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
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题
1.历史学家顾颉刚强调“检出真实的证据”,郭沫若提出仰仗“锄头考古学”的力量,来真实地阐明中国古代社会。1959年下列哪一项典型文化遗址的发掘有助于研究夏朝文化( )
A.龙山文化早期 B.仰韶文化晚期 C.二里头文化 D.圪当头文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1959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使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并开始的考古学上夏文化的探索,获得了可喜的成就。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寻找夏文化,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2.《史记·夏本纪》是关于夏朝的记载,质疑夏史“传说”的是( )
A.裴文中等学者 B.顾颉刚等学者
C.徐旭生等学者 D.郭沫若等学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历史学家顾颉刚强调“检出真实的证据”,对夏史和有关夏代人物的存在,提出许多疑问。故本题应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寻找夏文化,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相关史实回答即可。
3.根据古史记载,夏族活动的主要地区在( )
A.山东、河南 B.山西、河南 C.山东 河北 D.山东 河北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古史记载,夏族活动的主要地区在山西、河南一带。故本题应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寻找夏文化,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4.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之前,中国学术界对夏文化的探索方法不包括( )
A.了解历史传说 B.从文献记载探索夏朝人活动的区域
C.夏朝积年探找夏文化 D.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考古发掘
答案:D
解析:
分析: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考古发掘开始于二里头遗址发现之后。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寻找夏文化,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注意题目中的时间限制“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之前”。
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这是因为( )
5.A.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传说有一定真实性
B.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
C.该遗址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
D.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选项C真实且适度;选项A有因果联系,但“传说”一词表述不当;选项D是客观事实,但无因果联系;选项B不具有真实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发现二里头遗址,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6.二里头文化距今年代和地域与史书上记载的夏朝相符;二里头的宫殿遗址面积相当大,有殿堂、庭院等建筑遗迹。据此分析二里头文化遗址在今( )
A.河南省 B.山西省 C.陕西省 D.河北省
答案:A
解析:
分析:二里头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偃师市境内。故本题应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发现二里头遗址,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材料的能力。通过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7.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
A.河姆渡遗址 B.大汶口文化 C.三星堆文化 D.二里头文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商周时期,在今天的成都平原出现了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即三星堆文化,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发现二里头遗址,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8.反映我国夏朝文明的文化遗址是( )
A.二里头文化遗址 B.河姆渡文化遗址
C.半坡村文化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答案:A
解析:
分析:1959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使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并开始的考古学上夏文化的探索,获得了可喜的成就。故本题应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发现二里头遗址,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9.地方志《绝越书》中写道:“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但长期以来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正确。伴随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证实了传说中禹时代“以铜为兵”,以及禹铸九鼎是可信的。这表明( )
A.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B.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为真实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答案:D
解析:
分析:《绝越书》属于文学作品,是二手史料,偃师二里头遗址属于第一手史料,二者相互印证,故D项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发现二里头遗址,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0.下图是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对于进一步探索二里头夏朝文化遗址有效方法是( )
①进一步研究考古资料 ②研究《史记》等文献
③研究《资治通鉴》等文献 ④研究先秦故事传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资治通鉴》涉及的是东周至五代时期的历史,晚于二里头遗址形成的时间“夏朝”,故排除第③项;故事传说带有虚构性,不是研究历史的有效方法,故排除第④项;①②两项分别属于研究二里头遗址的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发现二里头遗址,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1.2012年是二里头遗址发掘53周年,它的发掘时间是( )
A.1949年 B.1959年 C.1958年 D.1948年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2012年往前推53年正好是1959年,故B项为正确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发现二里头遗址,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2.二里头遗址发掘前,徐旭生等人结合相关资料的研究最后确定:夏氏族或部落早期活动的中心当在( )
A.河南北部 B.山西西南部 C.河南中部 D.山西东南部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徐旭生等人研究确定了两个地方:河南中部和山西西南部,但综合分析后最终确定在河南中部。故正确答案为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寻找夏文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3.考古学家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其年代距今约为4080~3609年之间。据此,“二里头”文化相当于( )
A.大汶口晚期 B.夏朝 C.商朝早期 D.商朝中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大汶口晚期即公元前4300——公元前2500年间;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商朝存世的时间为约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故由题目中的时间“其年代距今约为4080~3609年之间”即可选出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发现二里头遗址,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4.中学历史在线网发表题为“赵芝荃:挖到夏朝国都的人”的人物专访,介绍了二里头文化遗址发掘负责人赵芝荃。下列有关夏朝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建立于约公元2070年 B.建立者是禹
