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2节 分子热运动与分子力(课件 学案 练习,共6份)粤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2节 分子热运动与分子力(课件 学案 练习,共6份)粤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09 18:19:29

文档简介

第2节 分子热运动与分子力
(分值:100分)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7分,共70分,11~1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合计100分。
对点题组练
题组一 扩散现象
1.(2024·广东肇庆高二检测)“臭豆腐”是湖南有名的小吃,我们在很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气味,这说明(  )
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在运动
分子间有引力 分子间有斥力
2.(多选)如图所示,一个装有无色空气的广口瓶倒扣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上,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对于抽去玻璃板后所发生的现象(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当过一段时间可以发现上面瓶中的气体也变成了淡红棕色
二氧化氮由于密度较大,不会跑到上面的瓶中,所以上面瓶中不会出现淡红棕色
上面的空气由于重力作用会到下面的瓶中,于是将下面瓶中的二氧化氮排出了一小部分,所以会发现上面瓶中的瓶口处显淡红棕色,但在瓶底处不会出现淡红棕色
由于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所以上面的空气会到下面的瓶中,下面的二氧化氮也会自发地运动到上面的瓶中,所以最后上、下两瓶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一致
3.通常萝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只需几分钟,那么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加热后盐分子变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炒菜时萝卜翻动地快,盐和萝卜接触多
加热后萝卜分子间空隙变大,易扩散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激烈
题组二 布朗运动
4.(多选)把墨汁用水稀释后取出一滴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显微镜下既能看到水分子也能看到悬浮的小炭粒,且水分子不停地撞击炭粒
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
越小的炭粒,运动越明显
在显微镜下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实际上就是由许许多多的静止不动的水分子组成
5.(2024·广东湛江高二期末)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其飘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对人体造成危害。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PM2.5的尺寸与空气中氧分子尺寸的数量级相当
温度越低,PM2.5运动越剧烈
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
PM2.5中颗粒大一些的,其颗粒的运动比其他颗粒更剧烈
6.(2024·广东珠海高二期中)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这些固态或液态颗粒的大小一般在10-3~103μm之间。布朗运动微粒的大小通常在10-6 m数量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当固态或液态颗粒很小时,能很长时间都悬浮在气体中,是受到气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撞击而导致的
在布朗运动中,颗粒无规则运动的轨迹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轨迹
在布朗运动中,固态或液态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剧烈
布朗运动是气体介质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
题组三 分子力
7.(多选)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磁铁吸引附近的小铁钉
打湿了的两张纸很难分开
用斧子劈木柴,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木柴劈开
用电焊把两块铁焊在一起
8.(2024·广东深圳高二期中)清晨,草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变成水蒸气慢慢消失。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  )
引力、斥力都减小 斥力减小,引力增大
引力、斥力都增大 斥力增大,引力减小
9.(多选)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说明此时分子间既不存在引力,也不存在斥力
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分子力是它们的合力
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r>r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比斥力增大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r综合提升练
10.(多选)如图所示,把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测力计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用手缓慢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则玻璃板在拉离水面的过程中(  )
测力计示数始终等于玻璃板的重力
测力计示数会出现大于玻璃板重力的情况
因为玻璃板上表面受到大气压力,所以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因为拉起时还需要克服水分子与玻璃板间的吸引力,所以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11.(2024·广东佛山高二期中)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固体、液体、气体中都有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都与温度有关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
12.(多选)(2024·广东深圳高二期中)将一个分子P固定在O点,另一个分子Q从图中的A点由静止释放,两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与间距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子Q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先加速再减速
分子Q在C点时动能最大
分子Q在C点时加速度大小为0
该图能表示固、液、气三种状态下分子力随分子间距变化的规律
培优加强练
