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同主题类文迁移阅读 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
红鲤斗水
菁莽
①连日的春水把池塘溢满了。水面上,那些嫩绿的浮萍连同春水漫到小路上来了。老远,我就瞧见,柳树下边那些埋在路中的毛竹管涵洞冒着水。池塘里的水穿过竹管流入小沟,它要到远方去旅行前,乐得往四处抛洒着银色的珠花。
②在柳树边,我发现小沟里有一条红色的鲤鱼,斗着竹管里流出的水直冲。它冲第一次,被流水带回沟里。它冲第二次,也没有冲进竹管。于是,它又第三次从小沟往上冲。由于冲得太猛,跃出水面掉在小路上了。我想捉住它,可是它蹦回小沟里去了,只留下几片浅橙色的鳞片漂在路心的泥水里。
③这条红鲤真可说是具有坚强的意志。它又在水沟里斗着竹管的流水猛冲,这第四次的冲锋竟是那么巧,一冲就钻进了竹管。当我转身往池塘里看时,只见水里一条红鲤,嘴巴一( )一闭地( )食着水上的浮萍。四根红须轻轻地前后拨动,悠然地( )着尾巴,( )向池塘中央,沉到水底。
④回到家里,听妈妈说,溪里的红鲤斗水进池塘是去生小红鲤的,将来池塘里会有许多红鲤。祖母说,我看见了鲤鱼跃龙门。
1.(词语选填)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括号中。
A.吞 B.摆 C.游 D.张
2.(词语指代)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短语“银色的珠花”指的是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珠花,“银色”体现了其 的特点。
3.(内容理解)请你圈出第2自然段的关键句,再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第2自然段的大意。(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4.(原因分析)红鲤鱼为什么要一直斗着竹管里的水猛冲?这体现了什么?
5.请你根据文章带给你的启示写一则座右铭。
花的话
①一个夜晚,明月初上,月光清幽,缓缓流进花丛深处。花园里的花儿们舒展着花瓣,比赛自己的色泽、优美和高贵。她们各有辩才,争论多时,相持不下。
②忽然间,花园的角门开了,一个小男孩飞跑了进来,他没有看到月光下的万紫千红,却一直跑到松树背后的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在那如茵的绿草中间,采摘着野生的二月兰。
③那些浅紫色的二月兰,是那样矮小,那样默默无闻。她们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特别招人喜爱的地方,只是默默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
④小男孩预备把一束小花插在墨水瓶里,送给他敬爱的、终日辛勤劳碌的老师。老师一定会从那束充满着幻想的颜色,看出他的心意的。
⑤月儿行到中天,花园里始终没有再开始谈话,花儿们沉默着,不知怎么,都有点不好意思。
6.文中划线句子中的“心意”指的是 。
7.从短文中,你觉得老师与二月兰有什么相似之处?
8.怎样理解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
9.花园里的花儿争妍斗艳,小男孩却去采摘不受人注意的二月兰,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10.你知道每年的教师节是哪一天吗?你知道我国第一个教师节是在哪一年吗?
小牛和老骡子
①有一段时间,老农夫一直用小牛和老骡子一起耕作,耕作相当辛苦。年轻的小牛对老骡子说:“今天我们装病吧,休息休息。”老骡子却答道:“不行啊,我们需要把工作做完,因为耕种的季节很短啊。”
②小牛还是装病了,老农夫给它弄来新鲜的干草和谷物,尽量让它舒服些。等老骡子耕种回来,小牛询问地里情况如何。“虽然没有以前耕种得多。”老骡子回答道,“但我们也耕种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小牛又问道:“老家伙说我什么没有?”“没有。”老骡子回答。
③第二天,小牛还想偷懒,就再次装病。当老骡子从田间回来时,小牛道:“今天怎么样?”“虽然还不错。”老骡子答道,“但耕种得还不是太多。”小牛又问道:“老家伙说我什么了?”“虽然啥也没有对我说,”老骡子说,“但是他停下来和屠夫说了好长时间的话。”
11.小牛装病不耕田,却询问“老家伙说我什么了?”“老家伙”是谁?“一再询问”表明了什么?
“老家伙”指 “一再询问”表明
12.老骡子和小牛的差别在哪里?
13.“他停下来和屠夫说了好长时间的话。”屠夫是干什么的?老农夫和屠夫说话意味着什么?
