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01
,
作者
格
02
03
情境创设
想请我们录制一个介绍壶口的视频解说,为下一届学弟学妹在地理课讲
黄河时,进行跨学科融合。老师做了四个小活动,需要同学们一起来帮我细
化。
1、 壶口瀑布小名片
2、 枯水之际别样美
3、 苍穹回响画外音
4、 黄河之心民族魂
01
03
04
02
壶口瀑布小名片枯水之际别样美 苍穹回响画外音 黄河之心民族魂
任务:通读课文,结合预习导语,梳理并整合关键信息。制作一张瀑布名片,向
大家简单介绍壶口瀑布。(要求:介绍语100字左右,并画出简洁示意图。)
壶口瀑布
国家( AAAAA级旅游景区)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交界处,是我国第
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
布。浩渺的黄河奔流至此,
故得名“壶口瀑布”。
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古县壶口镇
西临陕两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
壶口3D示意图
500米宽的河面
40米宽的河面
01
02
03
04
壶口瀑布小名片枯水之际别样美 苍穹回响画外音 黄河之心民族魂
为了更好领略壶口瀑布的绝美风光,我们准备在介绍中插入一段VR视频。如果你是摄
制组的一员,在雨季和枯水季之间,你更推荐大家在哪个季节去拍摄瀑布的画面呢?
任务:作者两次到壶口观瀑,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描述的部分,圈画出
重点语句。(参考表格)
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第一次
第二次
枯水季
观景时间
观景位置
观景视角
景观特点
景观体验
雨季
河滩
俯视
河心
定点观景,视角多变。俯视、仰视、平视等
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水气扑面,涛声震耳。
水的形态多种多样,刚柔并济,河底巨石
从从容容、陷入沉思
惊心动魄
立足点不变,从不同的角
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写
作方法,即定点换景。
仰观河面
平视分流
俯视主流
平视细流
俯视龙槽
俯视脚下石
任务:云拍摄几段枯水季的视频。请结合文章第3、4段的内容,选择其中
两个镜头完成拍摄脚本,并向大家解说你的设计想法。
枯水季拍摄脚本
镜头 拍摄 画面内容
对象
拍摄角度
景别选择 设计理由
1
2
3
4
5
龙槽 河心还有一条河,是 俯视
全景
“突然凹下去”说明黄河之水奔流至此,河口忽然收束,于是
滔滔大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形成“壶口”胜景。用全景可
以将这一下落过程都放进镜头,表现出壶口瀑布奇特的特点
突然· · · ·,当地
人叫“龙槽”· · ·这
河面
主流
分流
细流
知识卡片:景别是指镜头摄取场景画面的范
围或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景别一
般可分为五种,由近及远分别为特写、近景
中景、全景、远景。
特写:摄取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
象细部的画面。
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
面。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
画面。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场景或全貌的画面。
远景:摄取比较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枯水季拍摄脚本
镜头 拍摄 画面内容
对象
拍摄
角度
景别选择 设计理由
1
龙槽
“突然凹下去”说明黄河之水奔流至此,河口忽然收束,于是滔滔
大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形成“壶口”胜景。用全景可以将这一
下落过程都放进镜头,表现出壶口瀑布奇特的特点
河心还有一条河,”
· · ·这便是“壶口”
俯视
全景
2
河面
“其势如千军万
马· · · ·
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仰视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从瀑布的态势、力量和颜
色等方面写出了黄河水波涛汹涌、排山倒海的壮观景象。选用
中景或近景既可以看到细微的浪花,又可以看到寂寥的天空。
近景、
中景
3
4
5
主流
分流
细流
黄河在这里· · ·碎
成点,碎成雾
俯视
平视
近景、 五个跌,三次碎,形象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
特写
变,翻滚着跌进峡谷,层层落下的情态。选用近景或者特写更
清晰表现水的态势。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
· · · ·的确有那种凝
重,那种猛烈。
将洪流比作飞毯、钢板,形象写出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水
势变化之大,表现了黄河壮阔的气势。用大景别可以更好展现
全貌。
全景或
者远景
全景或 使用排比写出黄河水因地势而变得纤细柔和的优美形态,与前
者远景 文钢板出轧相映成趣。表现黄河刚柔并济的特点,细流众多用
大景别能突出全貌。
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 平视
黄浪· · · · ·如丝如缕
03
04
01
02
壶口瀑布小名片 枯水之际别样美
苍穹回响画外音 黄河之心民族魂
任务:细细品味和朗读镜头二和镜头三部分,探究梁衡是如何“同每一
个词搏斗”,用静态的文字来表现动态的镜头画面,将语言的艺术发挥
到极致。请同学们进行语言赏析,练习朗读为视频配上画外音。
(1)品叠词——换词比较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
