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9 18:0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死亦我所恶( ) 一箪( )食 一豆羹( )
蹴( )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 (2)死亦我所恶
(3)故患有所不辟也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6)贤者能勿丧耳
(7)蹴尔而与之 (8)乞人不屑也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0)万钟于我何加焉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4.一词多义。
(1)为
(2)得
(3)而
(4)于
(5)与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选文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儒家的人生观。
B.《鱼我所欲也》开篇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鱼我所欲也》一文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作者认为,重“义”之心,只有贤人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D.《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作者认为,当“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8.填空。
(1)孟子名 ,字子舆, 思想家, 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孟子》是记录 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同《 》《 》《 》合称“四书”。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体现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妻妾之奉( ) (4)贤者能勿丧耳( )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2.《礼记·檀弓》中说:“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其中“不食嗟来之食”与文中哪句话意思相同?
13.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一亦然所欲廿.二义一亦然所欲廿..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老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生,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肆:店铺。 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5.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生于忧患 B 即与之化矣 春冬之时
C 久而不闻其臭 妇拍而呜方 D 亦我所欲也 亦与之化矣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17。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18.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甲文的观点
乙文的观点
共同的论证方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南霁云①威武不能屈
[唐]韩愈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②也,贺兰嫉巡、远③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④,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⑤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⑥。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出,即牵头,将斩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⑦!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注释】
①南霁云:魏州顿丘人,安禄山叛乱时,从军讨贼,后成为防守睢阳的张巡的部将。②贺兰:贺兰进明,贺兰是复姓。当时任河南节度使,拥重兵驻临淮。③远:许远,睢阳太守,安禄山攻睢阳时,与张巡共同守城。④浮图:佛塔。⑤愈:韩愈自称。⑥相语:告诉我。⑦南八:即南霁云。八,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1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名。
云 来 时 睢 阳 之 人 不 食 月 余 日 矣 云 虽 欲 独 食 义 不 忍!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具食与乐,延霁云坐(请)B虽食,且不下咽(即使)
C贼以刃胁降巡(投降) D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罢了)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意思:
②此矢所以志也。
意思:
22、本文通过三件事,刻画了南霁云顽强勇敢、忠诚爱国的英雄形象。这三件事依次是: 、箭射浮图、 。(分别用四字短评进行概括)
答案
wù;dān; gēng ; cù; xiè 2.(1)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讨厌,憎恨(3)祸患,灾难(4)假如,假使(5)这种心(6)丧失(7)踩踏(8)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9)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10)有什么益处 3.(1)“辟”同“避”,躲避(2)“辩”同“辨”,辨别(3)“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4)“乡”同“向”,先前、从前 4.(1)动词, 接受 动词,做 介词,为了
(2)动词,取得 动词,同“德”,感恩、感激 (3)连词,表修饰,不译 连词,表转折,却
(4)介词,表示比较 介词,对 (5)同“欤”,语气词 动词,给 5.D 6.(1)凭借某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却不采用。 (2)用脚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3)先前(有人)宁愿死也不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4)(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7.C 8.(1).轲;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亚圣(2).孟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中庸;大学
9.(1)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2)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3)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4)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10.(1)祸患,灾难 (2)同“辨”,辨别 (3)侍奉(4)丧失
11.(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1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示例: 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他这种高尚的气节和忠贞爱国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14。(1)苟且偷生 (2)因此15.D 16.就像进入了放满香草的屋子,时间久了,也就闻不到香味了,就疆被香草的气味同化了。17.如: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18.舍生取义君子慎其所处比喻论证
19、云 来 时/ 睢 阳 之 人 不 食 月 余 日 矣/ 云 虽 欲 独 食 /义 不 忍!
20、C
21、①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发兵的意思,就骑马迅速离去。②这去箭就是用来做标记的。 
22、拔刀断指、宁死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