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五第1单元第4课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五第1单元第4课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同步练习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6.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5 10:3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五第1单元第4课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下列认识历史的最重要的途径是(  )
A.生物学          B.地理学
C.物理学 D.历史学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四项均是帮助人们认识历史的途径,因为历史学是历史的理论文化概括,故最重要的途径是历史学,正确答案为D项。
点评:考查认识历史的途径
2.2011年11月16日,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在视察大汶口遗址时指出:“大汶口遗址的发现,为中华文明发展历程提供了实物证据,将中华文明起源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 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其原因是(  )
①政治实体的连续性 ②文字发展的连续性 ③思想发展的连续性 ④历史学发展的连续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原因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明的延续得益于政治、文字、思想、历史学等发展的连续性,故所给四项内容均符合题干要求,只有D项概括最全面,故正确答案为D项。
点评:考查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
3.人民网消息:高蒙河介绍说:“在距今6500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45号墓发现了蚌塑龙虎,距今约7000年的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彩陶细颈瓶龙纹,所以说中华文明的起源来自于龙。”使人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认识能够连续传承下来的是(  )
A.甲骨文 B.测算学
C.历史学 D.考古学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历史学发展的连续性,使人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认识能够连续传承下来。故正确答案为C项。
点评:考查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
4.“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嘹亮的歌声萦绕在我们耳畔,“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是(  )
A.口头传达 B.刻碑记事
C.历史学 D.文学作品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的理解和辨析能力,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来看,历史学为我们的民族和人们不断开拓历史前进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经验。从中华民族的民族关系来看,历史学展现了中国逐步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画面。所以说历史学是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故正确答案为C项。
点评:考查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
5.李大钊在著作的最后一章阐述了“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使我们获得对历史的启示。这部著作是(  )
A.《史学要论》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庶民的胜利》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答案:A
解析:
分析: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是历史著作,其它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故正确答案为A项。
点评:考查《史学要论》
6.今年适逢二战结束70周年,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举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活动,反思二战也成为史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下列史学观点体现了上述行动意义的是( )
A.史学的价值在于鉴古知今 B.史学只是史料学
C.史学的目的在于求真 D.历史是史学家的语言游戏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能结合题干运用史学观念分析归纳,题干中“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举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活动”旨在反思二战,强调了以史为鉴,A符合题意;BCD的表述均不合史实,故选A。
点评:考查历史方法论
7.中国考古界对安徽阜阳地区双古堆墓葬进行发掘清理后,根据墓葬中出土的漆器、铜器上“汝阴候”铭文和“十一年”纪年,对照《史记》、《汉书》,确定双古堆为西汉第二代汝阴候夏侯灶及其妻子的墓。这表明
A.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前提
B.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多方面印证
C.历史记载比考古资料更具可信度
D.历史记载与考古资料的记录一致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是在强调先是根据墓葬中出土的漆器、铜器上"汝阴候"铭文和"十一年"纪年,然后是对照《史记》、《汉书》,最后才能确定双古堆为西汉第二代汝阴候夏侯灶及其妻子的墓,整个过程是在强调"历史结论的得出的确是需要多方面印证",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点评:考查史料
8.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说:“历史主要是研究人的,但是在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将像对海上的波浪或风中的树叶那样漠不关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历史研究应以个人的活动为核心
B.历史研究侧重事件对事件的价值联系
C.历史是探索发现孤立的个别事件
D.历史研究是人对价值判断的主观体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A项与材料中的“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将像对海上的波浪或风中的树叶那样漠不关心。”不符合,B项说法不准确,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C项说法本身错误,历史是探索发现事件的联系的学科。
点评:考查史学研究方法
9.阿诺德·汤恩比说,历史学家将他们最旺盛的精力都用在了文集和期刊组装材料的工作上,当他们试图把这些材料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时,再次求助劳动分工,并产生了综合性的历史。这会不会是一种特技或错误英雄的幻想。这表明阿诺德·汤恩比( )