13.(多选)分子甲固定在原点,分子乙可在x轴上运动,甲对乙的作用力F只与甲、乙之间的距离x有关,在2.2×10-10 m≤x≤5.0×10-10 m的范围内,F与x的关系如图所示。若乙自P点由静止开始运动,且乙只受力F作用,规定力F沿+x方向为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乙运动到R点时,速度最大
乙运动到Q点时,速度最大
乙运动到Q点后,静止于该处
乙位于P点时,加速度最大
第2节 分子热运动与分子力
1.B [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是因为“臭豆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被我们吸到,属于扩散现象,故B正确。]
2.AD [抽去玻璃板后,空气与二氧化氮两种气体相互接触,发生扩散现象,过一段时间,空气、二氧化氮气体会均匀分布在上下两广口瓶中,颜色均匀一致,都呈淡红棕色,A、D正确,B、C错误。]
3.D [在扩散现象中,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在腌萝卜时,是盐分子在常温下的扩散现象,炒菜时,是盐分子在高温下的扩散现象,因此,炒菜时萝卜咸得快,腌咸菜时萝卜咸得慢,故A、B、C错误,D正确。]
4.BC [在光学显微镜下,只能看到悬浮的小炭粒,看不到水分子,故A错误;在显微镜下看到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且炭粒越小,运动越明显,故B、C正确;任何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故D错误。]
5.C [PM2.5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远大于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数量级10-10 m,故A错误;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B错误;PM2.5中颗粒小一些的,空气分子对颗粒的撞击越不均衡,其颗粒的运动比其他颗粒更剧烈,故D错误。]
6.A [布朗运动微粒大小通常在10-6 m=1 μm数量级,则当固态或液态颗粒很小时,能很长时间都悬浮在气体中,颗粒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固态或液态颗粒能长时间悬浮是受到气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撞击而导致的,A正确;在布朗运动中,颗粒本身并不是分子,而是分子集团,所以颗粒无规则运动的轨迹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轨迹,B错误;本题中的布朗运动是固态或液态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气体介质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撞击的结果,颗粒越小,气体分子对颗粒的撞击作用越不容易平衡,布朗运动越剧烈,C、D错误。]
7.BCD [磁铁吸引附近的小铁钉是靠磁力,故A错误;打湿了的两张纸由于水分子及纸分子的引力作用而很难分开,故B正确;用斧子劈木柴,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木柴劈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正确;高温状态下,铁块熔化,分子间距缩小,达到分子间引力作用范围,故D正确。]
8.A [草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属于物态变化中的蒸发过程,吸收热量,并且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故A正确。]
9.BD [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如图所示,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分子力是它们的合力,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的斥力等于引力,它们的合力为零,但并不是分子间无引力和斥力,A错误,B正确;当r>r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比引力减小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C错误;当分子间的距离r10.BD [玻璃板被拉起时,因受到水分子的引力作用,故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与大气压力无关,故B、D正确,A、C错误。]
11.A [布朗运动只能在气体和液体中发生,不能在固体中发生,故A错误;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越明显,故B正确;因为分子间有空隙,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故C正确;根据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故D正确。
12.BC [C点为分子斥力和引力相等的位置,在C点的右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在C点的左侧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因此分子Q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分子Q一直做加速运动,A错误;C点为分子引力等于分子斥力的位置,即分子力合力为0,则分子Q在C点的加速度大小为0,速度最大,动能最大,B、C正确;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不能用题图表示气体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规律,但可表示液体和固体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规律,D错误。]
13.BD [由题图可知,分子乙从P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运动,经过Q后做减速运动,因此经过Q点时速度最大,故A、C错误,B正确;由题图可知乙在P点受力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乙在P点时的加速度最大,故D正确。]第2节 分子热运动与分子力
学习目标 1.知道扩散现象、布朗运动和分子的热运动,理解扩散现象、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2.通过实验,知道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并理解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的关系。3.明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知识点一 扩散现象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把我们也仿佛带入了一个梅香扑鼻的冰雪世界。为什么王安石没有靠近梅树,却能闻到梅花的香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材P7,观察与思考2改编)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然后,在两杯水中同时滴入等量的蓝黑墨水。一段时间后,两个杯子中的蓝黑墨水呈现出如图所示的扩散现象。请你解释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定义: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而产生的__________现象称为扩散。
2.产生原因:扩散现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物质分子________运动产生的。
3.影响因素:________越高,物质扩散得越快。
4.物理意义:扩散现象说明了物质中的分子在____________运动着。
【思考】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之间吗?
