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版物理高二选修1-2第一章
第3节固体和液体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甲、乙两种薄片的表面分别涂有薄薄的一层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的针尖分别接触这两种薄片,接触点周围熔化了的石蜡分别如图所示形状.对这两种薄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熔点一定高于乙的熔点;
B.甲片一定是晶体;
C.乙片一定是非晶体;
D.以上说法都错.
答案:B
解析:
解答:因为甲表现为各向异性,所以甲是晶体,且为单晶体;而乙表现为各向同性,所以无法判断乙是非晶体还是多晶体.
分析:本题考查了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的区别
2.将两根细玻璃管分别插在水和水银中,插在水中的管内液面比管外液面高,插在水银中的管内液面比管外液面低,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插在水中,水对玻璃管是浸润的液体
B.插在水银中,水银对玻璃管是不浸润的液体.
C.水在玻璃管中上升的现象是毛细现象.
D.水银在玻璃管中下降的现象不是毛细现象.
答案:D
解析:
解答:液体对固体浸润的情况下,在附着层分子的排斥力和表面层分子的吸引力的共同作用下,液面将上升,毛细现象是指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的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所以ABC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了液体对固体的浸润以及毛细的现象
3.关于石墨与金刚石的区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墨与金刚石是由不同物质生成的不同晶体
B.石墨和金刚石是由不同种物质微粒组成的不同空间点阵的晶体
C.金刚石比石墨中原子间作用力大,金刚石有很大的硬度.
D. 金刚石是单晶体,石墨是多晶体
答案:C
解析:
解答: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原子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的不同晶体,这是因为组成这两种物质的碳原子按照不同的规则在空间分布,C正确,A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了石墨和金刚石的区别
4.在做毛细现象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 )
A.毛细管插入水中,管内径越小,管内水面升高的越高;管内径越粗,管内水面降低
B.毛细管插入水银中,管内径越小,管内水银面也越高;内径越粗,管内水银面越低
C.毛细管插入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上升,插入跟它不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也上升
D.毛细管插入跟它不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上升,插入浸润的液体中时管内液面下降
答案:A
解析:
解答:毛细现象是指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的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内径越细现象越明显,所以A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了毛细现象
5.关于浸润和不浸润,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浸润液体,水银是不浸润液体
B.在内径小的容器里,如果液体能浸润器壁,液面成凸形.
C.如果固体分子跟液体分子间的引力比较弱,就会形成浸润现象
D.鸭的羽毛上有一层很薄的脂肪,使羽毛不被水浸润
答案:D
解析:
解答:浸润与不浸润不仅与液体有关,还与固体有关,A错;浸润时液面呈凹形,B错;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引力弱,会形成不浸润现象,C错;故只有D正确.
思路分析:浸润与不浸润不仅与液体有关,还与固体有关,浸润时液面呈凹形,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引力弱,会形成不浸润现象.
分析:本题考查了浸润和不浸润现象
6.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述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
A.表面张力是液体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
B.表面层里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C.表面层里分子距离比液体内部小些,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D.不论是水还是水银,表面张力都要使液面收缩
答案:C
解析:
解答:在液体与气体相接触的表面层中,液体分子的分布较内部稀疏,即分子间距大于r0,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其宏观表现是使液面收缩,好像绷紧的橡皮膜一样。所以错误的只有C选项.
分析:本题考查了液体表面张力
7.玻璃上不附着水银,发生这种不浸润现象的原因是:( )
A.水银具有流动性,
B.玻璃表面光滑.
C.水银与玻璃接触时,附着层里水银分子受到玻璃分子的吸引较强
D.水银与玻璃接触时,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水银内部稀疏
答案:D
解析:
解答:液体与固体相接触的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附着层内的液体分子同时受到液体内部分子和固体分子的作用,当固体分子的作用力较大时,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积变大而形成浸润现象,当液体分子的作用力较大时,接触面积变小而形成不浸润现象;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了玻璃上不附着水银,发生这种不浸润现象的原因
8.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其原因是:( )
A.由于液面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因此液面分子间表现斥力较强,而形成液体表面收缩的趋势.
B.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因此液体表面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较强,而形成液体表面收缩的趋势.
C.由于与液面接触的容器壁的分子对液体表面的分子的吸引力,造成液体表面收缩的趋势.
D.因液体可以流动,因而形成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
答案:B
解析:
解答: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B对.
分析:本题考查了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的原因
9.有一块长方形的铜条,有关于它的三种说法:
①这是一块单晶体,因为它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②这是一块多晶体,因为它内部的分子是不规则的,没有形成点阵结构.
