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同主题类文迁移阅读 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同主题类文迁移阅读 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9 16:2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同主题类文迁移阅读 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
①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②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盐酸溅到了紫罗兰的花瓣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锐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从地衣类生物——石蕊中提取的紫色浸出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石蕊试纸,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根据第2自然段填表,分析作者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人物 “?” 从“?”到“!”的过程 “!”
波义耳 紫罗兰中的什么物质遇到盐酸会变色等一系列问题
2.语文要素如果再给选文添加一个事例,下列两则材料更合适的是 。
材料一 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澡盆中的水随着身体的浸入而不断溢出,这是为什么呢?其他物质浸入水中也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吗?他经过反复的实验,终于发现了浮力定律。
材料二 莱特兄弟自幼爱好机械,向往飞上蓝天。他们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鸟类飞翔的秘密,研制飞行器。经历了一次次的试飞,他们终于发明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澡盆的启示
[明]江盈科
①天已经晚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准备休息了。他放了满满一浴盆洗澡水,然后把身体舒舒服服地泡在里面。
②洗完澡,谢皮罗教授拔掉浴盆底部的塞子放水。他无意中发现,水在流入下水道口时,形成了一个漩涡。这个漩涡按逆时针方向转得很快。
③“是不是每次放水都是这样的呢?”谢皮罗教授想。从这天起,他每天洗完澡,都要认真 地观察一番。事情真是令人惊奇:洗澡水仿佛受到一股神秘力量的推动,总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④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教授决定要把这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经过反复思考,他把这个现象和地球的自转联系了起来。他认为,由于地球由西向东不停地自转,对生活在北半球的人看来,自转是逆时针方向的。北半球的台风也都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道理和洗澡水完全相同。
⑤1962年,谢皮罗教授把自己的观点写成论文发表。他还推理: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必定是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附近,则不会形成漩涡。这篇论文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兴趣。经过验证,谢皮罗教授的推论完全正确。
3.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观看——( ) 惊讶——( )
思索——( ) 推测——( )
4.谢皮罗教授无意中发现,在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是按 方向旋转。经过反复的思考,他将这个现象和 联系起来。
5.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赤道附近,洗澡水不会形成漩涡。
B.在南半球,洗澡水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
C.洗澡水的漩涡形成和台风的旋转有关系。
6.选文表现了谢皮罗的哪些科学精神?
“藏小人”的钟表
奇奇准备分享因好奇家里大摆钟而引发的趣事。下面是奇奇写的草稿,请你帮他完善一下。
小时候,家里的地面上有个棕色长方体,它会发出“咔嚓、咔嚓”清翠的声音。更让我好奇的是,为什么它下面的小粗棍能一直摆来摆去?是后面有个小人儿在一直摆吗?他不需要睡觉吗?有一天,我忍不住想把它拿下来看看。妈妈拦住我说:“这叫‘摆锤’”。摆锤是什么?我猜测,它是小人儿的魔法棒。他一定在施展什么厄毒法术,如果会魔法的小人儿才不需要睡觉呢!我觉得恐佈极了, ① (祈祷 请求)爸爸将里面的小人儿捉拿。后来的一个上午,小木棍突然停止摆动了。爸爸将长方体拆开,我赶紧上前查看,发现里面的小人儿不见了。太好了!小人儿被爸爸赶走了!爸爸这一举动 ② (证实 论证)了我的猜想,随后我逢人就讲魔法小人儿的故事。
7.奇奇写的草稿中,有三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更正在下面横线处。
改为
改为
改为
8.奇奇有点纠结横线上该填什么词语,请你帮他选出最恰当的词语。
① ②
9.故事中画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你帮助奇奇修改,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0.请你根据奇奇分享的故事,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苦苦果
王庆兰
①那天,爸爸从外面带回来一个叫苦苦果的果子,并且告诉我不可以吃。
②“为什么不可以吃?”我问爸爸。
③“因为它是苦的。”爸爸说。
④“苦是什么味道?”我从来没有吃过苦的东西。
⑤“苦就是你不能碰的味道。”
⑥“吃了会死吗?”
