 应高扬语文之帆,破浪向前③
语文是【甲】的师长:从牙牙学语到翻书认字,从稚嫩的朗读到流畅 的吟诵,从语无伦次到出口成章,语文助力了我们的成长。语文又是一 人千面的演员:行走市井,她化身招牌把商品推广;【乙】商场,她遣词造 句把广告打响;【丙】街巷,她装点门楣把对联扮靓……
1. 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
A.① 逗号 ②逗号 ③句号 B.① 分号 ②问号 ③叹号
C.① 分 号 ②逗号 ③叹号 D.①句 号 ②问号 ③句号
【解析】“泱泱中华大地,孕育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积淀多 少文化遗产”是并列的分句,二者之间用分号隔开;“如何让……让 ……生机”是连续发问,二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我们要高扬语文之 帆,破浪向前”是感叹句,句末用叹号。
2.根据语境,为【甲【乙【丙】处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3 分 )
A.【甲】诲人不倦 【乙】涉猎 【丙】徒步
B.【甲】以身作则 【乙】涉足 【丙】漫步
C.【甲】以身作则 【乙】涉猎 【丙】徒步
D.【甲】诲人不倦 【乙】涉足 【丙】漫步
【解析】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以身作则:用自己的 行动做出榜样。根据“师长”的提示可知,【甲】处选“诲人不倦”恰 当。涉猎:粗略地阅读。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根据“商 场”的提示可知,【乙】处选“涉足”恰当。徒步:步行。漫步:没有目 的而悠闲地走。根据“街巷”的提示可知,【丙】处选“漫步”恰当。
3.同学们走上街头,搜集到了一些“问题招牌”。请找出下面任意两块招牌中的错别字。(2分)
【解析】①中的“霄”应写作“宵";②中的“俱”应写作“具”;③中的“混 沌”应写作“馄饨”;④中的“罐”应写作“灌”。
4.发现招牌的错别字后,同学们与店主进行了沟通。下面能让对方意识 到问题并乐于接受的一项是( C )(3 分 )
A. 您家招牌中好像有错别字呦!您怎么没注意到呢
B.招牌是店家的脸面。招牌都出错,这可不应该!
C. 您家招牌上这个字错了,应该这样写。您看我说的对吗
D. 您知道招牌对于商家的重要性吗 它就像眼睛对于人一样。
【解析】A.用了“好像有”这种不太确定的语气,而且“您怎么没注意 到呢”可能会让店主感到被指责,不太容易被接受。 B. 语气较为严 厉,直接批评了店家的错误,可能会让店主感到不舒服,不太愿意接 受。C. 直接而礼貌地指出了错别字的问题,同时提供了正确的写 法,让店主能够立刻明白问题并改正。语气友好,同时也尊重了店 主的面子,易于接受。D. 虽然强调了招牌的重要性,但并没有直接 指出错别字的问题,店主无法立即意识到问题所在。
5.小语搜集了以下几则广告语,可是无法将广告语和相关店铺依次对应
起来,请你帮帮他( C )(3 分)
【茶叶店】: 【理发店】: 【文具店】: 【鲜花店】:
①芳蕊溢彩迎佳客,翠叶摇姿送瑞香。
②香氛袅袅盈楼阁,雅趣悠悠漫店堂。
③慧心巧艺添神韵,巧手轻拂展芳华。
④墨染华章诗意涌,笺留妙迹才情添。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解析】①中的“芳蕊”指的是芬芳的花蕊,“翠叶”指的是翠绿色的叶 子。对应【鲜花店】。②中的“香氛袅袅”指茶的香气蒸腾。对应【茶 叶店】。③中的“巧艺”“巧手”指理发技艺之精湛。对应【理发店】。
④中的“墨染华章”“笺留妙迹”展现文学艺术才华。对应【文具店】。
6.在星河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里,古代文人将家国情怀藏于诗词歌赋, 他们借诗言志、以文咏情。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 完成相关内容。(6分)
分类 名句
家国情怀 始于己身 修身是成就事业的前提。"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 (《竹里馆》),修身是王维视明月为知己,追求淡泊宁静。
家国情怀 融于乡思 家,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 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悠扬的笛声勾起了游 子无尽的乡思。