C.组建了军队和国家政权机构 D.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答案:A
解析:
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故A项的表述错误。本题应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发现二里头遗址,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5.在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中,我国迄今发现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遗存是( )
A.一号宫殿 B.二号宫殿 C.一号墓葬 D.二号墓葬
答案:A
解析:
分析:一号宫殿是二里头遗址中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遗存。故本题应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旨在考查学生正确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6.下列哪些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
①青铜器司母戊方鼎 ②二里头遗址 ③殷墟 ④甲骨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二里头遗址 ( https: / / www. / s wd=%E4%BA%8C%E9%87%8C%E5%A4%B4%E9%81%97%E5%9D%80&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BPHcvuW6zuj-9uHRdmv7W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1TL0qnfK1TL0z5HD0IgF_5y9YIZ0lQzqlpA-bmyt8mh7GuZR8mvqVQL7dugPYpyq8Q1f1nWTvn1DsPjDknWRvPjRzP0" \t "http: / / zhidao. / _blank )属于夏朝的遗址。故排除含有第②项的A、B、D三项,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7.下表“史实”与“推论”适切度更高的应该是( )
答案:D
解析:
分析: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大型宫殿建筑群表明当时已存在社会分化和早期的国家。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8.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一首诗中写到:“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郭沫若笔下的“安阳”是( )
A.夏都城 B.商都城 C.关中地区 D.秦都
答案:B
解析:
分析:公元前14世纪末,盘庚继位为商王,为了摆脱商王朝发展的困境,避免自然灾害,将都城迁至殷,即今天的河南安阳。故本题应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9.我国发现最早的宫殿遗址是哪里?( )
A.二里头 B.半坡 C.河姆渡 D.北京故宫
答案:A
解析:
分析: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是我国至今发现时间最早的宫殿遗址。故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0.夏朝的都城据说是阳城,但是阳城在哪里,没有定论;商朝的都城最初也是搬来搬去的,后来商王盘庚将它稳定下来,都城在( )
A.二里头 B.殷 C.朝歌 D.商
答案:B
解析:
分析:公元前14世纪末,盘庚继位为商王,为了摆脱商王朝发展的困境,避免自然灾害,将都城迁至殷,即今天的河南安阳。故本题应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1.2011年12月13日洛阳晚报消息:偃师二里头又发现大型宫室建筑遗址,从195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考古学者对这里进行过挖掘的次数是( )
5号基址全景鸟瞰图
A.10 B.20 C.30 D.40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195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考古学者对偃师二里头进行过20次挖掘,故正确答案为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2.二里头文化是( )
A.二里头遗址的文化
B.落达庙遗址文化
C.所有遗址文化通称
D.既包含了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又包括了二里头遗址以外此种类型的文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和落达庙遗址文化都是个体性文化,C项缺少限制条件,只有D项概述最为全面,为正确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
23.列表比较四大文明的异同
文明区域(国家 ) 所在河流流域 自然环境的共性 国家形成的时间 早期兴起城市 文字 都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
古代埃及 孟菲斯
古代巴比伦 约公元5500年前后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二里头
答案:
文明区域(国家 ) 所在河流流域 自然环境的共性 国家形成的时间 早期兴起城市 文字 国家的出现、城市的形成和 文字都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 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受惠于大河母亲的哺育。 距今5500年前后 孟菲斯 象形文字
古代巴比伦 两河流域 约公元5500年前后 乌鲁克 楔形文字
古代印度 印度河、恒河流域 距今4500年前后 摩亨佐·达罗
古代中国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距今4000年前 二里头 甲骨文
解析:
分析:根据设问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寻找夏文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河南安阳发掘出十一个商朝王陵,王陵里埋着很多陪葬的人,武官村里陪葬的人有300人,还有大量牲畜。
材料二 据河南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三十多具夏代殉葬者的骨架看,有的双手呈捆绑状,有的身首异处。在安阳,发现了191座祭祀坑,人骨一千多具,其中绝大多数是15岁到35岁的青壮年男女,他们死得很惨,有的被肢解,有的被腰斩……。
材料三 下图为西周等级示意图: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商朝的什么事实?请描述一下夏商时期奴隶的生活状况。
答案:材料一反映了商朝时,奴隶被陪葬(即殉葬),材料二反映了商朝的奴隶被用于祭祀(即人牲)。国王和大小贵族拥有很多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经常被国王和贵族用于赏赐和买卖。贵族除了强迫奴隶做苦役外,有时还把他们杀死,作为祭祀祖先的供品,或者为死去的贵族殉葬。(任答一点即可。)
(2)材料三是西周什么制度的反映?图中最高一层是什么人?下面依次是什么人?
答案:分封制。最高一层是天子。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3)材料三图中第二层人从周天子手中得到了什么东西?
答案:诸侯从天子手中得到土地和人民。
解析:
分析: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寻找夏文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材料中的主旨。
25.历史发生之后便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历史是凭借所遗留下来的历史证据建构而来的,请依据以下材料去建构你的历史认识。
材料一 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以及山西南部一带,现已发现遗址有近百处,其中1959年发现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其典型代表。它距今约3850年—3550年,遗址东西最长约2400米,南北最宽约1900米,现存面积约3平方公里。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宫殿东西长108米,南北宽l00米,面积达到一万平方米以上。
材料三 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有18个种类104件,下图为其典型代表
材料四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来洽……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1)材料二的两幅图片之间有什么内在关联?
答案:复原图是在考古发掘遗址基础上依据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绘制而成。
(2)对于夏朝建立的认识,材料二、三和材料四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材料二、材料三属于考古资料(一手资料或者实物资料),材料四属于文献资料(转手资料),二者互相印证,可以判断出夏朝的存在。
(3)从上述材料中建构对夏朝历史的认识。
答案:夏朝出现在距今约3850年一3550年;夏朝的地理范围大致在今河南中西部以及山西南部的一带;夏朝可能出现城市和宫殿;夏朝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夏朝建立者是启;出现王位世袭制等。
解析:
分析:首先理清材料的主旨,然后从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材料的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