燕子
①燕子是一种秋去春来的候鸟。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小小的眼睛,一张嫩黄的小嘴。它背上的毛乌黑发亮。它飞行的时候,尾巴张开,像一把剪刀似的,飞得又快又稳。
②燕子喜欢把窝搭在房梁上。搭窝的时候,先飞到田里去把不硬的泥一口一口叨回来,用唾沫把泥拌到有黏性时,再一层一层地垒起来。这样,过了几天,窝就垒好了。然后,找来一些柔软的毛铺在窝里。燕子妈妈孵小燕子时,孵上二十多天,小燕子就孵出来了。这时老燕子更忙了,成天捉虫给小燕子吃,盼望它们快快长大。
③燕子常常帮助农民捉害虫,是益鸟,我们千万不可伤害它。
14.写出近义词。
柔软——________ 喜欢——________ 盼望——________
15.燕子的外形是什么样的?
16.燕子飞行有什么特点?
17.燕子是怎样搭窝的?你能把它搭窝动作的词找出来吗?
蚂蚁的趣闻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他找到食物,( )吃不了(liǎo le),又(拖 托)不回去,( )急忙奔(bèn bēn)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他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胁 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同伴呢?他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他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 )食物又大又可口,触角( )摆动得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他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 辩)别方向。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他们爬过的地面上留下一种气味,回来的时候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
18.用“\”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不正确的字。
19.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0.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同心协力——
(2)猛烈——
21.这篇短文饶有趣味地介绍了蚂蚁哪几方面的知识?( )
A.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
B.蚂蚁靠触角传递信号。
C.蚂蚁不喜欢和大家分享食物。
D.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22.用一句话来概括第3自然段的内容。
23.蚂蚁靠( )来认路,靠( )传递消息通知同伴。
我的发现
①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发现了太阳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②一天中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望了望自己的影子——咦,影子怎么缩短了?比往常短了好多呢!难道影子会自己变小?我疑惑了,便去问爸爸妈妈。
③爸爸妈妈没有回答我,让我自己去想。早晨,我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影子长长的,似乎比我高很多。中午,我的影子变短了。到了傍晚,影子又变长了。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我终于想出了一点眉目: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影子就像冰雪一样,早晨不怎么热,就不会缩小,而正午却很热,影子一点一点萎缩,最后就变短了。
④我十分兴奋,为自己能发现影子的秘密而感到自豪。直到我11岁那年,有一天,科学老师讲起了太阳与影子的联系,可原因却与我的发现截然不同——影子的长短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⑤我的心里有些失落,但当年的那份发现的快乐却是永远忘不掉的。
24.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深沉地思索。( )
(2)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
2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我”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早晨,“我”的影子 ;中午,影子 ;到了傍晚,影子又 。
(2)“我”认为影子的长短与 有关,而科学老师告诉“我”影子的长短是随着 而变化的。
26.“我”当年以为发现了影子的秘密时的心情是 ;后来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时,“我”的心情是 。
27.下列对第3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的苦思冥想。
B.“我”又仔细观察了影子长短的变化。
C.经过观察与思考,“我”认为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
参考答案
1.D A B C 2. 溅起的水滴 水滴 晶莹剔透 3.圈出的关键句为:在柳树边,我发现小沟里有一条红色的鲤鱼,斗着竹管里流出的水直冲。第②自然段的大意为:一条红色的鲤鱼,斗着竹管里流出的水直冲 4.因为红鲤鱼斗水进池塘是去生小红鲤的,体现了红鲤鱼伟大的母爱。 5.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1.本题考查的是选合适的动词填入。
A.吞: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
B.摆:悬挂在细线上的能做往复运动的重锤的装置。
C.游: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
D.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使紧缩的东西放开。
结合阅读短文第③段中只见水里一条红鲤,嘴巴合拢分开,一闭地不细嚼而咽入浮萍。四根红须轻轻地前后拨动,悠然地往复运动着尾巴,动物在水里行动向池塘中央,沉到水底。
故依次填入“张、吞、摆、游”。
2.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和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阅读短文由文章第①自然段“池塘里的水穿过竹管流入小沟……乐得往四处抛洒”可知“银色的珠花”指的是“溅起的水滴”“银色的珠花”在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滴比作珠花“银色”也体现出水滴晶莹剔透的特点。