③这是非晶体,因为它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的.
这三种说法中:( )
A.①、②是错的 B.②、③是错的.
C.①、③是错的 D.都是错的.
答案:D
解析:
解答:长方形铜条是由许多晶粒杂乱无章地排列组合而成,由于外部作用小晶粒可组合成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它有确定的熔点,且各向同性,所以这是一块多晶体,故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了多晶体的性质,根据多晶体的性质分析
10.由同种物质微粒组成但空间点阵不同的两种晶体,这两种晶体一定是:( )
A.物理性质相同,化学性质不相同.
B.物理性质不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C.物理性质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物理性质不相同,化学性质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解答:同种物质构成的不同晶体叫同素异形体,因其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其物理性质不相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所以化学性质相似,B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了同种物质构成的不同晶体叫同素异形体
11.关于晶体,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一定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B.晶体一定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C.晶体一定具有各向异性
D.晶体熔解时具有一定熔点
答案:D
解析:
解答: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不一定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比如铁,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
分析:本题考查了晶体是由许多晶粒杂乱无章地排列组合而成,由于外部作用小晶粒可组合成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它有确定的熔点,且各向同性
12.某一物体各向同性,可以判断它:( )
A.一定是非晶体 B.一定是多晶体
C.不一定是单晶体 D、不一定是多晶体
答案:D
解析:
解答:某一物体各向同性,可以判断它为非晶体或者多晶体,所以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物体各向同性时判断物体的种类,理解概念是关键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布朗运动就越激烈,所以布朗运动也叫做热运动
B、由水的摩尔体积和每个水分子的体积可估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C、在压缩气体时需对气体做功,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D、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的引力
答案:B
解析:
解答:布朗运动越激烈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越激烈,液体温度越高,叫分子热运动,A错误;对液体和固体可以由摩尔体积和每个分子的体积估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B正确;在压缩气体时需对气体做功是因为需要克服气体压强才能压缩,C错误;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D错误。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布朗运动及晶体
14.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4×103km,水的摩尔质量为1.8×10-2km/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1,设想将1kg水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估算1cm2的地球表面上分布的水分子数目约为
A.7×103个 B.7×106个 C.7×1010个 D.7×1012个
答案:B
解析:
解答:1kg水所含分子数,地球表面积,则1cm2的地球表面上分布的水分子数目约个,B正确。试题考查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的分子数估算,涉及球体表面积计算,难度中等.
分析:本题考查了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的分子数估算,涉及球体表面积计算,难度中等
15.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1 g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000个,不间断地数,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取6×1023 mol-1)( )
A.10年 B.1千年 C.10万年 D.1千万年
答案:C
解析:
解答:1 g水的分子个数个,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t = =6×1018小时,约为1000年.
分析:本题考查了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的分子数估算,涉及球体表面积计算,难度中等
二、填空题
16.下列物质:云母、食盐、蜂蜡、橡胶、铜,具有固定熔解温度的有 ;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的有 .
答案:云母、食盐、铜|蜂蜡、橡胶、铜
解析:
解答:具有固定熔解温度的是晶体,所以有云母、食盐、铜;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的为非晶体,所以有蜂蜡、橡胶、铜.
分析: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分类
17.毛笔从水中提出,笔毛会自然收拢,其原因是 .翰林汇
答案: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使附在笔毛上的小液滴合并成大液滴,并缩小表面积,笔毛便收拢
解析:
解答:毛笔插入水中后,每根纤维都受各个方向相同的水的作用力.笔毛相当于只受自身弹力作用,故呈散开状态.拔出水面后,外层的笔毛受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总要使其表面收缩至最小,因而会收拢在一起.
分析:本题考查了表面张力作用
18.常见的固体中(1) 是晶体; (2) 是非晶体.
A.玻璃 B.云母 C.水晶石 D.沥青 E.食盐
答案:BCE|AD
解析:
解答: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的特点分类.
分析: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分类
19. 如图所示,气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活塞通过滑轮和一重物连接并保持平衡,已知活塞距缸口0.2m,活塞面积10,大气压强,物重50N,活塞质量及一切摩擦不计,缓慢升高环境温度,使活塞刚好升到缸口,封闭气体吸收了60J的热量,则封闭气体的压强将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气体内能变化量为 J。
答案:不变|(增加)50J
解析:
解答:不变 (增加)50J(“增加”不写也给分,写成“减少”扣1分).