⑦“那倒不会。”爸爸出去干活了。
⑧吃了不会死但又不能碰的味道是什么味道?我看着桌上的苦苦果问自己。
⑨我把手伸向了苦苦果……
⑩三秒钟后,我知道苦是什么味道了。苦就是能让我把嘴从下巴咧到脑门的味道;苦就是能让我半边脸绿半边脸紫的味道;苦就是能让我浑身不停抽搐的味道;苦就是我不能碰的味道!那一刻我发誓,我再也不乱吃东西了!可也就在那一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再次把手伸向了苦苦果,然后带着满心的好奇又把它塞进了嘴里,就像刚才一样。不对,我为什么要吃它?我不是已经知道苦是什么味道了吗?就为了让自己再次体会嘴从下巴咧到脑门、半边脸绿半边脸紫、浑身抽搐的感觉?不,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心里很清楚。但我的行动却没有跟着心走,我又让自己品尝了一次苦苦果!
“爸爸!妈妈!”我拼命呼喊窗外的爸爸妈妈,可他们却好像听不见一样。
“爸爸!!妈妈!!”我更加拼命地呼喊。可他们还是不理我。
在我第三次吃完苦苦果以后,这场游戏终于结束了。我跑到爸爸妈妈跟前质问他们:“我刚才那么大声地喊你们,你们为什么不理我?”
爸爸妈妈面面相觑:“没听见你喊啊!发生什么事了?”
“我吃了苦苦果,苦死我了!”
“你吃了苦苦果?!”爸爸妈妈一起问。
“嗯。”我委屈地点点头。
“哈哈哈哈哈哈……”
他们竟然笑了,而且还笑得那么开心!
“你猜我刚才和你爸爸说什么了?”妈妈强忍着笑说。
“不知道!”我生气地说。
“我问你爸爸:‘卡卡会忍不住吃吗?’你爸爸说:‘他一定会把它吃掉的,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
“你们也吃过苦苦果?”我惊讶地问。
“当然,每一个孩子都想知道苦是什么味道。”爸爸笑着说。
“那你们也吃了三次吗?心里明明不想吃,还伸手往嘴里塞!”
“那我们可没有,哈哈哈哈哈……”爸爸收起渔网也走了。
后来,苦的味道我早已习以为常,再也没提起过我连吃三次的事情。
(选文有删改)
11.(内容概括)读完文章,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2.(句子赏析)请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3.(人物形象)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全下面“我”的心理变化图。
(2)根据上述的心理变化图,请你用“从……(事例)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形象)的孩子”的结构,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拓展探究)故事的结尾说道“后来,苦的味道我早已习以为常,再也没提起过我连吃三次的事情”,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写在下面。
1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抽搐( ) 发誓( ) 面面相觑( )
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因为儿时的一场重病,导致如今的面部肌肉会不定时地抽搐。
B.当得知事情的真相后,那些人脸对脸面面相觑,谁都不说话。
C.听完老师的话,我暗暗对自己发誓,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平台”,书面语中新热点
时下,“平台”一词成了人们书面用语中的新热点,日渐流行开来。“信息平台”“交易平台”“技术平台”“政务平台”等举不胜举,似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
“平台”一词并非新造词,古已有之。古人说的“平台”指的是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而时下流行的“平台”“平台”是什么意思呢?
