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形象鉴赏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形象鉴赏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0 14:4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靓崽,你有形象吗?
i人?e人?
淡人?浓人?
咸鱼?卷王?牛马?人机?大神?小趴菜?
习大大希望你拥有的形象品质?
考试做形象题想不到词儿,可以默念核心价值观扒拉一个
鉴赏古诗形象考情
年份 卷别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4 Ⅱ卷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意象、意境 ①是轮考点。
②多考查概括形象特点与情志。
③多在客观题考查景象、画面、氛围特点。
甲卷 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 D.斥鷃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意象、意境、物象
2023 乙卷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人物形象
2022 甲卷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意象或物象的作用
2020 国Ⅲ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物象分析
高考里考的形象?
小说形象、散文形象、古诗形象
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人、物、景
古诗形象
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
1.诗中刻画的主人公形象
2.诗人自身形象
二、景物形象
1.描述画面
2.赏析意象/意境
3.写景作用
三、事物形象
1.概括物象特点/特征/内涵
2.物象作用/寄寓的情感
一、人物形象
能否根据古诗题材估测人物形象?
题材 人物形象
托物言志诗
山水田园诗
即景(事)抒怀诗
咏史怀古诗
羁旅思乡诗
送别怀人诗
边塞征战诗
酬答唱和诗
哲理思辨诗
吟咏画作诗
干谒言志诗
爱情闺怨诗
淡泊高雅、不慕权贵、高洁坚贞、傲岸不羁
怀古伤时、感慨激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依依不舍、勉励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淡泊名利、超然洒脱、闲适自在、清高孤傲
忧国忧民、多愁善感、热爱生活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漂泊孤苦、感慨命运、凄凉惆怅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互相勉励、热爱生活、志趣高雅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旷达乐观、历经磨难、坚持追求
淡泊名利、志趣高雅、热爱生活
建功立业、心怀天下
爱恨情长、感时伤别、孤独寂寥、思念怀人
练一练:下列教材中的诗歌,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特征是什么?
诗歌 形象特征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陆游《书愤》)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刘克庄《贺新郎》)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①傲岸不羁、蔑视权贵、向往自由 
②真诚、率直、淳朴 
③从容镇定,风流儒雅的统帅
④孤独寂寞,凄然寡欢
⑤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 
⑥胸怀壮志,却壮志难酬 
⑦热忱的请缨报国之志士 
⑧淡于富贵、傲岸不羁、豪放自负
鉴赏人物形象: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案:①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②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题:①审要求 ②概括特征 ③联文本分析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2014·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答案: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题:①审要求 ②概括特征 ③联文本分析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山东省新高考联盟、福建省百校2025届高三10月测评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答案:①首联通过对友人讨饶式的劝阻,展露了诗人耿直、无私、坦率至诚磊落的品性与襟怀。②颔联体现了诗人为国竭智尽力的忠诚,不惜牺牲自己。③颈联写诗人始终保持纯洁的心志,表达了诗人始终保持高洁的人格和坚贞的节操。④尾联表达出诗对像蠖一样总盼展身爬升之类人的厌弃之情,坚持顺从己心,逍遥自在。
本诗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酬李光化见寄
范仲淹
交亲莫笑出麾①频,不任纤机只任真。远护玉关犹竭力,人陪金弦②敢周身?
素心直拟圭无玷,晚节当如竹有筠。道本逍遥惟所适,吾生何用蠖求伸?
【注】①出麾:官员赴任。②金弦:金钟和丝弦,泛指宫中乐器,此处喻指诗人任参知政事推 行“庆历新政”一事。
答题:①审要求 ②概括特征 ③联文本分析
【湖南2025届高三10月名校大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答案:塑造了王禹偁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诗人形象。①颔联“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的品格,诗人借咏竹子表现了与世无争、淡泊清高节操的情怀。②颈联诗人把竹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体现诗人坚守高尚节操。
王禹偁爱竹写竹,从这首《官舍竹》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王禹偁?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官舍竹①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此诗为诗人受小人之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答题:①审要求 ②概括特征 ③联文本分析
二、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
明确——意象?意境?
意象:融入了主观情意的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象(个别/物象) → 意境(整体/画面/氛围/境界)
【2022·北京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病柏、丹凤、鸱鸮三种意象。
②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征了唐朝从强盛到衰落的沧桑巨变;丹凤哀鸣,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摈斥在外;鸱鸮意满,象征了奸佞小人盘踞于朝中。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国运时局的忧虑。
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答题:概括+翻译分析
病柏【1】 杜甫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2】。
出非不得地【3】,蟠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鸱鸮志意满【4】,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静求元精理【5】,浩荡难倚赖。
常见意象
草木类:梅、兰、菊、竹、草、落花、杨花(柳絮)、杨柳、松柏、梧桐、
红豆、浮萍、桂、桑梓、萱草、芭蕉、木叶(落叶)、丁香、黍离、
莲、梅子 、连理枝
动物类:大雁、燕子、蝉、猿猴、杜鹃、青鸟、双鲤、沙鸥、乌鸦、鹧鸪、鹰、
马、鸳鸯、画眉、比翼鸟、蟋蟀、鸿鹄
其它:酒、捣衣、夕阳、流水、雨、秋、东风、南风、西风、北风、月、长亭、
南浦、浮云、烂柯、烛、冰雪、露、大漠、青山、白云、关山、羌笛、
琴瑟、舟、金鼓、旌旗、烽火、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
蓟北
古诗常见六类意境
注意积累术语!
1.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2.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3.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
4.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
5.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
6.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拓展:写景作用
联系——小说写景作用:
环境/人物/主题/情节/读者
景物描写作用 ①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令、地点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③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雪、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常用来衬托人物的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④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
开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
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
结尾: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完整。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
⑤写景的作用还有寄情、寓理、显志等。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包蕴着对晚唐衰败的叹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蕴含着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哲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现出隐逸生活的快意
【2020·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答案:①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②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③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纪 村 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描述画面:①概括整体特征 ②借意象描述画面/联系诗句分析翻译 ③贴贴情感
【2019·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描述画面:①概括整体特征 ②借意象描述画面/联系诗句分析翻译 ③贴贴情感
【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案:①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描述画面:①概括整体特征 ②借意象描述画面/联系诗句分析翻译 ③贴贴情感
三、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
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
答题:
注意:分析物象作用
“5角度”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物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 环境或背景。
(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作用。一些传统物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中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力衰微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物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具体作用,则由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定。
(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物象则贯穿始终,是诗歌的线索。
【2018·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题:描述+概括作用(对意境/人物/结构/主旨/情感/读者感染力)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 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答题:描述+概括作用(对意境/人物/结构/主旨/情感/读者感染力)
(2020·北京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寄东鲁二稚子【1】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答案: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 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