家国情怀 心怀天下 为国征战,永怀赤子之心。《木兰诗》中“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两句夸张地写出了木兰千里迢迢奔赴战 场的英姿,表现出她深怀保家卫国责任的使命感。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I(10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你有“红绿灯思维”吗
欧阳晨煜
①在过马路的时候,我们熟悉“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但你是 否思考过,为什么人们会专门选择这两种颜色作为停止和通行的标志呢
②事实上,选用这两种颜色既有物理学原因,又有心理学原因。红 色和绿色的波长比其他颜色更长,更具有穿透力。除此之外,科学家研 究发现,红色具有激发情感的特性,当人们看到红色的时候,大脑会立即 被激活或者发出警报。
③在我们的思维中,也有两盏和红绿灯运行规则一样的灯,它们亮 起来或者暗下来,都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④那是大学课余的时候,我加入了一个我感兴趣的创作小组。每 周,大家都会选定一个主题,各自创作,然后坐在一起,先轮流发言,然后 讨论交流。
⑤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居然有点儿不适应这样的氛围,因为每 当我鼓起勇气站起来读完自己创作的故事后,总会收到几个否定或者质 疑的反馈,然后我的脸上立刻布满乌云,开始一字一句地反驳对方。这 似乎违背了我的初衷,久而久之,我越来越打不起精神,也越来越不愿意 和大家分享我的创作了。
⑥一天,活动结束后,我被社团的老师留了下来,他淡淡地笑着对我
说:“你有没有发现,你每次总是带着一盏红灯来参加活动的。”“什么红 灯 "我不解地问。“每次别人点评你的故事,只要发表略有不同或相反 的观点,你就立马对他亮起一盏红灯,表示出拒绝或者排斥,迫使对方尽 快停下来。”他回忆似的轻轻说了出来。
⑦我听着老师的话,猛然想起前几次的经历,确实如他所说,我顿时 羞红了脸。
⑧“这不能怪你,其实,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有一盏红灯和一盏绿灯。 而依据心理学,当听到外界不同的声音时,人们的本能反应都是迅速开 启思维上的红灯,排斥或拒绝不同的意见,以此来阻挡对方的观点入侵。 就像你走在马路上,远远看到交通灯变红的时候,你就会立刻提高警惕, 停下脚步。”
⑨看我点了点头,老师继续说了下去:“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习
惯性防卫,也被叫作红灯思维。你看,当你每次对别人亮起红灯的时候, 你们的观点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最后只能不欢而散。久而久之, 一 旦遇到与我们思维不同的东西,大脑就会马上调取自己的认知或者经 验,证明别人是错的,人们也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接受新鲜事物,固执己 见。你说这是不是很可怕 ”
⑩“那我该怎么办呢 "我迫不及待地追问。“很简单,你只需要打开 绿灯就好了。”老师爽朗地回答。
①“那怎么样才可以打开绿灯呢 ”老师笑了笑,说:“其实并不难,就 拿每次的小组活动来说,当听到否定自己观点的话,不要急着对别人亮 起红灯,先认真听听对方的观点是否具有合理性或者可以吸收的地方, 然后把这些有意义的部分放在你原来的故事里,试着看能不能把故事变 得更好,更有价值。这个时候,奇妙的绿灯就会在不经意间打开,并且闪
闪发光。你去试试就知道了。”老师鼓励地望向我。
周五晚上,又是一次小组活动。这次,当听到几个不算赞许的评 价时,我沉住气,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意外发现这些意见居然很有价 值,而且解决了我写作时纠结的问题。
③于是,我按照那天听取的观点修改了那篇文章,并且把它投递给 了一家杂志社。没想到,发表了!它成为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自那以后,在面对不同的意见时,我都尝试着轻轻关闭思维上的 红灯,转而开启更温和的、更包容的绿灯。
(选自《知识窗》2024 年第3期,有删改)
