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同主题类文迁移阅读 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
告别母校
①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我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我还清楚地记得,六年前,自己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动人。
②六年的学习生活多么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飘荡起我们的欢声笑语。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一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中午15分钟的写字活动,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在优雅的乐曲声中,我们一笔一画地描红临帖,从那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特别受我们的欢迎。一到时间,我们便奔向各自喜爱的“天地”:有的学习电脑,有的排练合唱……
③这六年间,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才艺,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日夜操劳,皱纹已爬上了您的脸庞,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力的心。在我的心目中,您是园丁,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④漫步美丽的校园,当年我们亲手栽下的一株株树苗,如今已经长成一棵棵小树。亲爱的同学们,在这离别的时刻,让我们再给小树施一次肥,浇一次水吧。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1.新题型·语文要素 先用“ ”在文中画出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再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文中画“——”的句子,说老师是“园丁”是因为( ),说老师是“大树”是因为( ),说老师是“海洋”是因为( )。
A老师心胸宽广,有渊博的知识 B老师辛勤耕耘,培育着祖国的花朵
C老师关怀、呵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3.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达了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之情。
我的老师(节选)
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②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③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④今天想来,她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
4.作者共选取了哪几个典型事例来描写蔡老师?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5.文文同学读后说:“第2自然段中的‘从来不’与后一句中的‘仅仅’矛盾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6.选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是作者运用 的修辞手法在 (直接 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蔡老师的 之情。
7.用“ ”画出一处对蔡老师的描写,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批注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
握手
①出发前夕,我将班里56名不过十六七岁的学生分成了28组。我告诉他们,这次外出游玩,只能有28人跟队而行,剩下的一半,必须老老实实地待在教室里自习。
②狭小的空间里顿时一片哗然。他们觉得我的安排严重不公,因为不论是谁,都不可能主动放弃这次机会,而甘愿待在闷热乏味的教室里。他们决定用沉默来抵抗我的不公。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台下开始窃窃私语。我在讲台上严肃地说,我绝不可能改变主意,但你们之间,是同学,是友谊,不管我把你们56人分成了几组,带走了几个人,你们的情谊仍旧不会改变。对于你们的搭档,你真就如此吝啬?连一次小小的机会都不肯让给他?
③这番话,再度使他们陷入沉默。在他们未出结果之前,我转身离开了教室。
④清早,旅行社的大巴开进了校园,班长将最后的名单递给了我,不多不少,整整28人。我惊奇地发现,这份名单的成员,竟是如此特别。他们的谦让,令我肃然起敬——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把机会让给了家庭拮据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把机会让给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⑤临行前,我要求外出游玩的学生主动握一握那些让出机会、甘愿留在教室里的同学。感人的一幕出现了,56只十六七岁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他们相互寒暄,微笑叮咛,没有半点火药味儿。
⑥其实,我想让他们见识的,并不是一次短途旅行中的见闻,而是让他们在如此不公的条件下学会把最宝贵的财富装进自己的人生行囊中。
8.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9.第②~③段中同学们的表现在变化:哗然→( )→( )→沉默
10.根据文章内容,第⑥段中说的“最宝贵的财富”是指( )(多选)
A.外出游玩的宝贵经历
B.同学之间不变的情谊
C.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的人的品质
11.第③段中老师离开教室后,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名学生,请补写你此时的心理活动。
明天,我们毕业
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老师和同学,我的心中就涌起眷恋之情。还记得,六年前我们依偎者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每天清展,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荡漾起我们的欢声笑语。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快地跑进教室。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中午十五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在优雅的乐曲声中,我们一笔一画地描红临帖,从那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知识,懂得了怎样做人,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能忘记!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
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的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在这离别之际,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让您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
亲爱的同学们,在这离别之际,让我们再给曾经种下的小树施一次肥,浇一次水吧!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有删改)
12.短文从哪几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 )
A.从眷恋美丽的校园和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两个方面。
B.从眷恋美丽的校园、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和敬爱的老师三个方面。
C.从眷恋美丽的校园和敬爱的老师两个方面。
D.从眷恋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和敬爱的老师两个方面。
13.当你读到“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时,你可能会联想到诗句(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4.文中画“____”部分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请从修辞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15.请以“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开头写几句毕业晚会开场白。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的阳光开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验,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6.结合语境,解释第⑤段中加点的“忽略”一词的意思,并体会这个词表达的情感。
17.文章⑤至⑨自然段讲了这个特殊孩子的两件事,一件是 ,另一件是 ,其中第 事写得很详细,其原因是
18.品读第6自然段划线的句子;
(1)说说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2)联系上下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至少找出一处加以说明)
19.文章前四段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20.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得很好,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写出你的理解。(至少写出两点)
穆老师的眼睛
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哪。
语文课上,我想起书桌里那块漂亮的新橡皮,手痒痒了,不知不觉地伸进去,想要摸一摸。正巧被穆老师看见了,她的眼睛好像在暗示:“你怎么做小动作啦!”我的手马上不痒了,赶紧缩回来,认真听老师讲课。
有一次,穆老师在大礼堂给我们讲《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有三百多位老师来听课。穆老师提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 ”我马上把手举得高高的。穆老师叫我回答。我站起来,只见那么多老师看着我,心怦怦直跳,回答的声音很轻。穆老师的眼睛马上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似乎在说:“说得对,就是声音再响亮点儿!”我看看穆老师的眼睛,胆子大了,声音也响亮了。这时,穆老师的眼睛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好像在说:“讲得好!”