(2)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多选)(2024·深圳市高二期中)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听课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气体物质的扩散现象最显著,常温下物质处于固态时扩散现象不明显。
(2)扩散现象发生的显著程度与物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显著,这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地越剧烈。
(3)扩散现象还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知识点二 布朗运动
(教材P8观察与思考改编)如图甲所示,取一滴稀释的碳素墨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炭微粒的运动,每隔5 s记录一次炭粒的位置,把这些位置依次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思考:
(1)折线代表微粒的运动轨迹吗?它能大致反映微粒的运动情况吗?
(2)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果,施力物体是什么?
(3)微粒的运动是无规则的、永不停息的,说明施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布朗运动
(1)定义: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叫作布朗运动。
(2)产生原因: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断地撞击微粒。如图所示,悬浮的微粒足够小时,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撞击作用力不平衡,在某一瞬间,微粒在某个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较强,在下一瞬间,微粒受到另一方向的撞击作用较强,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3)影响因素:
①微粒的大小: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的液体分子数越少,撞击的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明显,并且微粒越小,它的质量越小,其运动状态越容易被改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4)意义: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间接地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热运动
(1)定义:物质内部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2)特点:①永不停息;②运动无规则;③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________是物质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量度。
3.布朗运动与热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布朗运动 热运动
不同点 研究对象 固体微粒 分子
观察难易程度 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肉眼看不到 在显微镜下看不到
相同点 ①无规则;②永不停息;③温度越高越激烈
联系 周围液体(或气体)分子的热运动是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布朗运动反映了分子的热运动
【思考】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阳光从狭缝中射入较暗的室内,透过阳光看到飞舞的尘埃,这些尘埃颗粒的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
(2)向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
(3)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4)布朗运动证明,组成固体小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
(5)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煤油中小粒灰尘的布朗运动,这说明煤油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
例2 (2024·广东深圳高二期末)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C.悬浮颗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D.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颗粒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听课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 (多选)(2024·广东佛山高二期中)关于分子的热运动,下述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热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它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温度越高,悬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
D.物体的速度越大,内部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听课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1 (2024·广东广州期中)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液体中微粒的运动情况。选三个微粒,每隔30 s记录一次它们的位置,然后用线段把这些位置按时间顺序连接起来得到它们的位置连线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置连线图是微粒实际的运动轨迹
B.该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组成微粒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该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微粒越小,液体的温度越高,观察到的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知识点三 分子力
根据固体的扩散现象我们知道固体分子间有间隙,那为什么固体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子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通常表现出的是它们的________。
(2)分子间作用力F跟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当r=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为________,这个位置称为平衡位置。
②当r③当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
④当r>10r0,即r>10-9 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已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3)分子间的作用力本质上是一种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是由原子内部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2.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2)分子总在________地做________运动,运动的剧烈程度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当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时,并没有粘在一起是因为此时两个物体间的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
(2)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
(3)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
(4)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这就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  )
(5)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就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  )
2.俗话说“破镜难圆”,然而在光学镜头制作中有一种工艺,是将两个镜面研磨得非常光滑后把它们贴放在一起,不用任何黏合剂它们就会紧紧地粘在一起。而通常焊接钢梁,是用电焊机将钢梁的断面熔化而将钢梁连接起来。请根据分子力的特性来解释这些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 (多选)如图所示,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像,其中两虚线分别表示分子间斥力和引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实线表示分子间作用力(斥力和引力的合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B.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斥力减小,引力增大
C.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的引力总是大于斥力
D.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听课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无论分子间的距离如何,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不会出现只有引力或只有斥力的情况。
(2)要注意“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或斥力”与“分子引力”“分子斥力”不是同一个概念。  
训练2 (多选)下列物理现象跟分子间的作用力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般固体难以被拉伸,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一般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有斥力
C.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越打越费力,说明压缩后的气体分子间有斥力