“平台”原先也是电脑中的专业术语。这个“平台”在电脑行业中运用最广泛,如:“构筑这数字化的多彩生活平台,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介质来实现和高科技生活接入的方式,那就是网络接入和支持平台。”
如今,“平台”的运用范围日益宽泛,扩展到电脑业以外的许多行业。同时它的意义也从“电脑操作系统”扩大到“一切虚拟的为某项工作提供支持的系统或层面”。在物流业,“上海构建国际物流运输平台”;在科技界,“西门子运用Javs技术平台为手机用户开发多种无线服务”;在文化艺术界,“上海、巴黎架起交流平台卫星双向传送音乐会将举行”,“‘阳光新浪’并购共建国内最大跨媒体平台”;在工商界,“共建企业电子商务智能平台”;在卫生、教育界,“国内外中医药共建平台”,“为孩子们提供平台”。
电脑的普及促使了“平台”在许多领域中的流行。由于它简洁又形象,渐渐成了书面语中的新热点。
17.快速浏览全文,写出“平台”一词的本义和在电脑业、其他行业中的不同含义。
本义:
电脑业:
其他行业:
18.文章以时间为说明顺序,主要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
19.有关电脑术语,除了文中提到的“菜单”“因特网”“点击”“平台”之外,请你再写出两个。
如果麦子没有考验
①上帝有一天心血来潮,来到他所创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农田里的麦子果实累累,感到非常(开心 高兴)。一个在麦田里的农夫认出了他。农夫上前向上帝请安,说:“仁慈的上帝呀,您终于来了。这五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祈祷企盼着您的降临,您终于来了。”
②上帝说:“五十年来,你都在祈祷,到底是在祈祷什么呢?”
③“我总是在祈求风调雨顺,祈祷今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有冰雹,不要有虫害,可是无论我怎么祈祷,总是不能如愿!”农夫说。
④农夫跪下来,吻上帝的脚:“全能的主呀!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风,不要雨,不要烈日与灾害,别人的田我不管,能不能给我一年的时间?”
⑤上帝说:“好吧!明年如你所愿。”
⑥第二年,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许多麦穗,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多了一倍,农夫 ,欢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
⑦到了收成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⑧农夫找到了上帝,问道:“ ?”
⑨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的(考验 风雨),麦子就变得无能了。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20.在文中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表示农夫高兴的成语。
21.用“\”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2.想一想,下面这段话应加在第( )自然段和第( )自然段之间。
上帝回答:我创造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也创造了蝗虫和鸟雀,我创造的是不能如所愿的世界。
23.联系上下文,在第⑧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一句合适的话。
24.读完本文后,你受到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进行了许多实验 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 2.材料一
1.本题考查了对内容的概括。
阅读文章可知,“?”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真理。从“?”到“!”的过程指的是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结合第②自然段中“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 石蕊试纸”可知,“!”是制成了石蕊试纸。
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
结合材料一可知,是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水溢出这一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浮力定律。这是从常规现象出发,通过不断探索发现真理;
结合材料二可知,是莱特兄弟因为爱好和向往,通过学习研究发明飞机,重点在于他们的爱好和探索发明。
通过读选文可知,是写波义耳从细微现象发现问题,不断发问并实验最终找到真理。这也是从常规现象出发,而不断探索发现的真理。
故材料一更合适。
3. 观察 惊奇 思考 推理 4. 逆时针 地球的自转 5.A 6.善于观察思考,不断追求真知的精神。
3.本题考查近义词
观看:(动)特意地看;参观;观察。结合第③自然段中“从这天起,他每天洗完澡,都要认真地观察一番”可知,“观察”在文中指谢皮罗教授每天都要特意地看这个洗澡水。故“观看”的近义词是:观察。
惊讶:(形)觉得很意外,很奇怪;惊异。结合第③自然段中“事情真是令人惊奇”可知,“惊奇”在文中指洗澡水总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让他感到特别的奇怪。故“惊讶”的近义词是:惊奇。
思索:反复思考探索。结合第④自然段中“经过反复思考,他把这个现象和地球的自转联系了起来”可知,“思考”在文中指谢皮罗教授对洗澡水总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这一现象反复地探索。故“思索”的近义词是:思考。