3.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和概括段落大意。
根据阅读短文可知,本段的关键句为:在柳树边,我发现小沟里有一条红色的鲤鱼,斗着竹管里流出的水直冲。
文章第②自然段写了红鲤鱼三次与竹管里流出的水互斗的场景,借助第②自然段的第一句“在柳树边,我发现小沟里有一条红色的鲤鱼,斗着竹管里流出的水直冲”可概括第②自然段的大意为“一条红色的鲤鱼,斗着竹管里流出的水直冲”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阅读短文由文章第④自然段“溪里的红鲤斗水进池塘是去生小红鲤的”可知红鲤鱼不断斗着竹管里的水猛冲是因为要生小鲤鱼,体现了红鲤鱼伟大的母爱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成功是一段路程,而非终点,所以只要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一切顺利,便是成功。
6.对老师的赞扬 7.老师与二月兰都具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8.与默默无闻的二月兰的对比,花儿们因相互攀比的行为感到羞愧。 9.人们喜爱那种默默无闻却尽自己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欢乐的人 10.每年的教师节是9月10日。我国第一个教师节是在1985年。
6.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她们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特别招人喜爱的地方,只是默默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和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小男孩预备把一束小花插在墨水瓶里,送给他敬爱的、终日辛勤劳碌的老师。”可知“心意”指的是小男孩对老师的赞美。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她们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特别招人喜爱的地方,只是默默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和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小男孩预备把一束小花插在墨水瓶里,送给他敬爱的、终日辛勤劳碌的老师。”可知老师和二月兰都是默默地奉献,不求回报。
8.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联系上下文,从第①自然段句子中“花园里的花儿们舒展着花瓣,比赛自己的色泽、优美和高贵。她们各有辩才,争论多时,相持不下。”可知花儿们看到二月兰默默无闻,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而自己却在比色泽、优美、高贵,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9.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她们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特别招人喜爱的地方,只是默默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可以知道人们觉得那种默默无闻地奉献,尽自己的力量给世界增加点滴欢乐的人是宝贵的。
10.本题考查课外阅读与积累。
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11. 老农夫 小牛有点担心,心里不踏实; 12.老骡子勤劳、能吃苦,很有责任心。小牛懒惰,太过精明。 13.例:屠夫是专门宰杀牲畜的人。意味着小牛有危险了,他如果再偷懒,就可能被宰杀。
11.本题考查分析句中词语含义。
结合第①自然段“老农夫一直用小牛和老骡子一起耕作”和第③自然段“骡子答道,‘但耕种得还不是太多。’小牛又问道:‘老家伙说我什么了?’”可知,这里的老家伙是小牛对农夫的称呼。
结合第②自然段“小牛还是装病了,老农夫给它弄来新鲜的干草和谷物,尽量让它舒服些。”可知,小牛是装病,所以它担心被农夫发现,心里不踏实,所以它“一再询问”农夫是否说起它。
12.本题考查故事形象分析。
分析原文中的“年轻的小牛对老骡子说:‘今天我们装病吧,休息休息。’老骡子却答道:‘不行啊,我们需要把工作做完,因为耕种的季节很短啊。’”“小牛还是装病了”“小牛又问道:‘老家伙说我什么没有?’”“小牛又问道:‘老家伙说我什么了?’”可知,小牛向老骡子提议装病休息。老骡子没有同意,继续辛苦地耕作,小牛还是装病了,而且每天询问老骡子农夫对它的看法。由此可知,老骡子吃苦耐劳,比较有责任心。小牛是比较懒惰和散漫,并且过于精明。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常识积累可知,屠夫是宰杀牲畜或整理牲畜肉准备出售的人。
老农夫和屠夫说了很多话,有可能是农夫发现了小牛在偷懒,准备宰杀了小牛,也有可能是因为老农夫认为小牛久病不愈失去了劳动能力想卖掉小牛,所以这意味着小牛有危险了。
14.松软 喜爱 希望 15.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小小的眼睛,一张嫩黄的小嘴。它背上的毛乌黑发亮。 16.它飞行的时候,尾巴张开,像一把剪刀似的,飞得又快又稳。 17.搭窝的时候,先飞到田里去把不硬的泥一口一口叨回来,用唾沫把泥拌到有黏性时,再一层一层地垒起来。这样,过了几天,窝就垒好了。然后,找来一些柔软的毛铺在窝里。
搭窝动作的词有:飞、叨、拌、垒、找、铺。
14.本题考查近义词。
柔软:形容物体质地软、不坚硬。近义词:松软、绵软、柔韧、软和等。
喜欢:对某人或某物有好感或兴趣。近义词:喜爱、爱好、钟爱、青睐等。
盼望:对未来的某种希望或期待。 近义词:期望、期望、渴望、希冀、企盼等。
15.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可从第①自然段“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小小的眼睛,一张嫩黄的小嘴。它背上的毛乌黑发亮。”可知,写了燕子的外形。
16.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从第②自然段“它飞行的时候,尾巴张开,像一把剪刀似的,飞得又快又稳。”可知,写了燕子的飞行特点。
17.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和找关键词。
从第②自然段“搭窝的时候,先飞到田里去把不硬的泥一口一口叨回来,用唾沫把泥拌到有黏性时,再一层一层地垒起来。这样,过了几天,窝就垒好了。然后,找来一些柔软的毛铺在窝里。”中的“飞、叨、拌、垒、找、铺”等动词可知写出了燕子从准备材料到搭窝完成的全过程。
18.le 托 bēn 胁 辩 19.要是 就
如果 就 20. 为了共同的目的或为取得一致的效果而统一思想、共同努力。 气势大,力量大。 21.ABD 22.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23. 眼睛、气味 触角