D.高压密闭的钢筒中的油从筒壁渗出,说明钢分子对油分子有斥力
例5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随堂对点自测
1.(扩散现象)(多选)在下列给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
A.有风时,尘土飞扬到空中
B.将沙子倒入石块中,沙子进入石块间的空隙
C.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接触面磨平、磨光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D.在一杯热水中放几粒盐,整杯水很快会变咸
2.(布朗运动)一颗悬浮微粒受到周围液体分子撞击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微粒正在做布朗运动。以下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浮微粒越大,液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明显
B.液体温度越低,微粒的布朗运动越剧烈
C.悬浮微粒做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撞击造成的
D.将几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红墨水在清水中散开的运动是布朗运动
3.(分子动理论)(多选)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其中引力总比斥力大
C.悬浮微粒越大越容易被分子碰撞,所以布朗运动越明显
D.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间的作用力)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 m
B.ab为斥力曲线,cd为引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 m
C.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e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两个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力越大
第2节 分子热运动与分子力
知识点一
导学 1.提示 梅香扑鼻正是分子运动(扩散现象)的最直接的证据,盛开的梅花的香气在空中不断扩散,不需靠近,就能闻到梅花的香气。
2.提示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知识梳理
1.物质迁移 2.不停地 3.温度 4.不停地
[思考] 提示 (1)扩散现象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都能发生。
(2)说明了物质中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例1 ACD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扩散越快,故A正确;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现象,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故C、D正确。]
知识点二
导学 提示 (1)不代表 能
(2)水分子
(3)说明水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永不停息的。
知识梳理
1.(1)微粒 (4)液体内部的分子 2.(1)大量分子 (2)剧烈 温度
[思考] (1)× (2)× (3)× (4)× (5)√
例2 B [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对固体颗粒频繁、不均匀的撞击引起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并且液体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B正确,A、C错误;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D错误。]
例3 BC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A错误,B正确;温度越高,悬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C正确;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影响内部分子的热运动,D错误。]
训练1 D [图中记录的是每隔一定时间微粒位置的连线,并不是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A错误;该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微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C错误;微粒越小,液体分子同一时刻撞击微粒产生的撞击力越不平衡,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分子运动越激烈,观察到的布朗运动就越明显,D正确。]
知识点三
导学 提示 拉伸物体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出引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拉伸;压缩物体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出斥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压缩。
知识梳理
1.(1)合力 (2)①平衡 0 ②斥力 ③引力 (3)电磁力
2.(1)大量分子 (2)不停 无规则 (3)引力 斥力
[思考] 1.(1)× (2)√ (3)× (4)× (5)√
2.提示 因为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当分子间距离满足一定范围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会相互吸引,从而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镜面能够粘在一起以及钢梁连接在一起的原理。
例4 CD [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相等,对外表现为分子间作用力等于零,但分子间仍有相互作用,故A错误;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斥力和引力都减小,故B错误;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对外表现为引力,故C正确;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减小;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故D正确。]
训练2 AB [固体难以被拉伸是分子间引力的表现,A正确;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有斥力,B正确;给车胎打气,越打越费力,主要是气体压强的作用,气体压缩后,车胎内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仍然很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C错误;油从筒壁渗出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不能说明钢分子对油分子有斥力,D错误。]
例5 C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气体扩散得越快,故A错误;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着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故D错误。]
随堂对点自测
1.CD
2.C [悬浮微粒越小,液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明显,A错误;液体温度越高,微粒的布朗运动越剧烈,B错误;悬浮微粒做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撞击造成的,C正确;将几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红墨水在清水中散开的运动是扩散现象,D错误。]
3.A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引力大于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引力小于斥力,故B错误;悬浮颗粒做布朗运动是因为受到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撞击的力不平衡,做布朗运动的悬浮颗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的液体分子数越少,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明显,并且固体颗粒越小,它的质量越小,其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所以布朗运动越明显,故C错误;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故D正确。]
4.A [在F-r图像中,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随着距离的增大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所以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e点的横坐标表示分子间的平衡距离,数量级为10-10 m,故A正确,B错误;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小于e点的横坐标,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则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且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e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且随分子间距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故C、D错误。](共55张PPT)
第2节 分子热运动与分子力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1.知道扩散现象、布朗运动和分子的热运动,理解扩散现象、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知道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并理解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3.明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学习目标
目 录
CONTENTS
知识点
01
随堂对点自测
02
课后巩固训练
03
知识点
1
知识点二 布朗运动
知识点一 扩散现象
知识点三 分子力
知识点一 扩散现象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把我们也仿佛带入了一个梅香扑鼻的冰雪世界。为什么王安石没有靠近梅树,却能闻到梅花的香味呢?