推测:(动)根据已经知道的,来猜想和判断不知道的。结合第⑤自然段中“他还推理: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必定是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可知,“推理”在文中指谢皮罗经过已有的知识来猜想。故“推测”的近义词是:推理。
4.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第③自然段中“洗澡水仿佛受到一股神秘力量的推动,总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第④自然段中“经过反复思考,他把这个现象和地球的自转联系了起来”可知,答案依次为:逆时针、地球的自转。
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B.结合第⑤自然段中“他还推理: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必定是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附近,则不会形成漩涡。这篇论文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兴趣。经过验证,谢皮罗教授推论完全正确。”可知,在南半球,洗澡水必定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故题干叙述有误。
C.结合第④自然段中“北半球的台风也都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道理和洗澡水完全相同”可知,洗澡水的漩涡的旋转和台风的旋转方向是完全相同,并不是与台风的旋转有关系。故题干叙述有误。
故选A。
6.本题考查人物精神的赏析。
结合第③自然段中“从这天起,他每天洗完澡,都要认真地观察一番”,第④自然段中“谢皮罗教授决定要把这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经过反复思考,他把这个现象和地球的自转联系了起来”,第⑤自然段中“1962年,谢皮罗教授把自己的观点写成论文发表”可知,谢皮罗是一位关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的人。
7. 翠 脆 厄 恶 佈 怖 8. 请求 证实 9.只有会魔法的小人儿才不需要睡觉呢! 10.①妈妈告诉“我”小粗棍叫“摆锤”,“我”猜测它是小人儿施展法术的魔法棒 ②木棍停止摆动 ③小人儿不见了,“我”的猜想被证实
7.本题考查辨析错别字。
清翠——清脆:指声音清亮好听。
厄毒——恶毒:形容人的心术、手段或语言阴险狠毒。
恐佈——恐怖:指威胁、恐吓。
8.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祈祷”的意思是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请求”的意思是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我觉得恐怖极了, (祈祷 请求)爸爸将里面的小人儿捉拿。”这个句子境是“我”希望爸爸将小人儿捉拿,所以用“请求”更合适。
“证实”的意思是指证明其正确。“论证”的意思是论述并证明。
“爸爸这一举动 (证实 论证)了我的猜想,随后我逢人就讲魔法小人儿的故事。”这个句子语境是“我”的猜想得到了印证,所以应用“证实”更合适。
9.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如果会魔法的小人儿才不需要睡觉呢!”这个句子中关联词“如果……才……”的使用是不当的。句子中使用“只有……才……”这个关联词组合,才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这种必要条件的逻辑关系。它强调只有在满足某个特定条件(即会魔法)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某种结果(即不需要睡觉)。这样的表述既符合逻辑,又清晰明了。
改为:只有会魔法的小人儿才不需要睡觉呢!
10.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概括。
短文除了一开始描述棕色长方体下面的小粗棍不停的摆动,十分吸引“我”。还叙述了其它三件事情。
首先,妈妈告诉“我”小粗棍叫“摆锤”,并且“我”对此产生了自己的猜测,认为它是小人儿施展法术的魔法棒。这部分展示了“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及对未知事物的独特理解。
其次,文段中提到了木棍突然停止摆动的情况。这是一个转折点,可能引发了“我”的进一步好奇和猜测。同时,这也为后文中爸爸拆开长方体,小人儿不见的情节做了铺垫。
最后,爸爸将长方体拆开,小人儿不见了,这一事件证实了“我”之前的猜想。虽然实际上摆锤的工作原理与小人儿无关,但在孩子的想象中,他们之间的联系被强化和确认了。这也展示了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想象力。
这个文段通过叙述棕色长方体下面的小粗棍不停的摆动,十分吸引“我”;妈妈告诉“我”摆锤的名字、“我”的猜测;木棍停止摆动以及小人儿不见这四个事件,展示了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对未知世界的理解。
11.文章讲述了“我”想知道爸爸带回来的“苦苦果”是什么味道,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连续三次品尝了“苦苦果”的故事。 12.文中的画线句子从神态和动作两方面进行刻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在第一次尝到“苦”时的状态,巧妙地展现了“苦”的滋味。 13.(1)①好奇 ②惊讶、恐慌
