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光》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找到描写黄继光动作和敌军猛烈的语句,体会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3.能简要复述课文,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
教学重点:
找到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难点:
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由黄继光在临上战场前,写下的绝笔家书引入学习。
2.学生听黄继光的家书产生共鸣。
二、品读感悟
(一)抓语言感悟人物品质
1.不立战功不下场,黄继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黄继光主动请战的句子。 (参谋长,请把任务交给我吧!)
3.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请战的?(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四天四夜,可是敌人的火力点非常凶猛,如果不摧毁这个火力点,那已经夺得的山头将全部丢失。正是在如下危机的情况下,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
4.体会当时他坚定的语气,并指导朗读,感受黄继光当时的那份坚定。
5.当黄继光带上两名战士出发,他又说了什么?(让全国人民听到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6.朗读感受黄继光对这次行动抱着必胜的信念。
7.这两句话是对黄继光什么的描写(语言描写)呢?你从中体会到了黄继光什么精神品质?
(二)抓动作感悟人物品质
1.自由朗读课文第7-11自然段,画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语句,圈画关键词。
2.在小组内说一说从中体会到了黄继光怎样的英雄品质。(光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3.读中感受敌军火力的猛烈和情势危急。(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
4.品读“匍匐前进……”感受到黄继光他们前行的艰难。
5. 品读“他用尽了全身力气更加顽强的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前进的路更加艰难。
6.为什么会如此艰难?(因为敌人的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他肩上腿上都负了伤。)
7.面对枪林弹雨,面对枪林弹雨,他害怕了吗?他退缩了吗?他怎样做的?
8.枪林弹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品读“啊!........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
9.这句话当中有三个感叹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不可思议 )10.为什么会觉得不可思议?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来了。)
11.英雄的生死,牵动人心,一个“站”字让我们感受到了黄继光的英勇无畏,请学生带着不同情感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12.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黄继光晕倒了,此时规定的时间马上要到了,参谋长着急万分,关键时刻黄继光又是怎样表现的?(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13.张开双臂,猛扑上去,堵住枪口他这一连串的动作,有没有丝毫犹豫?
14.他明知扑上去会牺牲,但还是毫不犹豫扑上去了,如果当时你就是黄继光的战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15.虽然黄继光也在没能回到母亲的身旁,但这位用胸膛挡住敌人枪口的英雄,我们会永远记住他,让我们大声喊出英雄的名字——黄继光。
三、复述课文
1.知道永远铭记和传扬黄继光的故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运用学过的方法在组内进行复述课文,再抽人在班上进行分享展示。
四、情感升华
1.穿越时空的对话,再次感受到了黄继光的伟大。
2.观看英雄事迹,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五、作业设计
1. 自主阅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重点围绕二、四自然段钱学森的决定及向美国联邦调查局提出的要求进行交流,感受钱学
2.课外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以及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