提示 梅香扑鼻正是分子运动(扩散现象)的最直接的证据,盛开的梅花的香气在空中不断扩散,不需靠近,就能闻到梅花的香气。
2.(教材P7,观察与思考2改编)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然后,在两杯水中同时滴入等量的蓝黑墨水。一段时间后,两个杯子中的蓝黑墨水呈现出如图所示的扩散现象。请你解释这种现象。
提示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1.定义: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而产生的__________现象称为扩散。
2.产生原因:扩散现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物质分子________运动产生的。
3.影响因素:______越高,物质扩散得越快。
4.物理意义:扩散现象说明了物质中的分子在________运动着。
物质迁移
不停地
温度
不停地
【思考】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之间吗?
(2)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1)扩散现象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都能发生。
(2)说明了物质中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ACD
例1 (多选)(2024·深圳市高二期中)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解析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扩散越快,故A正确;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现象,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故C、D正确。
(1)气体物质的扩散现象最显著,常温下物质处于固态时扩散现象不明显。
(2)扩散现象发生的显著程度与物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显著,这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地越剧烈。
(3)扩散现象还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知识点二 布朗运动
   (教材P8观察与思考改编)如图甲所示,取一滴稀释的碳素墨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炭微粒的运动,每隔5 s记录一次炭粒的位置,把这些位置依次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思考:
(1)折线代表微粒的运动轨迹吗?它能大致反映微粒的运动情况吗?
(2)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果,施力物体是什么?
(3)微粒的运动是无规则的、永不停息的,说明施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特征?
提示 (1)不代表 能
(2)水分子
(3)说明水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永不停息的。
1.布朗运动
(1)定义: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______的无规则运动叫作布朗运动。
(2)产生原因: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断地撞击微粒。如图所示,悬浮的微粒足够小时,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撞击作用力不平衡,在某一瞬间,微粒在某个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较强,在下一瞬间,微粒受到另一方向的撞击作用较强,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微粒
(3)影响因素:
①微粒的大小: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的液体分子数越少,撞击的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明显,并且微粒越小,它的质量越小,其运动状态越容易被改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4)意义: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间接地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液体内部的分子
2.热运动
(1)定义:物质内部__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2)特点:①永不停息;②运动无规则;③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____是物质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量度。
大量分子
剧烈
温度
3.布朗运动与热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布朗运动 热运动
不同点 研究对象 固体微粒 分子
观察难易程度 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肉眼看不到 在显微镜下看不到
相同点 ①无规则;②永不停息;③温度越高越激烈 联系 周围液体(或气体)分子的热运动是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布朗运动反映了分子的热运动 【思考】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阳光从狭缝中射入较暗的室内,透过阳光看到飞舞的尘埃,这些尘埃颗粒的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
(2)向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
(3)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4)布朗运动证明,组成固体小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
(5)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煤油中小粒灰尘的布朗运动,这说明煤油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
×
×
×
×

例2 (2024·广东深圳高二期末)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C.悬浮颗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D.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颗粒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解析 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对固体颗粒频繁、不均匀的撞击引起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并且液体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B正确,A、C错误;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D错误。
B
BC
例3 (多选)(2024·广东佛山高二期中)关于分子的热运动,下述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热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它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温度越高,悬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
D.物体的速度越大,内部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解析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A错误,B正确;温度越高,悬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C正确;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影响内部分子的热运动,D错误。
训练1 (2024·广东广州期中)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液体中微粒的运动情况。选三个微粒,每隔30 s记录一次它们的位置,然后用线段把这些位置按时间顺序连接起来得到它们的位置连线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置连线图是微粒实际的运动轨迹