记得有一回,我生病住院了,过了一个多星期才上学。上课时,穆老师不时用眼睛看看我,仿佛对我说:“吃得消吗 ”我的病刚刚好,精神还不太足,但一看到穆老师的眼睛,精神就提起来了。
下课后,穆老师和我们一起玩的时候,她的眼睛也会说话。一次,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穆老师当“老鹰”。她一下子跑到东,一下子跑到西,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在提醒我们:“哎——当心!我要捉住你们啦!”真糟糕!末尾的一只“小鸡”跑得太慢,被捉住了。这时候,穆老师的眼睛笑得弯弯的,似乎在说:“哈哈,这回可让我捉住了!”
2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似乎—( ) 洪亮—( )
激励—( ) 赞扬—( )
22.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精神:①活力;精力。②活跃;有生气。③人的意志、品质。④英俊;相貌、身材好。
(1)我的病刚刚好,精神还不太足,但一看到穆老师的眼睛,精神就提起来了。( )
(2)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 ( )
23.缩句练习。
这时,穆老师的眼睛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24.文章围绕“眼睛”,写了穆老师的哪几件事情 用自己的话概括。
参考答案
1.六年的学习生活多么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排队做操 课堂上 临帖练字 2. B C A 3.对校园环境的眷恋、对六年学习生活的怀念、对老师的感恩和对同学的不舍四个方面。
1.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及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②段围绕六年来校园的学习生活展开描述,中心句是“六年的学习生活多么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此句统领全段,将六年学习生活比作画卷,形象表明其丰富多样。
第②段“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得知早操开始了,大家进入操场做早操。
示例:排队进入操场做操
第②段“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得知我们上课时专心上课。
示例:上课时
第②段“中午15分钟的写字活动,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得知中午时我们有15分钟的写字活动。
示例:写字活动
2.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作用。
说老师是“园丁”,园丁的职责是培育花草,文中老师辛勤耕耘,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学生)。
故选B。
说老师是“大树”,因为大树可以为人们遮风挡雨,文中老师关怀、呵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如同大树庇护。
故选C。
说老师是“海洋”,海洋广阔且蕴含丰富资源,文中老师心胸宽广,有渊博的知识,如同海洋。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校园环境与初入情景:回忆六年前初入校园时,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等景象,流露出对校园的喜爱与眷恋。
校园学习生活:描绘每天清晨上学、早操、上课、写字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展现丰富的校园生活,体现对这段时光的不舍。
对老师的感恩:回顾老师为学生成长付出心血,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与眷恋,而老师是母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体现对母校的眷恋。
与同学共同的记忆及对未来的期许:提到和同学一起在校园栽树,约定未来相聚,这些共同回忆和对未来重回母校的期待,表达了对母校的眷恋。
4.蔡老师不舍得打“我们”;蔡老师教“我们”读诗。 5.不同意。“从来不”指在这件事之前和之后蔡老师都没有打过“我们”。“仅仅”起强调作用,意思是“只有一次”。这样前后对比,更能体现那次的“打”很特别,具有代表性。这表达出了蔡老师很爱“我们”,不舍得打骂“我们”。 6. 反问 直接 敬爱 7.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运用“仅仅”“好像”“轻轻地”“笑了”等看似平常的词语,写出了蔡老师不舍得打“我们”,很爱“我们”,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体现得淋漓尽致。
4.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概括。
概括小标题时,可以用“人+事”的形式,即谁做了什么事。选文第②自然段从“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可知,写了“我”看出蔡老师不舍得打“我们”,可以概括为:蔡老师不舍得打“我们”。从第③自然段“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可知,写了蔡老师喜欢诗,也教“我们”读诗,“我”还记得当年蔡老师教“我们”的诗,可以概括为:蔡老师教“我们”读诗。
5.本题题考查字词含义的分析。
回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这句话在选文中的含义。首先从表面看,“从来不”的意思是在这件事之前蔡老师没有打骂过“我们”,这件事之后也没有打骂过“我们”。而后文提到的一次用“仅仅”修饰,意在强调只有这一次。从中可以看出“她爱我们”。因此并不矛盾。