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改: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涌上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
着,撞向石壁,黄浪霎时碎成白雪。
明确:在描写河面仰观景象时,用“排排”“推推搡搡”“堆堆”更能展现壶口瀑布排
山倒海一般的恢宏气势。这一排排的黄河之水仿佛是一排排的战士,带着高昂的
士气席卷而来,当我们在读到这些词语时,可以适当地拉长语调。
(2)品动词——分类比较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
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
白雪。
明确:“涌、挤、撞、推、搡”从横向的角度去表现壶口瀑布的浩大
水势;“呼、拥”从纵向的角度去展现壶口瀑布的湍急水流;“撞、碎”
分别从正面和侧面的角度去体现黄河强盛的力量。当我们在读到富
有力度的动词时,可以加之重音朗读。
(3)品句式——联读比较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
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
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
更闹、更挤、更急。----《壶口瀑布》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
流水鸣溅溅。
短促有力的句式更能表现心中的热爱与赞叹
---------《木兰诗》
冗长的句式更能凸显花木兰思亲之情的绵长
(4)品重复——变句比较
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
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
先跌在石上,
翻个身再跌下去
三跌,
这一段怎么读?你会采用语
气渐强还是渐弱?
四跌,
壶口瀑布不是直落三千尺的瀑布,它是一条折折叠叠地跌落下来,越跌越急,越跌
越险,一点一点积聚伟力的瀑布。一川黄河跌过凶险的壶口,一跌再跌,跌出了勇
往直前、坚韧不拔、热烈奔放的蓬勃生命力。因此,采用渐强式的语气来朗读这段
文字会更好。
(5)正所谓“未过壶口不成河,未经磨难不成才”,黄河孕育了壶口,壶
口也成就了黄河。我们是否漏拍了一个很重要的镜头,这次拍摄是否必
须要用特写镜头拍摄河底巨石的画面,你怎么看?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
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
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这柔和的
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为什么写完水,还要写石头?
①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文章以写水为主,但不宜对石不置一词。
②从观景的角度来看,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顾,最终把视线收归脚下,转换自然。
③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壶口却“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
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因而接下来描
写“脚下的石”也是很自然的。
④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这样就改变了前面描写河水在石壁
的阻遏挤压下“各自流淌”所有可能带来的片面印象,将文章的境界翻上一层,也为后面写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奠定了景物描写上的基础。
01
04
02
壶口瀑布小名片枯水之际别样美
黄河之心民族魂
任务: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在结
尾进行升华。作者让读者由水想到了人,由黄河想到了民族,他
是怎样做的呢?
1、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
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壶口石壁的急剧收束,迫使河水奔腾而下时,变换出各种形态,是作者
联想到人生的五味杂陈,作者赋予瀑布人的情绪,表现它博大包容的胸
怀,由水延伸到人。
2、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原来这样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
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石头约束水,水激荡石,黄河已经变成“她”,作者借助人对环境压迫的抗争
本能,展示黄河的博大宽厚,柔中带刚,坚忍不拔,奋力抗争,无坚不摧。
3、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
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
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
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人魂 民族魂
水魂
壶口瀑布磨难中铸就的性格
中华民族在危难中铸就伟大精神
在千百年的伟大历程里,宽厚忍耐、负重前行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形象,
但在遭遇压迫时,她也会展现出以力抗争、金刚怒目的一面。壶口瀑
布磨难中铸就的性格,中华民族在危难中铸就伟大精神。至此,作者
又将思考由“人”延伸到了中华民族,激情飞越而意境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