A.不赞成历史研究的工业化倾向
B.强调历史研究应为时代服务
C.赞扬历史学家的科学精神
D.认为必须回归传统历史研究的方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从题干材料的内容可知,阿诺德·汤恩比反对历史研究向工业生产一样,先占有大量的材料,再将其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其他与题意不符。
点评:考查历史研究方法
10.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的辩解》中指出:“进行历史研究中,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他意在强调
A.要多角度地认识历史 B.研究要有多元史观
C.以价值判断为出发点 D.历史科学的严谨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可见,作者认为应多角度看问题,不能采取单一角度,故此题应选A项。B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多元史观,而是强调多个角度分析原因;C项错误,价值判断问题材料并未体现;D项属于无关项。
点评:考查历史研究的方法
11.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 )
A. 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
B. 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C. 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
D. 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答案:D
解析:
分析:依据材料“史学的对象是史料,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等信息可知,傅斯年强调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考证。故D符合题意。
点评:考查史学研究方法
12.《周谷城学术精华录》中说:“史学成立的经过,当在求真;其存在的理由,则为致用。”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
A.真实历史和史学研究的区别 B.史学方法与实用价值的矛盾对立
C.广义历史与狭义历史的关系 D.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史学研究方法,是人类认识历史 ( http: / / www. / tiku / lishi / " \t "_blank )的“桥梁”。史学家在具体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时,亦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由材料可知,作者的主要强调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故选D。
点评:考查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13.2011年3月28日,新开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根据史学界对 “司母戊鼎”内壁铭文(下图)的重新解读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史学界解读的依据和方法可能是
A.进一步研究古代文献 B.青铜器的纹饰与功能
C.与同期青铜铭文对照 D. 研读古文字构造方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后母戊”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戊鼎”),因器腹部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而得名,“后母戊”是某位商王母亲的庙号。所以鼎更名的原因为C项。A、D材料无法体现;B明显不适合,从青铜器的纹饰与功能判断不出来。
点评:考查研究历史的史料和方法
14.中国近代史学家夏曾佑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辜以为推而已矣。故史学者,人所不可无之学也。”他强调的是
A.历史规律的存在 B.历史循环论思想
C.历史进化论思想 D.历史学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大体含义是历史具有根据以往经验推知历史发展趋势的功能,因此历史应该是不可或缺的一门学问,由中可以发现其强调的是历史学的功能,答案选D,A B C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点评:考查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
15.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是故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于是有所谓历史哲学者出焉。历史(撰述)与历史哲学虽殊科,要之,苟无哲学之理想者,必不能为良史,有断然矣。”其观点主要表明
A.历史与历史哲学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B.史学家要善于发现并阐明历史规律
C.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是探求公理公例 D.社会进化论是历史哲学的研究范畴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历史(撰述)与历史哲学虽殊科”可知历史与历史哲学是有区别的,故A项错误;由题干中“是故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可知作者强调史学家要善于发现并阐明历史规律,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对史学家的要求,没有体现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点评:考查梁启超的思想主张
16.英国历史学家马考利说:“一个在1789年、1794年、1804年、1814年和1834年都对大革命持相同看法的人,要不是神启的先知,就是顽固的笨蛋。”他强调的是
A.历史认识具有时代性 B.史学对现实具有借鉴功能
C.历史发展具有客观性 D.不同阶级对历史有不同的认识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不同时期对事物的认识应该是不同的,体现了历史认识的时代性。
点评:考查历史认识的方法
17.“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引自高劳《东方杂志 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这说明戏曲具有
A.休闲娱乐功能 B.政治统治功能
C.社会教化功能 D.史学研究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足以证明戏曲的确具有社会教化功能,其实这是因为戏曲也是来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也是以现实生活为蓝本,所以也就会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点评:考查戏曲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18.有学者说:清初,摄政王多尔衮挟持幼主,权倾朝野。顺治朝修史夸赞他的功绩,回避其杀害功臣的事实;康熙帝夺回权力后修史记录了他擅权欺君的罪行;乾隆朝修史时则为称述先祖功业肯定了他的功绩。这位学者意在( )
①强调史学理论是影响历史解释的重要因素
②指出政治需要损害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
③倡导对同一历史人物必须要有不同的评价