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分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像这样的老师,“我们”喜欢她,愿意和她接近。由此可知,这句话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所以是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反问的作用是更加强烈、直接地表达出“我们”对蔡老师的敬爱之情。
7.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
首先认真读选文,找到描写蔡老师的句子;然后分析其词语的运用;最后总结出所表达的情感或效果即可。
示例:从文中“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中“仅仅”“好像”“轻轻地”“笑了”等看似平常的词语可以看出蔡老师不舍得打“我们”,他的动作与神情都透露着不忍心,而“我们”也明白蔡老师不会真的打“我们”,这里展现了一种和谐美好的师生情谊,把喜欢与敬爱表现得恰到好处。
8.“我”要带学生们出去旅游,只能带28个人,而班里一共有56个人。我让学生们自己做决定,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把机会让给了家庭拮据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把机会让给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强者让给了弱者。男生让给了女生。他们的谦让让我肃然起敬。这次特殊的旅行让学生们懂得了要做事谦让,心存感恩。 9. 沉默 窃窃私语 10.BC 11.看来老师是不会改变主意了,我出去游玩的机会很多,但是我的同桌家庭困难,我还是把机会让给她吧。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
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我告诉他们,这次外出游玩,只能有28人跟队而行,剩下的一半,必须老老实实地待在教室里自习。”可知本文记叙的是一件特殊的旅游,全班56个人,只有28个人能出去玩。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在他们未出结果之前,我转身离开了教室。”和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清早,旅行社的大巴开进了校园,班长将最后的名单递给了我,不多不少,整整28人。”可知学生们自己定了旅游的名单,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句子“其实,我想让他们见识的,并不是一次短途旅行中的见闻,而是让他们在如此不公的条件下学会把最宝贵的财富装进自己的人生行囊中。”可知通过这次活动,我让学生们懂得了感恩与谦让,懂得了尊重他人,体谅他人。所以可概括为:老师通过一次特殊的旅行让学生们懂得了要尊重、体谅他人,做事谦让,心存感恩。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他们决定用沉默来抵抗我的不公。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台下开始窃窃私语。”可知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沉默——窃窃私语。
10.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但你们之间,是同学,是友谊,不管我把你们56人分成了几组,带走了几个人,你们的情谊仍旧不会改变。”可知我想让同学们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情谊;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我惊奇地发现,这份名单的成员,竟是如此特别。他们的谦让,令我肃然起敬——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把机会让给了家庭拮据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把机会让给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知我想让孩子们学会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的人的品质;
因此“最宝贵的财富”是指同学之间不变的情谊、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的人的品质;
故选BC。
11.本道题考查语言表达。
学生阅读前文进行续写即可。注意因为同学们互相谦让,所以写同学的想法也要体现谦让。如:是啊,既然老师不会改变主意,我为什么不让我的同桌去呢?她父母都很忙,没法带她出去玩,我还是把机会让给她吧。
12.B 13.A 14.表达了“我”对老师的赞美、敬爱和眷恋之情。“天使”指老师可爱可敬,有着美好的心灵;“大树”指老师授予知识,给予庇荫,给学生关怀呵护,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海洋”指老师心胸宽广,有渊博的知识。三个比喻连用构成排比,升华了主题,突出了“我”对老师的赞美,敬爱、眷恋之情。 15.示例: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走过了一路的颠策,穿过了一路的荆棘,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六年来,感谢老师与同学的一路相伴,让我们收获了知识与友谊。今天,让我们共同度过这美好而难忘的时光吧!