分析:本题考查了气体的状态方程
20. 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密度ρ随热力学温度T变化的图线,由图线可判断A→B过程中气体的压强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B到C过程气体压强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B→C过程中 (填“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气体不做功”或“外界对气体做功”)。
答案:增大、减小、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解析:
解答:本题是对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过程的基本应用.
分析:本题考查了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过程
三、解答题
21.如图所示,布满了肥皂膜的金属框,AB是活动边,长5cm.如果重量和摩擦均不计,求肥皂膜作用到AB活动边上的表面张力.(肥皂液表面张力系数σ为20×10-3N/m)
答案:作用在表面层分界线上的表面张力与分界线的长度成正比.在此题中肥皂膜有二个表面层,所以计算表面张力时,分界线的长度等于二倍AB的长度.
表面张力作用分界线的长度是 L=2×AB=2×5×10-2m
表面张力的值为 =20×10-3×2×5×10-2N=2×10-3N.
解析:
解答:作用在表面层分界线上的表面张力与分界线的长度成正比.在此题中肥皂膜有二个表面层,所以计算表面张力时,分界线的长度等于二倍AB的长度.
表面张力作用分界线的长度是 L=2×AB=2×5×10-2m
表面张力的值为 =20×10-3×2×5×10-2N=2×10-3N.
分析:本题考查了表面张力的计算
22.一滴体积为V的油酸,配制成体积比为1:k的油酸溶液(),现取一滴体积仍为V的油酸溶液在滴在水面上,在水面上形成面积为S的单分子油膜,已知油酸的密度为,摩尔质量为M。请据此推算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表达式。
答案:一滴油酸溶液中油酸的体积 ①
油酸分子直径 ②
油酸分子的体积 ③
阿伏加德罗常数 ④
由①②③④解得
解析:
解答:一滴油酸溶液中油酸的体积 ①
油酸分子直径 ②
油酸分子的体积 ③
阿伏加德罗常数 ④
由①②③④解得
分析: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23.我国陆地面积S = 9.6×1012 m2,若地面大气压 P0 = 1.0×105Pa,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g = 10m/s2,空气平均犘尔质量为M0 = 3.0×10-2kg.mol-1,附伏伽德罗常数NA = 6.0×1023 mol-1。
①我国陆地上空空气总质量大约为多少?
②我国陆地上空空气总分子数大约为多少?
答案:① 总质量 M =P0S /g 代入数值得 M = 9.6×1016kg
②总分子数 N = MNA/M0 代入数值得 N = 1.9×1042.
解析:
解答:① 总质量 M =P0S /g 代入数值得 M = 9.6×1016kg
②总分子数 N = MNA/M0 代入数值得 N = 1.9×1042.
分析: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24.铜的摩尔质量为63.5×10-3kg/mol,铜的密度是8.9×103kg/m3,则与1m3铜中原子数目是多少?(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
答案:1m3铜中原子数目=
解析:
解答:1m3铜中原子数目= .
分析: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25.如图所示,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的内壁光滑气缸,其侧壁是绝热的,底部导热,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密闭活塞,活塞A导热,活塞B绝热,将缸内理想气体分成I、II两部分。初状态整个装置静止不动处于平衡,I、II两部分气体的长度均为l0,温度为T0。设外界大气压强为P0保持不变,活塞横截面积为S,且mg=P0S,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
①在活塞A上逐渐添加铁砂,当铁砂质量等于2m时,两活塞在某位置重新处于平衡,活塞B下降的高度。
②现只对II气体缓慢加热,使活塞A回到初始位置,此时II气体的温度。
答案:①初状态 Ⅰ气体压强
Ⅱ气体压强
添加铁砂后 Ⅰ气体压强
Ⅱ气体压强
根据玻意耳定律,Ⅱ气体等温变化,
可得: ,B活塞下降的高度
②Ⅰ气体等温变化,
可得:
只对Ⅱ气体加热,I气体状态不变,所以当A活塞回到原来位置时,Ⅱ气体高度
根据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得:
解析:
解答:①初状态 Ⅰ气体压强
Ⅱ气体压强
添加铁砂后 Ⅰ气体压强
Ⅱ气体压强
根据玻意耳定律,Ⅱ气体等温变化,
可得: ,B活塞下降的高度
②Ⅰ气体等温变化,
可得:
只对Ⅱ气体加热,I气体状态不变,所以当A活塞回到原来位置时,Ⅱ气体高度
根据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得: .
分析:本题考查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计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