④说明古代官修史书具有政治说教的功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顺治、康熙、乾隆时期出于各自政治利益的考虑,对多尔衮的记述与评价各不相同,体现了历史研究中政治因素的影响。分析选项,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D。
点评:考查历史研究方法
19.1951年,周总理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②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 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后付之大火,保留圆明园遗址有重大历史意义,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本题选B项,第④项说法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焚烧无关。
点评: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
20.中国传统史学把自己的使命,概括为纵向的“通古今之变”,至于与四边蛮夷的横向比较,只是“礼乐之邦”的陪衬而已。近代以来的“史学革命”,就是一场视角的变革,它把中外同时纳入视野,激发了近代史家的无数灵感。这反映了
A.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影响史学研究
B.传统史学领域的式微
C.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影响史学研究
D.传统史学的近代化趋向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史学只注重“纵向的“通古今之变””,无视横向比较,而近代史学则把“中外同时纳入视野”,促进了近代史学的发展,这些变化体现了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影响史学研究。所以答案选A。
点评:考查史观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历史是生活的教师。”
——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材料2:“对于未来社会的待望逼迫着我们不能不生出清算过往社会的要求。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认清楚过往社会的来程也正好决定我们未来的去向。”
——《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
(1)两则材料强调的同一个道理是什么?
答案:历史和现实生活是不可截然分开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答案:历史学是认识历史的最重要途径;文明延续的重要纽带;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宝库;启迪人生的向导。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材料1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的生活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材料2关键强调的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此基础上回答第(1)问,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归纳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点评:考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些年,文物艺术品已经继房地产、股票之后成为又一个投资热点,社会上鉴藏风尚十分
流行,各个阶层的人们纷纷加入鉴藏群体,电视“鉴宝”节目也随之大量出台。然而,这些“鉴宝”节目往往过度宣传文物艺术品收藏的投资功能,只注意提示观众关注藏品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乃至遮蔽了它们的文化传承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这样的节目,名为“鉴宝’’,实是“鉴钱”,对人们的收藏观、社会的价值观是一种可怕的误导。
近日,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文博文物评估鉴定有限公司等7家文博单位面向社会公众开
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工作。为了体现对藏品鉴定的慎重,每件藏品都将通过试点单位3
人专家组进行鉴定,实行“一票否决”o为提高鉴定准确性,在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很多高科技手段、精密仪器设备,被应用到文物鉴定中。在被列为试点单位后,云南文博文物评估鉴定公司目前正在讨论制定相关规范。专家希望,随着官方鉴定机构的介入,能够重新确立文物鉴定程序和标准,从而规范整个民间文物收藏市场
——摘编自罗文华《鉴宝好比看医生》及人民网有关资料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电视“鉴宝”节目的利弊,并说明国家文物局这一举措的现实意义。
答案:利弊:鉴宝节目虽然能帮助部分收藏者鉴别文物的真伪并估计其市场价格,但 是忽略乃至遮蔽了它们的文化传承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对人们的收藏观和社会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误导。部分鉴定存在误差。 意义:允许国有文博单位参与民间收藏文物鉴定,探索民间收藏文物鉴定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民间收藏文物鉴定程序及标准,规范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行为,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文物收藏观和价值观。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个很时尚的问题,立意很新,和现实生活结合很紧密,但是当前电视“鉴宝”节目主要是在强调鉴别文物的真伪和价格,但是忽略它们的文化传承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国家文物局这一举措的现实意义主要从规范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行为、从而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文物收藏观和价值观等积极的角度来回答即可。本题是一个难得的好题。
点评:考查文物的鉴定
23.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史学遗产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朝代都很重视本朝和前朝历史的编纂,丰富的史学遗产不仅为人们学习历史、把握现实提供了便利,同时更为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民族主义精神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材料二 我们党反复强调全党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重视学习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毛泽东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邓小平告诫全党:“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据《光明日报:论史学遗产与爱国精神》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多数朝代都很重视本朝和前朝历史的编纂的原因。
答案:原因:论证王朝更替的合理性;歌颂本朝的功绩;以史为鉴。(4分,答出两点即可)
(2)优秀民族精神往往可以从优秀历史人物的身上表现出来。从材料一中两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哪些有些民族精神?