12.本题考查对短文的理解。
结合“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老师和同学,我的心中就涌起眷恋之情。还记得,六年前我们依偎者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可知,短文主要从眷恋美丽的校园、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和敬爱的老师三个方面来描写。故选:B。
1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晚唐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赏析:诗人用两个比喻表现了眷恋的缠绵和痛苦的煎熬,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后世常用此句形容一个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首诗本义讲的爱情,现在常被当做歌颂教师的诗句使用。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意思: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诗人采用比兴手法,将儿女比作区区小草,母爱比作春天阳光,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乐府诗集·长歌行》,意思:趁年轻就要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了一事无成,这样只会留下悲伤、后悔。这句诗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努力。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意思: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此句描写岩竹的品格,表现诗人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由此可知,描写老师的诗句,可选:A。
1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结合句子“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的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可知,“天使”是突出了老师有着美好的心灵;“大树”突出了老师给予孩子们的庇荫,给学生关怀呵斥;“海洋”是指老师心胸宽广,有广博的知识。作者把老师比作了“天使”“大树”“海洋”,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赞美、敬爱和眷恋之情。
15.本题考查写话。
本题为开放性题型,能结合“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开头写几句毕业晚会的开场白,只要语句通顺,符合主题即可。
如: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这幅画卷上,有我们在课堂上的争论,有我们在球场上的奔跑,有我们在考场上的奋斗,有我们在烛光中的歌唱。这幅画,多么美好,这幅画上的一切,都将成为美好的记忆。
16.指这个孩子常常被无视,孩子们常常不在意他,这个词体现了学生们对这个孩子的轻视。 17. 他的父亲来看他,他对父亲的笑 他参加手工比赛得了第一 二 这件事体现出这个孩子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18.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笑比作野菊花和太阳,表现出了这个孩子快乐的情感和乐观的性格。 从这个孩子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可以看出,他面对同学的冷落,自身的残疾并没有放弃自己,以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 19.文章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用默默无闻的小草来比喻这个特殊的孩子,通过写草开的花说明了人努力就能成功,紧扣主题,同时为下文做铺垫。 20.①文章开头与结尾都写了牛耳朵草,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②结尾点明了整篇文章的中心,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成功,升华主题。
16.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结合第⑤自然段句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可知,“忽略”也就是忽视,指这个学生被大家忽视了,体现出了大家对他的轻视,看不起。
17.考查学生对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第⑤至第⑨自然段内容可知,第⑤至第⑥自然段讲了这个孩子的父亲来看他,他没有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第⑦到第⑨自然段讲了这个孩子参加手工比赛得了第一名,轰动全校。故这几个自然段一共讲了这个特殊孩子的两件事,其中第二件事写得很详细,因为这个孩子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据此整理作答。
18.(1)考查学生句子赏析能力。
结合第6自然段划线的句子“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的阳光开在里头”,句中把“笑容”比作野菊花和太阳,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中体现出了这个特殊孩子心情是愉悦的,性格是乐观的。
(2)考查学生信息的筛选。
解答此题从文中找出有关这个孩子的描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
通过阅读文章可知,可以从文中这些地方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①“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即使耳聋,但是也在努力生活,不自暴自弃;②“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在爱的包围下长大,即使别人不理解,但他的家人懂他;③“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即使身体残疾,但对生活充满热爱,把对生活的心态反射在泥娃娃中;④“让他谈获奖体验,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在自身残疾与同学的嘲笑下,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不断努力以此来证明自己。据此整理作答,至少找出一处并加以说明即可。
19.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结合全文来看,作者重点要表现的是“草”,是像草一样不被人重视的学生。故前四段作者运用大量笔墨描写各种草开的花,是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据此整理作答。
20.考查许学生对段落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可知,句中“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与第一个自然段内容“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对应,首尾呼应的写法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结尾段落又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升华了文章“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成功”的主题,点明了中心。据此整理作答,符合题意即可。
21. 仿佛 响亮 鼓励 赞许 22. ① ③ 23.眼睛投来目光。 24.四件事:(1)做小动作时,穆老师用眼睛暗示“我”上课要认真听讲;(2)回答问题时,穆老师用眼睛鼓励“我”要大胆、勇敢一些;(3)生病时,穆老师用眼睛关心“我”的病情;(4)玩游戏时,穆老师用眼睛表达她对学生的热爱。
21.本题考查近义词。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似乎:仿佛;有些像。根据词义理解,在短文第④自然段“仿佛对我说”中找到近义词:仿佛。
洪亮:(声音)非常响亮。根据词义理解,在短文第③自然段“就是声音再响亮点儿”中找到近义词:响亮。
激励:激发鼓励。根据词义理解,在短文第③自然段“穆老师的眼睛马上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中找到近义词:鼓励。
赞扬:称赞表扬。根据词义理解,在短文第③自然段“穆老师的眼睛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中找到近义词:赞许。
22.本题考查了多义词。
“多义词”也就是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本题主要考查了理解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原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释。
(1)句中是说“我”的精力。精神:活力;精力。选①。
(2)句中说的是雷锋叔叔的品质。精神:人的意志、品质。选③。
23.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
去掉表示时间的词语“这时”,去掉修饰语“穆老师的”“又向我”“赞许的”。
即:眼睛偷来目光。
2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文章围绕“眼睛”,写了穆老师的四件事情,一是第②自然段中“做小动作时,穆老师用眼睛暗示“我”上课要认真听讲”;二是第③自然段中“回答问题时,穆老师用眼睛鼓励“我”要大胆、勇敢一些”;三是第④自然段中“生病时,穆老师用眼睛关心“我”的病情”;四是第⑤自然段中“玩游戏时,穆老师用眼睛表达她对学生的热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