(2)从“我”刚见到“苦苦果”时对爸爸进行的一系列追问,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从“我”在连续三次吃了“苦苦果”后的惊慌失措,转而向爸爸妈妈求助,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天真无邪、充满童真的孩子。 14.示例:童年时期,我好奇西瓜里的籽吃进肚子里会怎么样,会不会变成一个个小西瓜?会不会从我的肚脐眼中长出藤蔓来?会不会使我的肚子变大,变成一个大西瓜?这一切都让我忐忑不安,但又激动好奇,长大之后,我知道西瓜的籽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伤害,也就再也没冒出过这些好奇的想法。 15. chù shì qù 16.B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阅读文章可知,本文是围绕“苦苦果”这一线索进行展开并记叙的。文章第①自然段主要写了父亲带回来一个叫苦苦果的果实,并告诉我不可以吃,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文章第⑩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我没忍住,三次品尝苦苦果的味道;文章第 - 自然段则描写了我偷吃苦苦果后,向父母求助却被打趣。由此可知,这篇文章讲述了父亲带回来一个叫苦苦果的果实,“我”由于好奇它的味道,竟连续品尝了三次,被父母打趣的故事。
1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赏析语句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特点等入手。本题已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结合文章第⑩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苦就是能让我把嘴从下巴咧到脑门的味道;苦就是能让我半边脸绿半边脸紫的味道;苦就是能让我浑身不停抽搐的味道;苦就是我不能碰的味道”,从“把嘴从下巴咧到脑门”“半边脸绿半边脸紫”可知,这是对“我”的神态描写;从“浑身不停抽搐”可知,这是对“我”的动作描写。上述描写将“我”品尝“苦”的滋味时的状态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给读者一种如见其人的真实感。
13.(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章②、④、⑥自然段中“我”向爸爸的一连串追问中可知,此时的“我”对苦果的味道充满了好奇,故第一个空应填“好奇”;
结合文章 和 自然段中“我”三次品尝苦果后向父母的大声求助可以看出,此时的“我”内心非常惊慌、恐惧,故第二个空应填“惊慌、恐惧”一类的词语。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可分为“初见苦果”“品尝苦果”“求助爸妈”三部分事例。从“我”初见苦果时的一连串提问和连续三次品尝苦果,可以看出“我”是个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从“我”三次品尝苦果滋味后的惊恐不安和向爸妈求助时的委屈无助,可以看出“我”是个天真又可爱的孩子。
14.本题考查学生思维拓展能力和开放性作答。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作答时,需要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写自己童年时期天真无邪的经历,重点突出儿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示例:童年时期,夏天躺在吊扇下面乘凉,心里总是会冒出许多想法:吊扇装在房顶上安不安全?会不会突然掉下来?如果突然掉下来,会不会把我的脸打烂?我该变身成什么,来保护我和家人?无数个夏夜,我都伴着这些担忧和好奇入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顾虑也渐渐消退,现在想想那时真的好天真啊。
15.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抽搐,读音 chōu chù;(动)肌肉不由自主地收缩的症状。
发誓,读音fā shì;(动)庄严地用言辞表示决心或对某事提出保证。
觑:[qù]1.看;窥视。[qū]1.把眼睛眯成一条细缝(注意地看)。
面面相觑,读音miàn miàn xiāng qù;指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如何是好,用来形容人们在惊惧或者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互相看着,都默不做声的状态。
16.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B.加点词语“面面相觑”,面面:指脸对脸。相:互相。觑:看,瞧。词语意思是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如何是好。结合句子“当得知事情的真相后,那些人脸对脸面面相觑,谁都不说话。”可知,与句中“脸对脸”意思重复,故运用不恰当。
故选B。
17. 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 电脑操作系统。 一切虚拟的为某项工作提供支持的系统或层面。 18. 下定义 举例子 19.下载、粘贴、复制、拷贝、剪切、启动
1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
平台本义从第二自然段中得知,“平台”一词的本义和在电脑业、其他行业中的含义分别从第三、四自然段中得知。
1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作引用等。
在说明平台一词时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在说明运用时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脑术语的了解,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
20.欣喜若狂 21.高兴 风雨 22. ③ ④ 23.上帝,我要的是丰收年,你是不是搞错了 24.失败是必要的,挫折是必要的,磨难是必要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