B.该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组成微粒的分子的无规
则运动
C.该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微粒越小,液体的温度越高,观察到的布朗运动就
越明显
D
解析 图中记录的是每隔一定时间微粒位置的连线,并不是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A错误;该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微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C错误;微粒越小,液体分子同一时刻撞击微粒产生的撞击力越不平衡,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分子运动越激烈,观察到的布朗运动就越明显,D正确。
知识点三 分子力
   根据固体的扩散现象我们知道固体分子间有间隙,那为什么固体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
提示 拉伸物体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出引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拉伸;压缩物体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出斥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压缩。
1.分子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通常表现出的是它们的______。
(2)分子间作用力F跟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
合力
①当r=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为____,这个位置称为平衡位置。
②当r③当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______。
④当r>10r0,即r>10-9 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已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3)分子间的作用力本质上是一种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是由原子内部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平衡
0
斥力
引力
电磁力
2.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2)分子总在______地做________运动,运动的剧烈程度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和______。
大量分子
不停
无规则
引力
斥力
【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当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时,并没有粘在一起是因为此时两个物体间的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
(2)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
(3)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
(4)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这就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 )
(5)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就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 )
×

×
×

2.俗话说“破镜难圆”,然而在光学镜头制作中有一种工艺,是将两个镜面研磨得非常光滑后把它们贴放在一起,不用任何黏合剂它们就会紧紧地粘在一起。而通常焊接钢梁,是用电焊机将钢梁的断面熔化而将钢梁连接起来。请根据分子力的特性来解释这些现象。
提示 因为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当分子间距离满足一定范围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会相互吸引,从而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镜面能够粘在一起以及钢梁连接在一起的原理。
CD
例4 (多选)如图所示,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像,其中两虚线分别表示分子间斥力和引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实线表示分子间作用力(斥力和引力的合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B.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斥力减小,引力增大
C.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的引力总是大于斥力
D.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解析 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相等,对外表现为分子间作用力等于零,但分子间仍有相互作用,故A错误;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斥力和引力都减小,故B错误;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对外表现为引力,故C正确;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减小;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故D正确。
(1)无论分子间的距离如何,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不会出现只有引力或只有斥力的情况。
(2)要注意“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或斥力”与“分子引力”“分子斥力”不是同一个概念。
训练2 (多选)下列物理现象跟分子间的作用力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般固体难以被拉伸,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一般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有斥力
C.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越打越费力,说明压缩后的气体分子间有斥力
D.高压密闭的钢筒中的油从筒壁渗出,说明钢分子对油分子有斥力
解析 固体难以被拉伸是分子间引力的表现,A正确;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有斥力,B正确;给车胎打气,越打越费力,主要是气体压强的作用,气体压缩后,车胎内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仍然很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C错误;油从筒壁渗出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不能说明钢分子对油分子有斥力,D错误。
AB
例5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解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气体扩散得越快,故A错误;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着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故D错误。
C
随堂对点自测
2
CD
1.(扩散现象)(多选)在下列给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
A.有风时,尘土飞扬到空中
B.将沙子倒入石块中,沙子进入石块间的空隙
C.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接触面磨平、磨光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D.在一杯热水中放几粒盐,整杯水很快会变咸
C