答案:司马迁:强烈的经世意识;浓烈的忧患意识;身残志坚、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4分,答出两点即可)
林则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舍身取义的牺牲精神;抗御外辱的爱国主义情感。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学习历史中将自身的成长与中国历史发展联系起来的。
答案:联系:中国共产党吸取中国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和共和国方案失败及走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受挫的教训,并在与党内“左”倾错误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成熟,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共也由一个革命政党上升为执政党,中国的历史也进入一个新纪元;中国共产党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作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也进入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史学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答案:积极作用:史书对灿烂而悠久的中华文明的记录,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从而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史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及其对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为中华民族统一的道德观、历史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解析:
分析:(1)该题为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的外延型试题。要求指出历朝重视历史编纂的原因,可以根据史实找重要的概括,比如论证王朝更替的合理性;歌颂本朝的功绩;以史为鉴等等。这种题型一般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材料中的两个人物是司马迁和林则徐。二者所处时代不同,但身上都有许多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司马迁有着浓烈的忧患意识;身残志坚、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林则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舍身取义的牺牲精神;抗御外辱的爱国主义情感等等。(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我党对历史的认真精神和在反思中进步的优秀品质。结合近代以来所走过的革命历程和建国后的积极探索过程,我们可以将每一次历史的挫折和新道路的探索与选择加以联系并阐述出来,比如说中国共产党吸取中国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和共和国方案失败及走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受挫的教训,并在与党内“左”倾错误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成熟,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等。(4)该题又是一道开放式的题目,要求找出史学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关键是要扣住“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字眼,比如对灿烂而悠久的中华文明的记录,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从而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等。
点评:考查历史学的社会借鉴功能
24.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毛泽东曾于1954年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中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二人对曹操的不同评价。
答案:不同评价及说明:
材料一:陈寿高度评价曹操,因为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
材料二:朱熹贬低曹操,因为他认为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理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是什么?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关键: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查评价(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历史环境)。主要因素:时代环境;个人的政治立场;对历史人物本身了解的程度(掌握的历史资料的丰富程度)。
解析:
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所学及依据材料一“太祖武皇帝,……汉相国参之后。……太祖运筹演谋,……超世之杰矣。”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分析解答。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第一小问要注意结合材料“……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回答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的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从时代环境、阶级立场、对史料的占有程度、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归纳总结其“因素”。
点评:考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25.20世纪上半期,中国史学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于今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之无兹学耳,苟其有之,则国民安有不团结,群治安有不进化者?
——梁启超《新史学》(1902年)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人们对单纯的以考订为主的史学兴趣顿减。胡适不顾夫人的劝阻弃学从政,傅斯年一反“考史不著史”的风格撰写《东北史纲》,顾颉刚转向民族史和边疆史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
材料三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们相继奔赴延安和重庆,这两地成为抗战期间历史研究的两大中心。……两个中心,两支队伍,遥相呼应,相互配合又相互激荡,共同推进了史学的发展。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新史学的地位与特点是什么?有何社会价值?
答案:地位和特点:最博大、最切要。
社会价值:唤醒、鼓舞民众;推动社会进步。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中史学研究发生的变化。
答案: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史学研究由考证转入经世致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延安和重庆得到发展的原因。
答案:史学的社会价值有利于抗战的需要;国共合作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合法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史学发展与时代变迁关系是什么?
答案:史学发展反映时代变迁,同时又反作用于时代变迁。
解析:
分析:(1)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信息“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第二小问注意材料信息“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再加以组织概括。(2)时代背景注意“九一八”事变后”,变化注意“人们对单纯的以考订为主的史学兴趣顿减”等,可知史学研究由考证转入经世致用。(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合法地位,史学研究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等。(4)注意从史学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双向关系辩证的分析。
点评:考查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