7. 通读全文,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3 分 )
A. 面对不同意见时,人们常会开启两种思维:红灯思维或绿灯思维。
B.“红灯思维”是一种封闭型思维,其特点是表现出拒绝或者排斥。
C.“绿灯思维”是一种开放型思维,其特点是接纳不同和拥抱多元。
D. 红灯思维影响交流、阻碍成长,它是少部分人才有的不正常思维。
【解析】根据第⑧段可知,该项的说法不符合文意。
8.读第①段,说说如何培养绿灯思维。(3分)
示例:一要学会聆听,克服习惯性防卫心理;二要善于接纳,懂得反省; 三要保持“空杯心态”,心中留有位置接受新观点。
9.请用“绿灯思维”处理下面的事情。(任选一项完成)(4分)
事情一:主题班会上,你发言后, 一个同学在下面低声说:“观点不 明确,意思都没说明白。”
事情二:晚上你正在看课外书,妈妈走进来, 一边拿走你的书, 一 边说:“快考试了,不好好复习,尽看些闲书。”
事情三:公路上,你正戴着耳机骑单车, 一位老爷爷拦停你,说: “孩子,快把耳机摘下,不安全。”
示例一:我选事情一,我会先反思自己的观点,等班会结束后,再主动
找低声提意见的同学交流,听取他的建议,修正自己的发言。示例二: 我选事情二,我会先对妈妈表明认真复习的决心,请妈妈放心;再向妈 妈讲述看课外书的益处,获取妈妈的理解和支持。示例三:我选事情 三,我会对老爷爷说:“爷爷,谢谢您的提醒,我以后在公路上骑单车一 定注意安全,您也要注意安全呀。”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题。
老兵的敬礼
张金刚
①2016年6月,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一 队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干部,缓步走向铜像广场。走在队伍中间的 87岁老人智俊信,从迈上广场第一个台阶便慢慢挺起了腰板,加快了脚 步,逐渐走在了队伍最前面。 智俊信昂首挺胸站定在铜像前, 一如青松 般挺拔,整整衣领衣襟,捋捋书包挎带,注目.凝望,举起右手.五指并拢, 向着聂荣臻铜像恭恭敬敬、端端正正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还 是脚下 这片城南庄的土地,还是他可亲可敬的“聂司令员”,还是那个敬礼、那声 报告,可就是这短短十几秒的敬礼、报告,整整跨越了68年。
②虽然聂司令员再也不会亲切地喊他一声“小鬼”,可智俊信依然庄 重敬礼,响亮报告,他坚信,司令员就在跟前,他能听到,肯定能。
③在纪念馆工作的白雪拍下了这伟岸、坚毅、忠诚的背影。当照片 中的老人即将与我面对面时,我竟有些惶恐。我敬重深居闹市、归于平 凡的战斗英雄,敬重等待我的、徐徐展开的革命故事。
④当年谁能想到, 一个穷山沟里的穷小子,能成为聂司令员身边跟 随多年的“小鬼”。这缘分,就起于1941年聂荣臻“三进三出常家渠”。
⑤常家渠,这个曾名不见经传的深山小村,因聂荣臻率万人军队驻 扎于此,与敌人斗智斗勇、突出重围的传奇故事,而名扬天下。在兵荒马 乱与战火硝烟中长大的智俊信,曾跟随任粮贸主任的大哥往常家渠送过 公粮,大哥常讲:“短下什么,也不能短下公粮。聂司令员、子弟兵是为了 咱穷苦百姓打天下!"
⑥受家族4个党员哥哥姐姐的影响,智俊信光荣地于1945 年7月秘 密入党。那年,他16岁。次年10月参军入伍,他成为华北军区三分队 一名战士。那年,他17岁。
⑦曾有小学生问:“您为什么那么小就要当兵 ”智爷爷坚定地说: “你不当兵,我也不当兵,那谁来当兵保卫国家 我虽然只有17岁,但我 有参军报国的决心,有众多和我有一样理想信念的兄弟姐妹。大家团结 起来, 一定能取得胜利!”
⑧这信念支撑、激励着智俊信在战斗的道路上,走得英勇,走得无 畏。参加过的战役惊心动魄,可他讲起来却云淡风轻:“那都是日常!”
⑨1947年1月智俊信被调至晋察冀司令部通讯队后,成为聂司令员身边的通讯战士。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 作为从老区阜平走出来的党员,作为聂司令员身边可靠的战士,1952年 5月,智俊信在华北军区报名顺利获批。抗美援朝期间,他记忆中最惨烈 的是云山战役。
⑩冲锋前,副指导员智俊信对全连 156 名战士说:“打死一个,够本 儿;多打死一个,咱就赚了。死了,咱就是英雄!"一场战役下来,全连只 剩下25人……战役之残酷、之激烈,我全然想象不到,但又能体会得到, 面对凶残的敌人,眼前这位老人的“慈眉善目”也曾无数次“横眉竖目”, 迸射出刚毅的火焰!