2.(布朗运动)一颗悬浮微粒受到周围液体分子撞击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微粒正在做布朗运动。以下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浮微粒越大,液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明显
B.液体温度越低,微粒的布朗运动越剧烈
C.悬浮微粒做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撞击造成的
D.将几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红墨水在清水中散开的运动是布朗运动
解析 悬浮微粒越小,液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明显,A错误;液体温度越高,微粒的布朗运动越剧烈,B错误;悬浮微粒做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撞击造成的,C正确;将几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红墨水在清水中散开的运动是扩散现象,D错误。
AD
3.(分子动理论)(多选)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其中引力总比斥力大
C.悬浮微粒越大越容易被分子碰撞,所以布朗运动越明显
D.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
解析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引力大于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引力小于斥力,故B错误;悬浮颗粒做布朗运动是因为受到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撞击的力不平衡,做布朗运动的悬浮颗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的液体分子数越少,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明显,并且固体颗粒越小,它的质量越小,其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所以布朗运动越明显,故C错误;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故D正确。
A
4.(分子间的作用力)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
10-10 m
B.ab为斥力曲线,cd为引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
10-10 m
C.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e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两个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力越大
解析 在F-r图像中,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随着距离的增大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所以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e点的横坐标表示分子间的平衡距离,数量级为10-10 m,故A正确,B错误;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小于e点的横坐标,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则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且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e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且随分子间距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故C、D错误。
课后巩固训练
3
B
题组一 扩散现象
1.(2024·广东肇庆高二检测)“臭豆腐”是湖南有名的小吃,我们在很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气味,这说明(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在运动
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间有斥力
解析 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是因为“臭豆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被我们吸到,属于扩散现象,故B正确。
对点题组练
AD
2.(多选)如图所示,一个装有无色空气的广口瓶倒扣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上,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对于抽去玻璃板后所发生的现象(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过一段时间可以发现上面瓶中的气体也变成了淡红棕色
B.二氧化氮由于密度较大,不会跑到上面的瓶中,所以上面
瓶中不会出现淡红棕色
C.上面的空气由于重力作用会到下面的瓶中,于是将下面瓶
中的二氧化氮排出了一小部分,所以会发现上面瓶中的瓶口
处显淡红棕色,但在瓶底处不会出现淡红棕色
D.由于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所以上面的空气会到下面的瓶中,下面的二氧化氮也会自发地运动到上面的瓶中,所以最后上、下两瓶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一致
解析 抽去玻璃板后,空气与二氧化氮两种气体相互接触,发生扩散现象,过一段时间,空气、二氧化氮气体会均匀分布在上下两广口瓶中,颜色均匀一致,都呈淡红棕色,A、D正确,B、C错误。
D
3.通常萝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只需几分钟,那么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加热后盐分子变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炒菜时萝卜翻动地快,盐和萝卜接触多
C.加热后萝卜分子间空隙变大,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激烈
解析 在扩散现象中,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在腌萝卜时,是盐分子在常温下的扩散现象,炒菜时,是盐分子在高温下的扩散现象,因此,炒菜时萝卜咸得快,腌咸菜时萝卜咸得慢,故A、B、C错误,D正确。
BC
题组二 布朗运动
4.(多选)把墨汁用水稀释后取出一滴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显微镜下既能看到水分子也能看到悬浮的小炭粒,
且水分子不停地撞击炭粒
B.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
C.越小的炭粒,运动越明显
D.在显微镜下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实际上就是由许许多多的静止不动的水分子组成
解析 在光学显微镜下,只能看到悬浮的小炭粒,看不到水分子,故A错误;在显微镜下看到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且炭粒越小,运动越明显,故B、C正确;任何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故D错误。
C
5.(2024·广东湛江高二期末)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其飘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对人体造成危害。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M2.5的尺寸与空气中氧分子尺寸的数量级相当
B.温度越低,PM2.5运动越剧烈
C.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
D.PM2.5中颗粒大一些的,其颗粒的运动比其他颗粒更剧烈
解析 PM2.5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远大于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数量级10-10 m,故A错误;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B错误;PM2.5中颗粒小一些的,空气分子对颗粒的撞击越不均衡,其颗粒的运动比其他颗粒更剧烈,故D错误。