18.考查学生字音与字形辨析能力。
了:[liǎo]①完毕;结束:~结。~账。没完没~。一~百~。不~~之。这事儿已经~啦!②放在动词后,跟“得、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办得~。做得~。来不~。受不~。[le]①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 ②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故“吃不了”的“了”读“liǎo”。
拖:牵引,拉,拽。
托:用手掌承着东西。
故“又(拖 托)不回去”选“拖”。
奔:[bēn]①奔走;急跑:狂~。~驰。②紧赶;赶忙或赶急事:~命。~丧。[bèn]①直向目的地走去:投~。直~工地。他顺着小道直~那山头。~向小康。②朝;向:~这边看。渔轮~渔场开去。故“奔向”的“奔”读“bèn”。
胁:逼迫恐吓。
协:共同合作,和洽。
故“同心(胁 协)力”选“协”。
辨:分别,分析,明察。
辩: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
故“(辨 辩)别方向”选“辨”。
19.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分句“( )吃不了,又拖不回去”与“( )急忙奔向巢去“搬兵””之间是条件关系,故要填上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要是……就……”。
分句“( )食物又大又可口”与“触角( )摆动得特别猛烈”之间是假设关系,故要填上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
20.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1)同心协力:为了共同的目的或为取得一致的效果而统一思想、共同努力。
(2)猛烈:气势大,力量大。
2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文中内容“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他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他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可知,这篇短文介绍了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喜欢和大家分享食物、靠触角传递信号、认路的本领很强。
C项“蚂蚁不喜欢和大家分享食物”与短文内容不符。
故选:ABD。
22.考查学生概括段落内容能力。
结合文中第3自然段句子“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可知,这段话主要围绕蚂蚁认路本领强来展开描述的,故可概括为“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23.考查学生信息提取能力。
结合文中句子“他认路主要靠眼睛……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与“他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他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可知,蚂蚁靠眼睛、气味来认路,靠触角传递消息通知同伴。
24. 苦思冥想 截然不同 25. 长长的 变短了 变长了 阳光的温度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26. 十分兴奋、自豪 有些失落 27.C
24.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第③段“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我终于想出了一点眉目”这个句子中“苦思冥想”在文中指形容自己为了理解影子变化的原因而进行的深入思考。因此可知“苦思冥想”的意思是深沉地思考。
故意思是“深沉地思考”的词语是“冥思苦想”。
第④段“有一天,科学老师讲起了太阳与影子的联系,可原因却与我的发现截然不同——影子的长短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这个句子中“截然不同”在文中指“我”原本认为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而科学老师解释的原因是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关,这两者之间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可知“截然不同”的意思是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故意思是“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的词语是“截然不同”。
25.本题考查读文获取信息的能力。
(1)由原文第③段“早晨,我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影子长长的,似乎比我长得高很多。中午,我的影子变短了。到了傍晚,影子又变长了”可知,影子在早晨、中午和傍晚的变化,即早晨,“我”的影子长长的;中午,影子影子变短了;到了傍晚,影子又变长了。
(2)由原文第③段“我终于想出了一点眉目: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可原因却与我的发现截然不同——影子的长短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可知,“我”认为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而科学老师告诉“我”影子的长短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26.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原文,由原文第④段“我十分兴奋,为自己能发现影子的秘密而感到自豪”可知,发现影子的秘密时“我”的心情是高兴、自豪的。
由原文第④⑤段“有一天,科学老师讲起了太阳与影子的联系,可原因却与我的发现截然不同——影子的长短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我的心里有些失落。”可知,后来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时,“我”的心情是有些失落的。
27.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细读文章第三自然段,这段写了“我”经过观察影子在早晨、中午和傍晚的变化,并思考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因此选项C准确概括了这一过程,包含了观察和思考两个关键步骤,并指出了“我”得出的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