硝烟散尽,岁月流转,一切皆成过往,英雄归于平凡。从战场上下 来,智俊信被派往华北军区太原第二速成中学学习。因家中母亲、弟弟有病需要照顾,于1955 年4月转业地方,任罗家湾乡乡长。1958年,智 俊信被调至县农业局农机公司工作,直至 1990 年1月离休。地方工作 35年,智俊信淡忘了自己的功勋,却始终铭记自己是名共产党员,无论干 什么,“都是一心一意,干一行爱一行,哪一行我都不是外行”。
他从岳父手上学得一套正骨手法,经常给慕名而来的患者正骨, 分文不收。有人说:“你私下帮人正骨近40年,少说得有几千人次,每回 收十块钱,也不老少呢!”智俊信严肃地说:“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我有 工资,有离休金,咱可不能钻钱眼儿里。”
13这便是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我永远敬重的英雄。时光荏苒,老了 的是容颜,不老的是对党的情怀与信仰。眼前 93 岁、77年党龄的智俊信 老人,目光澄澈,初心不改,“虽老犹未老也”。
10. 【制作人物履历】为了让观众了解老兵智俊信的人生轨迹,请你根据 文章内容帮老兵智俊信制作一份履历。(4分)
人物履历
人生经历 1941年,随大哥给驻扎在常家渠的聂司令员的军队送公粮 1945年7月,秘密入党① 1946年10月,参军入伍 1947年1月,成为聂司令员身边的通讯战士② 1952年5月,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员,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5年4月,转业地方,任罗家湾乡乡长③ 1958年,被调至县农业局农机公司工作,直至1990年1月离休
人物评价 ④ 战场上,他不惧牺牲、英勇杀敌;转业后,他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乐于助人。
11. 【赏析电影旁白】拍摄组选择了老兵智俊信向聂荣臻铜像敬礼的场景 作为电影的开头,并配以第①段画线句子作为旁白。请你从修辞、描 写、词语运用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对该旁白进行赏析。(3分)
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画面感强,突出老兵智俊信 伟岸、坚毅的形象,表现出对老兵智俊信的敬仰与赞美之情。
12.【剪辑电影内容】导演小文认为第⑦段的情节与文中其他段落的关系不大,可以删去,而编剧小语则认为应保留。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示例:我认为不应该删去。第⑦段呈现了小学生和智俊信的对话内 容,智俊信的话突出了他保卫国家的情怀和决心,使他爱国的形象特 点更加突出。并且本段为后文展示智俊信参加战役、英勇杀敌的行 为作铺垫。
13.【发表观影评论】微电影上线后,许多网友被老兵智俊信的故事打动, 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请你也编辑一段评论,谈谈你从老兵智俊信身 上学到了什么。(要求:结合选文内容,紧扣电影主题)(4分)
示例:战争时期,他不怕牺牲,英勇无畏;和平年代,他淡忘功勋,积极 参与国家建设,无私帮助他人。他始终保持着对党和国家的情怀与 信仰,他是真正的英雄。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首先我们应该向老兵 致敬,铭记老兵的事迹与功勋;其次,我们应该学习智俊信老人的优 秀品质,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心怀祖国,乐于助人;最后,我们应该树立坚 定理想信念,学好自身本领,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意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题。
稻 田
[ 唐 ] 韦 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①,极目连云程桠②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注】①前陂(bēi): 前面的池塘。②程桠(bà yà):水稻的别称。
【参考译文】碧绿的池水涟漪填满前面的池塘,极目远望无边的稻田 里稻禾长势喜人。更有数不尽的白鹭自由翱翔,穿过云烟飞入一 幅天然 的彩色画屏。
14.下面是小语和小文对这首诗的讨论,请你根据他们的对话,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4分)
小语:这首写景诗,用远近结合的方式,描画了一幅极其优美恬淡的水田风光图。
小文:是的。描写的近景有“绿波春浪”的池塘和 一 望无际的 肥美的水稻 (1分),描写的远景有烟云和 鹭 鹚 (1分)。我觉得 这首诗歌的用词特别传神,我们欣赏欣赏。
小语:好的!你看"破烟来入画屏飞"中的"飞"字就特别传神。
小文:嗯嗯!这个"飞"字写出了 白鹭冲破烟云飞翔的样子,使得画面富有动感,表现了水田风光的生机盎然,也表达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①乎 ”王 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②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 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 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择善学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大忌,莫逾 自厌④,盍⑤改之乎 "”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 之坐右,以昭炯戒⑥。”
(选自《李生论善学者》,有删改)
【注】①信:言语真实。②志:记住。③还(xuán): 立即。④厌:满足。⑤盍:何 不。⑥ 炯戒:明显的警戒。
【参考译文】王生爱好学习,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 “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真的吗 ”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 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只是读书 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 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 ”王 生更加生气,不理睬李生,立即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故意找到王 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 耻辱,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 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应该具有 的态度呢 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 不改正呢 ”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 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给自己 明显的警戒。”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 )(3 分 )