A
6.(2024·广东珠海高二期中)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这些固态或液态颗粒的大小一般在10-3~103μm之间。布朗运动微粒的大小通常在10-6 m数量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固态或液态颗粒很小时,能很长时间都悬浮在气体中,是受到气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撞击而导致的
B.在布朗运动中,颗粒无规则运动的轨迹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轨迹
C.在布朗运动中,固态或液态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剧烈
D.布朗运动是气体介质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
解析 布朗运动微粒大小通常在10-6 m=1 μm数量级,则当固态或液态颗粒很小时,能很长时间都悬浮在气体中,颗粒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固态或液态颗粒能长时间悬浮是受到气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撞击而导致的,A正确;在布朗运动中,颗粒本身并不是分子,而是分子集团,所以颗粒无规则运动的轨迹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轨迹,B错误;本题中的布朗运动是固态或液态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气体介质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撞击的结果,颗粒越小,气体分子对颗粒的撞击作用越不容易平衡,布朗运动越剧烈,C、D错误。
BCD
题组三 分子力
7.(多选)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磁铁吸引附近的小铁钉
B.打湿了的两张纸很难分开
C.用斧子劈木柴,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木柴劈开
D.用电焊把两块铁焊在一起
解析 磁铁吸引附近的小铁钉是靠磁力,故A错误;打湿了的两张纸由于水分子及纸分子的引力作用而很难分开,故B正确;用斧子劈木柴,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木柴劈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正确;高温状态下,铁块熔化,分子间距缩小,达到分子间引力作用范围,故D正确。
A
8.(2024·广东深圳高二期中)清晨,草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变成水蒸气慢慢消失。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  )
A.引力、斥力都减小 B.斥力减小,引力增大
C.引力、斥力都增大 D.斥力增大,引力减小
解析 草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属于物态变化中的蒸发过程,吸收热量,并且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故A正确。
BD
9.(多选)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说明此时分子间既不存在引力,也不存在斥力
B.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分子力是它们的合力
C.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r>r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比斥力增大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D.当分子间的距离r解析 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如图所示,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分子力是它们的合力,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的斥力等于引力,它们的合力为零,但并不是分子间无引力和斥力,A错误,B正确;当r>r0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比引力减小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C错误;当分子间的距离rBD
10.(多选)如图所示,把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测力计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用手缓慢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则玻璃板在拉离水面的过程中(  )
A.测力计示数始终等于玻璃板的重力
B.测力计示数会出现大于玻璃板重力的情况
C.因为玻璃板上表面受到大气压力,所以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D.因为拉起时还需要克服水分子与玻璃板间的吸引力,所以拉力
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解析 玻璃板被拉起时,因受到水分子的引力作用,故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与大气压力无关,故B、D正确,A、C错误。
综合提升练
11.(2024·广东佛山高二期中)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液体、气体中都有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B.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都与温度有关
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
解析 布朗运动只能在气体和液体中发生,不能在固体中发生,故A错误;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越明显,故B正确;因为分子间有空隙,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故C正确;根据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故D正确。
A
BC
12.(多选)(2024·广东深圳高二期中)将一个分子P固定在O点,另一个分子Q从图中的A点由静止释放,两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与间距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Q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先加速再减速
B.分子Q在C点时动能最大
C.分子Q在C点时加速度大小为0
D.该图能表示固、液、气三种状态下分子力随分子间距变化的规律
解析 C点为分子斥力和引力相等的位置,在C点的右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在C点的左侧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因此分子Q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分子Q一直做加速运动,A错误;C点为分子引力等于分子斥力的位置,即分子力合力为0,则分子Q在C点的加速度大小为0,速度最大,动能最大,B、C正确;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不能用题图表示气体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规律,但可表示液体和固体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规律,D错误。
BD
13.(多选)分子甲固定在原点,分子乙可在x轴上运动,甲对乙的作用力F只与甲、乙之间的距离x有关,在2.2×10-10 m≤x≤5.0×10-10 m的范围内,F与x的关系如图所示。若乙自P点由静止开始运动,且乙只受力F作用,规定力F沿+x方向为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运动到R点时,速度最大
B.乙运动到Q点时,速度最大
C.乙运动到Q点后,静止于该处
D.乙位于P点时,加速度最大
解析 由题图可知,分子乙从P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运动,经过Q后做减速运动,因此经过Q点时速度最大,故A、C错误,B正确;由题图可知乙在P点受力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乙在P点时的加速度最大,故D正确。
培优加强练