A.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中的“而”和“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中的 “而”用法相同。
B. 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王生不说”和“李生说之曰”中的两个“说” 字,意义不一样。
C. 由成语“多多益善”可类推“王生益愠”的“益”为“更加”的意思。
D.《古代汉语词典》中“故”的义项有:①缘故,原因;②旧;③故意;④ 死亡。“李生故寻王生”中的“故”应该是“故意”的意思。
【解析】"王生好学而不得法”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康肃笑而遣 之”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意思。(3分)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
17.参照示例,为“盍改之乎”设计朗读脚本。(4分)
示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邪”应重读。“岂”是难道的意思,表示反问语气,朗读时应神态严肃,语气坚决,要读出孙权对吕蒙推托不愿读书的强烈不满和责备;句末语气词“邪”,朗读时应语调上扬,表现出孙权对吕蒙寄予着厚望。
盍改之乎
朗读设计:“盍”“乎”应该重读。“盍”是何不的意思,表示反问语 气,朗读时应该神态严肃,语气坚决,要读出李生对王生学习自满的 不满与责备;句末语气词“乎”,朗读时应语调上扬,表现出李生对王 生寄予着厚望。
18.每次的内容背记,小翼总能得到表扬。但是一旦题型发生改变,他就 不能将背记的知识灵活运用。老师善意提醒他学习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小翼听后很不高兴。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小翼要从哪些方面 进行改善,才能成为一个“善学者” (4分)
示例:①在背记的同时应加强理解,有自己的思考;②积极地听取他 人意见,谦虚地向他人请教。(每点2分)
(四)名著阅读(8分)
19.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回顾本学期读过的名著,班级拟开展“我与名著”主题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 分 )
(1)补全小说封面
以下是某出版社设计的《骆驼祥子》的封面,请你帮忙补充
整。(只填右边的文字介绍即可)(2分)
京味白话文小说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① 老舍 著。“京味小说”最具代表 性的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 “② 人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读 《骆驼祥子》,可以体味小人物的无奈与孤独,苍凉与怅然。
(2)解读小说插图
读书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两幅插图,请你仿照示例,为 图二配一段说明文字。(2分)
制 上 - 事 楼
北平兵荒马乱的时候,祥 子照样出去拉车。为了多 挣两块钱,他冒险把车拉 到清华,途中连车带人被 十来个兵捉了去。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灭 了 。 示例:祥子在茶馆等候曹先生的时候,遇到饿得晕倒的老车夫老马。 祥子买了十个羊肉馅包子给老马 和他的孙子小马儿。老马爷孙俩的命运深深影响了祥子,他隐约感到自己即使买上车仍然没有好日子过。
(3)评价小说人物
阅读《骆驼祥子》后,你如何理解封面上“小人物的无奈与孤 独”的含义 请结合小说相关情节,从祥子、虎妞两个小人物中任 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4分)
示例一 :祥子的无奈与孤独。祥子身处社会底层,每天努力拉车, 但社会的残酷与不公,却让他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境,付出与回 报的巨大反差让祥子尝尽生活的无奈。祥子有理想,有追求,但 他的理想与追求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支 持,使他的心灵倍感孤独。生活的无奈和内心的孤独加速了祥子
理想的破灭,使祥子彻底放弃了与命运的抗争,成为一具行尸走 肉。示例二:虎妞的无奈与孤独。虎妞是孤独的:在家庭中,父亲 自私冷酷,并不真正关爱她;在婚姻中,她表达爱的方式不能被祥 子接受,她从未得到过祥子的爱;在生活中,除了小福子,她没有 谈得来的人,哪怕是和小福子也没有真正的友谊。同时,虎妞也 是无奈的:为治理人和车厂,她直到三十七八岁才无奈嫁给祥子; 为嫁给祥子,她又无奈与父亲决裂。这些孤独与无奈最终导致了 虎妞的悲剧命运。
三、写作(50 分 )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对于“习”字的本义和三个延伸义,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 请结 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文意;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④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材料作文。题目要求围绕“习”字的本义及其三 个延伸义联想与感悟,结合个人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进行写作。首先, 审题立意上,我们需要明确“习”字的本义是“鸟屡次飞翔”,这象征着 坚持不懈和不断尝试的精神。三个延伸义则从三个方面给出了更丰 富的解释,体现了“习”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在选材 构思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学习经历:结合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如复习、练习的过程,阐述 “习”字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可以讲述一次通过反复练习而掌握某项 技能或某个知识的经历,强调“学过后再温习,反复地学,使熟练”的 重要性。
生活习惯:从生活习惯的角度,探讨“习”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体 现。可以描述自己如何养成某个好习惯,如早睡早起、坚持锻炼等, 并阐述这些习惯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可以将“习”字的含义升华,表达自己对坚持 不懈、勤奋好学的理解。也可以强调“习”字所蕴含的积极向上、不断 进取的精神,并鼓励读者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在具体写作时,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语言的流畅与生 动,以及观点的明确与深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